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试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坚守的核心精神特质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来看,当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具体内容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核心精神特质是难以改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些核心精神特质,需要认真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特质、无神论特质、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特质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质,通常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所应坚守的思想底线,但当今也存在着科学主义特质的局限性等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无神论;阶级属性;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10-0080-03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外学者不同学派对马克思主义也有多种理解,但就基本内容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体可概括为“一个理想,两个伟大发现”,其它诸多理论皆与此相关。从目前我国的主流思想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理论整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包括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透过对马克思主义现有部分内容的分析来展示我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应坚守的核心精神特质,它们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程中所必须坚守的思想底线。
  一、从认识论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主义特质
  科学主义一词有多种用法,但从认识论角度来看,科学主义是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wwW.11665.coM而自然科学的精神,或说科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经验基础之上的逻辑实证的理性精神,科学知识是人以理性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逻辑推导并经过经验实证的检验而产生的认知结果,逻辑性和实证性正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特质。这种关于“科学”的精神集中反映在“证实”与“证伪”主义理论当中,“证实”和“证伪”都涉及到人思维的逻辑性和经验实证的问题,这是“科学”精神的最大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虽不主张科学万能论,但其核心理论的推导思路和方法体现了科学主义的精神特质。
  第一,科学主义精神充分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映论、实践论、两次飞跃和真理标准等等理论,都体现着科学主义的认识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能够认识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人的认识能够实现主客体的同一;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有两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飞跃,人的认识只有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此外,就认知的结果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不是信仰真理观,而是一种科学主义的真理观,这种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理性的实践,而非神秘体验。这些内容本身就应当是科学主义逻辑实证精神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科学主义精神在认识论领域的独到体现。
  第二,科学主义精神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属本原论,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是其基础原理,唯物论就是以此为基础才得以形成。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主要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它从无机界、有机界、宇宙天体和人类社会等不同层面,分析了这些存在的物质性,从科学认识论角度而言,它们都是可以被人直接感知或实证到的,故它们都是物质的;而意识后于物质而生成,又以物质为基础,所以我们就只能把意识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由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论思想自然而成。但这种理论的得出是以人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并得到了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支撑,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三大发现,深刻地展现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各种物质形态关系的辩证特性。这些思想及其推论逻辑既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以自然科学结论为基础的特征,又体现着逻辑实证的科学主义的精神特质,而现在的科学认识活动并不能证实有“精神体”这种超物质的存在,故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必然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以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为前提,又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特有视角和方法为指导,而形成的关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理论,人类的实践活动又在不断地确证着这种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社会

发展的规律性深刻地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之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而也就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方向,人类社会呈现出的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梯式的变化就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使然,在此过程中,人不断地走向了“自由人”之境。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社会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结构分析来得到这些结论,也可以从人的心灵需求及其实现过程来分析“自由人”的理想及其实现,但其中皆深刻地体现着物质决定意识,以及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等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基本原理,而人类社会的现实运动又在不断地确证着这种特有的辩证过程,分析的逻辑性和实证性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较清晰的体现。综上所述,不论是从理论前提和内容的角度,还是从分析过程和方法的角度,逻辑实证的科学主义特质在历史唯物主义中都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第三,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科学主义的属性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也必然呈现出科学主义的特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商品运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其理论深深地植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它充分地运用了科学的分析方法,理论逻辑实证性极强,是科学研究方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典范。
  综上所述,逻辑实证的科学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精神特质,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必然表现为科学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但这也必然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有所有科学理论所共有的局限性。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有前提的,它只在其前提下才可能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1]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是多层次的,认识论上的科学理性主义,带来本体论上的唯物主义,而唯物主义又成为唯物史观的前提之一,另外,经济人假设也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前提之一,而这些前提的变化必然会深刻地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流派的产生即与这种前提的变化相关。  二、从认识论和本体论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无神论特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科学主义的认识论首重实证,一切理论以是否可以被“证实”或“证伪”为合法性的依据,而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及其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重视“证实”的特性。循着科学主义的认识论来观察世界,宇宙间的一切现象自然就会被划分为物质和意识两大类,当然这种物质必须是人能够感受得到或通过一定的自然科学手段验证得到的客观实在,如此,人类哲学也就自然地被划分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流派。从目前的自然科学研究能力而言,还无法证实“神”等超验形式的存在,所以,目前的自然科学不会认可“神”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当然也就认为,“神”仅仅是人的一种假设、幻化的现象,它不是世界的本体,世界根本就无神,世界的本体是自然科学所能实证得到的物质。虽然自然科学真理是有限的、相对正确的,但在近代所发挥出来的光芒太过强大,导致大量学科唯自然科学马首是瞻,马克思主义亦受到深刻的影响,唯物主义、无神论就是一种体现。这与科学主义虽然拒斥一切形而上学但并不一概排斥宗教的现象理路不同,科学主义各流派更多的是把人类的理性认知限定在了“现象界”,把“物自体”世界的问题则更多地留给了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非常看重无神论,还有其重要的目的论原因。马克思主义立足的是现实世界的人,是充满着现实的情感和物质需求的人,批判的是现实资本主义世界的人的被奴役、被压迫、被剥削、被扭曲的不公平性,主张的是人在现实世界里的自由解放,要实现的是自由人联合体的世界。而这种世界的实现,不能靠资本家,也不能靠神,只能靠广大群众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终解放自己的现实力量。而有神论思想往往都具有忍受现实痛苦,追求出世、天国或来世福报的主张,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是群众解放自己在道路上的错误,缘木求鱼而已,所以,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宗教是人民的鸦片”,[2] 这样,宗教虽有镇痛的作用,但无法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在现实世界里的自由解放。
  三、从理想及其实现方式上看,马克思主义拥有非常明确的无产阶级阶级属性
  阶级属性问题是政治立场的问题。马克思绝不是单纯的哲学家、经济

学家或历史学家,而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是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的重要前提。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立场就具有阶级属性,带有政治色彩。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为依归,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无产阶级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的终极理想,这一理想追求不仅成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和研究的强大动力,也使他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哲学的新的哲学观。这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板块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围绕着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质则是批判资本主义内在固有缺陷、探索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科学社会主义则指明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想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论证,则是在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的揭示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科属性定位为“关于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当然,今日的无产阶级已经并不是单纯指产业工人阶级,它已经具有了更宽泛的含义,指向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这样一种阶级或阶层。
  就一定程度而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就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面向全人类公开地站出来,并站在广大劳动者阶级的立场上,维护劳动者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权力,提出了“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提出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发起和领导了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才成为了历史上真正受到劳动者和劳动者阶级领袖们学习和尊敬的导师和巨人。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劳动者阶级求生存、求发展、反抗剥削压迫、剥夺剥削者的理论武器。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基础的解读有多种方向,比如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人道主义的解读,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进行了历史观唯物主义的解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无产阶级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共产党宣言》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故是否坚守人民群众的立场,是区分唯心和唯物史观的根本依据,也是人们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阶级属性的试金石,正如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从历史演进上看,马克思主义拥有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
  发展至今,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即使从我国主流意识上看,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之日开始,就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的进程之中,其中马克思主义能够长期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就是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从来没有认为其理论会一成不变,而事实上他们的学说也确实是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马、恩早在1872年的《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就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并特别指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对自己的经典著作都能采取不断修证、发展的态度,作为后继者们就更不应拘泥于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
  列宁在领导俄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曾明确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3]而事实上,正是列宁的这种与时俱进的品质才促使他开创了在落后的俄国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同当时俄国的革命与建设活动有机结合的理论成果,没有对前人的扬弃,就不会有列宁主义的诞生。 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亦是如此。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

况的本本主义。”[4]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又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必须创造新的理论。[5]邓小平更直截了当,他说:“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6]“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7]及至我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适时提出和深刻阐发,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这些皆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不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体现了这种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且国外的诸多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发展历程也同样体现了这种品质,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其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道路就可能不同,一定程度上讲,正因此,世界才会有诸多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综上可见,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然,它的理想、阶级立场与核心理念不能变),不同国家也需要立足于自己的国情,走最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得敢于直面时代新问题,并在解答和应对新问题的过程中,寻求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契机。所以,对中国而言,实际上只要是能促使中国崛起,促使中国走向民富国强、自由和谐的理论就应是真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是与时俱进的真正体现。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人类文化的内在结构及其演进来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是不会、也不应该变化的,而其科学主义特质则可能会随着科学与科学观的进一步发展而做出一定的调整,由此也可能带动其无神论特质在包容性等方面出现一定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冯立荣.“本体论证明”的三个模态版本辨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0.
  [3]列宁全集(第34卷) [m].人民出版社,1985:466.
  [4]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
  [5]毛泽东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6]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0-153.
  [7]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1-292.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状况及其深化
    浅谈新型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措施
    拥江发展背景下马鞍山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与结
    谈博客文学存在的合理性与发展趋势
    浅析深圳市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新宁县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西吉县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现状及建议
    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潜在
    宁德市太子参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既有建筑物的节水及节能技
    探析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