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临床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临床综合论文   感染与传染论文   老年病学论文   神经病论文   血液病论文   麻醉论文   泌尿论文   内分泌学论文   肾病论文
 精神病论文   免疫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传染病论文   核医学论文   医学影像论文   眼科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解剖论文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2h)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15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fbg及pbg2h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83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75例,男性35例,女性40例;年龄60~78 岁,平均(69±9)岁。结果 dr组hba1c、fbg、pbg2h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hba1c、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与fbg、pbg2h三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dr 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高,病程15 年或更长的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98%,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在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中极大部分是dr引起。为了探讨hba1c、fbg、pbg2h与dr的关系,我们对15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hba1c、fbg、pbg2h水平测定并作眼底检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2年11月至2008年2月本院住院的158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wWW.11665.CoM对所有患者作眼底检测以确定有无dr并进行分组:dr 组75 例,男性35 例,女性40 例;ndr组83 例,男性45 例,女性38 例;年龄60~78 岁,平均(69±9)岁。

  1.2  检测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受试者禁食12h后,清晨空腹采血,抽取fbg、hba1c血样;正常早餐2小时后抽取pbg2h血样。fbg、pbg2h血样用3000r10分钟分离血清,用血清测定;hba1c血样用2000r 2分钟分离血浆,用红细胞测定。所有测定在4小时内完成。

  1.2.2  仪器及试剂  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均为罗氏公司原装进口;仪器为罗氏模块型血清工作站。

  1.2.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用均数(±s)表示,采用组内t检验。

  2  结果
   
  hba1c、fbg、pbg 2h与dr的关系见表1。从表可见,hba1c、fbg、pbg2h值dr组较ndr组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hba1c、fbg、pbg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1]。有报道其发生率一般为30%~60%。dr的发生原因虽然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深入到微循环水平,强调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本质,即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微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视网膜病变的原因。有报道dr发生可能与糖尿病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糖引起的生化异常和内分泌代谢障碍 3 个方面有关。血流动力学改变:由于糖尿病血液出现“ 四高二低” 的微血管紊乱(四高:高凝、高黏、高聚、高浓度;二低: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溶酶功能降低),易于血瘀和形成血栓,造成了血管堵塞,血流停滞,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硬性渗出(硬性渗出为黄白色,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散在小点)和软性渗出(软性渗出为棉絮状物)的发生,包括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变厚、外膜细胞丧失、微动脉瘤形成、血管反应性降低或丧失,最终导致了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高血糖引起的生化改变:由于长期高血糖使蛋白质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糖基化蛋白质分子与未被糖化的分子互相结合交联,使分子不断加大,进一步形成大分子的糖化产物中,这种反应多发生在那些半寿期较长的蛋白质分子上,如胶原蛋白、晶体蛋白、髓鞘蛋白和弹性硬蛋白等,引起血管基膜增厚、晶体浑浊等病理变化[2]。另外当血糖高水平时,晶体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外膜细胞都可通过山梨醇途径,使葡萄糖转为山梨醇,糖尿病患者晶体中聚集的山梨醇使晶体发生渗透性改变而形成白内障;内分泌代谢障碍:生长激素可通过增加血栓形成,改变大动脉和小动脉壁成分而导致毛细血管阻塞。总之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高黏滞性、血小板高聚集性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导致组织缺氧等可能使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缺血导致新生血管生成,进一步加剧眼底出血甚至是玻璃体出血中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dr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3]。人们常用检测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来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4],但由于血糖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饮食、药物及采血时间等,它只能反映当时患者血糖水平。目前常用hba1c来评价血糖控制情况。成人血红蛋白(hb)通常由hba(97%)、hba2(2.5%)和hbf(0.5%)组成。糖化血红蛋白包括hba1和hba0。而hba1的主要成分是hba1c,约占80%,它是萄萄糖与hba的β链缬氨酸残基缩合而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 d)和该时期内血糖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可反映患者抽血前6周~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可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效果。血浆葡萄糖转变为糖化hb与时间有关,血糖浓度急剧变化后,在起初两个月hba1c的变化速度很快,在3个月之后则进入一个动态的稳定状态。本研究中检测的hba1c、fbg、pbg2h水平dr组明显高于ndr组 (p<0.01)。hba1c、fbg、pbg2h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三者结合更有助于dr的发现。不足之处是由于hba1c的形成与红细胞的寿命有关,在有溶血性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时以及近期内大量失血,新生红细胞大量产生都会使hba1c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 heman.eyedisease and nepropathy in niddm diabetes care, 1990,13(s2):24

  [2] 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3.

  [3] kullberg ce, abrahamsson m,arnqvisl hj, et al. prevalence of retinopathy differs with age at onset of diabetes in a popula. tion of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diabet med,2002,19(11):924.

  [4] 赵丽珍,卢向红,冯燕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浙江临床医学,2005,7(9):913~914.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田巧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的影
    末梢血红细胞参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对新生儿
    沅陵县城区部分中小学生血红蛋白检测分析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兔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评判老年高血压及2型糖尿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识别活化血小板GP
    臭苜蓿根提取物对巨噬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表
    老年鼻饲患者喂食模式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非糖化合物与莫立施试剂反应的探讨
    血红素加氧酶1在铝过负荷致神经元退行性变
    康泰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血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