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彝族民间歌谣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摘 要:彝族民间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民风习俗,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本文重点分析彝族歌谣中展现的婚嫁习俗、丧葬习俗和祭祀习俗,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彝族;歌谣;民俗文化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人民擅长用诗歌和音乐来表情达意,有着悠久的歌唱传统。加之彝族支系众多,分布较广,因而其民间歌谣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风格也多种多样。既有充满浪漫幻想的创世歌谣、神奇瑰丽的祭祀歌谣,又有欢快的火把歌、质朴的酒歌以及情深意切的婚嫁歌和情歌等。这些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婚丧嫁娶等方面的习俗,系统展示了彝族的民俗文化景观,极具民俗学的研究价值,其中尤以婚嫁习俗、丧葬习俗、祭祀习俗在歌谣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一、彝族歌谣中展现的婚嫁习俗
  婚嫁习俗是社会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俗之一,彝族民间歌谣中的婚嫁歌就充分展示了本民族婚恋习俗文化的特征。彝族的婚嫁歌分类细致,分工明确,几乎涵盖了婚恋的每个阶段,展示了不同阶段的婚恋习俗。
  (一)婚嫁前的习俗:说媒、劝嫁
  说媒和劝嫁是婚嫁的前奏。彝族婚嫁歌中有专门的说媒歌和劝嫁歌,说媒歌一般都是媒人到女方家为男方提亲说媒,内容无外乎夸赞男方条件多么好,和女方如何般配等。如《说媒歌(一)》中“婆家森林坡连坡,婆家大田坵连坵,婆家五谷堆成山,婆家布匹似彩云”,“金雀配银雀,金碗配玉筷;有福气的好姑娘,这门亲事哪里找”①。劝嫁歌多是父母劝女儿不要留恋家里,长大就要嫁人。www.11665.cOM如《劝嫁歌》中“不是爹妈不爱你,不是爹妈不想你,有翼会飞的,有脚会走的,都要配成双。长大的俏姑娘,守着爹妈笑掉牙,侍候公婆受人夸”、“水牛三岁要犁田,骡子三岁要配鞍;姑娘长大十七八,该到婆家守公婆”②,通过朴实的话语、巧妙的比喻,劝女儿早点嫁到好人家。
  (二)婚礼过程中的习俗:哭嫁、搭青棚等
  婚礼当天是婚嫁的重头戏,彝族婚嫁歌中涉及到婚礼当天的歌谣有几十首,反映了彝族各支系的婚礼习俗。其中哭嫁是彝族各支系都有的的风俗,《云南彝族歌谣集成》中的哭嫁歌共21首,尚且是不完全统计,可见哭嫁习俗在彝族婚嫁习俗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哭嫁习俗是指“婚礼开始前,新娘就和女伴们在亲[][]戚、本家、自家家里哭;婚礼开始后,随着传统礼仪的进行,每一阶段都又哭又唱,哭中有唱,唱中有哭”③
  彝族婚嫁歌中的《青棚调》反映了搭青棚的彝家婚俗,《青棚调》是彝族办喜事搭青棚时唱的歌。彝族办喜事的人家要搭青棚,请棚神保佑喜事顺利如意。新娘出门,青棚随之拆除,并由执事用一枝树叶在庭中挥舞,表示送棚神归天。彝族歌谣中的青棚调多歌唱亲友欢聚于青棚的欢乐场面,表达对婚事的祝愿。如“客人不到别处,到青棚里热闹。朋友不到别处,到青棚里坐。…平时难相遇,难逢今晚上,相遇在青棚内”、“棚顶安什么?棚顶安金丛;棚腰安什么?棚腰挂金条;棚里铺什么?棚里铺金须。”④用形象的比喻表达出对新人美好生活的祝愿。
  此外,彝族歌谣中的迎亲调和送亲调也有很多首,多表达新人的欢喜之情以及新娘对娘家的不舍,也间接反映了彝家迎亲送亲等婚俗的隆重。婚礼歌中比较有彝族民俗特点的就是打押礼先生,押礼先生是指说亲的媒人。彝族歌谣《婚礼歌(二)——打押礼先生》,语言诙谐幽默,歌唱了众男女数落押礼先生,押礼先生巧舌如簧,机智应对的场景,满溢着欢乐的情绪。
  二、彝族歌谣中展现的丧葬习俗
  彝族歌谣中的《报丧歌》《哭丧歌》《送丧歌》《献饭词》《装棺词》等,以文学化的形式系统展示了彝族的丧葬民俗文化。
  (一)彝族歌谣中的报丧、哭丧习俗
  彝族的丧葬习俗之一是报丧,即人死后,家人要向亲朋告知死者亡故的消息。报丧几乎是各民族共有的丧俗,但彝族报丧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母亲死了,孝子辈必须第一时间火速到舅舅家报丧。因为彝族人认为舅舅和母亲一样大,一样亲。舅家接到报丧消息,要杀牲祭奠,并取下棺盖验尸,看葬品及理尸情况,直到舅家满意,才钉馆。彝族歌谣《报丧歌》就展示了向就舅家报丧的民俗:“五谷之中苦荞大,世上人中阿嫫大,阿嫫死了舅为大,寨头倒了一棵乘凉树,家中灭了一塘火,特向舅舅来报丧”、“请来高明的师傅做棺

木,到通海买来绸缎做寿衣,剪下刚染好的青布做寿鞋,敬请舅舅来跟阿嫫盖面布,敬请舅家来钉棺木板。”⑤这些唱词都反映了彝族报丧习俗中对舅舅的重视。
  《哭丧歌》则表现了彝族哭丧的习俗,哭丧即老人死后在祭奠活动中要请毕摩和歌手诵唱祭词和哭丧歌。哭丧歌的内容一般是代表子女向死者哭诉生离死别的伤感之情,缅怀死者生前的恩德。如:“老人背上背儿女,老人膝上坐儿女,老人手杆抱儿女,而今老人不在了,从此儿女无人抱,从此儿女无坐处,儿女哭呀哭呀哭”⑥就是表达儿女对父母恩情的感念以及痛失亲人的悲伤。
  (二)彝族歌谣中的装馆、送丧等丧俗
  歌谣《装棺词》描绘了彝族给死者装棺时的习俗,一般是请毕摩在死者入棺时唱诵祭词。祭词内容大多是告诉死者儿女孝顺,可以瞑目,从中也可以看出彝族装棺习俗的一些讲究之处。如:大女抱头部,儿女抱腰身,三女抱着腿,四女抱着脚,轻轻巧巧抱,抱在寿材里,安安逸逸睡。”
  歌谣《送丧歌》是为死者送丧时哭唱的歌谣。彝族葬俗,老人死后要举行盛大的丧礼,边哭边唱,为老人发丧,唱词一般是祝祷老人灵魂安息,如:“献给你的肉,献给你的饭,献给你的水,你要尽量享用,毕摩来指路,尸骨藏坟墓,灵魂来阴间。”⑦
  三、彝族歌谣中展现的祭祀习俗
  彝族的民间歌谣中有大量的祭祀歌,表现了彝族人民朴素的万物有灵的信仰观念。他们敬畏自然,信奉神灵,崇敬英雄和祖先,形成了一系列的祭祀习俗。
  (一)祭祀神灵的习俗
  在彝族先民眼中,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草木竹石、山川树木等都充满神性,每到节日或有重大活动时,都要祭祀相应的神灵,以祈求神灵的护佑。如彝族歌谣中的《祭火神》唱出了对火的敬畏,《鲁洗克》《鲁捏底》《祭龙词》则是祭祀龙神时的唱词。彝族先民认为雹灾、洪灾、旱灾都是龙神发怒或恶龙作祟,因此每发生水旱灾害时,都要备好祭品祭龙,祈雨禳灾。每年正月初二要举行祭龙仪式,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咪西底》是祭祀山神的歌谣,彝族人凡农事、狩猎必先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祭树神》《年柴谣》《祭咪色词》《阿门他捏底》分别是祭祀树神、柴神、土地神、雷神时唱的歌谣。《门神词》《路捏底》《开磨歌》《起锥歌》则是祭祀门神、牧神、磨神、锥神时的歌谣。
  在彝族歌谣中,祭祀歌占了很大比重,这些歌谣祭祀的神灵几乎无所不包,和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众多的祭祀活动和相关的民俗中我们可以感知彝族是对自然对神灵充满敬畏的民族。
  (二)祭祀祖先的习俗
  彝族崇拜祖先,逢年过节都要祭祖,祭祖也在三月、十月进行,俗称上坟。《祭祖歌》是在祭祖时诵唱的,主要内容是表达对祖先的敬仰,期望祖先显灵,保佑子孙后代。“青石板上刻碑文,墓碑黑颜色,刻上祖先名,子孙齐列名。碑文字整齐,碑石亮铮铮。过了百年后,碑文字不蚀,过了千年后,石碑仍垂青。年年祭祖灵,祖灵守坟墓。你的子孙们,烧纸又献饭,祖灵来吃饭吧!祖灵来喝酒吧!年年祭祖灵,祖灵保儿孙清吉,保六畜兴旺,五谷丰登。”⑧这些歌谣详细地描绘了彝族祭祀祖先的习俗:烧纸、献饭、敬酒,也表达了人们期待生活美满,为祖先争光的美好祈愿。
  彝族信神灵,敬祖先,敬畏自然,万物有灵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与之相关的祭祀活动丰富多样,产生了大量的祭祀歌谣。这些歌谣或简洁或详细地展现了彝族的各种祭祀习俗,让读者领略到丰富而悠久的祭祀民俗文化。
  四、彝族民间歌谣的文化意义
  彝族民间歌谣是彝族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形象表达,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民间歌谣中对民俗文化的展示,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一)彝族民间歌谣的文化传承意义
  彝族的民间歌谣歌咏了彝族的创世神话和日常的劳动生活以及节日婚丧嫁娶祭祀等民俗文化,是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我们可以从歌谣中了解彝族先民的社会政治结构、阶级关系、宗教礼仪、图腾崇拜等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歌谣也因此具有文化传播的意义。此外,彝族的民间歌谣中记载的很多民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业已失传,有的濒临失传,研究彝族歌谣有助于抢救和保护这些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二)彝族民间歌谣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文化观念
  彝族歌谣中蕴含着

素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化观念,这在祭祀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彝族先民万物有灵的观念,使他们对自然万物充满敬畏,草木竹石等在他们眼中都有神性,成为祭祀崇拜的的对象。如祭祀歌《敬竹词》、《祭树神》中对竹树的崇拜敬畏,将其视为神圣之物。这种对自然物的崇敬感恩之情自然而然会衍生出朴素的生态意识,即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人不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自然界也不再是人类俯视征服的对象,而是人类尊重敬畏的对象。这种观念恰好与现代生态文化所倡导的“突破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赋予自然与人类平等的地位、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相契合。
  此外,彝族歌谣中的生态文化观念还表现在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爱护动物等方面。《节令歌》歌谣就描绘了彝族顺应自然,不违农时,应时而作的农事习俗:“正月起头做什么?立春雨水挖新沟。二月节令做什么?惊蛰春分撒早秧。三月活计做什么?清明谷雨收豆麦…”⑨详细讲述了一年十二个月不同节令的农事活动,这些歌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彝族人民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态文化理念。
  综上所述,彝族歌谣展示了彝族人民丰富多彩且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生动地体现了彝族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心理,蕴含着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的文化理念,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注 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云南彝族歌谣集成》[m].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编,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257;261;320;251;148;154;152;166;66.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彝族 中的 民俗 化探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高职院校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教学初探
    江浙地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前景分析
    基层图书馆民间文献收藏现状的研究
    关于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合理途径分析
    民间视角下的乡土性格
    论民间音乐在马可歌剧作品中的运用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的探讨
    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战略下培育和规范民间组织…
    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
    民间文学中的“神”与“神思”
    中国民间信仰里几种伐树的禁忌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政府民间合作(PPP)…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