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临床综合论文   感染与传染论文   老年病学论文   神经病论文   血液病论文   麻醉论文   泌尿论文   内分泌学论文   肾病论文
 精神病论文   免疫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传染病论文   核医学论文   医学影像论文   眼科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解剖论文
半夏泻心汤主治证候的文献学

【摘要】  搜集古代医籍中有关半夏泻心汤运用的信息,对文献信息进行必要的规范化处理后,运用计算机统计和归纳分析的方法,探讨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候。结果表明,古代运用半夏泻心汤主要涉及湿热、里热、湿痰三证;本方的历代治证在不断变化,或继承或遗弃或拓展,尤以明、清时期的涉证最多,并趋向于湿热及痰热证。结果提示,湿、热、痰是本方治证的主要病机,此有别于目前学界关于该方主治“脾胃不足,寒热互结于心下”的认识;方证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性,应从临床运用的发展中去把握方证及其病机。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证候;湿热;文献计量学

            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论》少阳病篇,原为太阳病误下后心下痞满证而设立,也是方剂学和解剂中调和胃肠的代表方。我们通过对历代医籍中有关半夏泻心汤运用的系统搜集,在对资料进行必要的规范化处理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分析手段,结合断代比较分析,探讨半夏泻心汤古代运用涉及的证候及病机,以对该方主治的全面认识提供文献学方面的证据。

  1  资料来源

  1.1  文献及信息来源 

  古代文献(公元1912年前):以《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伤寒金匮类、方书类、临床类、医案医话类、综合性医著为主要搜索对象,借助中医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查找所需图书(最新版囊括医籍1000余部)。wWW.11665.CoM

  1.2  资料信息的选择 

  使用《中华医典》和图书检索功能,以“半夏泻心汤”、“泻心汤”、“泻心法”、“辛开苦降”、“寒热互结”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最初的资料范围;按下述收录标准,筛选和确定本次研究的原始资料;参考纸质版本,对入选的原始资料进行逐条核实,建立原始资料信息库。

  2  方法

  2.1  信息的规范化处理 

  证候名的标准化:结合信息条文原义,参目前的标准病名(姚乃礼主编《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进行证候名的归类:(1)少阳证:少阳证、少阳伤寒、少阳之热;(2)寒热错杂痞证:寒热不调、冷热不调、寒多热少、胃寒肠热、寒热互结;(3)阳明证:阳明证、阳明脉不用事、阳明不和、热邪痞结阳明、阳明失降;(4)湿热酿痰证:湿热之气凝聚成痰、湿热酿痰、湿热痰火;(5)湿热证:湿热证、湿多热少、湿热泛滥、湿多成热、酒湿伤中、积饮酿热、湿热成痞、逆上之湿热、湿热郁于心下、湿热作痞、湿热痞结中焦、湿热内结、湿热内着、湿中之热、湿上甚为热化、湿热挟滞、湿热互结、湿热与气互结、无形之热,有形之湿,结而不开、湿热蕴蓄中焦、湿热下注、湿热阻气分、阳明湿热、阳明湿温;(6)火热证:火热证、有火、火邪、风火、太阳膀胱之火、邪热内陷、误下热陷;(7)热结胃肠证:热结胃肠;(8)里热内结证:热邪里结、热邪内结、邪热内结、阳结;(9)阳虚湿困证:阳虚湿困、阳虚挟湿;(10)胃热证:胃热、胃火上冲、胃热失下、酒热伤胃、热而胃口郁滞;(11)肝胃不和证:肝胃不和、肝气犯胃、肝火犯中、土为木侮;(12)热厥证:热厥、厥象;(13)虚实错杂证:虚实错杂;(14)虚实夹杂证:半虚半实、有虚有实、表虚里实;(15)上热下寒证:上热下寒、下寒上热;(16)湿痰证:湿痰、痰湿上逆;(17)凉燥证:凉燥、凉燥犯肺;(18)阳虚证:阳虚、阴盛阳虚;(19)饮停胁下证:饮停胁下、胁下有水气。

  2.2  信息的分析 

  建立总体和断代(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的信息频次统计表,分别对每个信息点的历代和断代的频数进行统计处理。对信息查找计数统计形成研究结果。

  3  结果

  3.1  半夏泻心汤古代运用所涉证候  见表1。表1  古代运用半夏泻心汤所涉证候及其出现次数(略)

  3.2  半夏泻心汤古代运用所涉的证候的历代分布 

  半夏泻心汤在汉代和两晋的运用未涉及具体病证名称。从唐代《外台秘要》开始记载其治疗上焦虚寒证,宋代和元代记载本方治疗阳明证和火热证;明代本方治证增多,涉及阳虚证、寒热错杂证、湿热证、火热证、外热内烦、胃热证;清代治证最为广泛,涉及18种,除唐“上焦虚寒证”和明“外热内寒证”、“外热内烦”证外,之前的诸证均包括其中,并出现湿痰证、虚实夹杂证、少阳证、热结胃肠证、肝胃不和证、虚实夹杂证、寒热错杂证等新的证候名。

  4  讨论
 
  4.1  古代运用半夏泻心汤所涉证候 

  古代半夏泻心汤运用涉及证候共有21种,其中湿热证是出现频次最高、最多用于治疗的证候。如果合并热结胃肠证、火热证、胃热证、热厥证为里热证,则里热证也是本方主治证候。另外包括湿痰证、气滞痰凝证、胆郁痰扰等证在内的痰湿证也有比较高的运用频次。表明湿热、里热、湿痰三证是古代运用本方的主要证候,提示湿、热、痰是本方治证的主要病机。本次研究中还发现,将本方用于包括寒热互结、寒多热少、冷热不调等在内的“寒热错杂证”和包括暑热伤气在内的“虚实夹杂证”合并为“寒热虚实夹杂”,两者合并后的使用频数并不高,约占整体的13.5%。这与目前学界对于本方证病机认识多倾向于原方所主“少阳病误下”之变证的所谓“脾胃不足,寒热互结于心下”(统编《方剂学》历版教材)的看法显然不太相符。提示,有必要重新审视本方方证的病机。虽然基于原方出处认识方证病机也无可厚非,一方治疗多证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贴近临床运用实际进行方证病机的概括则更为重要。

  4.2  半夏泻心汤运用所涉证候的历代演变 

  从半夏泻心汤治证的历代演变来看,明确的治证记载始自唐代,宋、元较少,最多见于明、清,其中清代是半夏泻心汤运用治证最多的时期,且此期主要涉及火热、湿热及痰热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清代留传下的医籍,特别是医案比较多,中医学发展中对证的认识较病症晚,明清兴起的温病学派对本方的拓展运用等因素有关。从该方历代运用的证候变化来看,自早期的用于寒证或热证,但自明始至清,本方的运用则趋于并定位于湿热、湿热痰、湿痰证。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11665 [标签: 半夏泻心汤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60例临床观察
    甘遂半夏汤治疗痰饮久泻1例
    半夏种质资源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分析
    柴蒲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姜半夏炮制辅料研究概况
    姜半夏炮制辅料研究
    关于姜半夏炮制辅料研究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0例
    半夏泻心汤新解
    浅析半夏的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
    半夏蛋白及其基因研究进展
    大鼠体内泻心汤及其不同配伍黄酮类成分药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