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试谈托尔斯泰“忏悔意识”成因
   论文 关键词:忏悔意识  人性善  宗教思想  社会 历史 现实
  论文摘要:托尔斯泰在其文学创作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忏悔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生活故事及精神性格的 发展 变化力图说明:对自己的忏悔是洗刷灵魂污垢的最好形式,是体现“勿以暴力抗恶”、“博爱”、“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的具体行为。促成其“忏悔意识”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人性善的伦理道德观;二是浓厚的宗教思想;三是与俄国社会历史和现实有密切关系。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长达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把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推向了顶峰,列宁称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①托尔斯泰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正是俄国社会发生剧急变革的年代,他紧紧抓住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贵族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并通过 艺术 创作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本质特征。他看到贵族的腐朽与衰败,宗法制农民的破产与赤贫,怀着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办图使俄国避免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农奴制,缓和阶级矛盾,建立一种自由平等的小农理想社会。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实际上正是作家精神苦苦探索的艺术再现,他以巨大的艺术力量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俄国社会问题的探索及思想观点。这些思想集中起来就是“勿以暴力抗恶”、“博爱”、“宽恕”、“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等,他把这种思想看成是解救社会苦难的灵丹妙药。wWw.11665.cOm而要做到这些,人人都应该忏悔自己,去恶从善,做一个纯洁高尚的人,这样,人与人就可以勾通,社会矛盾就可以化解,人间美好的天堂就可以实现。因此,“忏悔意识”是托尔斯泰作品中所表达的重要内容,他把“忏悔意识”社会化、具体化、形象化。从他的《一个地主的早晨》到《复活》等一系列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忏悔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无论是贵族(如聂赫留朵夫)还是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下层人民(如玛丝洛娃)无不表现出强烈的忏悔意识。作家通过这些忏悔人物的生活故事及精神性格的发展变化,力图说明:对自己的忏悔是洗刷自己灵魂污垢的最好形式,是体现“博爱”思想的具体行为,是步入理想道德境界的必由之路。
  促成托尔斯泰“忏悔意识”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其人性善的伦理道德观。托尔斯泰出生在俄国一个古老的大贵族庄园世家,父母早逝,他是在姑母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姑母给了他无限的爱,这对他一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极大,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塔吉安娜姑姑对我一生影响最大,从我很小的幼年时代,她就教给我爱的精神方面的快乐,她不是用言语教我这种快乐,而是用整个人生,她使我充满了爱,我看见、我感到她怎样喜欢去爱别人,于是,我懂得了爱的快乐。”②他们兄妹四人和睦相处,相互关心,在农庄,他们家也与农奴相处融洽。正是在充满了爱的环境中,他体会到人间的善,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人性善的伦理道德观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开始萌生。大学时代,他对西方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平等、博爱、自由”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认为“专制”和“奴役”是俄国社会生活中极大的邪恶。他钻研《福音书》,赞同“博爱”思想,这些对其人性善的伦理道德观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以后,托尔斯泰在苦苦的精神探索中还把目光转向了东方文化,他专门研究了佛教、犹太教等,阅读了

  其次,是受宗教精神的影响。公元九世末,基督教正式成为俄国的国教,以后,东西教派分立,东正教在俄国得到迅速 发展 ,势力强大。宗教思想深入人心,俄罗斯民族的宗教意识之强烈是欧洲其它国家不能比拟的。教会宣扬原罪思想,轻视现世,认为现实是苦难的所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赎罪,以使死后灵魂进入天堂。正是这种原罪思想,使人们普遍产生忏悔意识,对人类自身的忏悔,对罪恶的忏悔,以净化灵魂。托尔斯泰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其宗教思想根深蒂固,甚至连打牌、失眠等都要祈祷上帝。面对人民的苦难,贵族的腐化,他呼吁宗教精神,号召理智让位于良心,知识从属于信仰,把宗教精神当作永恒的道德原则,永恒的真理,一切正直、善良的人们应当皈依上帝。他说:“人在生活中的任务,就是要拯救自己的灵魂,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就必须按上帝的方式生活。在《天国在你中心》一文中,托尔斯泰也明确指出:“只要人人开始尽其天职,只要人人开始照着其内心中的良知生活,那末,一切心灵都在渴望着的‘天国’不久就会到来”,因此,宗教精神使托尔斯泰具有强烈的忏悔意识,照他看,生活的唯一意义就在于奉行“主”,只要人们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忏悔自己一心向善,那么人们的整个生活方式,人类天性的种种歪曲现象以及社会上的一切不道德现象都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大家才会和平、友爱、彼此和睦相处,人对人的一切暴力迫害方式也就不再存在,世界上也不再有欺骗和谎言,不再有罪孽,每个人都能成为未来天国的公民。在他的作品中,宗教精神一直成为人物忏悔的内驱力,成为人物精神探索的最后的归宿。《复活》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对俄国沙皇专制的国家机器、官办教会、土地私有制等都作了彻底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撕毁了一切假面具”。但这部作品却狂热地鼓吹宗教精神。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正是基督的力量使他忏悔,“他祷告,求上帝帮助他,到他心中来,洗净他……他体会到自己跟上帝同在,于是,不但感到自由、生命的蓬勃和快乐,而且,感到了善的全部力量。”⑩正是这种宗教精神使他在不幸的玛丝洛娃的面前内疚万分,他忏悔自己,为她奔走上诉,以赎前愆。最后,他虽然没能同玛丝洛娃在一起而感到痛若,但他却在《福音书》中得到了安慰:只要人人都信奉上帝,人们就可以获得至高无尚的幸福。聂赫留朵夫诚挚的忏悔也终于感动了玛丝洛娃,激发了她生活的勇气,她戒掉了烟,也不再卖弄风情,到 医院 治病,决心重新做人。最后,她自己也领悟到了“要爱你的仇敌”、“宽恕一切人”的神圣的宗教真理。
  最后,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的产生还与当时俄国的社会 历史 现实有密切的关系。托尔斯泰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正是俄国社会发生剧急变革的时期。一方面,千百年来的农奴制已腐朽不堪,严重地制约了俄国 经济 的发展,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西欧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以它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影响着俄国,呼唤着这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步它们的后尘。六十年代初的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把俄国从农奴制的危机中拯救出来,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建立加速了 农村 宗法制经济的崩溃,“带来了空前的破产、贫困、饿死、野蛮、卖淫以及梅毒——‘原始积累’的一切灾难。”⑩作为俄国农民利益的代表,托尔斯泰“看不出也不可能看出‘开始安排’的新制度是什么样子,是哪些社会力量在‘安排’这种新制度以及怎样‘安排’这种制度,是哪些社会力量能够消除这个‘变革’时代所特有的无数特别深重的灾难。”@面对现实的一切,他焦虑,困惑不解。由于受千百年封建君主专制和经济结构的封闭保守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大都比较保守、温和。尽管人们对现实强烈不满,渴望改变自己的悲惨地位,但却只有少数人敢于拿武器进行反抗,而大多数的人却因斗争的残酷和挫折而陷于悲观失望,因而,耽于幻想,在祈祷中忍受着非人的折磨,所以,“悲观主义,不抵抗主义,向精神呼吁是这个时代必然要出现的思想体系”⑩托尔斯泰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学说也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他找不到解决现实矛盾的办法,于是,呼吁人们忏悔自己,完善道德,勿以暴力抗恶。这种思想实际上表现了千百万农民群众“对幻想的不成熟, 政治 素养的缺乏和革命的软弱性”。
  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从根本上否定了十九世纪俄国的现实生活,体现了作家的民主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有其积极的进步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表明了作家仅仅是在道德范围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他所提出的改良社会的主张没有涉及到社会制度,仅是寄希望于个人道德的完善,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这实际上是办不到的。正如列宁所说:“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的伟大的,而作为一个发明了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⑩列宁在论托尔斯泰的一系列文章中,把托尔斯泰的思想放在俄国革命运动中加以考察,对其思想的实质及其矛盾性都作了精辟的阐述,指出要彻底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劳动人民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吃人的社会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这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办法。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袁运隆 [标签: 意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打破党报传统版面惰性、探索视觉传播效果最…
    试谈同一复仇主题的不同衍化
    试谈 云使 的生态批评解读
    试谈从体验论的角度解析古诗十九首之 行行重…
    试谈苏童小说 妻妾成群 中的女性语言
    试谈 水浒传 中的蒙事型 被 字句考察
    试谈构筑想象中的共同体
    试谈萧红对左翼文学的超越
    试谈双性视角下文本视域与译者视域之融合
    试谈白居易讽喻诗中以植物为题的诗
    试谈蒲松龄与西关赵氏交游补考
    试谈在记忆与反思中守望文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