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国内技术机会研究:现状、困境及未来走向

  摘 要:国内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从技术机会的来源角度对技术机会的含义作了初步的界定,同时还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个视角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机会的发现与功能,为技术机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国内对于技术机会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旧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国内社会环境方面,又有学术研究背景方面的因素。针对以上研究现状与困境,提出了国内技术机会研究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技术机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abstract:the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in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with some achievements obtained in china. the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is conceptually defined in view of its source, and how to find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and what role they will play in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cess are discussed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with a base proposed, on whic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is available. all of these means that the domestic study on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is just at the beginning with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e reasons why the plight occurs involve not onl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but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the trend to seizing more domestic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is thus predicted.

  key words: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model

  随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深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wWw.11665.cOm国内学术界围绕着技术机会的含义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机会的发现与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的进展。
  
  一、关于技术机会的含义
  
  对于技术机会的含义,国内大部分学者都从技术机会的来源角度加以定义。国内较早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进行研究的学者李保明认为,技术机会是技术进步的机会,是企业(或更广泛地说是社会)提供给新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可能性。这个概念可以从技术本身和经济学两个角度来考察。从技术本身来看,技术机会可以分为内涵的技术机会和外延的技术机会。内涵的技术机会是现存技术的规范或性能有改进的可能性;外延的技术机会是指一个特定的技术有转移到其他技术系统的可能性,而该技术转移后在很多功能上,可以比现在正在应用中的技术系统更有效。从经济学上看,技术机会表现为技术应用于生产中的经济收益的大小,技术机会与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收益正相关,与新产品对旧产品的冲击带来的损失和技术创新的期望成本负相关。技术机会是技术进步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上的可能性的统一[1]。
  有的研究人员参照美国经济学家谢勒(frederic m. scherer)的定义提出,技术机会是感知到的对新技术或已有技术的新需求,这些机会产生于“技术推动”,而“技术推动”是指在新市场或已有市场中刺激产生新需求的新发展。它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各个行业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它们之间的技术机会就不同;其次,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对机会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认识的差别源于企业对特殊技术或市场决定力量的不同认识;最后,感知到的技术机会的不同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创业活动[2]。该定义既指出了技术机会的客观性,同时也强调了技术机会的发现具有主观性,离开了主体的感知,也就无所谓技术机会。
  还有的研究者提出, 技术机会是技术变化带来的创业机会, 主要来自突破性新技术的出现和社会上连续不断的科技进步。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替代性新技术的出现, 即某一领域出现了突破性的新技术, 足以替代某些旧技术, 于是创业机会就来了; 二是可以发挥新功能或创造新产品的新技术的出现, 必然也会带来新的商机; 三是为消除新技术带来的某些新问题, 人们开发其他技术并使其商业化, 这就带来了新的创业机会[3]。
  
  二、关于技术机会的发现与功能
  
  国内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机会的发现与功能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企业外部视角,主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的技术机会;二是企业内部视角,主要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分析了技术机会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从企业外部视角,有的研究者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为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知识存量迅速增长,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新技术出现的间隔和应用周期越来越短;研发费用越来越大,新产品比重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先进,融合集成性越来越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这些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机会主要包括:多领域的技术群的突破性进展,丰富了企业为达到经济目的所需采取的技术手段;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创造了大量全新的应用机会[4]。
  有的研究人员指出,企业通过环境扫描活动,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相关的技术溢出信息,这种技术溢出信息为企业提供了客观的技术机会,但是企业能否识别并抓住这种技术机会,还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机会识别能力。随着环境扫描活动力度的加强,企业技术机会识别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网络合作能力,企业就可以促使其外部网络关系向更加多元开放型发展,使得环境扫描的信息异质化,推动企业对环境进行连续扫描,这样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更新颖的技术机会,也会促进企业技术机会识别能力的提高。可以说,企业网络合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技术机会识别能力的加强。另一方面,企业从外部环境中发现的技术机会往往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发生,而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需要不同类型的网络合作能力作为支撑。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初期,面对复杂和高度变化的技术环境,企业迫切需要良好的网络构建能力;随着新的网络构建起来,网络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此时侧重解决网络合作问题的角色管理能力和关系组合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企业技术机会识别能力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频繁发生,企业网络合作能力也在加强。企业的技术机会识别能力与网络合作能力的互动强化效应,促使企业在多元开放型网络中迅速获得技术机会,尤其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产业中,及时获得创造性技术机会可以有效地形成技术先行者优势,推动企业从渐进式技术创新向不连续性技术创新转移[5]。
  有的学者在对苏南地区中小企业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 探讨企业技术机会的选择对于研究技术生命周期非常必要。 技术生命周期的两大决定因素是需求拉动和科技推动, 由于科技推动问题已经解决, 所以这些学者从需求拉动视角研究企业如何依据市场需求以及未来需求来把握技术机会, 并提出了在技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把握技术机会的建议。 在导入阶段, 有控制能力的企业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如果发现市场潜力较大, 就可以及时把握技术机会。 在生长阶段,企业在评估自身的投资能力和组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对市场环境及企业内部管理进行可行性论证, 同时还要加强对新技术“可替代性”程度的预测, 以便把握技术机会。 在成熟阶段, 有较大市场份额、有新技术控制能力的企业可以加强对“可替代性”新技术的可行性论证, 若“可替代性”技术尚处于导入期, 企业可以及时把握“技术机会”, 若“可替代性”技术已经处于生长期, 企业有必要及时作出“舍近取远”的决策。 在停滞阶段,技术的领先优势逐步消失并且成为“常规技术”, 此时, 任何类型的企业都有必要对此技术持谨慎态度[6]。
  从企业内部视角,有的学者认为,技术机会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活动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任何一个技术创新项目的确立,企业管理者都必须考察其技术机会的大小。技术本身存在的技术机会是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对技术创新是一种刺激。同时,技术机会对企业技术创新又是一种约束,技术机会的大小,限制着企业对某项技术创新的实施。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机会对其技术创新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企业必须予以全面分析和预测,确定各个技术项目的技术机会的大小,然后,根据不同技术项目的技术机会的差异进行选择,力争选择技术机会大,而且成功可能性大的项目[1]。
  有些研究人员根据浙江中小企业研究所对宁波、台州、温州和杭州四地企业的调查结果,讨论了技术机会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行为因素的回归评价模型。认为置身于高技术机会的企业一般比置身于低技术机会的企业更加可能拥有良好的创新绩效,企业内部的吸纳能力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作为技术机会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调节因素,在技术机会转化为现实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技术机会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创新绩效[7]。
  还有的研究者指出,技术机会的选择是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企业能否对技术机会正确评价和选择就尤为重要。技术机会的评价主要包括:市场评价,即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标准,解决企业未来的预期利润和技术创新市场潜力的发掘问题;可控性评价,即把握技术机会在技术上的可实现性问题;经营能力评价,主要是对企业创新投资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的评价。这几个标准在选择中很难兼顾,比如技术控制与利润最大化标准就是互补关系。如果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而选择激进的创新模式,所承担的风险势必增大,这种创新就很难实施技术控制;反之,如果企业选择了渐进的创新模式,风险较低,易于技术控制,但是作为风险回报的利润也要相应地低一些。此外,企业在作出技术机会选择时,有时还要参照先前的评价标准,甚至还需要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8]。
  综上可见,国内对于技术机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第一,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及其把握途径;第二,初步分析了技术机会的内涵及其与市场机会、创业机会之间的关系;第三,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技术机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作用;第四,翻译并借鉴了大量国外技术机会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技术机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国内技术机会研究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国内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机会的探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时间较短、起步较晚,总体上看对技术机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很少,而且现有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和管理领域进行的,缺乏哲学的反思与概括。另外,在研究内容上还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困境。

  就技术机会本身研究来看,大部分研究者从技术机会的来源视角把技术机会视为技术的变化为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机会,研究视角单一。另有研究者则只是简单地引用或者罗列国外学者对技术机会的规定,并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还有的研究者把技术机会等同于创业机会,缺少对技术机会本身的严格界定与深刻分析,导致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机会的特点、影响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无法深入,甚至会偏离方向。
  从技术机会的发现来看,大多数研究仍然是停留在对国外学者观点的介绍层面,对于识别技术机会的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缺乏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三者协同的角度的深刻分析,对于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也缺乏有关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机会的发现主体的研究。当前,国外学者大量探讨了创业者在机会识别过程中所具有的个人特性。例如,kirzner(1973)分析了警觉性对机会识别的影响;keh等(2002)认为机会评价与创业者的风险感知显著相关;krueger和dickson(1994)指出创业者的自信能够增强对机会的感知;shane(2000)认为创业者的知识将在技术开发、机会识别、机会开发三个方面影响技术的发现等[9]。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强调主体的特点、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对于机会发现的影响,而国内学者却只强调了技术机会的客观存在,忽略了发现主体对技术机会认识的特殊性。
  另外,纵观国外对技术机会功能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谢勒(1965)提出“不同的技术机会对产业间发明成果的不同有很大影响”[10];kobrin(1991)认为,技术机会是全球一体化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11];还有很多国外研究者指出,技术机会等要素对企业内部的r&d活动和r&d投入强度起主要作用[12],等等。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已经认识到技术机会对于技术创新活动有很大作用,而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忽视就突显了自身对技术机会作用的认识不够。而且,当前国内学者只研究了技术机会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未探讨技术机会对于r&d活动的影响,这都需要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理论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
  剖析当前国内的社会环境与理论背景,可以发现造成上述理论困境与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首先,从社会环境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政策、法律和法规等环境还不健全,企业的发展机会很多,面对诸多的机会,邓小平同志还明确提出了历史机遇的思想,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机会这一论题开始从研究视野的边缘走向中心[13]。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于是理论研究者对于投资机会、商业机会、市场机会、创业机会和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研究不断增多。另外,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的社会矛盾也不断增多,这样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等社会问题也不断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然而,技术机会却始终不被人重视,这与我国企业的机会至上战略有关。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特定历史阶段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蕴藏了大量机会,造成了中国企业的粗放型增长。中国企业的任务就是迅速抓住这些机会,无需管理和技术,不必考虑由技术机会带来的技术创新和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因此造成了我国企业无法占据长期的战略优势地位的状况[14]。这是我国企业的致命弱点,也导致了我国技术机会理论研究的缺失。
  其次,从理论研究背景来看,目前从哲学视角研究技术创新有着明显的缺陷存在着技术决定论倾向。技术决定论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无论哪种定义都基于两点共识:技术是自主的,有其特定规律和自身确定性;技术变迁导致社会和文明的变迁。换句话说,凡认为技术对社会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即是技术决定论。在技术创新研究领域中就存在着技术决定论倾向。这种技术决定论倾向不仅表现在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传统技术创新理论上,还表现在后来为克服传统技术创新观的不足,而提出的人文技术创新观的悲观主义态度和绿色技术创新观的乐观主义立场上[15]。这种技术决定论倾向只是诉诸于社会背景来考察技术,不能反映出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忽略了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机会的重大作用,也忽视了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契合,这种研究缺陷也造成了当前技术机会研究的理论困境。
  
  四、国内技术机会研究的未来走向
  
  企业对技术机会的识别与利用,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也对企业能否快速进行技术创新有重大影响。因此对于技术机会的研究,意义重大。剖析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与困境,梳理国外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技术机会未来的研究领域。
  第一,从技术机会的发现主体来看,能否发现并进而利用技术机会有其自身的主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由于不同行为人对技术机会的感知不同,这就造成了发现技术机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行为人的知识、风险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不同而造成的,而这种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所以确认行为人在发现技术机会时应具备哪些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客观方面,技术机会的发现与利用也存在差异,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信息不完全,这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决定的。特定领域的不确定性越高,对技术机会的理解就可能越多样化。二是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这主要是由于分工和专业化造成的。有了信息的非对称,知道信息的一方就要在竞争者知道信息之前或者在更新的信息替代已有信息之前,尽快抓住机会并实现技术创新,这就涉及时间和资源问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了机会的短暂性,因此,一旦确认技术机会的价值就要尽快行动;资源上,是否有可自由支配的资源加以利用,没有资源时是否有能力迅速找到合伙人合作等。
  第二,从经济体系的系统特点来看,由于企业间存在着技术溢出现象,抓住技术机会进行技术创新的行为人难以独占技术创新收益,这一问题也有其难以消解的根源。一个原因就是技术创新产权的所有者尽管申请了专利,仍然不能限制溢出。因为,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适合于通过专利权来保护。其次,技术追随者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变相地仿制领先者的技术。还有,同一技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被多个当事人同时拥有,可在不同地域被多个买者同时使用,不受时空的限制。从这些方面看,技术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另一个原因就是技术产权的易逝性,如果技术创新所有者申请专利,其他人就可以对技术进行局部改进或调整,变相仿制该技术;如果对技术进行保密,那么技术追随者也可以通过逆向工程等方法揭开技术秘密,直接使用技术[16]。因此独占问题影响企业r&d的数量和潜在的收益,而且还可以影响行为人在技术机会方面的行为。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技术机会研究方面难以回避而现在在国内又少有人研究的内容。鉴于其重要性与前瞻性,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保明. 技术机会与技术创新的决策[j]. 科学管理研究, 1990,8(5):61-62.
  [2]程美静. 不确定环境中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力关系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5:23-24.
  [3]陈震红,董俊武. 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5(2):133-136.
  [4]贺素琴. 浅析科技发展趋势及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 甘肃科技, 2004,20(3):6-8.
  [5]姜黎辉,张朋柱,彭诗金. 技术机会识别能力与企业网络合作能力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7):8-13.
  [6]浦根祥,周志豪. 从技术生命周期看企业“技术机会”选择[j].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14(6):47-49.
  [7]沈必扬,王晓明. 基于吸纳能力、技术机遇和知识溢出的企业创新绩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4):126-129.
  [8]浦根祥. 企业创新机会及模型选择浅析[j]. 技术经济, 1999(10):43-45.
  [9]林嵩,姜彦福,张帏. 创业机会识别: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和分析架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6):128-132.
  [10]scherer f m. firm size, market structure, opportunity, and the output of patented invention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5, 55(5):1097-1125.
  [11]tihanyi l, richard j a, hoskisson e r, et al.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differences and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the effects of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3,46(2):195-211.
  [12]nieto m, quevedo p. absorptive capacity,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innovative effort[j]. technovation, 2005,25(10):1141-1157.
  [13]李铮. 邓小平历史机遇思想研究综述[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12-16.
  [14]帅萍. 中国企业最大的战略失误:机会至上[j].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4):117-119.
  [15]李平,肖玲. 论技术创新观中的技术决定论倾向及其超越[j]. 中国科技论坛, 2006(2):38-42.
  [16]刘学. 技术交易的特征与技术市场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0(3):62-67.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张妍 李兆友 [标签: 技术 机会研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的…
    浅析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煤矿通风系统中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国内二语写作研究述评
    山东省第一届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健美操比赛…
    电影在数字技术发展中的潜能
    论老子的科技思想及其对科学技术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如何以“导”代…
    后现代视野中的教育技术符号观
    进口技术扩散和自主研发对环境规制的影响研…
    金融发展、融资约束缓解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
    谈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