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艺术与宗教的缠绕和融合——浅谈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 论文 关键词】:许地山;宗教文化;救己救世;善恶报应
  【论文摘要】:作为一个对宗教经典十分熟悉的学者型作家,许地山在他的小说里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宗教意象,他的作品中 艺术 与宗教可说是互相墟绕、互相融合、密不可分。他既不用爱与美的理想来解释人生,也不用苦闷和悲哀来 总结 人生,而是以宗教思想为核心来探讨人生,并借作品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是他的人生态度还是他的作品.都体现了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三者融合的影响。


    在 现代 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家都受到了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他们仅止于有限度的触及而已,谈不上与宗教有什么特别深的关系。许地山则与他们不同。他不仅为研究佛学与宗教比较学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而且无论是立身行事还是各种创作中,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宗教的影子。
    一、自度救己
    许地山曾说:“凡宗教必不满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病害的,不完全的,都是要想法子,去驱除他,或改正他。”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皆以此为起点,认为一切皆苦,人生如苦海,不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任何人都逃不开痛苦的命运。佛教的四圣谛中,最基本的观点就是苦谛。多苦观是佛教的中心思想,它将人生视为苦难的历程。佛家还认为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生、往、异、灭四相,演变相续,故是无常。道家思想也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悲剧的而且是不可确定的,(庄子·至乐》谓:“人之生也,与优俱生。www.11665.coM”在《庄子·德充符》中又谓:“生死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名之行也。”而作为受难的基督,耶稣的生活不是胜利,而是屈辱;不是成功,而是失败;不是欢乐,而是苦难。
    许地山曾经明确表达过“生本不乐”的观点,他说:“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蝉》里面那只可怜的小虫,先是被雨水淋到不能再飞,等好不容易爬到松根上,雨珠又从高处滴在它湿透的翅膀上,于是它“嘶了一声”,又掉到了地上,面临着被蚂蚁和野鸟吞噬的危险。我们无须得知这只蝉最终的结果,已经看到了它的“苦”和“命”。它显然不是一只普通动物意义上的“蝉”,而成为了许地山意识里某种人类形象的代言.象征着重重危机下将生存的或将死去的,却都同样遭受苦难和折磨的你、我、他。《缀网劳蛛》中的尚洁,婚姻不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又长期被丈夫误解与其他人有暖昧关系;她同情一个摔断了腿的小偷,所以叫仆人把他抬到屋里照顾,却被丈夫误会甚至用刀刺伤了她;最后丈夫还以种种误解为理由抛弃了她。面对生活的磨难,她却只淡淡地以蜘蛛自喻:“一他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破法。一旦破了,他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一个好的”,“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 自然 罢了”。
    既然人生本苦,且诸行无常,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只能整天悲叹消沉、自暴自弃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人类底命运是被限定的,但在这被限定范围内当有向上底意志。所谓向上是求全知全能底意向,能否得到且不管它,只是人应当努力去追求。”也就是那句老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成与不成,都不能轻易放弃“谋”的努力和奋争。基督教也教导人们:“无优无虑地对待生活,惟一能够使我们惋惜或者忧虑的事就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外物。当生活来到你面前时,你要尽快地生活,你要尽力去做直接呈现在你面前的工作。这才是在人们意志中表现出来的真正的无忧无虑,才是人们整个生命存在于上帝之中体现出来的绝对希望和绝对信仰。这将教会人们去相信:不管怎么样,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在你人生不顺利,遭到打击时,你不要去奢望有一把能够使你获得幸福的钥匙。道教则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人与道、天、地是并立而不是从属的,人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许地山正是从直观上感受到在漫长的 历史 发展 过程中,人的尊严遭到践踏,人的价值损失殆尽,因此他在创作中充分肯定人的重要性,执著地要索回人所失去的一切,恢复人的全部价值,从而达到自度救己的目的。
    在实际上的方法上,许地山竭力倡导的是一种爱的宗教,弘扬一种宽容忍耐、奋斗向上的人格,企图以人人自我超越来达到普渡众生的社会理想。在许地山的宗教 哲学 里这“爱”字是具有奉献、宽容、忍耐、牺牲、无我等多种内涵的。面对弥漫世界的恶,人们寻找着拯救世界堕落的良方,最后找到了“爱”,从而把她看做惟一的万全的“上帝”,当作真理来供奉。《圣经》“爱的律令”认为,“爱”的本质常常表现为一种忍耐,许地山过早地接受了基督意识的感染,这就使他建立了“忍耐”以自持命运的生命哲学。不过,宗教意义上的“忍耐”并非世俗的“逆来顺受”,而是一种期待,一种信赖。许地山从独善其身、自我完善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理想人格的建立方式.即在一种有意识的自觉之中,来把握、净化、升华自己的人格,来使之达到宗教所推崇的极纯美的人格修养的境界。许地山的这种理想人格的构筑,完全达到了基督教最基本的至善至美的人格境界,以及老庄圣人、至人、神人的人格追求,也就是佛教提出的自度与救己。所以许地山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不论自身的命运多么悲惨,他们总是默默地承受着,从不怨天尤人。他们坚信宗教的力量,把环境当作督促自己完成宗教上的自度和彻悟的一部分,最终也达到了这个目的。
    在小说《缀网劳蛛》一开篇就写道“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底网。”而..世间没有一个不破的网”,所以只能不停地补缀着它;但“再结的网还是像从前那么脆弱,敌不过外力冲撞。”尚洁被丈夫猜疑、刺伤、抛弃,被迫与女儿分开,命运不可谓不苦也,但她却始终以一种沉静的宗教式态度来对待这一切。丈夫误解她,她不辩解;人们看轻她,她不自贬;丈夫最终悔悟了,要接她回去,她也并不特别欢喜。对于自己对待一切事情为何采取这样的态度,尚洁自己曾说过原因:“人对于一件事情一存了成见,就不容易把真相观察出来。凡是人都有成见,同一件事,必会生出歧义的评判,这也是难怪的。我不管人家怎样批评我,也不管他怎样疑惑我,我只求自己无愧,对得住天上底星辰和地下底缕蚁便了。”尚洁对宗教的力量就是抱着一种坚信不疑的态度,她认为只要自己严格地按照宗教的标准去做了,就不但能达到自度与救己,而且能感化别人认识到事实的真相。所以当丈夫悔悟时,她“暗自谢她底神在他身上所显的奇迹”。尚洁可说是许地山基督教精神的一个理想化的代表,她几乎是完美的。
    与尚洁相比起来,从一个普通妇女变成虔诚的基督教徒的惜官的经历更坎坷,但也更为世俗化和可信。她年纪轻轻就等于守了十几年的活寡.在毫不容易找到丈夫后又被他无情骗卖,受尽折磨之后踏上了逃亡之路,在印度生活了多年之后她已经不会再讲中文,家中有老母亲却有家归不得。她虽然遍尝痛苦,却依然顽强而充满信心地走着自己的生活之路,顽强的人格令人震撼。一直到逃亡为止,她都是靠着自己天生的勇敢与坚强支撑着,在印度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后,更是大彻大悟,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顿觉今是昨非。
    许地山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人物的苦难经历以及对此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可说是在佛教的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的世事感悟的基点上,又以道家的清净无为和基督教宽容忍耐的思想加以调和,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生悟性,这种人生悟性可以消融人生的喜怒哀乐,可以超越尘世的烦恼,可以在苦难的世界中获得一种平静恬适的心境。
  二、度人救世
    许地山的宗教意识,最强烈的体现为他的宗教救世主义。他自觉接受宗教,是源于他对人生执著的探索和对人类深沉宽广的爱,他是从学者的角度对宗教进行研究的,把它当成济世救民的一项手段。他那建立在现实苦难之上的宗教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忧患意识。他要宣扬的,决不只是自度与救己,而是更为广博的度人与救世。
    基督教的“爱人如己”的博爱精神深深影响了许地山,他认为这种精神可以拯救人的轻生,救赎人的罪恶。《缀网劳蛛》中的尚洁不仅对待下人宽厚仁慈,甚至对待有错的盗贼也是一样。一天夜里,家中出现了一个受伤的盗贼,下人们带着世俗常见的偏见,用荆条使劲地抽打他。尚洁作为一个贵夫人,却把恐怖的情绪变为慈祥的心意,一番“救苦救难”的话语说服了下人,让他们把盗贼扛进屋里,并安放在贵妃塌上。尚洁自己又亲自为盗贼看伤、擦洗,忙了一夜。就在丈夫误解她、用刀刺伤了她之后,她也没有忘记托朋友妥善安排那个盗贼。被感化的盗贼第一次觉得“是世界里一个最能得人爱惜的青年”,对尚洁充满了感恩之心,一个劲儿地说..慈悲的太太,菩萨保佑慈悲的太太!”。在她被丈夫抛弃、独居小岛的困难时期,她虽交游的是珠船里“因她底姿色争来找她开心”的工人,但她却用自己的威仪慑服了这些人,“教他们转过心来承认她是他们底师保”,和他们成为了朋友,教他们 英语 、经文和一些常识。当三年后她的丈夫来接她时,她为自己得到了二三十颗灵性的珠子(指教化了那班工人)而感到喜悦。尚洁对众多人施爱,超越了个人的情感,消融了自己的个性,完全把个体融于众人之中,来达到老庄所提倡的少私寡欲、摒弃偏执之我见、达到忘我之境界的道德标准,同时这里也显示了基督式泛爱的核心,“爱人如爱己”,在关怀他们中,来摆脱自我,进人充分自由的爱的境界。在这种博大宽容的泛爱情怀中,作者弘扬的是人与人的相知相容,抛弃的是人与人的自私丑陋,所以,我们从尚洁泛爱的满足与喜悦中,从作者这种独特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道德提倡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完美的无私与崇高。

  许地山在1938年曾经作过一个《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的演讲,认为世上的英雄分两类:一类是“假英雄”与“拟英雄”,他们是时势造成的,只能保护人民“不受天灾人患底伤害”;另一类才是“真英雄”,他是“不受时势所左右底”“造时势者”,是“形全于外,心全于中”的“超人”,“惟有他才能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改造世界和增进人间的幸福”。如在小说上就是《春桃》。

   《春桃》可以说是许地山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一篇,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光辉夺目的女性形象。春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朱德东 [标签: 宗教 融合 宗教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西游记》中喜剧性的艺术表现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聚焦当代文学前沿问题 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精神
    从语言的模糊性看英语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
    一支温暖柔美的歌谣—浅析冰心散文诗的艺术…
    试论冰心儿童散文的独特艺术风格
    浅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演播厅场景设计中的艺术体现浅议
    浅谈老子的人性论及对艺术家修养的启示
    明星运动员的赛事解说艺术——以2010温哥华…
    唐诗宋词中意象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浅谈电视相亲节目与艺术真实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