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摘 要:新型城镇化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阐释。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该走一条城乡一体、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道路,并具体从改革制度障碍、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加强进城农民的归属感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道路;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110-02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十八大报告和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新型城镇化有明确的表述,那么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城镇化,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指随着工业化发展,分散聚居的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由此带动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市和农村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越拉越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然而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城市病”、农民工的半城镇化现象等问题,为了更好地确保我国城镇化质量,需要对城镇化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入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及时纠偏,走一条更符合全国人民期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WwW.11665.cOm
  二、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选择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过程,如何实现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农村人口大体有两种,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人,无劳动能力的人包括小孩和老人。对于小孩,可以通过教育使其在未来进入城市生活定居;对于老人只能通过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来促使其城镇化;相对于无劳动能力的人而言,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城镇化更复杂些。目前,已经有一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生活,然而他们的身份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权利等有利于他们“留下来”的问题需要通过政策去解决;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暂时没进入城镇的人员可以根据他们个人的意愿分批有序进入城镇或留在农村做职业农民,即有知识、有技术、懂得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民。
  城镇化过程中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要有序地向城镇转移,而过高的准入门槛和生活成本是他们进城的最大障碍,为了能让这些农民“进得去并且留得住”,需要增强城镇的吸引力,解决他们进城的生产生活问题。这必然要求改革阻碍农民合理流动的制度障碍,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构建结构合理的城市群,完善城镇功能,最重要的是建立城镇的产业支撑,即“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的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
  城镇化过程要解放更多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促使其城镇化,也不能忽视农业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坚持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确保粮食安全,就如李克强总理曾说过的“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解决这一矛盾,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是必然趋势。农业现代化需要一批职业农民,为了更好地增强农村对技术人才和投资人的吸引力,必须建设新农村,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应该走一条城乡一体、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道路。
  三、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路径
  (一)推动制度改革,解决农民进城障碍
  1.改革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农民进城和进城农民市民化的最大障碍之一,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还存在着二元分割的现象,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在土地享有及社会福利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就是要逐步淡化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取消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行按家庭常住地

进行户口登记、享有社会福利,以保障农民的自由迁徙。
  2.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是他们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土地权利是农民最基本的权利,为从根本上推动“人口城镇化”,必须实现“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土地确权”就是清晰界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对农民享有的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给予明确规定。“土地流转”主要是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的合理转让,为实现耕地规模化经营、保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提供条件。
  3.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土地制度还必须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多渠道满足农村集体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用地需求。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要特别注重征地制度改革,在保护农民进城后的土地权益前提下,探索合理的市场化土地流转和退出机制,增加农民进城资本的同时保证农民的后续养老权益;其次要解决好拆迁补偿问题,拆迁以及补偿都要以人为本、公平、合法、合理,补偿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以房换房,也可以补偿资金、股金等。
  4.改革农村教育制度。农村教育资源的贫乏使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对于未来进城上学改变命运、落户城镇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倾斜力度,切实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逐步通过免费师范生将优秀的师资力量流向农村,给农村教育带来先进的理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购入先进的教学实施,扩大农村孩子的知识面。另外,大部分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都比较低,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城镇企业的要求,对农民的培训也应当成为改革教育制度的重要环节。要逐步建立农民培训与就业服务体系,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懂得现代经营的农民,通过与城镇企业信息平台的构建,为农民进城稳定就业奠定基础。 (二)完善大城市功能
  在我国,大城市功能相对完善,人口相对集中,已面临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治安问题等,为了体现大城市的依托作用,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大城市应该在解决自身“城市病”问题的同时,转变自身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第二产业逐步向郊区或中小城市转移,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
  1.加快住房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大城市中已有许多长期生活工作的农民工,解决他们基本生存所必需的住房问题是使他们“留得住”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城中村、棚户区是城市不断扩容的必然产物,其房屋分布不集中、质量差,居民生活质量差,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城镇化”,可以在有产业支撑的地区盖一批标准的、建筑质量合格的居民楼,让住户迁过去。
  2.关注农民工的家庭完整问题。当前,很多农民工都是一个人出来打工,或者两口子出来打工,在农村家里有“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解决农民工家庭完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要靠改革户籍和社会福利制度,毕竟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需要特别关注农民工,解决农民工夫妇稳定工作问题、孩子上学问题以及老人养老问题,逐步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三)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
  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才能提升转化农民、吸纳就业的能力,夯实城镇化的经济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国,中小城市比较适合发展工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建设工业园区。首先要依据自身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对于区位、资源符合大城市产业转移的地区,也可以通过与发达地区对接发展自身产业,但应当注意避免以牺牲环保、资源枯竭、农民土地利益损失为代价的承接。与此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把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作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布局和基础,整合资源建设工业园区,让工业企业进园区,走产业集群化道路,这有利于集中污染、便于监管和治理。
  (四)加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共同建设
  小城镇处于城市和农村相融合的中间地带,应当增强其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农民生活的现代化和社会化,转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

.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鼓励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特色农业。在此基础上,逐步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为依托,完善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质量安全、市场营销等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探索“产城联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在农民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土地通过流转逐渐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又能反过来促进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而城镇需要发挥其离农村近的区位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活服务业,为这些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需要在农业产业区和城镇产业区附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生活社区,解决进城人口的生活问题,实现“产城联动”。这样,农民既没有远离土地,而且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逐步实现其市民化。
  3.注重小城镇新社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镇、乡村内在质量的集中体现,加强与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增强城镇、乡村运行综合功能。首先,加快构建安全高效的交通系统。加强城镇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行能力和通行速度。另外,改善农村公路的状况,加大对乡村公路的投资建设力度,努力实现道路村村通,加速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速度。其次,加快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网建设。加强水、电、气、暖的管网建设,扩大覆盖面,同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搞好监管、调度和协调,解决好供水、电、气、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加快生态网建设。要抓好绿化、垃圾填埋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城镇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
  (五)加强进城农民对城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人口的城镇化不仅意味着身份的一致性,还要使进城农民在心理上建立起对城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方面,进入城镇之后,生活环境与原来的乡村熟人生活迥然不同,陌生的生活环境让农民无所适从,因此要加强新型社区的管理,增强城镇社区的整合功能,建立新型城镇居民的社区文化,帮助他们尽快建立“熟人圈”。另一方面,城市社区居民要积极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培育开放包容的心态,时时处处传递平等、关爱和尊重的理念,增加进城农民对城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步实现农民的市民化。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4-10.
  [2]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48-54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化道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民间视阈中的汪曾祺小城镇题材小说创作
    浅谈新型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措施
    新型冷气弹射式发射装置分离速度稳定性研究
    班主任在中医院校中医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
    新型促渗剂壬代环戊双醚对双氯芬酸钠凝胶透
    新型黑麦酮酸D衍生物D69抗乳腺癌活性研究
    一种新型海洋来源的蒽环类化合物D19抗肿瘤活
    新型KATP开放剂iptakalim对人肺动脉平滑肌 
    一种新型可显影栓塞剂的体外模拟研究
    新型正性肌力药左西孟旦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种新型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普通外科见习
    一种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增强PC3细胞对辐射的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