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灾害信息传播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摘要:自然灾害一般可以分为潜伏期、发生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灾害信息传播工作应结合灾害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公众的信息需求,整合传播内容,明确每个阶段信息传播的重点与核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作用。概括来说就是:灾害潜伏期以科普宣传、预警发布为主;发生期以维持稳定、有利救援为主;恢复期以跟踪重建、关注整改为主。

  关键词:灾害信息传播 阶段性特征 潜伏期 发生期 恢复期

  斯蒂文·芬克(steven fink)在1986年提出危机传播阶段分析理论,认为危机传播分为危机潜伏期、突发期、延续期和恢复期四个发展阶段。①本项目组认为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传播也具有相同特点,爆发之前的酝酿阶段称为潜伏期,由于自然灾害种类众多,有的灾害是在一段时间积累后才显现出来,没有明显的突发期和延续期,所以本文将这两个阶段合称为灾害的发生期。不管是何种灾害,最后都会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入恢复期,恢复期往往又是另一个潜伏期。尽管灾害事件的各个阶段之间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但每个阶段都有鲜明的特征,工作侧重点不同,开展灾害信息传播工作时,应结合灾害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公众的信息需求,整合传播内容,明确每个阶段信息传播的重点与核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作用。

  灾害潜伏期以科普宣传、预警发布为传播重点

  灾害发生之前的时期都可以称为灾害潜伏期,潜伏期往往很漫长,实际上也就是人们生活的日常状态。在这个时期,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并不强烈,但自然灾害事件处置的核心却恰恰在于日常状态下的预防和预警,人类无法拒绝灾害降临,却可以因不懈努力而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最低,可以说灾前预防比灾后救援更人道。wWW.11665.cOm

  广泛开展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科普宣传重在培养减灾意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使我们意识到降雪很少的南方也要做好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防冰防冻工作;汶川地震使我们意识到学校及居民住宅的抗震设防问题;西南旱灾使我们意识到湿润的西南地区居民缺少节水抗旱意识,政府没有完备的抗旱设施,缺少抗旱投入。每次都是在灾害发生时才意识到我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好。这些反映出我国科普宣传存在的最关键问题是从政府到公众的重视程度都不够,缺少基本的减灾意识。政府在灾害防护方面的投入不足,尤其是灾害少发地区、经济困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防护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公众不具备常见自然灾害的防护常识,尤其是学生、老人等特殊群体更缺乏基本的防护灾害的意识。所以现阶段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以提高全员抗灾减灾意识为出发点,采取多种手段、长时间、多角度地开展科普宣传。

  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需要利用媒体广泛开展科普宣传。自然灾害种类众多,有的具有缓发性,逐渐发展直至形成灾害,这类自然灾害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如暴雨、雪灾等,而有的则具有突发性,存在着难以预报预警的现实情况,其中地震灾害是最为突出的,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对地震灾害的准确预报。这些需要媒体结合我国灾害预警技术的现状开展普及性宣传。

  建立健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首先是要丰富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形式,提高信息到达率。目前各级政府多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等方式发布预警。

  其次,提高灾害防御指南的专业化与人性化。职能部门要有专人负责回答公众的疑问,提供专业的防御措施和要求,并建议公众尽量不要外出而要留在家中,远离灾害发生场所。在预警重大灾害时甚至可以采取强制性的防御要求,如可以采取中小学停课、特殊行业停业、航班停飞、关闭道路等防御措施。在这方面,政府要做到防御要求与建议的人性化发布,结合不同灾害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灾害预防工作等。

  最后,要加强灾害信息发布主体的权威性与合法性管理。政府相关部门是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主体,如天气灾害由气象局发布,地震灾害由地震局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授权与允许都不能充当合法的预警信息发布主体,随意散布的灾害信息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恐慌,这可能比灾害本身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

  灾害发生期以维持稳定、有利救援为传播重点

  快速持续公开灾情以引导舆论。首先应及时公开灾情以安定民心。当灾害出现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出现大面积社会恐慌和民众恐惧。政府作为信息发布的权威主体,责无旁贷地要进行新闻发布和信息控制,而且必须重视发布时效,抢占发布先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灾害发生的真实信息并向社会公布权威信息。如地震灾害应以地震局公布的信息和数据为权威,气象灾害应以气象局公布的数据为权威,政府部门公开权威信息可以采用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和传统媒体四种方式。

  其次,要有效管理谣言以稳定社会。灾害情境下,人们的情绪比较恐慌,对谣言一般都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机会。谣言经常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危机升级,因此政府在及时发布信息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谣言的管理以稳定社会。政府进行谣言管理要以开展舆情监督为前提,由专人负责对各种渠道反馈的大量灾害信息进行甄别,及时发现谣言并立即予以澄清,争取将谣言消除在萌芽状态。面对已经出现的谣言要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澄清,澄清时不要轻易断言,要有理有据地证明什么信息是谣言,并采取多种方法公开正确的信息以提高澄清谣言的效度。

  最后,要持续传播灾情以引导舆论。灾害突发时人们对“发生了什么,哪里发生了什么,怎么样了”等信息迫切关注,随着灾害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深层次的信息,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通过媒体进行纵深报道,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减轻公众心理恐慌,重置人际关系,重建社会信任,增强团结一致、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

  传播政府救灾行为以增强信心。重大自然灾害降临时,公众往往会感慨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容易引发整个社会的情绪低落和紧张,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救灾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政府在开展抗灾救援活动的同时,多方宣传政府的救灾举措,让公众真正感受到政府救灾的态度和决心,以增强全社会战胜灾害的信心。

  宣传政府救灾行为重在体现政府的救灾态度,而政府主要领导人的言行,政府为救灾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表明政府对救灾的重视和决心。宣传政府领导人在灾害中的表现,主要应把在第一时间赶赴救灾前线、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和指挥部署、冒着危险夜以继日地安抚灾区人民、情况危急时刻和看望灾区人民时的动情言语等方面作为传播的重点。在宣传政府的救灾投入时,要把政府为抢险救灾所调集人力及他们在救灾中的表现作为传播重点,注重医疗救助、疫情预防、次生灾害的处置等公众关心问题的传播,同时要对政府在物资调拨、资金投入、社会动员等方面进行宣传,让公众感受到政府救灾的科学决策和有力组织。

  加强社会动员宣传以凝心聚力。社会动员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民间领袖等)通过各种形式的高强度的宣传、发动和组织,促使社会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观念与情感,获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并调动社会组织的潜力和挖掘全社会的资源,从而实现特定目标、任务的行为过程。②政府可以通过整合传播做好全方位的社会动员,通过各种媒介和信息传播渠道展开宣传引导舆论,使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灾害,通过抗灾救灾宣传动员来凝心聚力,形成灾害救助的巨大社会合力。其中既包括对医疗救护、心理调试、信息传递、物资配送等方面非政府组织的宣传和动员,也包括对公民个人捐款捐物的宣传动员。

  政府作为社会动员的第一主体,进行动员宣传时首先要提炼出高度集中、鲜明的主题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目标、方向和力量源泉。在集合各种媒介资源宣传主题的同时,可以通过举行官方动员仪式和媒介仪式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还可以利用口号、标志、歌曲等来提高传播的效果,通过这些来激发公众团结一致、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

  灾害恢复期以跟踪重建、关注整改为传播重点

  灾害恢复期是指灾害过去之后漫长的重建时期,政府必须明确灾害恢复期的中心工作是恢复重建和总结整改。笔者认为,为了配合这项中心工作,政府在信息传播方面需要关注重建工作的科学性与有序性,需要重点传播政府汲取教训、积极整改的过程。

  关注政府重建工作的科学有序。灾害过后的恢复重建是以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为基础的,包括群众安置、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科教重建等众多方面。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灾害恢复期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传播重建的科学规划与有序进行,也要向关注者和同情者说明灾害恢复中的困难和政府需求,使更多的人来关注灾区重建和灾区人民的生活。汶川地震后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科学重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③玉树地震后政府更加重视灾区的重建工作,地震仅过了七天,有关玉树重建的规划就已经出台,这些重建规划的提出对灾区人民的生活恢复和信心重构有重大的鼓舞作用。

  同时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精神家园与灾区文化的重建,通过建立纪念馆、拍摄纪录片等方式,记录人类的命运及其表现出的生命的顽强与人性的精神,力图在重建过程中使灾区形成这个时期独特的感恩文化、灾害文化而代代相传。灾后重建工作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跟踪关注灾区重建工作的进展,重新塑造灾区形象,形成全社会关注灾区重建的舆论热点。

  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传播政府灾后的反思整改。大灾之后政府一般都很重视救灾经验的总结,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我们总结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总结经验可以鼓舞人们奋勇前行,但作为政府来讲,更要反思大灾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思我们付出沉重代价所换来的教训。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告诉我们,灾害发生后应急协调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有待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国家基础设施面临灾害时存在巨大的隐患;气候温暖地区的防寒预警、预防和处理能力需要加强。④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告诉我们,应增加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防震减灾措施,尽快提高地震预报的技术和能力;城市应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乡村公共设施和住宅必须抗震设防;应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建立健全自救互救体系。⑤西南旱灾、南方特大洪涝灾害也都暴露出很多问题,政府在灾后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和教训,并尽快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善。我们要关注大灾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例如缺少防灾减灾意识的问题、各种应急机制与预案的执行问题、基础设施薄弱和紧急救援储备偏少的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需要政府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同时我们希望政府真正落实一些人为原因造成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将自然灾害中由于人为原因带来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注 释:

  ①沙勇忠、罗吉:《危机管理中网络媒体角色的三种分析模型》,《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②张义烈:《灾害救助需创新社会动员机制》,《中国社会导刊》,2008(33)。

  ③《重建奇迹见证中国制度优势》,http://comment.newssc.org/system/2010/02/10/012580162.shtml,2010-02-10。

  ④余潇枫9、李佳:《冰冻雨雪灾害折射我国危机管理之痛》,《观察与思考》,2008

  (3)。

  ⑤杨继瑞:《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经验的总结与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9(6)。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刘晓岚 徐占品 陈晓 [标签: 传播 特征 特征 易损性分析 重金属 传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性分析
    简论新媒体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互联网信息分…
    八卦信息的受众心理特征
    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提供的安全隐私和安…
    试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性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新闻英语听力教学
    新闻“云”信息服务系统的传播特性分析
    构建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面对新闻情感信息“新闻”概念应该重新界定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虚拟社区对品牌传播“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机…
    突发灾害广播报道的主题设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