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狂欢精神给大众文化带来的影响

  摘要:狂欢能够从古流传至今,其魅力源于其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对个体生命自由的追求,这无疑能够给浮躁、商业化的大众文化在人文关怀提升方面以极大的启示。这些启示包括提倡全民性、参与性;解构是为了更好地建构,而非为了解构而解构;笑应是来自精神上的胜利,而非为了搞笑而搞笑等等。

  关键词:狂欢 大众文化 全民性 建构 笑

  狂欢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狂欢,作为一种传统和民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人类原始制度和原始思维的深刻根源,甚至是远古时代,明显的遗留痕迹如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在西方,作为一种节日民俗,它则由古代的酒神节、农神节、吃肉节发展而来,在中世纪发展壮大,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狂欢节文化,并使其他节日都染上了狂欢色彩,至今仍延续在世界各地。狂欢不仅在西方存在,在东方也是有的。在中国,先民们的各种祭神巫术活动,及后来的民俗如民间社火、赛会、庙会、婚庆、蜡祭和傩等都渗透着这种狂欢分子。可见,“狂欢是人类生活中具有一定世界性的特殊的文化现象”。①狂欢精神早已融入人们的血脉中,以其合法的仪式保存在人类文化之中,是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如今,由于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同质性——同属于大众,以平民为中心——即使没有了类似于狂欢节的民间广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传媒,大众文化创造了一个大众的舞台,一个类似于狂欢节的民间广场,使狂欢文化以新的形态延伸于大众文化中。澳大利亚的约翰?多克就认为,“狂欢活动作为一种文化模式仍然还强烈地影响着20世纪大众文化,例如好莱坞电影、大众文学类型、电视和音乐。Www.11665.CoM这种文化已成国际化,其发展之昌盛、范围之广、影响之大、生命力之旺盛、创造力之丰富也许代表着大众文化历史的另一个顶峰,足可与早期的现代欧洲文化相媲美”。②在中国,狂欢文化也引起了众多大众文化研究者和学者的注意和兴趣。

  正因为狂欢文化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对于狂欢的理论研究也从未间断过。从尼采的酒神精神、弗洛伊德的本能宣泄理论、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到帕特里奇的安全阀理论都有所涉及,而对此进行系统而深刻论述的则是苏联的巴赫金。巴氏将眼光主要聚焦于中世纪的狂欢节文化。巴赫金研究专家夏忠宪在《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一书中,总结其外在特征为全民性、仪式性、等级消失、插科打诨;内在特点为狂欢式的世界感受、两重性、快乐的相对性。俄国学者认为:“狂欢节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颠覆等级制,主张平等的对话精神,坚持开放性,强调未完成性、变易性、双重性,崇尚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摧毁一切与变更一切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③但我们认为狂欢是自由生命的张显,但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由不同,狂欢提供给人的是一种生命的自由。为此,它通过肯定和满足正常的感性需求来颠覆和解构现存的不合理的一切,解除理性、等级制度、各种陈规等对人的束缚和压制,使各种抑制的欲望与压抑得到尽情宣泄与弥补。在这种感性本能的释放中,在快乐原则的实现中,生命以尽兴的方式实现了自我解放,回复到人自身,感受到人的本质力量的高扬。因此,真正的狂欢并非只是一味地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以一味地宣泄来追求暂时的逃避。如此,只能使人在一时的快感享受后坠入更大的寂寞和空虚。狂欢是饱含着深厚的人文主义关怀的,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和弥补,所以颠覆性和抗争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狂欢的深层内核是个体的生命自由,它的作用就在于维持理性与非理性、本我与自我之间的平衡,以促进人性的和谐和全面发展为己任,价值指向是真善美。

  现今时代,是一个传统文化遭到市场经济的强烈攻击、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尚未健全的时代,如何建构一种既与当今世俗社会相融,又能有效支撑人们精神生活的文化,是所有文化建设者努力的目标。狂欢文化既颠覆神圣,又提倡世俗,在漫长黑暗的中世纪,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饱含着人文主义关怀,对我们今天的大众文化发展无疑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狂欢精神给大众文化带来的启示

  全民性、参与性。“在狂欢节中所有的人都是积极的参加者,所有的人都参与狂欢式的演出。”④“人们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生活在其中,而且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其中,因为从其观念上说,它是全民的。”⑤“全民性是狂欢节的本质特征。”⑥这种全民性和参与性有效打破了文化垄断,解除了外界的束缚,开辟了平等、自由的公共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大众的积极性和热情,主体意识高涨。同时,这种全民性的感受也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这种连续性;他感受到自己是永远在成长和更新的人民大众的一员”。⑦他感受到生命的强大和连续性,感受到万物与我为一,从而有了战胜一切恐惧的信心。

  有鉴于此,大众文化也应通过各种科技手段与媒介创造和打造一个大的交流平台、一个大众的公共空间、一个类似于狂欢节的舞台,并向各个阶层的大众敞开大门,让其参与进来。这样可以独树一帜,明显有别于官方文化的严肃正经、拒人于千里之外和精英文化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且大众能够充分、强烈地感受到这是属于自己的文化,极大地激发其主体性,迸发出其内心洋溢的热情。卡拉ok能在短短20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成为当今人们茶余饭后离不开的一种娱乐方式,就是因为它能让所有的人甚至五音不全的人体验一把歌星瘾。网络文学能够在这个图像时代杀出重围,成燎原之势,让本已成为丑小鸭的文学又火了起来,这其中最大的动力在于其打破了传统文学创作、出版、发行等重重束缚,让每个会写字、会上网的人都可以进行创作并发表。同样,现今的网络博客和论坛如此火爆,奥秘也在于其零门槛的进入。电视中最受欢迎的节目,大多也是观众有参与机会的节目,诸如男女速配、智力游戏、真人秀、真情实录等等。大众正是在参与中体验到了平等性和自由性,因为参与就意味着观众从过去的文化消费者转化为生产者,仿佛感觉到自己能主宰命运,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快感,获得了自我实现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极度兴奋的喜悦心情。此外,在这种全民参与中,在这种热血沸腾中,个体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人与人不再遥远、不再隔阂,不是零碎的、不是原子化的,而是一个整体,一个生生不息、有无限活力和创造力的整体。

  颠覆、解构是为了更好地建构,而非为了解构而解构。巴赫金认为,在中世纪,人们实际上面对着两个世界,过着两种生活:“一种是常规的、十分严肃而紧蹙眉头的生活,服从于严格的等级秩序的生活,充满了恐惧、教条、崇敬、虔诚的生活;另一种是狂欢广场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两重性的笑,充满了对一切神圣物的亵渎和歪曲,充满了不敬和猥亵,充满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⑧因为这两种生活的截然不同,所以很多学者将狂欢精神主要界定为颠覆性。但是,颠覆性仅仅只是概括了其中的一面。细看巴氏对狂欢节的介绍与思考,其对颠覆的强调是为了重建,在否定的同时还有再生和更新,“赤裸裸的否定是与民间文化完全格格不入的”。⑨狂欢仪式在对原有的常规世界嘲笑的同时,实际上暗含着更高一层的理想,它创造的第二世界是与呆板、僵化、异化的现实世界相对,是一个“人化”的理想的乌托邦世界,它解除压抑,让人的真性情得到尽情挥洒,让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而当前的大众文化由于其商品性,由于其快餐性,往往只强调颠覆性,解构得多,而建构得少,弥漫着浮躁、浅薄的气息。在影视剧中,各种戏说风靡一时,沉重的历史被置换成了恩恩爱爱的轻松“故事”,对历史的真实判断被演绎成了鸳鸯蝴蝶式的感性。网络也是一个消解崇高、颠覆神圣的世界。网络文学对于一切崇高的东西都极尽戏弄和讥讽,戏拟的东西不可计数,出现了金庸的武侠小说科幻现代版,就是对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影视歌词等也不放过调侃的机会。在游戏世界中,大多数炙手可热的电脑游戏都是在许多文学故事的情节发展中兴盛起来的。像《笑傲江湖》、《仙剑奇侠传》、《三国志》等真不知是文学的游戏还是游戏的文学。当今时代的人经常听到的字眼就是戏仿、篡改、颠倒、拼贴等,甚至还有恶搞。如轰动一时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对电影《无极》的恶搞。“很多时候这种解构是不存在任何目的的解构。这些网络高手并不关心、也不在意戏拟对象自身的意义,甚至并不以揭示原作的‘恶意’和‘无意义’为目的……他们只是为了解构而解构,享受、欣赏高超拼贴、戏拟带来的快感,快意于打掉堡垒的行为本身。”⑩但是当我们解构了崇高、解构了神圣、解构了所有的一切光环,虽然会获得一时痛快,但长时间浸泡在这样一种无所谓、怎么都行,价值虚无化、层次浅薄化的文化中时,我们的精神家园将何以栖息?我们的社会文化将何以为续?我们如果只强调狂欢的颠覆性一面,甚至为解构而解构,而不是为了更好地建构,就明显违背了狂欢化理论丰富的内核。而且大众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解构、调侃的阶段,没有了超越的人文关怀,不仅慰藉不了大众的心灵,也势必让浮躁的大众更加浮躁。《武林外传》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它“对恶搞诠释分寸把握得当……非常明确地反对暴力和打杀,推行环保、教育、爱情、友情的健康题材”。11它在解构的同时,也有建构。

  笑应是来自精神上的胜利,而非为了搞笑而搞笑。狂欢节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作为黑暗苦难的现实世界的对立面,它创造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狂欢节外部最显著的特征即是笑,各种表演、游行、言语都是以笑为总原则的。但这种笑并非只是感官刺激和冲动的满足,而是有深刻内涵的。笑是胜利者的姿态,快乐与笑是为了让人体会到人的主宰力量的强大。“狂欢式的笑的特性在于‘与自由不可分离的和本质的联系’。”12狂欢节的笑是双重的笑,包含着“不断更替、除旧布新的两极:在死亡中预见到新生,在新生中预见到死亡;在胜利中预见到失败,在失败中预见到胜利;在加冕中预见到脱冕,反之亦然”。13它通过对各种恶的、假的、丑的、落后的东西的讽刺和嘲弄,从而实现对现实苦难和不幸的超越,获得自信和必胜的信念。

  在这方面,狂欢式的笑无疑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大众文化中许多优秀作品创作的就是狂欢式的笑,典型的如《猫和老鼠》:原本猫是老鼠的天敌,而在片中却翻了个。在两者的周旋中,尽显的是老鼠的灵活、机智和猫的机械、笨拙,让人耳目一新。而观众一般都处于小人物的地位,越小的东西战胜越大的东西,观众就越觉得开心,因为其表现的颠覆性越强,越是对人的不可能超越的极限的突破。类似的还有《机器猫》、《神奇宝贝》、《小鬼当家》、《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等等。《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神医喜来乐》等的成功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片中,皇上与王爷、太医之类的权要、权威成为讥讽的对象,而以纪晓岚、刘墉、喜来乐为代表的正义、民间力量总能在每一次的较量中占据上风。

注 释:

  ①钟敬文:《文学狂欢化思想与狂欢》,《光明日报》,1999年1月28日,第7版。

  ②约翰·多克[澳]著,吴松江等译:《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页。

  ③夏忠宪:《题注》,摘自巴赫金著,李兆林、夏忠宪等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14页。

  ④⑧巴赫金[俄]著,白春仁、顾亚玲等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第170页。

  ⑤⑥⑦⑨1213巴赫金[俄]著,李兆林、夏忠宪等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第14页,第106页,第13页,第611页,第618页。

  ⑩李育红:《大众文化:从“大话”到“恶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第137页。

  11习浏:《大众的狂欢——网络恶搞与影视作品恶搞之比较》,《法制与社会》,2007(5),第662页。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大众 大众 三国 大众 影响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自然精神选择及…
    美国文学中民族精神与特征研究
    探讨理性精神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体现及应用
    冰心文学精神的普世价值
    人文精神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渗透
    从孟子的恻隐之心看当代社会精神危机
    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精神分析(一)
    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
    日暮乡关何处是—贾平凹精神家园的追寻
    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中情节设计与主体精神的…
    古典文学对大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