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语文教材重组:因人而异 依境而定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道: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媒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教材重组因人而异
  (一)教材重组应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教材重组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明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尽管现行教材从知识维度、思想品德和文化内涵、认知心理和发展水平、编制水平、实际使用效果等五个维度上进行了认真编写,可以说考虑比较周密,但是教材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是都相适应的。而教学中必须有重点难点,它得依据不同地域、不同班级学生情况而定。因此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就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必须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重组应发挥教师的教学风格
  重组是复杂而灵动的,我们每个教师教学风格有所不同,重组的思路和风格也会各异。WwW.11665.coM而教材只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中介,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大胆超越,因材施教,灵活使用,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认知风格匹配,从而产生一种“无痕”的作用力,可以无形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有效地去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知识或能力的框架中构建有效的、新的知识结构,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或社会生活留下一种“有痕”的记忆或一种学习技能、习惯、方法,以作用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二、教材重组依境而定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以主题组元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版本所选课文和读写听说活动、专题的材料大多是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文化内涵丰富且具有现代理念和时代色彩的中外典范。不可否认它具有思想认识新、时代气息浓、综合性强等特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它以主题组元无疑淡化了文体,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尤其是有些单元分类的标准不够严格。这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依据不同教学实“境”来重组教材,以提高教学实效。
  (一)“境”即写作背景
  如柳宗元、刘禹锡都因王叔文发起的“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柳宗元被贬至人迹稀少的永州任司马,刘禹锡先贬朗州,后辗转“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受尽磨难。但两个人在事件中流露的情感不同,所以文风迥异。柳宗元以其细腻的情感,触摸被人遗弃的山川草木。他的不屈中有悲苦,流露于外的是孤独、凄苦与忧郁,如《江雪》《小石潭记》;刘禹锡则以其坚强的生命,与恶俗抗争,表现的是一位勇者宁折不屈的意志,其不屈中有豪迈和抗争,如《秋词》《陋室铭》。所以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陋室铭》时,笔者先带着学生复习刘禹锡的《秋词》,学完课文后再提及柳宗元的《江雪》和《小石潭记》,这样通过纵向、横向对比既分析了他们的共性,又理解了他们的个性。
  (二)“境”即所选素材
  由于各自的写作目的不同,同样的素材或类似的素材在不同作家笔下会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得以再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依据课文所选素材的特点来重组教材,在对比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这样既充分解读了教材,又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一材多用”的写作指导训练。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由来已久,其有情人难成眷属的那份悲情已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是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竟“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还能“在天街闲游”!怎样带领学生轻松走入文本理解作者的用意呢?于是笔者先从学生讲民间故事入手,顺着他们对故事的已有理解,先一起学习本单元“诵读欣赏”部分的《迢迢牵

牛星》。在同情织女悲戚处境的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那么郭沫若为何要把牛郎织女的生活想象成自由、幸福、美满的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深刻的思想内容,笔者及时引入写作背景:一是五四运动后的革命低潮,二是诗人当时的忧伤和期望,抨击现实、憧憬未来是诗人这个时期创作的主旋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作者大胆改编这一故事的意图了。
  (三)“境”即学习阶段
  所处学习阶段不同,我们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就不同。尤其是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都在增多。怎样让学生获得较系统的学科知识?怎样促使孩子们学了“新知”不忘“旧知”,并及时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适时进行教材重组。
  1.单元教学时,依据整个单元教材内容的特点,遵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由阅读到写作的学习规律,精选范文,联系生活实际,达到重组教材以优化实效的目的。“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八年级下册的“道德修养”主题单元里全是议论文,这也是初中最完整的议论文单元。笔者个人认为这种编排对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并懂得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写作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纵览本单元所选的课文:《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说理雄辩的议论文,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夹叙夹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课文还恰当运用了一些感情色彩鲜明的成语和不少既能增强文章气势和雄辩力量的对比句式和排比句式。但是本文说教的意味太明显,“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每个共产党员”等短语无疑拉大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说学生连议论文的门都没入,连只有一个论点的议论文都没接触过,又怎能读懂这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且说理雄辩的议论文?《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的一篇演讲稿的节选,本文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但是它写于白话文刚刚兴起、文言文尚很盛行的20世纪20年代初,文中引用了不少古代名言警句,有些语句文意较深,这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初中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本文的篇幅并不像编者所说的那样短。相比而言,《多一些宽容》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更适合学生学习,篇幅适中,语言通俗易懂,且议论文的特征鲜明。初中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初步形成时期,他们需要一种思路明晰,结构和语言典范的议论文作品作为训练他们议论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媒介。所以在教本单元时,笔者先抛出一个极易刺激学生神经的论题——“你认为到底是男性厉害还是女性厉害”,要求用事实说话。一番激烈的争辩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等概念。接着印发吴晗的《谈骨气》并组织学习。因为这篇文章堪称议论文的典范,有利于初学者从中学习议论文的行文思路,懂得怎样提出论点,怎样选取论据展开论证,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组织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多一些宽容》,并鼓励他们从课外再找合适的论据来替换文中的论据或者具体论证文中的某个观点,从而逐步达到“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的目的。至于《纪念白求恩》和《敬业与乐业》,笔者都做了略读处理。这样重组后的教材既综合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有效训练,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具合理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复习阶段,自定“主题”,遵循“温故”“学新”两不误的原则,围绕“主题”合理重组初中阶段的所有教学资源,从而优化教学实效。
  鲁迅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碰到次数较多的重要作家,在初三学习《雪》时,笔者自定主题“关于鲁迅”,先布置学生整理出已学过的写鲁迅或鲁迅所写的文章(列出目录);通过复习阿累所写的《一面》和臧克家所写的《有的人》,引导学生再次感受鲁迅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通过复习《社戏》、《故乡》、《孔乙己》、《藤野先生》等作品,让学生再次体会鲁迅身为无产阶级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那份沉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有了先前的复习作铺垫,再来学习《雪》这首精美的散文诗,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文中作者对南国故乡的热爱和作为战斗者的那

份孤独与执著。
  再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时,同样考虑到初三学习的综合性特点,我采用了“温故知新”“古今对照”的方法来重组教材,进行了“游记”主题单元的学习。课前我要求学生复习初一初二时学过的游记文章《阿里山纪行》《小石潭记》等,重温这类文章的知识要点:写景状物,生动形象;融情(理)于景,含蓄隽永;常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等。再引导他们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鼎湖山听泉》,从而达到明其行文思路,赏其如画美景,悟其人生哲理的目的。然后我再组织学生学习本册书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和《岳阳楼记》(不算游记的游记),学习其写景的方法,体会景中蕴含的情感。这种重组主题单元的教学安排,不仅尊重并运用了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有效减轻了文言文单元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提醒了学生初三阶段应该常用的学习方法——温“故”学“新”两不误,从而有效提高了初三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秋菊,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因人而异 情况 集成 显卡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小学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模式浅析
    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语文阅读能力内涵的探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春》带给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论大学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交融
    莫让学生的语文潜能流失在课堂
    浅谈古代教学方法对现代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启…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有效途径探寻
    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
    巧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