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接受美学与新闻传播学:现实与可能

接受美学与新闻传播学:现实与可能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又论文联盟http://被称为接受理论,它是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在196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兴起于60年代后期,在70年代达到高潮。其理论核心是从读者出发,在文学域文学史的研究中侧重读者的接受过程。主要代表是被人称为“接受美学双星”的姚斯和伊瑟尔。
   姚斯关注的重心是重建历史与美学统一的文学研究方法论,尤其强调文学接受的历史性,并对文学史作了具体的历史性接受研究。而伊瑟尔主要致力于对文本结构内部的阅读反应机制,作一般的现象学分析。所以,伊瑟尔曾将姚斯的理论称为“接受研究”,而将自己的理论称为“反应研究”。他认为接受研究强调“历史学——社会学的方法”,反应研究则突出“文本分析的方法”。只有把这两种研究结合起来,接受美学才能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
   接受美学是一种文学理论,但其中许多的观点和主张,也同样适用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新闻传播活动同文学传播活动一样,都是语言艺术,都是一个以生活为源头、以语言为媒介、以写作为起点、以接受为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文学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具体化才能实现,而新闻传播的活动,也必须经过受众的接受才能真正地完成。因此,接受美学原理是可以对新闻传播的实践起指导作用的。wwW.11665.COM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只有在读者能动的阅读活动中,才能获得现实的生命,变成活生生的艺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接受美学充分肯定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得以最终实现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第一次将读者推到了整个文学活动的中心。而在新闻传播的发展过程中,受众又是传播者不可缺少的对象,传播活动的能动性决定了传受双方都是能动性的主体。特别是在今天这个多媒体竞争的时代,媒体越来越关注“受众”,关注他们的“接受”程度,从受众的角度来发掘新闻的审美性,从受众接受的程度来诠释和解读新闻。所以,正是在“受众”这一共同性命题和广阔的“接受”背景下,新闻传播学与接受美学开始结缘。
   对于读者的能动作用,姚斯认为,它不仅表现在能够影响甚至决定文学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评价和地位,而且还表现在它能够间接的影响文学的生产,接受过程不是对作品的简单复制和还原,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反作用。读者在阅读和其后的反思过程中,会提出道德和美学上的新问题。作家在再创作中必须对此做出反应和回答,而这又会逐渐引起旧的题材,形式和表现技巧的死亡和淘汰,新的产生和运用。文学正是在这种生产和接受的复杂交错、无限延续的过程中不断“进化”的。由此可见,在文学活动和新闻传播活动中,读者和受众的接受也是一种“消费”,为文学创作、新闻传播提供内在动机、需要、动力和目的等,可以看作文学创作、新闻传播的“前提”。
   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中,还有一个期待视域的问题。它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姚斯认为,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其结构、内容和语言中都包括有与“非美因素”相一致的期待视域。这一视域在阅读过程中与读者期待的视域之间通常不一致而构成审美距离。两种不一致的期待视域在审美过程中发生碰撞,当二者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克服审美距离达成视界相融时,便由读者赋予了作品以意义。
   所以在具体的文学接受中,读者的审美过程就是要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来克服审美距离,从而达成视域的融合,以致最终产生审美效应。在读者的期待视域与文学文本经验视域的接触中,大致存在这样几种审美距离关系:一是文本所提供的经验视野与读者期待视野完全相悖,使读者产生反感情绪而抵触;二是文本所提供的经验视域顺向,但却低于读者现时的期待视域,读者会因此而感到失望;三是文本经验视域超出读者的期待视域甚远,令读者难以企及而离去,可谓因完全遇挫而不感兴趣;四是文本经验视域顺向而又适度地超越读者的期待视域,使读者感受到新的吸引和精神愉悦,可谓期待适当而魅力无穷;五是文本所提供的经验视域完全与读者的期待视域相吻合,读者会感到一般性满足,但是情绪反应平淡,可谓期待满足而兴味索然。可见,“并非读者的期待视域与文本愈一致,接受兴趣便愈强烈。但是如果作品过大地超越、校正读者的期待视域,它的吸引力与过于接近期待视域的情况相同,读者也不会产生阅读兴趣”。
   在新闻传播中,也同样存在一个期待视域的问题,受众在欣赏媒介文本以前,都会根据自己的既有经验产生一个定向的思维或是先在的结构。比如说,当我们提起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就会想到歌舞、小品中会出现哪个演员、哪个明星;当我们观赏好莱坞的大片时,就希望观赏到辉煌的大场面和大制作;当我们一接触韩国的影片,会觉得要么是幽默搞笑的情节,要么是缠绵徘恻的爱情,要么是唯美的艺术画面。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的媒介顺向并适度超越受众的期待视域,用创新来打破新的期待视域,是会有很好的发展的。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白楠 [标签: 传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林黛玉”和“简爱”
    对古代文学《诗经》中女性美学探讨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的美学思考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悲剧美学与学术价…
    论“大学语文”古诗文的美学范畴
    接受美学方法论与新闻传播学的联系之现实与…
    接受美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应用
    新闻受众接受新闻时的影响流分析
    佛经翻译理论与中古文学 美学思想
    挖掘中职文言文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提高文言文…
    浅谈 闲情偶寄 中李渔的美学思想
    试论由 人间词话 中的引词看王国维美学标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