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高校文科课程考试效益最大化初探
行文科考试的结果是学生一般只知道自己的分数而不能深入知晓为什么。考后有针对性地对试卷讲评,与学生交流,与应试者思维接轨,引导观点碰撞,引发创新火花,深化考题内容,拓展思考深度,充实完善考试工作环节,充分发挥考试反馈作用,力求使考试考核结果效益达到最大化。此做法在一些班级和小组进行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若大面积推广形成制度化还需要继续探索完善,需要进一步厘清考试功能,强化反馈作用,需要教学计划、考试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等诸多方面措施配套跟进。
  关键词:高校文科课程;考试改革;强化反馈;配套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1-0087-03
  考试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主要工具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考试,对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对各类考试考核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考试改革提出新要求:强化考后反馈系列工作
  文科课程考试改革的最终表现特点是广开思路,考题多元化,答案不唯一,即没有“标准答案”,最终目的是鼓励创新。随之出现的突出问题是试卷经教师阅卷判分写出评语后即上交存档,束之高阁。学生看不到教师的评价,只知道自己所得分数,但又不知晓为什么得这么多分。尤其是不清楚学校大力倡导、自己煞费苦心提出的创新见解观点成立不成立,外界认可不认可。wWW.11665.cOm这种做法的不良后果是,应试者没有进一步修正、提升自己见解观点的机会,中断了学生激发出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过程,影响了他们继续不断探索发现、发明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考试改革的最终目标仍未圆满实现。
  2009年10月,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的改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做法是,考试后考生除成绩分数单外,还可收到一份个人成绩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本门课程学习上的优势、不足及建议等。分析报告中指出考生试卷各部分的得分情况、掌握水平,以及与具体知识点存在的差距等。还针对考生的知识结构状况提出下一步改进建议,对未达标者给出了比较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补救性措施建议。这项有效指导考生后续学习的改革,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欢迎。
  循着这一思路,近两年我们开始在一些班级小范围进行初步尝试:考后有针对性地对试卷讲评,与学生交流,与应试者思维接轨,引导观点碰撞,引发创新火花,深化考题内容,拓展思考深度,充实完善考试工作环节,充分发挥考试反馈作用,力求使考试考核结果效益达到最大化。例如在新闻教学中,媒介经营与管理课期末考试进行论文考核,考题内容突出开放性,强调个人观点创新,考后有针对性的讲评并选择其中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初步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对于鼓励学生创新,开阔思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然,大面积推广形成制度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需要教学计划、考试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等诸多方面措施配套跟进。
  二、厘清考试功能,强化反馈作用
  关于考试功能理论,教育界已有较明确的定论。但随着考试改革实践的深入,有些方面有必要进一步加以厘清或强化。
  (一)重视考试的学生自身学习效果评价功能
  考试首先具有“评价”功能,一方面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程度进行阶段性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相应的教学状况进行评价,同时找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执行结果看,这种评价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定;从学校的角度检查教师的教学状况,而缺少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角度进行完整评价。在上述评价中,实际上学生未占居主体地位。考试应该是师生对课程教学的一种互动。在考试工作环节的全过程中,尤其最后阶段,学生是被动的,他们考后不知晓自己试卷的最终情况,看不到教师的评价意见,更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方面的评价信息,考试使学生评价检验自身学习效果的功能大大衰减。这是当前深化考试改革应该审视的重要问题。
  (二)突出高等学校课程考试创新功能
  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考试,其目的与作用具体来说是不完全一样的。与高考选拔、岗位资格和水平考试不同,高等学校所进行的各种课程考试应该属于学业考试。随着科技

步日新月异,社会变革、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衡量标准,越来越多体现在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的能力上,创新型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适应社会需求,考试应该成为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业考试的着眼点要重在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鼓励求异思维,使之成为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高等学校课程考试要突出其创新功能,这是当前深入考试改革要确立的指导思想。
  (三)强化考试反馈作用
  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考试虽然是最后一个环节,但其中的考后反馈工作不可或缺。现实的状况是,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就进入了假期,教师把试卷评阅出来登录成绩,进行简单试卷分析上交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少有人对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地分析,做出评价,一般也没有反馈给学生的程序要求。这样,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促进功能发挥不出来,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影响。实际上考试结果反馈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整个考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考后试卷分析反馈,讲评讨论,是学生深入下一步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的‘中转站’而非‘终点站’,尤其适应高校文科课程思辨性、学术性的教学特点。要树立考试完结不是一门课程的教学结束的理念,健全和进一步落实考后信息反馈机制,切实充实完善考试工作,这是当前深入考试改革中的薄弱环节。
  三、相应配套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一)完善改革考试管理工作
  改革课程及考试时间安排,相关课程在期末放假前2~3周结课,留出考试阅卷后的讲评讨论时间。改变以往学生考完试即放假完事大吉、教师评完卷即“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学校工作传统习惯,把考后信息反馈、讲评讨论作为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最后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和质量评价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做好考后系列工作。
  (二)革新考试内容
  考试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命题中,一是要坚持以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来命题。一般不考或少考课本上的具体内容,使答案没有现成的,促使应试者动脑动手,独立深入思考,理清思路,编辑整合,而不是被动地按照固定模式的试卷中的问题你问我答。使答案没有统一标准,不唯一。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解放思想束缚,进行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展开创造性联想提供广阔空间、探索机会和可能性。二是命题要体现开放性。考题要求条条框框多,会使应试者创新思维的发挥受到阻碍,不利于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考试内容过于追求统一,使应试者不能充分发表其观点和意见,不利于思想火花的迸发和求异思维形成,不利于形成本人特色的学术风格,从而影响其个性发挥。开放性的考题,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都可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天地。例如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我们只给出大方面的参考题目,由学生根据掌握的材料、个人研究兴趣、对问题的思考成度任选,再细化拟定题目,可突破参考题范围,只要是与本课程相关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都可涉及。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系统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试卷中一部分同学针对当前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一些文化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或见解,其中具有不乏亮点和见地。
(三)把握好评分、讲评、讨论环节
  评分注重导向性,鼓励观点创新,强调论文不怕观点不系统、不成熟,但不能重复社会上流行的观点。论文只是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堂笔记作出论述,尽管语句通顺,论述清楚,但没有个人见解也只给基本分,不能得到更高分;而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观点有亮点有创意并言之有理,即使文字有缺陷,也可获得创新加分,从而得到较高分。讲评加强针对性,讨论强化引导力。首先要把试卷发给学生,使学生本人得到完整的反馈信息。讲评、讨论前教师的学术准备非常重要。要精心设计讲评题,设置议题,引起观点碰撞,引导讨论深化,使大家在思想见解交锋中提升认识,教学相长,师生相得益彰。
  (四)注重学生个性张扬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多样化的创新人才,最根本的是要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个性与创造、特长与创新紧密相联,兴趣与创造发明也是密不可分。漠视个性、放弃特长、扼杀兴趣就会制约创新能力的养成。教学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

个性,鼓励其根据兴趣、特长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和领域,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使学校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内生动力,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在设计试题时,要特别注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和环境。在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期末论文考试中,参考题目要求宽泛,喜爱体育的学生对体育产业感兴趣,就可以写体育产业与经济,喜欢影视并对此有研究兴趣的同学就可以写影视业改革——只要是本课程范畴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都可以写。这样做,考试竞争中产生的“两极分化”弊端变为“多极发展”的生动局面,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创新智力支撑。
  坚持引导有力。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当今时代,社会思潮多元化,信息传播广泛,学生思想非常活跃。面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教师在事关原则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有力引导。这既是对学生政治上负责,也是对施教者本身政治素质的检验。但在引导方式方法上要和风细雨,摆事实,讲道理,倡导学术自由,鼓励质疑问难,大胆探索,注意保护青年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秀丽,何云峰.高校文科课程“研究式考试”模式的构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2]廖瑞斌.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9).
  [3]林培朗.创新能力培养与考试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 2001,(2).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初探 初探 北京 大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高校完善素质拓展计划对策探析
    高校公房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高校火灾预防及对策
    2004年以来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综述
    论高校生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建议
    我国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刍议
    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素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整合与创…
    高校学习困难学生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云南高校开展云南花灯教学活动的措施研究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征及人才培养模式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