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西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中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
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和sfas水平及其监测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与分析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和sfas水平及其监督价值。方法 对72例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和sfas水平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同步检测,并对其水平变化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其中vegf水平以vegf/plt的较正值表示。结果 初发组和难治/复发组vegf和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难治/复发组高于初发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缓解组合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vegf与sfas与乳酸脱氢酶(ldh)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对血清vegf和sfas水平进行监测有利于评价白血病的病理状态及转归,具有一定的临床监测价值。
【关键词】白血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fas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管新生,并以自分泌方式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vegf受体,促使肿瘤细胞增殖,阻止其凋亡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化疗药物的抵抗作用,可见vegf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关系。fas/fasl是一对在肿瘤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膜蛋白分子,sfas是缺乏跨膜区的可溶性fas分子,通过与膜fas结合fasl而阻断由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影响白血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mdr)。wwW.11665.Com通过大量研究表明:白血病的发病与vegf、sfas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当今医学界对二者联合研究较少,所以研究vegf、sfas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进一步了解白血病发病机制和mdr机制有着很大帮助。本文通过对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和sfas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同步测定,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
        一  材料与方法
        1 观察对象:72例白血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均经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和细胞组化染色确诊,并排除了其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性疾病的可能。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16~80岁。初发26例,难治/复发18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8例。正常对照组中64例健康体检合格,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22~67岁。
        2 血清标本采集:患者均在清晨空腹情况下进行血清采集,5ml不抗凝静脉血,以2000转/min运行2小时,20min后离心,将所得标本分开存放在-20℃温度下,避免其反复融冻。
        3 血清vegf、sfas水平测定: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vegf及sfas水平进行检测,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通过标化vegf测定值(pg/ml)和血小板计数,并取标化值vegf/plt(pg/106)为最终指标来减小因血小板数差异造成的系统误差。
        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  s表示,采用f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其变量间的关系。
        二  结果
        1 血清vegf和sfas在白血病的表达(其中vegf水平以vegf/plt标化值表示) ,详见表1。
        表1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vegf及sfas水平的测定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初发组比较,p<0.01。
        1.1 vegf水平:初发组和难治/复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难治/复发组明显高于初发组(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1.2 sfas水平:初发组合难治/复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难治/复发组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缓解组与对照组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2 vegf、sfas与ldh之间的关系
        根据ldh中位置(188u/l)将白血病患者分为a、b两组,并对其血清vegf和sfas水平进行比较,a组(ldh≤188 u/l),b组(ldh>188 u/l),得出结论:a组vegf和sfas值均明显低于b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详见表2。
        表2 白血病a、b两组血清vegf和sfas之间的比较 
         
        三  讨论
        近年来,虽然不断出现白血病的化疗药物,但其多药耐药性始终阻碍其正常治疗,使很多患者因为细胞耐药导致化疗失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抵抗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而造成。
        目前所知,最强的正性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由于其不仅影响着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还与肿瘤细胞耐药有关,所以它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凝血过程中,由于血小板释放的vegf在一定程度上对血小板造成影响,所以血小板数目会明显影响血清vegf的水平。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水平较低,所以应考虑因血小板数过低导致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的vegf减少对血清总vegf水平造成的误差。故本实验将血清vegf浓度和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商值作为标化值来反应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的实际水平。另有报道称:vegf会对cp-16、阿霉素等药物杀伤白细胞产生抵抗作用。这些研究分析都可以表明抑制vegf对提高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帮助,具有临床意义。
        fas是一种属于肿瘤坏死因子的跨膜糖蛋白。caspase酶原会由于fas与配体或抗fas的结合导致其激活,使得敏感fas阳性细胞凋亡。fas在转基因过程中产生的fas蛋白从细胞膜中脱落形成sfas,与fas结合后生成fasl,从而抵抗fas介入的细胞凋亡。实验表明:难治/复发组的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过化疗后的缓解组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得到改善,但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见,作为凋亡抑制因子的sfas会影响到白血病细胞mdr,它的升高变化,会给细胞凋亡机制带来影响,不利于化疗,甚至引起细胞耐药。
研究发现:一些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或某些细胞因子的改变是可能导致vegf过高的原因。实验表明vegf可通过对抗凋亡基因mcl1的诱导而抑制caspase3酶的活性,从而抵抗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最终导致mdr的产生。所以,加强对vegf促白血病细胞增殖及抗凋亡的机制以及与其他抗凋亡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力度,会对研制新的白血病治疗方案产生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vegf,sfas与白血病的mdr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有相关性,但如今对两者具体联系的研究开展并不多,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发现,白血病患者vegf和sfas在表达上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可见两者在抗凋亡方面或许存在一些关系,但究竟是不是这样,还要通过以后的研究分析才能知道。乳酸脱氢酶(ldh)作为反应肿瘤负荷的一个指标,其显示升高,则说明白血病的预后不良。我们在上面的实验中将白血病患者按照ldh的中位值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发现ldh中位值以上组的患者sfas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中位值以下组患者的水平,则可以说明sfas和vegf与白血病肿瘤负荷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若将其作为监测病情、判断预后情况的标准,对白血病的治疗与诊断将产生积极意义。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很好的对肿瘤细胞耐药机制进行了解,并对利用诱导细胞凋亡来抵抗肿瘤细胞耐药这一点上面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但由于患者体内环境复杂多变,加上条件器械有限等原因,对是否能通过在体内诱导凋亡来逆转肿瘤mdr进行治疗,还需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参 考 文 献
[1] 杨纯正,王树滨.肿瘤化疗和细胞凋亡[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285-286.
[2] 徐丹,孟凡义,易正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影响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j].癌症,2003,22(8): 844-848.
[3] 李晓明,韩建群.vegf和mdr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2): 215-217.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吴琪 韦岩 钱广明 [标签: 血清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中医
    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用治疗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
    广州市天河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调
    HLA-DRB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性白血病关联的M
    这些药,肝病患者应慎用/中药治疗肝病有优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指导
    对于慢性心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中西医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策
    皮肤病患者焦虑水平评估及对策研究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3例的护理观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