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芦笋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色法研究

                  作者:赵建华, 宋擎, 汪素芳, 苏强, 张立伟

【摘要】     目的考察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对茴香醛-硫酸法测定芦笋总皂苷含量时的影响,并确定该法的最佳比色条件。方法选用菝葜皂苷元为对照品,采用茴香醛-硫酸法,在429 nm处测定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的吸光度,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比色条件。结果在429 nm处3类物质除黄酮类有较小的末端吸收外均无明显吸收,干扰较小。最优比色条件为样品挥干,加入1%茴香醛无水乙醇溶液0.2 ml,100℃水浴30 min,冷却后测定。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干扰小,比色条件 经济 ,可靠,便于实际应用。

【关键词】   芦笋边角料 总皂苷 茴香醛-硫酸法 干扰因素考察 比色条件优化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学名石刁柏,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根茎入药,性苦,微辛,微温,功能温肺下气[1,2]。成分分析表明,芦笋中含有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硒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甾体皂苷、多糖、黄酮类等药用成分[3],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Www.11665.cOm 现代 药 理学 研究表明:芦笋提取物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具有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等功能,其中,甾体皂苷为重要的物质基础[4]。国内外 文献 报道,芦笋中含有多种甾体化合物,已分离得到19种甾体皂苷[5~7],结构分析表明,芦笋皂苷多为螺甾皂苷,其苷元多为菝葜皂苷元[4]。

    目前,植物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主要为比色法,选用不同的显色体系,常见有乙酸酐-浓硫酸法、高氯酸法、浓硫酸法、香草醛-高氯酸法、香草醛-硫酸法、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及茴香醛-硫酸法等7种。我们前期研究发现[8],针对芦笋总皂苷的测定,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茴香醛-硫酸法优于其它6种方法。本文基于茴香醛-硫酸试剂与螺甾皂苷的专属性反应,以菝葜皂苷元为对照品,考察了芦笋中几种常见物质:糖类(葡萄糖、蔗醣、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氨基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甲硫氨酸、赖氨酸、酪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缬氨酸、异亮氨酸)及黄酮类(槲皮素、芦丁)对茴香醛-硫酸比色法[9]测定芦笋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茴香醛-硫酸比色法的最佳比色条件,以期为进一步精确测定芦笋总皂苷含量奠定基础。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hp 8453uv-vis 吸收光谱仪(美国惠普公司);unico 72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bs110s 电子 天平(北京塞多斯天平有限公司)。

  1.2  材料茴香醛(cp,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菝葜皂苷元( 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44-200508);芦笋总皂苷(本室自制);槲皮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200406);芦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020620);所用单糖、双糖、氨基酸及其余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茴香醛-硫酸法的干扰因素考察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菝葜皂苷元5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定容,吸取1 ml溶液稀释至10 ml,即得。

  2.1.2  样品溶液的制备依次精密称取芦笋总皂苷、各种糖类、氨基酸、黄酮各5 mg,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定容,即得。

  2.1.3  显色溶液的制备吸取8 ml无水乙醇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1 ml浓硫酸,摇匀,冷却至室温,加入50 μl茴香醛,无水乙醇定容,摇匀,即得。

  2.1.4  测定方法分别精密吸取“2.1.2”项下各溶液1 ml,挥干溶剂,加入新鲜配制的0.5%茴香醛-浓硫酸乙醇液0.5 ml,100℃水浴15 min,取出冷却,加入无水乙醇5.0 ml,茴香醛-浓硫酸乙醇液做空白,于350~800 nm波长进行扫描,比较3类物质对测定方法的影响。

    测定结果显示,在429 nm(±1nm)附近菝葜皂苷元和总皂苷均有明显吸收峰,糖类在此处均无明显吸收(图1),说明糖类对茴香醛-浓硫酸法干扰很小;在同等条件下,15种氨基酸在429 nm(±1 nm)附近也均无明显吸收(图1),且曲线均在基线附近,说明氨基酸对茴香醛-硫酸法基本没有影响。图2显示,两种黄酮在429 nm(±1 nm)附近均有吸收峰末端,但吸收不是很大,说明黄酮类物质对茴香醛-硫酸法有一定的影响。

  2.2  茴香醛-硫酸法比色条件的优化

  2.2.1  正交实验法优选茴香醛-硫酸法比色条件设计l9(34)正交表对显色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显色剂体积4因素进行考察。水平因素见表1,测定结果及极差分析见表2,方差分析及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见表3~4。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略)表2  正交实验测定结果及极差分析结果(略)表3  正交实验结果方差分析表(略)表4  各因素水平最小二乘法平均值(略)
 
    从分析结果的r值得出,4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顺序为反应温度>显色剂体积>反应时间>显色剂浓度,最优显色条件为a3b2c3d1,即5%茴香醛无水乙醇液,吸取0.2 ml,100℃水浴30 min。

  查f值分布表可知,f0.05(2,2)=19.0,f0.01(2,2)=99.0,根据方差检验判断标准,当f值大于f0.05小于等于f0.01时,该因素作用显著,记为“*”。从表3得知,4个因素的f值均大于f0.05(2,2)小于f0.01(2,2),因此判定4个因素对实验影响均较为显著,根据f值大小排序,可以看到4个因素的影响次序为反应温度>显色剂体积>反应时间>显色剂浓度,其结果与极差分析结果相吻合。

  由表4中看到,取各因素最小二乘法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得到条件为显色剂浓度5%,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100℃,显色剂用量0.2 ml,其结果与极差分析结果吻合。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数据中5%茴香醛乙醇溶液与1%两个浓度的差别很小,且5%对茴香醛用量较大,如果用1%浓度代替5%浓度,会大大节省显色剂用量,因此在进行最优工艺验证时,同时对1%浓度条件进行了平行实验,以观察两种浓度的差异。

  2.2.2  最优比色条件验证精密吸取“2.1.1”项下菝葜皂苷元溶液1 ml共10份,分别置于10支具塞试管中,挥干溶剂,试管从1~10标号,其中1~5号试管加入5%茴香醛乙醇溶液0.2 ml,6~10号试管中加入1%茴香醛溶液0.2 ml,100℃水浴30 min,取出冷却,于429 nm下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5。表5  最优比色条件验证结果(略)

    对上表两组数据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p=0.118>0.05,表明两组实验方差是一致的,两种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从测得的吸光度来看,两种浓度显色剂的吸光度值均超过了正交实验数据,符合正交实验结果。因此将显色剂浓度换为1%茴香醛乙醇是可行的。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1%的浓度已基本能够反应完全,而过量的茴香醛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综上所述,最后确定茴香醛-浓硫酸法显色条件为1%茴香醛无水乙醇溶液,吸取0.2 ml,100℃水浴30 min。

   3  结论

    考察了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对茴香醛-硫酸法测定芦笋边角料中总皂苷含量时的干扰[10],在429 nm处菝葜皂苷元与芦笋总皂苷均有明显的吸收,而糖类和氨基酸几乎没有吸收,黄酮类有较小的末端吸收。结果说明,糖类和氨基酸对本法的干扰较小,黄酮类有一定干扰,为了准确测定芦笋中总皂苷含量,测定时可以考虑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来扣除类黄酮物质的干扰。其余6种常见比色法的同步研究结果表明[8],糖类对乙酸酐浓硫酸法、浓硫酸法及香草醛-高氯酸法影响较大、而3类物质对高氯酸法、香草醛-硫酸法及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均影响较大,干扰明显。因此,茴香醛-浓硫酸法对总皂苷测定专属性要强于其余6种方法,另外,茴香醛法中,菝葜皂苷元与总皂苷在测定波长429 nm处呈现明确的吸收峰,响应明显,通过数次重复实验,此吸收峰较为稳定,优于其余方法。

    正交实验及极差分析表明,4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顺序为反应温度>显色剂体积>反应时间>显色剂浓度,方差分析及最小二乘法分析均与上述结果吻合,最优比色条件为a3b2c3d1,即5%茴香醛无水乙醇液,吸取0.2 ml,100℃水浴30 min。说明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验证实验得出,用1%茴香醛无水乙醇溶液代替5%的浓度所得数据符合正交实验结果,不仅可以满足实验要求,而且能大大节省显色剂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最佳比色条件为:样品挥干,加入1%茴香醛无水乙醇溶液0.2 ml,100℃水浴30 min,冷却后测定。本法操作简便, 经济 可靠,便于实际应用。

【 参考 文献 】
    [1]郜凤香,范镇远,王 伟,等.芦笋药理及应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9,20(6):19.

  [2]熊光权,周 明,叶丽秀,等.芦笋贮藏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研究[j].食品 科学 ,2005,26(9):537.

  [3]周利亘,王春辉,王君虹,等.芦笋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2):23.

  [4]孙春艳,赵伯涛,郁志方,等.芦笋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芦笋 皂苷 测定 比色法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绞股蓝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不同产地翼首草中总皂苷的含量比较
    三七总皂甙与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
    绞股蓝总皂苷对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的非特异性
    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对诱发大鼠肝癌病变过程中
    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对大鼠肝癌变过程中Ki67及
    不同产地续断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六月青总皂苷对HepG2.2.15细胞HBV复制的抑制
    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总皂苷含量
    虎眼万年青总皂苷的毒理实验研究
    蒺藜总皂苷口腔崩解片的制备
    人参总皂苷与三七总皂苷不同比例配伍对高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