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绿色防控技术

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绿色防控技术

 随着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论文联盟http://业结构的调整,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目前已达1万hm2以上。生长过程中各种病虫的为害,已成为制约鲜食玉米高产高效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促进武汉市鲜食玉米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快推广应用鲜食玉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势在必行。为此,根据近几年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生产实践,将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生活习性)、综合绿色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主要虫害
  1.1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为害玉米、高粱、粟等作物。
  ①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为害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一排排整齐的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玉米严重减产。
  ②生活习性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玉米螟1a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以幼虫蛀食玉米心叶、茎秆和果穗,在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花粒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并导致霉烂、品质下降、减产10%~30%。www.11665.coM
  ③发生特点a.虫口基数。虫口基数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的为害。b.温湿度。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发育,主要发生在6~9月。各个虫态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6~30℃,相对湿度60%以上。c.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不同,受害程度差异很大。若成虫将卵产于丁布(一种抗螟物质)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上,其孵化的幼虫死亡率很高,则玉米螟为害程度减轻;叶面、茎秆表面的毛长而密的玉米品种则螟害很轻。d.天敌。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其中对玉米螟抑制作用较大的是赤眼蜂。
  ④综合防治措施a.农业防治技术。一是选用高产抗(耐)病虫品种,减轻玉米螟为害。二是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或用作沤肥、饲料、燃料等,减少玉米螟越冬基数。三是合理安排茬口,压低玉米螟基数。四是利用玉米螟集中在尚未抽出的雄穗上为害的特点,在为害严重地区,隔行人工去除雄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消灭幼虫。五是在玉米螟田间产卵高峰期,对5叶以上玉米苗,详细观察玉米叶鞘两侧内的玉米螟卵块,人工摘除,田外销毁。b.生物杀虫技术。一是在玉米螟蛾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杀卵;二是在玉米心叶中期用白僵菌颗粒剂施入心叶喇叭口中杀幼虫。c.诱控技术。一是灯光诱杀物理防治技术。利用昆虫趋光性,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投射式杀虫灯诱杀大螟、玉米螟、地老虎等。频振杀虫灯物理诱杀技术要掌握好杀虫灯安装高度、设置和开灯时间,并注意阴天或雨天不要开灯,以防人畜触电;二是性诱技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在诱捕器中安放性诱剂诱杀玉米螟等害虫。d.化学防治技术。玉米螟发生严重田块,于5月上中旬,对4叶以上春玉米667m2用0.2%甲维盐乳油20~30ml或90%敌百虫晶体100g对水30kg,用手动喷雾器点喷玉米心叶部,或于玉米心叶期将1%辛硫磷颗粒剂或5%杀虫双大粒剂加5倍细土或细河沙混匀撒入喇叭口,杀灭心叶期玉米螟幼虫。在小麦与玉米间作田还可选用辛硫磷乳油主防玉米螟,兼治玉米蚜、叶螨、粘虫等。
  1.2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害虫,俗称绵虫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①症状识别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1~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为幼虫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②生活习性粘虫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喜产卵于干枯苗叶的尖部,并具有迁飞的特性。幼虫有假死性,对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粘虫对温湿度要求较严格,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高于30℃或低于15℃,成虫产卵数量减少或不能产卵。迁飞的粘虫若遇风雨,被迫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为害就重。天敌对粘虫发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粘虫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蝇、寄
  生蜂、线虫、蚂蚁、步行甲、红蜘蛛、花蜘蛛及一些
  菌类。
  ③综合防治措施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a.诱捕成虫(蛾)。用谷草把和糖醋液于夜晚诱杀。糖醋液按体积比,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b.诱卵、采卵。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整个盛期,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然后及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c.药剂防治。在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个,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时,即用药剂防治。每667m2用2.5%敌百虫粉2~2.5kg或2.5%敌百虫粉2kg左右对细土10~15kg,拌匀后顺垄撒施,防老龄幼虫;或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
  1.3玉米蚜
  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除为害玉米、高粱、麦类、水稻等作物外,还能在狗尾草、李氏禾、芦苇等禾本科杂草上寄生。
  ①症状识别以成虫、若虫在玉米心叶、穗部群集为害,刺吸植株汁液,影响生长和产量。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病毒病,为害更大。
  ②生活习性玉米蚜在长江流域年生20多代,冬季以成蚜、若蚜在大麦心叶或以孤雌成蚜、若蚜在禾本科植物上越冬。翌年3~4月开始活动为害,4~5月麦子黄熟期产生大量有翅迁移蚜,迁往春玉米、高粱、水稻田繁殖为害。该蚜虫终生营孤雌生殖,虫口数量增加很快。一般8~9月玉米生长中后期,平均温度低于28℃,适宜繁殖,此间如遇干旱、旬降雨量低于20mm,易造成猖獗为害。
  ③综合防治措施a.清除杂草。结合中耕,清除田边、沟边、塘边和竹园等处的禾本科杂草,消灭寄主和病原。b.种子处理。用玉米种子质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粉剂拌种,播后25d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效果优异。c.药剂防治。一是在玉米心叶期,可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3500倍液喷雾或灌心,每667m2用稀释药液120~130kg。二是在玉米蚜发生始盛期,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
  2000头以上时,可用40%乐果乳油50~100倍液,涂于玉米茎的中部节间,每株涂30~40cm2。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2主要病害
  2.1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为害后一般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高达100%。一般损失10%~20%,严重时穗苞腐烂,损失更大。
  ①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论文联盟http://叶鞘,严重时叶片、苞叶、茎秆、果穗皆可受害。被害叶鞘初现暗绿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地图状,之后病斑相互连合为云纹状大斑块。病斑边缘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清晰,病斑中部淡褐至灰白色。潮湿时病斑呈灰绿色水渍状,干燥时呈草黄色。斑面病症前期表现为蛛丝状物(病菌菌丝体),中后期表现为白色疏松的绒球状物(由菌丝纠结而成的幼嫩菌核)或茶褐色萝卜籽粒状物(老熟菌核),菌核易脱落。

 ②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气生菌丝通过接触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为28~32℃,菌核在27~30℃和有足够的湿度时,1~2d就可萌发为菌丝,6~10d又可形成新的菌核。连续阴雨或天气湿闷有利发病。过分密植,施氮过多,种植地连作或前作地水稻纹枯病严重的田块,玉米纹枯病往往发生严重。
  ③综合防治措施a.选择抗(耐)病品种。如禾盛糯玉1号、福甜玉18、金银玉等,要因地制宜引进品种试种。b.轮作减少病原菌。实行轮作换茬,并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残体。不要在前作地水稻纹枯病严重发病的田块种玉米,不要用纹枯病稻秆作覆盖物。c.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d.药物防治。发病初期,667m2喷施5%井岗霉素水剂400~500ml,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g,28%多•井悬浮剂8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一般间隔7~10d防治1次,连喷2次,着重喷植株基部,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提高药剂的防治
  效果。
  2.2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此病多见于玉米生长中后期,除个别年份和个别地方发病严重外,一般为害较轻。若流行,造成植株早枯,籽粒不饱满而严重减产。
  ①症状主要侵害玉米叶片,严重时果穗、苞叶和雄花也可受害。初期在被害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淡黄色小疱斑(此为病原菌未发育成熟的夏孢子堆),随着病菌的发育和成熟,疱斑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明显隆起,颜色加深至黄褐色,终致表皮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原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或其附近又出现黑色疱斑(此为病原菌有性态的冬孢子堆),疱斑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冬孢子)。但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冬孢子堆不一定
  产生。
  ②发病规律病原锈菌以夏孢子辗转传播,完成其病害周年循环,不存在越冬问题。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高温多湿的天气或植地环境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肥的植株发病重。
  ③综合防治措施应以种植抗病杂交种为主,辅以栽培防病等措施。a.选用抗病杂交品种,合理密植。b.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提高植株抗病性;适度用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c.及时施药预防控病。在植株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乳油1500~2000倍液,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超微硫磺悬浮剂300倍液,12.5%速保利(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3000~4000倍液2~3次,隔10d左右1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2.3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也为害高粱属和类蜀黍属的一些植物。
  ①症状只在果穗和雄穗上表现症状。受害前期植株表现为笋状、矮缩丛生状,出现黄条、顶叶扭曲等特异症状。抽穗期出现典型症状,病株雌穗变小,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这是与瘤黑粉病的主要区别。
  ②发病规律主要是土壤和种子带菌。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黏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玉米3叶期以前,土壤温度21~28℃,湿度在中度偏干旱时最有利于病菌侵入。4~5叶期以后的玉米受侵染少。当种子发芽时,病菌也萌发,侵染幼苗,随植株的生长,最后破坏穗部,成为黑粉。连作地、耕作粗放、覆土过厚、土壤干燥都有利于侵染发病。
  ③综合防治措施a.选择杂交的抗病品种。
  b.种子处理。用种子质量0.4%的粉锈宁(三唑酮)或种子量0.8%的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种。c.加强耕作减少病源。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发病特别重的田块实行轮作;精耕细作,适期播种,促使种子发芽早、出土快,减少发病。
  2.4玉米大、小斑病
  ①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直径达10~30cm,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为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cm,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②发病规律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小斑病病菌适温是20~32℃。因此小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发生较严重,而大斑病则在春玉米区发生较严重。降雨量大、湿度高,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③综合防治措施a.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大小斑病病害的抗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性具有明显的差异,要因地制宜地引种抗病品种。b.抓好栽培防病。包括调节播期;提倡育苗移栽;合理密植和间套作;施足基肥,配方施肥,论文联盟http://及早追肥,特别是在拔节和抽穗期要及时追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注意排灌,避免土壤过旱过湿;清洁田园,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实行轮作。c.药剂防治。可用40%克瘟散(敌瘟磷)乳剂500~1000倍液,40%多•酮或45%唑酮•福美双1000倍液,75%百菌清(达科宁)+70%托布津(硫菌灵)(1∶1)10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600倍液防治2~3次,隔7~15d喷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2.5玉米粗缩病
  ①症状识别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高度常不及健株的一半,重病株雄穗不抽出或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减少,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另有一些病株嫩叶卷曲呈弓形或牛尾巴状,心叶有缺刻,喇叭口朝向一侧或叶缘变红到全叶变红。
  ②发病规律该病由玉米粗缩病病毒(mrdv)仅通过灰飞虱以持久性传毒方式传播,不经卵传毒。
  ③综合防治措施a.选用抗病品种,连片种植,尽量做到播种期基本一致。b.改善耕作制度,重病区减少麦田套种玉米的面积。c.减少传播介质。冬春季和玉米播种前后清除田间及其周边杂草,消灭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和繁殖的场所。d.调整播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e.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苗期时间,减少传毒机会,增强抗耐病害的能力。f.包衣拌种。播种前使用种衣剂包衣或拌种。g.药剂防治。玉米苗期喷施病毒抑制剂如菌毒清和病毒a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并喷施赤霉素制剂,促进玉米快速生长。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朱伯华 [标签: 病虫害 病虫害 鲜食 病虫害防治 鲜食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葡萄极早熟鲜食新品种爱博欣一号的选育
    云阳县小麦—玉米—红苕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单交种晋单52田间鉴定和电泳测定纯度分…
    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临时收储价提高
    今年水稻玉米长势总体较好
    对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技术的分析
    简议玉米合理施肥技术
    甜糯玉米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小垄密高产栽培技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