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超微粉碎对茯苓多糖溶出特性的影响

                作者:桂卉,梁少瑜,雷志钧,蔡光先

【摘要】  目的探讨超微粉碎是否会提高茯苓多糖的溶出度。方法以硫酸-苯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的含量,采用浆法测定溶出度,用威布尔模型进行拟合,对溶出参数t50(药物溶出50%所需时间)、td(药物溶出63.2%所需时间)、m(溶出曲线斜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粒径茯苓药粉的茯苓多糖溶出度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粉与常规细粉的溶出度参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性(p<0.01)。结论超微粉碎可提高茯苓药材的茯苓多糖溶出量和溶出速度。

【关键词】  茯苓多糖; 超微粉碎; 溶出度; 浆法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祛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作用[1],为常用中药, 主要含有茯苓多糖(约占干重93 %)、三萜类化合物乙酞茯苓酸、茯苓酸,此外,还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组氨酸、胆碱和锂盐等。茯苓多糖为茯苓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茯苓多糖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监视系统,抑制肿瘤细胞dna、rna合成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2],茯苓多糖还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作用。Www.11665.com有研究表明,水提只能提取少量的茯苓多糖,以粉末入药为佳。超微粉碎技术是指借助于特殊的机械力、射流能力或物理、化学作用,使普通物质超微化。它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跨学科、跨行业的高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农药、化妆品、染料、涂料、电子、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用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材进行处理后,细胞破壁率大于95%,有效成分溶出速度加快,溶出量增加。本实验对茯苓超微粉与茯苓细粉中茯苓多糖的溶出度进行比较研究,为茯苓超微粉用于临床,提高茯苓的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激光粒度测定仪(winner3001型激光粒度测定仪,济南微纳仪器有限公司);粉碎机(bfmt6bi型翻滚式贝利粉碎机);中草药粉碎机(fw135中草药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溶出仪(zrs-8g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紫外分光光度计(uv-9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1.2 样品茯苓(湖南海川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葡萄糖对照品(中国药物生物制品检定所),苯酚,浓硫酸均为分析纯。

  1.3  5%苯酚试剂的配制 

  取苯酚加热蒸馏收集182℃ 的馏分,吸取此馏分10 ml加水至200 ml置棕色瓶内,放冰箱备用。

  1.4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干燥恒重的葡萄糖标准品14.5 mg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250 ml 容量瓶中,即得。

  2  方法与结果

  2.1 茯苓超微粉的制备 

  取市购茯苓药材1 000 g,40~50℃干燥,分为4份。两份用普通粉碎机分别粉碎成100目和200目的常规细粉,另两份用贝利粉碎机分别粉碎成300目和400目的超微粉。

  2.2 茯苓多糖含量测定的实验条件 

  以硫酸-苯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通过预试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加入5%苯酚试剂1.2 ml,浓硫酸4.5 ml,室温下反应并放置20 min,在490 nm处测定吸光度a。

  2.3 方法学考察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葡萄糖对照品溶液0.0,0.1,0.2,0.4,0.6,0.8,1.0 ml分别置于20 ml试管中,分别加蒸馏水至1.0 ml,加入5%苯酚溶液1.2 ml,混匀后加入浓硫酸4.5 ml,充分混合,室温放置20 min,在490 nm处测定吸光度a。  求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y=9.320 7 x-0.005(x:对照品含量;y:吸光度), 相关系数r=0.999 6(n=7),表明在0.058~0.58 mg范围内葡萄糖含量与吸光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3.2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葡萄糖对照品溶液1.0 ml 5份,分别置于20 ml试管中,同“2.2”项操作,测定吸光度a,rsd=0.96%(n=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3  重复性实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 ml 6份,分别置于20 ml试管中,同“2.2”项操作,测定吸光度a,rsd=1.02%( n=6),表明重复性良好。

  2.3.4  加样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准确加入对照品一定量,依法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表1  回收率实验(略)

  2.4  100%溶出量的测定 

  分别精密称取适量的不同粒径的茯苓药粉,分别置于900 ml溶出介质中,(37±0.5)℃水浴,转速为60 r·min-1,6 h后,取样2 ml,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不同粒径的茯苓药粉的茯苓多糖的含量,作为不同粒径茯苓药粉的100%溶出时茯苓多糖的溶出量。

  2.5 溶出度测定 

  为了使样品在溶剂中具有良好溶出曲线,通过预试确定:转速60 r·min-1,水浴温度(37±0.5)℃,溶出介质 900 ml人工胃液,分别于 2,4,6,8,10,15,20,25,30,45,60 min取样2ml,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同时补充同温度同体积的溶出介质,取续滤液1.0 ml,置于20 ml试管中,同“2.2”项操作,分别测定其吸光度a,根据回归方程求出茯苓多糖含量,计算累积溶出百分率。根据威布尔分布用 casiofx.180p拟合直线, 提取溶出度参数t50(药物溶出50%所需时间)、td(药物溶出63.2%所需时间)、m(溶出曲线斜率)。结果见表2~3。 表2  不同粒径茯苓粉各时间点茯苓多糖的累积溶出率(略)表3  不同粒径茯苓粉的溶出度参数(略)

  2.6  数据处理对t50,td,m进行方差分析,用t检验进行多组均数间两两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茯苓药粉的茯苓多糖的溶出参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目茯苓药粉组与400目茯苓药粉组的溶出度参数t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表4  方差分析结果(略)

  3  讨论
   
  多糖在强酸作用下水解生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糠醛,糠醛与酚性物质如苯酚缩合成有色化合物,反应迅速,完全,有色物质稳定,并且有色物生成量与多糖浓度存在定量关系,因此用分光光度法在适当波长处可以得到多糖含量。同时,配制好的5%苯酚溶液应冷藏避光保存,以免苯硫酸作空白时颜色加深,影响准确度。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茯苓粉体粒径的减小,茯苓多糖的体外溶出速率加快;不同粒径的茯苓药粉的茯苓多糖的溶出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超微粉(300目和400目)明显优于常规细粉(100目和200目),这是因为随着茯苓颗粒的超微化,粒径变小,比表面积增大,有效成分与溶出介质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溶出介质进入颗粒中心的距离缩短,从而使得有效成份的溶出速率加快。同时,超微化后的药材具有强的表面吸附力、亲和力、分散性和溶解性,从而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另一方面,粒径越小的粉末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升高,使粉末处于非稳定状态,易聚集、流动性和分散性差。所以实验结果中300目的茯苓药粉比400目的溶出度大。
   
  药用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有效成分需经过浸润、溶胀、渗透和扩散等过程方能溶出。药材经过超微粉碎后,其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来,使有效成分溶出速度加快,溶出量增多。超微粉使溶解度低的成分也应被超微粉碎而具有较大的附着力,紧紧黏附在肠黏膜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中药材的超微粉碎技术是中药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还需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86.

  [2]张文女,黄金龙.茯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j].中草药,1999,30(7):附3.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桂卉,梁少瑜,雷志钧,蔡光先【摘要】 [标签: 粉碎 茯苓多糖 溶出 特性 影响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
    鼻窦炎性嗅觉障碍的超微结构
    简易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的护理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龙眼参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超微结构的
    血府逐瘀汤超微饮片与传统汤剂治疗冠心病心
    结合式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
    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眼外肌的超微结构改变及临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锻
    人参细粉与超微颗粒的急性毒性实验 ——半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