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   操作系统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运用教学原理指导中学生有效学习英语
摘要:本文介绍了英语教学中的两大原理,即语言与文化相联原理及激发内在动机原理。笔者以一节英语课中的十五分钟的微型课堂设计为例,分别从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角度来具体阐述教学原理对于英语有效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 文化相联 内在动机 课堂设计 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10-02
  1 运用教学原理指导英语教学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法上强调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而近十几年来在我国流行的交际法教学强调的则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上述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教师面临着较以往更大的责任与挑战,如何帮助学生将英语学习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过渡则成了我们每一位新世纪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平时教学积累的有限的个人经验显然已远远不能应对时代的变化,用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教学实践就成了necessity,甚至是must。
  2 理论简介
  h.douglas brown在其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语言与文化相联原理和激发内在动机原理。WWw.11665.cOM
  2.1语言与文化相联原理
  语言与文化相联(the language-culture connection)就是指教师在教授一门外语时,不能脱离文化背景,仅把语言作为一种识记符号,而要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了解说这一目标语的人群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比较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来更好地了解、掌握并运用这一门外语。
  英国语言学家sapir认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是来自决定我们生活结构的信仰和习俗的这个社会遗传集合物。”学习语言,只有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才能正确理解英语语言和用英语语言正确表情达意。其实,学习外语最大的障碍就是由文化语言生疏而带来的心理隔阂,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语言与跨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对比能力,提高学生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处理异族文化的能力。
  新《大纲》对英语语言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正确认识世界,增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根据这一新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像以往那样熟练地把握教材,钻研教材所阐述的语言知识,还要仔细琢磨教材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案,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在获得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领悟到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2激发内在动机原理
  个体的行为一般都是有着某种动机作为驱动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在英语学习中动机分为外在动机(the external motivation)和内在动机(the intrinsic motivation)。前者一般指外部刺激,如实物奖励或荣誉称号等,而后者则是来自于学习者内心深处一种想做好某件事情、完成某项任务的迫切需求,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没有外力迫使的,比外在动机更为有效的、自主的学习驱动力。
  brown (1987) 曾说它“可能是最为常用的,含义广泛的,可以用来解释任何复杂事情成功与失败的一个术语。”一些心理语言学家在美国大中学生中做的调查,结果指出了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对这些因素所占的比重,其中动机占33%,位居第一。可见诸多影响因素中,学习动机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在动机主要存在于两点:一是学习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例如英语中的幽默故事、词语典故等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学习者本人的态度。如果学习者把学好外语看作是自己的能力、地位的提高,他就会不断地自发努力学习。内在动机能让人自觉地学习外语,并且保持情绪高昂。由此可以说明内在动机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体系下,是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外语教师应该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最大程度地激发学

的内在动力,使外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 运用上述教学原理的微型课堂设计
  任何理论的指导作用都不能脱离实际,不能教条主义,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运用才是对于任何教学原理在实际教学中的正确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授课对象甚至是教学地点与时间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以下是笔者所上的一节英语课实录,选取的是整节课的前十五分钟的课堂内容。
  3.1授课材料
  人教版英语(junior 3)unit 8 merry christmas lesson 29。
  3.2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收集圣诞节相关信息。
  (2) 学生能口头将信息表述清楚。
  (3) 学生能通过比较感受中外文化的异同。
  3.3教学步骤设计
  step 1. a riddle (1 min)
  t: there is an old man. he works only one day every year, yet he never worries of being fired. can you guess who he is?
  step 2. background information checking a. fill in the blanks
  the night of dec. 24th: _____________
  dec. 25th: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the boxing day
  b. brainstorming
  ss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after pair work of discussion. t will give a sample demonstration about ‘reindeer’ first.
  q: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words related to christmas?
  each pair choose three words to talk about.
  christmas tree presents chimney stockings
  *white christmas *reindeer (驯鹿) *sleigh (雪橇)
  c. oral report
  pair work, and comments will b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their language.
  (1) what’s the meaning of …?
  (2) what do you mean by …?
  (3) what does/do … mean?
  step 3. problem solving
  a. t: the greens are going to celebrate christmas. please decide the right order.
  a. have a big traditional christmas dinner
  b. decorate the christmas tree with little ornaments (装饰物)
  c. put the presents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d. cut down a tree on the farm as the christmas tree
  b. free talk:how do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
  4 教学设计分析
  4.1 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课话题是圣诞节,在设计教学安排时,笔者曾经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学生对这个话题的把握肯定不会少。但写教案时笔者却感到了难以下笔,作为教师如何把一个旧话题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钻研教材的欲望,讲出新意呢?最后笔者决定从细节入手,以文化作为切入点,语法作为框架结构,能力拓展和话题阐述作为支撑来安排这节课,这15分钟是整节课的导入部分。
  上课伊始笔者编了个谜语:“谁一年到头只要工作一天还永远都没有被炒鱿鱼的担忧呢?”果然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会就有学生大声在说“father christmas”或“santa claus”,顺利达到了让全体学生为新课做好准备的目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刺激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
  接着笔者检查了学生对圣诞节的背景知识,既能看出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也能帮助笔者在课堂上更好地把学生和教案联系起来,即“备学生”。这个练习主要让学生通过teamwork解决这些难题,激活原有知识。然后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和板书的关键句型,口头表达相关信息。通过这几个步骤,学生能够完成相应任务,实现前两个教学目标,即学生能收集相关信息并口头进行表述。
  最后笔者让学生决定格林一家在过圣诞节之前的准备工作应遵循怎样的顺序,至此学生做的“热身准备”已经非常充分,不必担心会“肌肉劳损”。最后的环节为学生自由讨论他们所了解的中国传统佳节——春节,从风俗习惯、传统食物、历史传说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实现第三个教学目标,即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中外文化的异同。
  4.2语言与文化相连原理与激发内在动机原理的应用
  文化语言

学研究阐释,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全部的社会生存履历,反应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性。学生在习得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因此,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外语教学不光要传授语言知识并举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对向圣诞节这样具有典型文化背景意义的教学内容, 就是一个极好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介绍相关词汇、句型等语言技能,更应关注其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上述教学设计中的背景知识检查部分,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使学生达到了解、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目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一旦你了解了他们的文化,那么学习他们的语言就不是一件困难又枯燥乏味的事情了。因此在学习一门外语之前,了解其文化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除此以外,在新课程教学中,激发内在动机,通过对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使其学习兴趣主动、持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兴趣长期持久,完成教学目标。
  激发内在动机原则要求教师能在课堂中创设很多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实践证明,采用情境教学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调至最佳状态,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教师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同时也要尽量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因为没有什么比学生自己主动愿意去学习更美好的事了。纵观这短短的15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有挑战性的情境,学生有种迫切的想解决问题的愿望,通过形式多样的任务安排,t(eacher) t(alk)比例远远小于s(tudents) t(alk),课堂整体参与性得到了增强,体现了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原则。
  5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科学地从事教育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每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都必须有意识地将相关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既要充分考虑到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也要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不断加以整合,努力将课堂教学实践理论化,将教学理论知识实践化,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brown h.d.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brown, h.d.(1994).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2008.
  • 上一个计算机论文:
  • 下一个计算机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原理 有效 学习 英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农村中学数学“自考”教学研究
    听说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与
    合理使用教学课件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
    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