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园艺林业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双孢菇标准化栽培及培养料发酵管理技术

原文作者:刘树才,刘国宇

  摘要:近年来辽宁省双孢菇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双孢菇标准化栽培中培养料的发酵和管理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培养料配方、建堆要求、前发酵技术、后发酵(二次发酵)技术以及双孢菇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使双孢菇栽培实现优质、高产、稳产。
   关键词:双孢菇;翻堆;前发酵;后发酵;栽培技术
  双孢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目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均为白色变种,主要供鲜食或加工成罐头。双孢菇菌肉肥嫩,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 g干菇中含蛋白质36~40 g、脂肪3.6 g、碳水化合物31.2 g、磷718 mg、铁188.5 mg、钙131 mg、粗纤维6 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vc和尼克酸等,由于它的营养比一般蔬菜高,因此有“植物肉”之称。双孢菇还具有药用价值,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免疫作用;所含的蘑菇多糖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有助于消化。
   双孢菇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距今约有300年。我国人工栽培于1935年开始试种,多在南方一些省份进行,辽宁省人工栽培于1999年开始试种,效果较好。每平方米双孢菇栽培需要投入成本10元左右,可生产双孢菇5~10 kg,按当前市场价格,每平方米效益为20~40元,纯收入10~30元,若栽培200 m2双孢菇即可获利2 000~6 000元。WWw.11665.CoM
   每年8月是辽宁省进行双孢菇培养料堆制与发酵最集中的月份,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及堆制发酵方法是创造优质培养料的关键,也是优质、高产、稳产的基础,对整季双孢菇栽培的成败及效益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相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论文网]
   1 培养料堆制与发酵
  1.1 时间安排
  实践证明,辽宁省菇农于8月上旬开始建堆、进行前发酵,8月下旬进行后发酵,9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覆土,10月中下旬开始出菇的菇事安排最为科学。
  1.2 通用标准配方
  包括麦秸2 200 kg、干牛粪2 000 kg(或干鸡粪800 kg)、石膏100 kg、石灰70 kg、过磷酸钙40 kg、碳酸钙40 kg、硫酸铵20 kg和尿素20 kg。如果粪肥含氮量偏低,可加大用量,或添加尿素作为补充;可用其他畜禽肥代替少部分粪肥;可用部分稻草、作物秸秆和茎叶代替麦秸;湿粪可按含水量折算后代替干粪;碳酸钙可用石膏代替;硫酸铵可用碳酸铵代替。
   1.3 建堆时的料堆规格
  建堆场地要求平坦坚实、无积水、排水畅通、水源充足卫生、远离污染源及畜禽活动场所。建堆前1 d,在场地撒一层石灰粉或喷1遍石灰水。堆向以南北向为宜,堆宽1.6~1.8 m,堆高1.8~2.0 m,长度不限;堆四周要垂直,不能上宽下窄或上窄下宽;堆顶呈龟背形,在其上覆盖草苫。建堆完毕后,用50%多菌灵500倍液将料堆表面全部喷洒1遍。建好堆后于第2天上午开始测温,每2~3 h测温1次,做好记录;从温度升至65 ℃时开始算起,保持3~4 d即可翻堆。下雨时必须用薄膜覆盖料堆顶部,雨后立即撤去,防止闷料。
   1.4 翻堆方法及要求
  根据培养料腐熟的快慢程度及发酵质量决定翻堆次数,一般需要翻堆3次。为防止辅料一次性加入后出现流失或相互反应失效,建议分次进行添加:铵肥、尿素在建堆与第1次翻堆时加入;过磷酸钙、碳酸钙、石膏在第1和第2次翻堆时加入;石灰在第2和第3次翻堆时加入,最后1次翻堆时将ph调至8左右。建堆时下层少加水,上层多加水,第1次翻堆时水分越大越好,第2次翻堆时重点调节水分,第3次翻堆时水分基本不变动。
   翻堆时一定要“匀”,做到上翻下、里翻外、前翻后,把冷却层及厌气发酵层与好气发酵层互换位置,干生料翻到好气发酵层,湿熟料翻到外面,翻堆时要把肥、草充分抖松,使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致。翻堆后要打孔通气,以促进有氧发酵。
   翻堆时的水分调节应掌握先重后轻、先湿后调的原则:即在第1次翻堆时要调足水分,做到宁湿勿干,如果偏酸可用2%~5%的石灰水调节ph至8.0~8.5,堆高、堆宽及堆形不变,长度缩短,翻完堆后清扫料堆周围杂物,第2天开始测温并做好记录,待温度升到65 ℃时保持2.5~3 d,不要超过3.5 d,就要进行下一次翻堆。第2次翻堆时必须调节好水分,使含水量达到70%左右,ph 8.0~8.5,切忌浇水过重,翻堆前可先把料堆四围的培养料用喷雾器喷湿后再翻,也可先把料堆外表的干料集中到一起浇水湿透后再放进料堆中上部,使其更好地腐熟。第2次翻堆时料已经开始变软腐熟,吸水性增强,继续在65 ℃以上保持2.5~3 d,然后进行下一次翻堆。第3次翻堆时主要调节料堆四周表层水分,使含水量达到70%左右,ph 7.5~8.2,翻堆前务必留好通气道或垫好木棍支架,在通气道或支架上每隔1 m竖立1根木棍,当温度升到65 ℃时及时拔掉木棍,使培养料通气发酵,保持2.5~3 d。
   以上3次翻堆重建后,都要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料堆周围进行消毒,并覆盖草苫。从建堆到前发酵结束需14 d左右,经过前发酵,培养料含水量为70%左右,ph 7.8~8.0,碳氮比23∶1左右,含氮量1.6%~1.8%,培养料仍能嗅到较浓的氨味,颜色深红色或棕灰色。
   1.5 二次发酵(后发酵)
  1.5.1 意义
  后发酵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增产技术措施,是双孢菇栽培中防治病虫害的最后一道屏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菌及虫口基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保持高温,使放线菌等嗜热性微生物利用前发酵留下的氮、酰胺等为氮源进行大量繁殖,最终转化成可被双孢菇利用的菌体蛋白,完成无机氮向有机氮的转化。此外,微生物繁殖、代谢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激素、生物素等均能很好地被双孢菇菌丝体所利用,同时,创造的高温环境也可彻底消灭培养料内及菇棚内的病虫害。

  1.5.2 方法
  在堆料底部用砖垒成宽60 cm、高40 cm左右的通气道,上铺木棍或木板,以不漏培养料为准,然后在通气道四周及上面建堆,料堆四周垂直,高1.5~2.0 m,宽1.6~1.8 m,长10~15 m(最短不少于8 m)。建堆时把气筒放置于通气道上,间隔1 m,建好堆后用塑料膜或其他堵塞物将气筒上口及通气道口堵严,然后搭拱棚封闭料堆,薄膜距料堆30 cm左右,在料堆两侧和中心各插1支温度计。经过10~15 h,料温即可上升到60 ℃左右,维持10~12 h,然后逐个打开气筒上口,先中间后两端,使温度在48 h内逐渐降到50 ℃左右;若降不到50 ℃左右,可打开通气道口,或在料堆两

头薄膜中间开50 cm×50 cm的通气窗,当温度降到50 ℃后封闭通气窗;再经过48 h,当料温从50 ℃降到28 ℃左右时,后发酵进行完毕,大约需要5~6 d。
   以上是后发酵的“高温处理”,为达到杀灭病虫的目的,还要配合进行“药物处理”,即选用甲醛、硫磺、克霉王等杀虫、杀菌剂,在后发酵前对培养料及菇棚进行1次彻底地喷洒和熏蒸,并在料堆上覆膜,封闭棚体,以提高杀灭效果。
   发酵后的培养料要求表层和内部可观察到白色有益放线菌的菌丝体,培养料颜色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手握培养料柔软而有弹性,有韧性而不黏手,有香味而无氨味,含水量65%~68%,ph 7.4~7.7,碳氮比(20~23)∶1,含氮量1.7%~1.8%。
   2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2.1 对菇棚(冬暖式大棚)的要求
  要求棚体牢固,排水通畅,棚内过道不积水,覆盖物较厚,棚内最高温度22 ℃,最低5 ℃,菇房北墙上、下留有两排通风口,南墙有通风口,东西墙与走道相对位置留有通风道。标准棚宽8 m,长30 m,东西走向,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挖深1 m不出水)。棚内建4个菌床,两侧靠墙菌床宽1 m,中间两个菌床宽1.2 m,中间3个过道均宽66 cm。过道挖出的土用来做前后墙,前墙高30 cm,后墙高1.2 m。
   2.2 播种
  若是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15时以后播种,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1.5瓶菌种。播种用的工具需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用干净纱布擦干。播种时,先取一半菌种撒播在料面上,然后用手指插入料中拨动几下,使菌种沉入料面以下2~3 cm处,然后再把剩余的一半菌种撒在料面上。播后用木板或盆底在料表面轻拍一下,然后用草纸或报纸盖在料的表面。
   2.3 发菌管理
  勤观察棚内温度和料内温度,料内温度最高不超过29 ℃,最适为22~27 ℃。播后3 d内,棚内温度不高则不通气;3 d后取掉报纸,若菌种已正常萌发,则可微通风;7 d后可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向料中生长,直至菌丝长到3/4处时准备覆土。
   2.4 覆土
  以河泥土和黏土为好,把土打碎放在阳光下晒几天并过筛。覆土前3 d,每棚用碳酸钙40 kg、过磷酸钙50 kg与覆土材料充分混合均匀,并用石灰水调湿,要求覆土材料ph在7.5 左右,含水量达到手捏成团、丢下即散的程度,然后将覆土材料堆成1 m高的堆,用塑料布盖上,在覆土前12 h揭开。覆土前3~4 d,须把菇棚料面稍做整理,料面不能凹凸不平,若料面发干,可在覆土前2~3 d用ph 7.2的石灰水勤喷、轻喷,把料面调节成湿润状态。另外,覆土前每棚还应用辛硫磷0.5 kg对少量水充分混匀,轻喷、细喷在料的表面。覆土时,用干净的小盆取覆土材料轻撒在料面上,厚度为2.5~3 cm。覆土后前5~7 d关闭通风口,促使菌丝向土层中生长,菌丝爬土后加大通风量,并向覆土表层再撒一层不加肥料的细土,厚度以看不到菌丝为宜。
   2.5 采摘及加工处理
  播种后35 d左右开始出菇,第一茬出菇量较大,要安排好人员进行采摘,采摘的标准是:伞径3.5 cm以内,柄长0.5 cm以内,不开伞。边采摘边进行加工处理,先将摘下的双孢菇用漂白粉进行漂白处理,然后放入开水中煮至菇都下沉,捞出后用凉水冲洗干净,放入盐进行腌渍,10~15 d左右即可出售。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技术 乳糖 发酵培养基 技术 发酵培养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麦秸牛粪种植双孢菇效益高
    探究双孢菇栽培关键技术
    探讨双孢菇栽培关键技术
    浅议双孢菇病虫害防治及消毒技术
    谈林下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春季双孢菇栽培技术
    研究林下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探析春季双孢菇栽培技术
    浅探双孢菇病虫害防治及消毒技术
    双孢菇病虫害防治及消毒技术
    双孢菇栽培关键技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