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试论形而上学:生存境界的彰显——关于形而上学合法性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形而上学 终极知识 生存境界 类生命 历史性
    [论文摘要]在传统形而上学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形而上学的合法性问题既是现代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解决现代人价值迷失的中心课题。文章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力图从“生存境界”的角度来挽救“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在揭示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的基础上,区分了形而上学的理想和形而上学的理论。形而上学的现实的合法性在于人的类生命和历史性,形而上学的鲜活的生命在于人类价值的寻求和生存境界的名显。
    在当今科学主义盛行、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形而上学由于理论和现实的原因,普遍地遭到了人们的否弃,甚至导致了“什么都可以”的无政府主义和人类精神迷失的虚无主义后果。那么在传统形而上学陷入危机的背景下,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内核何在?
    一、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
    形而上学的合法性遭到了现代哲学家的质疑,同一性逻辑的死亡哲学到底是怎么回事?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是如何产生的呢?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特点。
    从古希腊特别是巴门尼德以来直到黑格尔的传统形而上学历史的突出特点是透过现象寻找现象背后超经验的本质,并以此作为理论的最后归宿,即以终极知识来建立形而上学体系,其中包含两个方面:寻根的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实体本体论的深度模式。www.11665.Com
    首先,传统形而上学是一个充满了隐喻和逻辑的战场。“阿基米德点”是世世代代人的共同追求。黑格尔说得好,整个哲学史就是一个堆积着累累白骨的厮杀的战场。形而上学就是不断地寻根,破旧立新。在不断的摧毁与重建中,传统形而上学都预设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古代朴素实在论直接断言存在的客观性,思维围绕存在转。而近代认识论转向以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经过了理论的反思。存在是思维意识了的存在,存在围绕思维旋转。简言之,虽然传统形而上学家各有其自身的形而上学出发点—“阿基米德点”,但就总体说来,他们拥有共同的逻辑前提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其次,传统形而上学区分了两个世界:意见世界和真理世界。意见世界是一个流变易逝的非真理世界,而真理世界是一个光明的、永恒的超感性世界。在二重世界的对立中,传统形而上学划分了深度模式的等级。前者是低等级的,后者是高等级的。传统形而上学的目的就是要透过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的世界,去探求超感性的世界,使人与真理完全合一。超感性的理念世界是理论的关注焦点,从而传统形而上学昭示出三个基本原则:逻辑高于生存实践,静观高于行动的原则;追求终极实在的绝对主义原则;非历史性原则。
    总之,传统形而上学以“阿基米德点”的更新显示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是理论的生命在先验逻辑演绎体系中,最终被终极实在所窒息。终极实在或实体是真理,人要甸旬于它的脚下,以求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理清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特点后,下面本文将具体地分析其理论困难: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和现实生命的抽象和分裂。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同一压制差异,消融了差异。古代哲学寻求世界的始基,到巴门尼德进一步抽象化为存在。“古代哲学继承了神话的整体概念;但有所不同的是,它在抽象的水平上把万物归‘一’。”到近代唯心论哲学,或者说认识论转向以来,同一和差异的关系在思维逻辑的平台上得到反思。总之,差异是被同一了的差异,是在同一主控下的差异,“差异”成了一个异于自己的变种。
    第二,以非历史性的实体解释历史性的存在者,这是一种理论的独断。实体是一、自因者。非时间的实体是它物存在或不存在的原因,其中必然包含一个理论的鸿沟。而这个鸿沟正是由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原则决定的:同一优先于差异,静观的理论高于生存活动。差异、生存活动都是流变的,只能带来意见的知识,而真正的真理性认识是稳定的、自明的。真理主导意见,由此,实体是主动的解释者,而历史性的现实的存在者则是被解释者。历史性的存在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实体的怀抱,才能永享真善之福。
    第三,传统形而上学塑造了一个理性主义的英雄,他或她能以自己的理性傲视宇宙,找出宇宙的最后奥秘。然而正如近代哲学所说,脱离人的思维的存在,对人来说也是虚无,是“存在着的无”。因此,应该承认理性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人的生存结构不仅仅包括思维逻辑,也包括非理性的情感、生命体验。而后者正是传统形而上学所忽视的地方,或者说被消融在了理性的独断之中。
    总之,传统形而上学抽象和分裂了人的现实的生命和历史的活动。生活仅仅成了理论生活,唯有过理论生活的人才拥有认识和行动上的特权,由此可能会带来权力的暴政。
    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是由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信念—寻求动变的万物现象背后的不变的本质和它的理论原则所决定的。具体分析来看,有三点是必须提到的:
    第一,传统形而上学的鲜明特征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它以概念范畴追问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在无穷后退中,逻辑地推演出了实体和绝对。这是一种知识还原论的方法。理性狂妄地想构造出整个世界的原理体系,然而在这个原理体系之外,还有另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被沉思的理论家所遗忘了。
    第二,传统形而上学采用的是主客二元对立的知性的思维模式。首先,人把存在当作一个对象,理论地沉思对象,并用概念的知性的方式去把握存在。这样只可能达到对具体存在者的认知,而不可以把握无限之存在。“斯宾诺莎和黑格尔都曾说过,规定即否定,这就意味着概念范畴既有其规定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其限制性的一面,因而不可能表达无限的对象。”其次,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难题。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不存在无理论的观察,一切静观都是被理论、前见或偏见所污染了的。主体就是这样一个带着前见、有死的存在者,不存在如实反映客观实在的人心之镜。所以客体的独立存在是无法为主体所确证的。没有人可以跳出主体的领域去把握自在的存在者。这个思想可以追溯到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上。康德认为人只能以先天的范畴综合感性材料形成关于现象的认识,而不能达到关于物自体本身的认识。
    第三,时间性被排斥在真理世界之外。真理世界是永恒的现成的存在,而现实的世界则由于时光的茬再不断发生变迁。由此一方面真理世界狂暴地统治着现实世界,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的变迁却与真理无关,进而不能带动理论的思索与时俱进。

    总之,传统形而上学以主客二元对立的方式线性地追溯世界的最终本质即终极知识,这种理论的方式是追问有限物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它不适合形而上学追问无限,寻求安身立命之本的需求。传统形而上学时间性机制的排除导致了理论的封闭性和僵死性,不符合人和世界的活生生的特点。
    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特点和理论困境导致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猛烈抨击,后现代主义的矛头直指实体形而上学,称之为同一j吐的死亡哲学等。在欧美哲学中最典型的是维也纳学派,他们以经验证实的原则拒斥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假命题,既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而欧洲大陆哲学或者揭露传统形而上学的无根性和虚无性(以尼采为代表)或者从解释学出发,强调人的有限性和历史性,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绝对意识。当代的后现代主义者则以更激进的态度摧毁一切深度模式,反对基础主义,反对中心主义,导致一种流浪者的思维;哲学无家可归,然而又四处为家,世界的图景从深度化急转为表层化和平面化。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极端的深渊给思想以猛烈的震撼,但是生活之树需要在张力中保持微妙的平衡。
    二、形而上学的转型和新形态的寻求
    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还原论的思维道路已经集中到了它的极端。从传统形而上学理论中挽救形而上学的理想和生命是现当代哲学家的任务。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发生了转型,新形态的形而上学出现了。他们抛弃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先验的原理体系,回归到现实的生活和人的现实的存在,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想,即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寓居之处的寻求。
    现代的形而上学思想家从埋头于知识的审视中抬起头来,开始环顾丰富多彩的世界和人生。人的生存不再是从终极实体中找到根源和理由,而是历史生成的显现。从总体上说来,形而上学的巨大转变体现在从对象性思维到非对象性思维,从非历史性思维到历史性思维。具体体现在:
    第一,人的参与方式上,从外观、内省到生活。逻辑的力量不是万能的。“对逻辑的怀疑起于对那种思想的知识,这种思想在存在之真理的经验中找到其源泉,而并非在对存在者之对象性的考察中找到其源泉。”人不再仅仅是一个静观者,人就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就构成了人的本质。马克思说过;“人是什么”就在于人生产什么和人怎样进行生产活动。尼采从权力意志的涌动和充盈来解释人和世界的关系。海德格尔则从人的生存方式上划分出了本真的人的存在和非本真的人的存在。
    第二,理论内容上,从抽象思辨到非理性。人不再是抽象为干瘪的理性的人的形象,人是有血有肉的带有欲望、情感的非理性的人。由此,形而上学的理论从人来看就不是一个僵死的体系,而是充满了活力、流动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逻辑的力量是有限的,直观和非理性的本能也被引人到哲学中来。“理性及其表象只不过是思想的一种方式,而且它决不是由自身来规定的,而是由那个已经令思想按理性方式进行思考的东西来规定的。”
    第三,理论的旨趣上,从知识论到生存实践。形而上学不再是寻求关于世界的终极的知识,而是对人的现实的历史的生命和生活的研究。“思的任务就应该是:放弃以往的思想,而去规定思的事情。”人在历史的和现实的生存实践中开拓出一个世界,塑造出人自身的形象,建构起人和世界互动的桥梁。在这种世界和人的互动、人和人的关系中彰显人的生存境界!
    第四,生命境界上,从无根基的玄远到有根基的高远。传统形而上学给人提供的是一个玄远的意义世界,这个世界是脱离尘世,脱离人的世俗生活的。理性狂妄地构造出了一个超验世界,这个超感性的世界就像空中楼阁一样美丽,然而虚幻。而现代的形而上学思想则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立足于大地,建立起朝向天空的大厦。形而上学以现实的生活为根基。
    总之,人就是活动于社会历史之中的,人不是像传统形而上学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不理世事变迁的孑然自存者。人更原始的存在是在人的生存活动中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存在,人创造了世界,世界也创造了人。人不再是以对象化的思维方式探究世界。历史的思维和非对象化的理论态度是开启别样的生命境界的钥匙。
    在形而上学理想的现实涌动和生存境界的历史性彰显中,西方形而上学发生了如上的总体的转变,那么新的形态又有哪些呢?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尼采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历史就是虚无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人丧失了进取心。这是一种奴隶道德。尼采的形而上学是权力意志张扬的主人道德。权力意志肯定人的生命,肯定人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我决断性。人的生命是一个冲力和创造力,是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和自我扩张的过程。权力意志作为求强力、求生成的意志是人的内在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它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权力意志并不处于现实的人的存在之外,它与现实的人的存在不是分裂的。另外,权力意志不是一种终极的实体,而是不断的运动、变化和生成的过程。可以说,尼采更多的是继承了赫拉克利特的生成的思想。尼采彰显的生命境界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进取的生命的强力状态。

   其次,海德格尔称尼采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然而他又被德里达认为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如果说尼采的主要功绩是揭示传统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那么海德格尔的功绩则是从破坏转向建立。海德格尔揭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无根性在于存在的被遗忘。海德格尔从存在者的研究转向对存在的探讨。此在是能追问存在的存在者。由此以此在的生存状态的分析切人对存在的展开。存在不是人以概念逻辑的方式去把握的东西,否则存在就成了存在者。存在是此在以先于逻辑的生存去领悟的存在。
    最后,还要提到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哲学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克服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区别如下:第一,理论前提不同。传统形而上学以思维和存在的非历史的同一性为逻辑前提,或立足于存在,或立足于思维。而马克思以人的历史性的活动为前提,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第二,基本理论原则不同。传统形而上学采用的是逻辑高于生存实践,静观高于行动的绝对主义原则。而马克思则主张历史的生成的原则。第三,思维方式不同。传统形而上学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对象性思维方式,而马克思则主张主客融合为一优先的前逻辑的非对象性思维,主张实践的历史的生成。第四,形而上学的理想不同。传统哲学诉诸于在场的实体,即把握世界总体的知识。而马克思则诉诸现实的生存实践以达到自由和解放的欲求。

    当然,新的形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还现实的生活一个本来的面目,没有僵化,一切都是活生生的。人的世界是一个多维的丰富的世界。理性之维并没有遭到排斥,而只是得到了其应有的限度。
    三、形而上学的沉沦与回归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然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与时俱进。形而上学的沉沦与回归,一方面显示了形而上学—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显示了形而上学的历史是一个不断遭到否定又不断重建的历史。那么,形而上学在现代社会遭到了什么样的挑战?形而上学的合理内核是什么?当今形而上学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性状态之中呢?
    与传统社会结构的同质性不同,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化的、异质的社会。其中变化的本质是支撑人的生命活动开展的经济的飞速和变革性的发展。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是全方位的变革。人的生存从“人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转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一方面,它打破了行政权力的一统天下,导致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分化。再也没有规范各个领域的“集体意识”,各个领域都有自身的规则和目标。另一方面,私人领域也从政治的专制中解放出来,倡导个性自由、独立和解放。以往的公共领域中分化出私人领域,它们各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公共领域不再具有道德权威的神圣地位。也无法给人以价值上的劝慰,而只能给人以最低限度的保证—保证基本的人权不受侵犯。而私人领域则出现了诸神之争,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一切都是私人的自决。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学的视野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处境。他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理性化的社会,价值理性被挤占了空间,工具理性占主导地位。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祛魅的世界,造就的是价值的多元论。
    分化的社会,价值的贬值,在世俗化的社会土壤里再也不可能结出同一性的实体论形而上学的果实。传统形而上学必然受到价值多元论的冲击。传统形而上学的生命在理论的困境和现实的生活面前顿显苍白无力。
    现代社会打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梦想,那么我们所坚守的形而上学存在的合法性是否也会遭到人们的拒斥呢?形而上学作为人之为人的美好理想和追求,是人的安居之所,这是不容抹煞的。“人类精神一劳永逸地放弃形而上学研究,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办法,这种办法是不能采取的。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形而上学;不仅如此,每人,尤其是每个善于思考的人,都要有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理想犹如指路明灯,没有它,人就会焦躁、空虚、在烦中逃遁自身。形而上学的理想又是与理论的建构不可分割的。要重建形而上学,关键的问题是发掘形而上学的核心。正是由于核心的异化和曲解,导致了整个形而上学的理路和致思的困境。
    形而上学的合理内核就在于人的自为的生命本性即人的类本质。“形而上学属于‘人的本性’。形而上学既不是学院哲学的一门专业,也不是任意的异想天开的一个领域。形而上学是此在中的一种基本发生。”形而上学是人的本性的理论表达。形而上学超越直观经验,超越当下个别现存,寻求无限,这从根本处着眼是与人的超越的本性分不开的。人的本性是自为的类生命。首先,人的意识可以把自己的类当作对象和本质来看待。人是自身活动的主体,人是自由的存在者。其次,人可以把任何类当作自己的对象来对待,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地形成对象“为我的关系”。人在与对象的普遍关系中确立自己为一个普遍的、自由的存在者。再次,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人也是一个具有超越性的类存在者。人的本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对象向人生成,人也确证了自己的真实存在。人是超越性的而不是僵固的、现实的而不是现存的存在者。人总是不满于现状,总要试图超越现状。人的生活不是现存,而是创造性地改变现存以获得现实的生命存在。自然环境是动物的环境,人的环境只处于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中。在对象化活动中,现实的人得以产生和确证自己。这样,现存的人就是一个未完成的人,而人的现实只存在于人的创造性活动之中。这正体现了超越现存,超越感性的形而上学的本性。
    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正是因为扭曲了人的历史的生成的本质所造成的。它所理解的人是一个理性的人,是逻辑建构的纯粹的人。传统形而上学用逻辑的范畴、概念去把握世界时,必然导致一种凝固的知性化倾向。一方面,人用理性去把握整个世界的本质,寻求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的本质是超验的,而理性只是通过逻辑思维对感觉经验进行整理,这样我们只可得到关于现象的认知;另一方面,人的本性是活生生的丰富的存在。仅仅用概念逻辑去整理杂多就会脱离开人的现实,导致一种抽象的必然性的理解。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生活。人是先于任何规定的、先于本质的、前逻辑的活生生的人,人是开放的、历史生成的、现实的存在。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合理内核。对现实的人的任何曲解或极端的理解都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理路的困窘。只有更深地回到人之为人中来,形而上学才能从沉沦中扭转过来。
    形而上学已经历经了一次沉沦与回归的历史,然而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形而上学又昭示了一次更深的沉沦,而新的回归却还缺乏声势。后现代主义在激烈地反叛传统形而上学实体论的模式的基础上,倒向了另一个偏激的路向。没有同一,没有基础,没有中心,主张差异和多元。毫无疑问,这与现代社会的变迁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更深处,这是与对人的理解息息相关的。
    形而上学终结了,现在是“后形而上学”时代。“后”即反形而上学,它基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离,认为不再存在统合二者的先验的秩序。后现代主义在打倒一切偶像的基础上,高呼“人也死了”。不再有作为整体意义的人,人被各个领域分割了,人成了碎片的集合。没有基础性的奠基,人茫然失所,人忙于各种事务,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是一个价值真空、各行其是的时代。在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上,后现代主义无疑是激进的。但是,后现代主义在去中心化中也存在理论的悖论。批判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存在批判的根据。那么后现代主义批判同一性形而上学的根据何在呢?
    从传统实体论的形而上学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昭示了,我们寻求确定性却导致了僵死性,我们寻求对僵死性的克服,却又导致一个更大的深渊。西方传统哲学把周围世界世界化,即创造了一个与人的现实世界相隔绝的玄远的彼岸世界。当代哲学家把彼岸世界拉回现实世界的努力中,往往导致了一个相反的倾向,即把世界周围化,世界被表层化、平面化了。形而上学从深度模式急转为了平面模式。可以说,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都是二维的、呆板的。也许是人所拥有的工具使然。思想和语言是有使用限度的。所以人只能在一定的界限范围内揭示世界、宇宙和人生。然而历史地来看,形而上学本于对世界和人生的显现,在惊异中永葆活力地发展下去正是形而上学不竭的活力。所以,就时代精华的哲学来说,形而上学就是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历史显现。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刘宇兰 [标签: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合法性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
    试论莱布尼茨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
    试论时空数据挖掘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试论意境在印象派与传统工笔画中的共同特质
    试论道家思想对张怀瓘书法美学理论的影响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试论风水学与建筑学
    试论布哈林经济哲学的思想与价值
    西方形而上学“视界”化的本质及其意义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对功利主义原则的“求助…
    科学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意识的形而上学:从泛体验论到两视一元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