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关联视角下的读者观照与翻译研究
的角色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时刻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关联理论的读者观照对于当前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向有着充分的解释力,应该在翻译教学中得到重视。
  关键词:关联理论;异化;关联位。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149-03
  
  读者是译作的阅读主体。读者接受与否直接决定着译作的生存价值。因此,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nida (1993)的读者反应论 (reader’s response theory) 认为,翻译即是交际,这个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不对信息接受者的作用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交际的任何分析都是不完整的”[1](p19)。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也是以目的语读者或接受者为导向。我国传统译论中的读者观照 (the consideration of readers)认为译文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译文读者在译文的理解、接受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2]。其实,除了翻译领域的这些理论充分意识到了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外,来自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也将译文读者纳入了整个翻译过程。sperber & wilson在1986年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的学生gutt将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形成关联翻译论,该理论明确指出翻译是由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构成的三元关系。何自然认为“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等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3](p285)。wWw.11665.Com然而,纵观我国学者对于关联翻译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关联理论的翻译解释力、关联翻译推理模式的建构和关联翻译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不论从哪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关联翻译论中读者观的研究却仍为空白,更不用说把它运用到翻译教学过程中了。
  一、 关联翻译论中的读者观照
  “关联翻译论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二元关系,即原文和译文的对比,而是体现了一种三元关系,这种三元论充分考虑了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明白无疑地将译文读者纳入了整个翻译过程”[4](p106)。关联理论的翻译全过程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明示其交际意图,译者则根据原文的信息、逻辑以及自己脑海中的百科知识,以读者的身份经认知和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在第二个过程中,译者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生成译文文本传递给译文读者。在完成交际的两个过程中读者作用非常重要,首先在第一过程中译者本身就是读者;而在第二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与阅读期待,使得“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5](p190)。由此可见,在关联翻译论中读者的作用贯穿并影响整个翻译过程,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译者的翻译策略。这具体体现在关联翻译论的核心内容—认知环境和最佳关联中。
  1.认知环境的读者因素
  关联理论所说的语境并不局限于交际双方直接的外部环境、前面紧邻的语段,还包括对未来的期待、科学假说、宗教信仰,对趣闻轶事的记忆,对文化的各种假定,对说话人思维状态的种种信念,统称为“认知环境”。认知环境是在互动过程中为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于读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读者的认知语境可分为历时语境与共时语境。历时语境指不同时期读者的认知语境,而共时语境指同一时期读者的认知语境。读者的认知语境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也随之改变;就某一特定时期而言,由于读者的认知语境大致相似,阅读期待相对统一,因而以一种策略为主的翻译趋向就会成为那一时期的特征。比如,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读者开启了从外国作品中吸取营养的大门,之后的十多年翻译策略以保留“异质成分”为主;而晚清时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读者的接受能力有限,因而那个年代的翻译作品多采用归化翻译法[6]。
  2.最佳关联的读者考虑
  关联翻译论认为“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7](p7。最佳关联指的是受话者在理解话语时用尽可能小的努力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它取决于两个因素:推理努力和语境效果。推理努力和语境效果都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的。“推理努力是读者在自身的认知语境中阅读译文文本时所付出的努力,而语境效果则是读者在阅读之后

取得的效果”[4](p106)。按照关联理论,翻译是不应让读者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5](p148)。只要读者的收获超过了他们多付出的努力,那么这种努力就是值得的。也就是说,只要读者无须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就取得足够甚至额外的语境效果,正确地理解话语,那么译文就具有最佳关联性。比如,当译者采用了异化而非归化翻译法时,读者似乎需要付出更多的推理努力才能正确理解话语,但是只要读者能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语境效果 (如对异域文化的美的享受),而且获得由推理带来的阅读快感,那么该译文仍是以最佳关联为基础的。可见“关联理论下的翻译原则实际上是一套以读者为导向的衡量标准”[4](p106)。
  二、 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势
  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6](p40)。就翻译策略而言,这两种途径分别指异化和归化。异化是指从语言、思维及文化层次上力图让译作保持原文的风貌;具体到语言层面,是指在句子结构方面多有沿用源语句法结构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如果译文读者对于源语言文化一无所知,只是对内容感兴趣,那么译者倾向于采用归化策略,以便于读者轻松阅读;如果读者对源语文化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期望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而译者又希望把缺省的源语文化成分传达给读者,那么他就可以采用异化翻译法[8]。
  综上所述,“文化需求往往是异化产生的内在动力。文化的开放性愈大、发展愈有活力,吸纳力就愈强,翻译活动就会愈勃兴,异化语言也会异常活跃”[9](p4)。“20世纪末,学界对翻译实质的讨论逐渐由语言方向转到文化方向”[10](p60)。当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对外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读者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过译作了解原作内容,而是渴望欣赏原作特有的韵味,领略异国情调,掌握异域文化,这种新的需求在翻译中就表现为异化倾向。例如,朱丹 (2006) 以《飘》在20世纪30年代(归化译法)和70年代末(异化译法)的两种中译本为参照,调查了上海五所高校大学生读者群对于英译汉中异化现象的反应,数据表明51%的人喜欢70年代的译本,而只有38%的人喜欢30年代译本[11]。这说明当代中国读者对异化现象已经具备一定接受心理。过去译者们面对文化缺失问题时选择归化译法以满足译文读者,而现在的读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西方语言和文化,由译者填补文化缺失的情形会越来越少。此外,“让翻译存在某些可以让原质文化读者接受的‘异质因子’是实现文化互补的根本任务所在”[12](p50)。所以,在21世纪,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各国人民之间的不断沟通,向作者接近的异化译法将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与归化法取得平衡,甚至可能占据上风[6]。 观照对翻译趋向的关联解析
  关联翻译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因此读者阅读期待的变化必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随着时代的变化,读者对于异质文化的接受与鉴赏能力发生变化,他们对译文的要求也随之变化,某个译本、某种翻译方法也就不可能永远适合读者[13]。
  从历时语境和共时语境角度来说,读者的认知环境是个变量。“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读者的认知语境正在迅速扩展,他们获取源语文化的缺省成分的欲望也在与日俱增,这为译者在译入语文本中保留源语文化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可能性”[8](p17)。即为异化译法的运用创造更大的机会。例如,unless you’ve an ace up your sleeve, we are dished. 一句,以前有人把它译为“除非你有锦囊妙计,否则我们是输定了”。在中国读者不了解或者无法了解西方语言和文化的时代,上面的归化译法不失为好的范例,可是,现代读者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过去的译法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阅读期待,这时异化翻译法的“除非你手中藏有王牌,否则我们是输定了。” 让现代读者体会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意象,从而更能够符合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翻译是极具时效性的,随着读者认知环境的变化,原来译文中陈旧的用法已丧失时代色彩甚至逐渐消失,译者只能用变化了的语言对源语进行重新阐释以实现翻译文本的时效性,满足变化了的读者对文本语言的要求

正是因为这样,如今各类新译本、重译本层出不穷。
  再者,从最佳关联性的读者因素出发,认知环境的扩展大大提高了当代读者推理努力的成功率,而且让读者更加能够享受由推理过程所带来的阅读快感。读者需要付出更多的推理努力源自译作中保留了原作“异”的语言与文化;只要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到原语独特的文化,那就说明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也说明读者做出的推理努力是有效的,译文仍然符合最佳关联原则。
  四、 对于翻译教学的启示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学生的读者观照概念往往很模糊,教学过程也缺乏对它的重视,关联翻译论的读者观照更是鲜有提及,因此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几乎没有考虑译文读者的意识。然而读者观照对于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翻译教学能够注重对该概念的阐释,那么学生会意识到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潜在译文读者,在此基础上尝试不同的翻译策略,推敲出最佳选择。强调读者观照能够使学生的翻译实践目标性更强,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翻译教学理应让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来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并具备随时调整自己的翻译技巧的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文化交融不断地加深,读者认知环境迅速扩展,对异域文化的渴望日益增加,翻译策略更加趋向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形式;翻译教学应该把这种变化体现出来。总之,读者观照对翻译的解释力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有待挖掘。
  [参考文献]
  [1]nida, e. & reyburn, w. d.. meaning across cultures[m].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1.
  [2]贺文照. 论中国传统译论中的读者观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3]张新红,何自然.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 现代外语,2001,(3).
  [4]吴莹. 从关联理论视角审视翻译中的读者介入[j]. 山东外语教学,2007,(1).
  [5]gutt, e. 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孙致礼. 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 中国翻译,2002,(1).
  [7]林克难. 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 中国翻译,1994,(1).
  [8]张春柏. 直接翻译——关联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j]. 中国翻译,2003,(4).
  [9]李玉良. “异化”问题新论[j]. 中国科技翻译,2002,(3).[zk)]
  [10][zk(#]党争胜. 从解构主义译论看翻译教学中的归化与异化[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1).
  [11]朱丹. 欧化汉语与读者反应[j]. 英语辅导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6,(7).
  [12]包通法. 跨文化翻译中异质文化“本土化”接受视域或厘定的哲学思辨[j]. 上海翻译,2005,(4).
  [13]秦洪武. 论读者反应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意义[j]. 外国语,1999,(1).
  the consideration of readers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zheng si-fang1,li zheng-ya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shaanxi, china;
  2.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 710065, shaanxi, china)
  abstract:
  the reader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n that readers constantly exert influence on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relevance theory integrates the consideration of readers into the traditional d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writer and translator, whi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readers. the consideration of readers in relevance theory has an account for the current trend of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keywords:the consideration of readers; the relevance theory; foreignization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视角 观照 翻译 视角 观照 翻译 理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诗作意境美学视角下的品读
    金融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农村金融省际差异研究
    任务型教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讲授
    以诉讼实务视角探析买卖合同撤销权
    民间视角下的乡土性格
    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自主与自为
    市场需求视角下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探讨高职院校教学团队…
    综合管理视角下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化初探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视角下城市规模预测新探索
    企业与顾客共创价值视角下的顾客资产策略研…
    乌托邦视角的现代性反思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