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独立学院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摘要本文根据三学期制的特点,分别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编排、培养途径等方面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三学期制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各高校纷纷围绕人才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三学期制变革作为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在一些高校悄然兴起,比如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都先后实行了三学期制改革。相对于两学期制,三学期制不仅是教学时间上的改变,更是教学制度、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它与学分制、选课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一年级新生也试行了三学期制,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现以我院为例对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解析。
  1 “三学期制”的含义及教学时间安排
  (1)“三学期制”的含义。所谓“三学期制”,就是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原有两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小学期,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
  (2)教学时间安排。“三学期制”教学模式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秋季学期(19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18周)+夏季学期(3周)+暑假(约7周),总教学周数维持40周不变,寒、暑假放假时间有所调整,春、秋季学期实行17周授课,1周-2周期末考试的教学安排,短学期实行3周授课与结课考核。WWW.11665.COm春季和夏季学期不间断,连续进行。
  2 “三学期制”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通过改革构建开放型、合作型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既懂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1 培养目标
  对于三本招生的独立学院,由于其生源构成、师资力量、办学机制、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其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2.2 专业设置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地方经济规划。专业设置要求有一定的预见性,避免开设专业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以我院为例,目前共开设4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管理、人文、信息、国际交流等5大领域。同时在学生选择专业上,我院实施了转专业制度和按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制度,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3 “三学期制”条件下的课程设置
  根据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一些课程及内容进行相应地精简、合并与更新,以体现课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不增加课时负担的情况下,拓宽学生知识面,给予学生多元的选择机会。在课程设置中,优化组织各类课程,使之互相补充,不能片面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而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
  (1)优化必修课程,夯实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知识严重脱节现象,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企业中现有的技术、设备、水平严重脱节,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仍需对其进行重新培训,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三学期制”条件下,对必修课程进行优(下转第35页)(上接第31页)化整合、提炼更新,及时删除那些陈旧过时的事例和理论,汲取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增加所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与时俱进,选择紧跟时代的教科书,使学生接受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2)增加选修课程,扩大学生视野。在课程改革中,高校要充实课程资源,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突破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开设跨学科、跨年级、跨系列的选修课程,既有扩大知识面的普通课程,又有向纵深发展的提高课。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和内容,灵活安排其教学周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视野。
  (3)拓展实践课程,培养创新能力。针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充分利用夏季的短学期,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大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三本院校,其目标侧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参观、实习,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4 课程编排的指导原则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编排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指令性与指导性相补充,校内与校外相联系,多样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的基本原则。秋季和春季是两个长学期,主要安排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科专业类必修课、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的理论教学。夏季短学期原则上以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实验、实践教学为主。
  2.5 人才培养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的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启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外,要使高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高校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学生通过参观工厂、企业,增加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2)聘请知名专家,扩大学术交流。在“三学期制”条件下,充分利用夏季的短学期,聘请本校的名师、教授或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开设公共选修课,把自己在教学、科研上积累的丰富知识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扩大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的联系,实现学历、学分的相互认可,促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
  坚持教育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学期制”背景下三本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明华.我国高校三学期制变革的特征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8.
  [2]靳国庆,周景春,孙立海,宋辉.关于高等学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3]邝小梅.高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科教前沿,2009(12).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王利君 [标签: 三学 模式 特征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外国语学院学生就业对口现状及分析
    校企结合的技师学院终身职业教育机制探析
    偏心荷载作用下刚性独立基础基底压力的简化…
    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推进模式的探索
    广西独立学院建筑类毕业生就业SWOT分析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12年春季论坛综述
    试论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探析
    独立学院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探析
    试析“创先争优”活动对独立学院教师党员素…
    刍议高职学院后勤实体社会化税收管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