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呼唤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应只是由专家学者按自己的理解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人民大众,更重要的是认真倾听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发自内心的呼唤。当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从三个方面推进:理论大众化要认真考虑民族区域自治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实践大众化要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族群众的民生放在非常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创新大众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开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关键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0-0076-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后,国内学术界对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也进入人们研究的视野。很多学者都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三个方面,民族地区则应结合自身特点、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族形式”。笔者十分赞同这些观点,但觉得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学者们的足够重视。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走向大众,但这不应该只是由专家学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人民大众。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走向大众,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认真倾听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发自内心的呼唤,真正确立人民大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地位。WwW.11665.CoM在今天而言,就是要积极回应人民大众对十八大明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诉求。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同样如此。
  一、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重视民生问题
  很多人都以为,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非就是让民族地区的老百姓能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学会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看待现实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这种看法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将民族地区的现实民生需求列为这些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民生从来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离开民族地区的现实民生需求来谈这些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与我们党近年来一直强调的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不相符。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重视民生的呼唤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诉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走向大众,是因为它历来关注老百姓生存条件的改善。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要把人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的“异化”中解放出来,以实现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质上就充满了对广大劳动群众民生的现实关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也是为了救中国的百姓于水火之中。建国后,我们党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急于求成而出现了一些重大失误,但在改善民生方面还是不遗余力的,因此即使是遭遇了“文革”的十年动乱,我们的人民仍然选择了拥护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深刻反省了建国以来的执政教训,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启动了改革开放,迈出了解放生产力、消除贫困、让全体人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步子。改革开放因而也赢得了全国老百姓的支持。进入新世纪后,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就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1]在科学发展观思想中,“以人为本”更被视为核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则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所以受到空前的重视,也是因为民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可以说,这些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也正因为重视民生的呼唤才能深受百姓拥护。换言之,离开对民生的深切关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不仅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追求,而且每前进一步也都会十分艰难。
  其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

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梦想的现实追求过程。因为惟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梦想的现实追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才会获得最为强大的生命活力和不断前行的动力。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讲话时强调要实现中国梦,这个中国梦当然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在老百姓看来,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使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得到提升。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82正是因为中国梦寄予了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才能凝聚起每一个中国百姓的力量而为之努力奋斗。笔者认为,提出实现中国梦,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梦想的现实追求。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9毫无疑问,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同样也需要这样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这样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当然不可能凭空而来,我们只有重视民族地区百姓的民生呼唤,并将民族地区百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期盼与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从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源源不绝的正能量。
  二、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之梦的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容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鼓舞人心。既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重视民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期盼和呼唤,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三个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之梦来审视当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三个方面问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涵义,最为重要的当然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大众所掌握。应该说,这些年来我们党和我们的理论工作者一直都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大众所掌握,比如出版了不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读物,在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性教育。然而如果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之梦来审视当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笔者认为,今天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在适应时代发展和满足民族地区大众需求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正如刘云山所说:“理论大众化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大众需求的程度。大众对理论的需求,说到底就是渴望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能从理论上得到解答。”[3]
  众所周知,“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经过了20多年的奋斗,我们国家在20世纪末已达到总体小康。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点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确保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提出了完成这一目标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必须紧密联系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集中回答好人们所关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而言就更是如此,因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这些地区老百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希望也更为迫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顺应今天时代发展的一种表述,充分表达了民族地区老百姓的强烈心声。这也就是说,当前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必须认真考虑民族区域自治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不能满足于以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方面所作的努力,更不能像某些地方那样,简单地以文件、政策代替理论大众化工作,以为把文件精神和政策布置下去并强调必须执行就完成了理论大众化的任务。理论宣传也应彻底改变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作风,如刘云山所说:“近年来,我们在改进理论宣传文风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成效。但文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要适应人民群众

的期待和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进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真正抓紧抓好、抓出成效。”[3]要强调理论宣传必须切实回应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用群众的体会、群众的思考、群众的语言去启发群众,并以解决这些地区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让群众感到理论可信、可亲、管用。只有这样,这些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才能收到应有的实效。
  2.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大众化,而实践大众化则是理论大众化成效的直接体现。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4]这种“活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成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行动。就今天而言,就是人民大众在实践中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许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快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理由很简单,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国gdp年均增速达到7%即可,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gdp增速则基本上都要达两位数以上。人们也注意到,2013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说,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期在7.5%左右。[5]而从2013年全国各地立下的gdp军令状来看,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省区2013年gdp增速都超过10%,贵州甚至以14%的增速预期目标“领跑”全国。[6]目前,新疆、贵州、甘肃、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区2012年的gdp总量均尚未突破1万亿,这些省区有的甚至差距还非常大。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人均gdp虽然突破了一万美元,但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海东教授认为,这是因为内蒙古人口基数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年内蒙古产值贡献当中的很多产业并不属于富民产业,央企在统计数据中占比很大,所以这一数据并不能真正反映居民的收入。[7]一方面既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能变成唯经济增速至上的gdp主义,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让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都能充分分享发展的成果,这对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8]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而言,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就必须把发展经济和改善这些民族地区群众的民生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让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真正主动地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要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不同民族群众的意愿,对他们的积极实践予以大力支持,而不能把实践大众化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和办公室里,更不能像某些高高在上的干部那样,习惯于发号施令,使实践大众化变成了人民群众被动地执行文件和政策。否则,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成了一句空话。
  3.马克思主义创新大众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大众化,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人民大众。笔者认为,这种创新实际上也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大众化其实也蕴涵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众化和实践大众化之中。只不过建立在理论大众化和实践大众化基础上的创新大众化,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因此,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高境界。  毫无疑问,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大众化,应该更为注重从本民族地区的特点、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出发,努力探索具有本民族大众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鉴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希望更为迫切,而面临的困难又比较多,比如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扶贫任务依然很艰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差,人才缺乏和流失情况严重等等,这也意味着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大众化必须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迈出更大的步子。具体地说,一是对本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大众化要舍得加大投入,要着力打造具有本民族大众特色的创新文化;二是要鼓励本地区民族群众利用好党和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长期以

来民族地区一些人存在的“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使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无所作为思想不再有市场,让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人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样,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大众化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光明前景的路子。
  三、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最让老百姓向往的理想目标。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地区的民族群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笔者认为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引导民族地区群众理性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在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同时,也使他们能够正视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虽然美好而令人向往,但就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而言,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还有许多坎坷,也可以说困难更多。因此,光有美好前景的描绘而看不到面临的困难,这样的梦再好也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不仅难以成为现实,而且还很容易使人们在面临困难时备感受挫,失去继续前行的自信。引导民族地区群众理性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就是要将他们对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一方面既需要认真分析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包括有利条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现存的差距、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准确把握当前亟待解决好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还要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有了这样的理性认识,才能在有效增强民族地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同时,也使人们能够正视当前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加务实,对于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比如民族地区民生的改善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地区发展差异问题、民族地区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等等,都必须予以积极的回应而不能避实就虚或避难就易,更不能对老百姓的批评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甚至视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加以压制。现实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不能正视困难和直面问题,就不可能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而言,当前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必须更加重视培育这些地区民族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性追求。
  二是强调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扎实推进本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相对还比较落后,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就没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内蒙古有“一黑一白”(煤炭、乳业)两大特色产业,正是这两大特色产业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链,为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做出了巨大贡献;广西也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还有“一白(蔗糖)一灰(有色金属)一蓝(海洋产业)”和毗邻东南亚的沿边优势,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做强做大三大产业,广西的跨越式发展也指日可待。事实上,每个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本身就是这些地区最宝贵的财富,遗憾的是过去我们总是守着金山要饭吃。近些年来,一些民族地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像广西举办的国际民歌艺术节,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强劲的现代气息,每年吸引了众多的客商会聚南宁,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拉萨的雪顿节则通过挖掘传统的藏民族文化,比如隆重的晒佛仪式、精彩的藏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赛牦牛表演等等,让各族各界群众及游客领略到了藏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人们也注意到,在2012年中国优秀民族节庆评选中,湘西土家族舍巴节、大姚彝族插花节、中国畲乡三月三、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斡包节、中国朝鲜族秋夕民俗节、四川珙县苗族踩山节、务川仡佬族吃新节、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都在榜上赫然有名。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些节庆活动浓缩了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精华,是展现民族文化的窗口,同时也肩负起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打造地方旅游品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然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

、国家民委政研室副主任黄忠彩也指出,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举办的节庆活动一哄而上,总量上不少,但缺乏精品,尤其是缺乏民族特色与国际影响力兼备的节庆活动。[9]一些地方甚至出于利益驱动,借名适应“旅游需求”,任意编造、拼凑、歪曲民族文化遗产,使得大量变味的伪民俗文化呈现出泛滥之势。这些现象的出现,显然与一些地方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只讲眼前利益、不求可持续发展,没有能够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有关。因此,当前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还必须着眼于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强调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新时期的民族区域自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注意克服干部和群众在实践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更加注重脚踏实地,扎实推进本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开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较为滞后,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步子。因此,除了需要国家一如既往的政策大力支持并加大各方面的建设投入之外,还需要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正如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0]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着力培育干部群众锐意创新的精神,重视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进一步增强创新动力,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新发展,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 毫无疑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还需要解决好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如何应对当今时代多元文化互动中各种思想观念纷至沓来的挑战,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民族大众;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方式与传播方式,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族形式”,让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更为喜闻乐见,以及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理论工作者与民族地区社会各界携手共同努力,这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任务。但不管任务如何艰巨,只要我们能够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所强调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始终关注民族地区民生的改善和民众的现实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人文关怀并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能在人民群众中获得无穷的动力,这些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也就没有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2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
  [3]刘云山.架起科学理论与人民大众的桥梁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掌握大众[n].人民日报,2010-03-26.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858.
  [5]2013年中国gdp增速预期在7.5%左右[db/ol].中国日报网,2013-01-11.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3-01-11/content_8010694.html.
  [6]超7成省区市2013年gdp目标定为两位数[db/ol].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13-02-21.http://www.macrochina.com.cn/news_speed/qyjj/20130221104809.shtml.
  [7]2013年全国各省gdp情况调查分析[db/ol].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01-29.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30129/093643981.html.
  [8]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7-10-25.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40.html.
  [9]吴晓军.黄忠彩:中国民族节庆活动容易一哄而上 缺乏精品[db/ol].中国网,2010-12-28.http://www.china.c

om.cn/travel/txt/2010-12/28/content_21632989.htm.
  [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18.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地区 马克思主义 少数民族 地区 马克思主义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民族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投入与职业取向研究
    浅谈探究式学习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汉
    中国少数民族诉权保障初探
    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中医
    重庆沿江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分析
    惠阳大亚湾地区恶性肿瘤的初步基线调查情况
    2008年~2009年西安地区临床标本病原菌分布
    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藏族地区梅毒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特征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临床实习
    兴安盟地区2010年麻疹流行的临床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