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社会和谐语境下的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构建
作者简介: 王川(1982—),男,山东济宁人,山东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摘 要] 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改革时间积淀,公共政策的偏差和公共产品供应制度缺陷导致了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失效。以权利共享机制、机会共享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为中心构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成果共享机制,达到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 社会和谐;改革开放;成果共享
  [中图分类号] c9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087-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44[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民群众描绘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发展前景,社会和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机制,社会和谐是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一、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建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核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是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主体地位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坚持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提供了现实的制度保障和前提条件。WWw.11665.coM建立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机制的本质是构筑符合社会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成果的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进入到利益多元和利益博弈的时代,由于改革开放的试验性特征使遗留的历史性难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充分调动支持改革开放的一切积极因素必须确立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共享主体,使社会成员成为有机的社会共同体,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会整体和谐程度,减少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成本,从根本上消除改革开放成果分享过程中出现的资本力量与社会公共福利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消除了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之间的根本矛盾,为人民群众能够共同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创造了必要的制度条件。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历史过程,但是改革开放在培育人民群众主体独立性人格的同时,并没有使社会各个阶层在成果共享中获得均等的利益增长,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的结果还没有实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并没有因为改革开放缩小,反而因为各种资源和要素参与社会分配,一部分社会成员“先富起来”了,同时以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社会权利的弱势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社会承受能力的脆弱性为主要特征的弱势群体也在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使衡量社会成员贫富差别的基尼系数在短期内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水平。构建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通过适度合理的结果均等机制的建立,调节和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把利益冲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避免出现社会利益分化趋向极端的现象,促进利益均衡,从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失效原因探讨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系统成果,但是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因为改革本身的特点、公共政策的偏差和公共产品建设的滞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发展理念的确立,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将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过程中得到逐步确立。
  
  (一)改革时间积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由“摸石头过河”转变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的系统的制度创新过程。然而面对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经济体制转型时,社会环境的动态性以及包括决策者、政策研究者和专家在内的所有人都只具备有限理性,无力预见一切可能出现的局面以及自己行为的可能后果,因而需要时间的积淀,在发展过程中逐步

决已经形成的社会问题。制度设计者能做是在不断的试错中,通过比较不同制度的选择,最终找到未必最佳、但令人满意的方案。根据学习推动者和学习源两个向度,中国的决策者与政策倡导者利用实践与实验进行学习,获取必要的经验教训。以调整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回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了高适应性的“政策—体制”学习模式,赋予中国体制超乎寻常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中国改革的渐进式学习过程使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过程,共享机制的确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结果,但是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的确立需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平衡,而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和谐解决需要在改革开放学习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二)公共政策的偏差。公共政策是调节、平衡社会利益矛盾、维护公共利益的产物,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一项公共政策的社会效果如何,要看一个时期的公共政策是否惠顾了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但是在传统意识形态支持下,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定位偏差、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自利性与公共性的混合形成的目标和利益偏差、政策执行偏差以及评价偏差共同作用,导致支持改革开放的公共政策在化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时,并没有显示出公共政策所能够发挥的政策效果,反而出现了公共政策一再出现公共问题一再制订公共政策的失灵现象,从而弱化了公共政策的政策效果。而反映在李强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不仅离理想的“纺锤形”、“橄榄形”相去甚远,甚至也不是“哑铃形”、而是更加危险的“倒丁字形”,在这种结构之下,“社会关系处于一种很强的张力之中,社会矛盾比较容易激化,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比较容易发生”。
  
  (三)公共产品供应制度缺陷。公共产品是指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旨在保证社会得以存续和可持续发展,并在不断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彰显公共价值的过程中所必需的社会性产品或服务。公共产品包含实物性公共产品和制度性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可以降低其私人的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益,同时增加社会福利。改革开放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但是政府的公共产品供应责任和主导地位不能因市场化取向和对效率的追求而有所削弱。如果在公共领域过分强调效率,就会破坏公平,造成社会群体间的矛盾。如果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从公共产品基本属性出发体现公平优先原则,那将会扭曲公共产品供给,出现政府失效,并带来一系列负面的社会问题。而在实践中,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范围没有科学的界定;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生产可以由不同主体承担,但经常由政府独揽,导致供给效率和质量低下;公共产品的供给并没反映大多数人意愿,存在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风险。政府主导型的公共产品供应制度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确立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基本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使全体人民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机制建构
  
  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要求构建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机制,必须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共享、机会共享、利益共享的需求,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成果共享机制,达到社会公平正义之目标。
  
  权利共享机制。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价值趋向,权利和义务遵循对等原则,社会成员承担共同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义务,为改革开放成果提供物质保障,社会成员共享公民的自由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是社会成员参与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的基础。公民的普适性权利包含生存权、劳动权、教育权和社会保障等基本权利,而社会成员中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是权利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成果共享不是平均主义式的共享,而是建立在确立并保护社会成员合法财产权、就业权、劳动权和发展权等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改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的差别化共享机制,为社会成员发展提供必要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制度,提升社会成员共建社会和谐和共享发展权利的条件,同时以制度化的社会公共政策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医疗、失业、教育和住房等相关的民生

保障,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共享。
  
  机会共享机制。机会共享是成果共享的基础,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国家对实际问题进行制度设计中采取了必要的倾斜性政策,导致了由制度不完善形成的城乡共享机制缺失,户籍制度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性劳动政策形成机制冲突,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政策导致区域发展之间的冲突,唯gdp评价标准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弱化劳动者在分配中的地位都影响了发展机会的公平。因此,创建平等竞争的就业制度为城市和农村的劳动者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建立公正的教育制度加强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使弱势群体能够通过职业的转换提高其人力资本,并逐步提升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在竞争过程中获得平等发展机会;建立覆盖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包含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完善包含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补助和灾民救助在内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完善包含公共卫生、住房消费等公共福利项目以及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制度,为保障发展机会公平创造完善的制度保障条件。
  
  利益共享机制。计划经济时期的利益平均化导致利益共享理念的偏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共享要求以宏观调控分配原则公平、市场引导标准公平、城乡劳力就业机会公平和公共生活领域率先利益公平为导向进行机制设计。建立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是共享前提,积极建立公民社会组织,缓解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为维护和反映社会成员利益提供组织平台,同时完善和拓展公民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参与利益表达的渠道,发挥各种实体媒体和虚拟媒体对公民合法利益诉求的表达引导,创造公平正义和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环境。以公众参与为契机完善利益共享的决策机制,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在决策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外部决策机构的参与,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加快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整合机制维护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对缺乏话语权的弱势群体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维护社会利益的平衡,同时以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协调形成的社会约束机制以规范利益的分配,保证社会成员通过合理合法的行为方式获取社会利益。建立以宏观调控为中心,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按照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理念进行再分配的调节,发挥税收和转移支付在再分配中的作用,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成员能够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
  参考文献: 
  
  [1]刘玉生.利益均衡:推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8(6).
  
  [3]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强.“丁字形”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2).
  
  [5]李昌麟,黄茂钦.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现代理念[j].社会科学研究,2006(4).
  
  [6]陶友之.利益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j].社会科学,2010(9).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语境 建和 建和 建和 建和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社会理论史:约翰·高尔特的《教区纪事》
    浅谈当代教育中应坚持的和谐理念
    大学生蚁居大城市的影响因素与社会融入研究
    基于社会转型和电子商务背景下网络消费的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社会政策选择和保…
    促进城乡学生融合,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的双重困惑: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
    “制度—社会”矛盾的化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论开放社会的公民教育
    社会化媒体对《泰囧》票房的推动作用研究
    现代社会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营造和谐英语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