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育评估思想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对德育评估进行研究,但在其宏大的思想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评估思想。马克思主义价值本质的思想是德育评估的基础,“两个尺度”的思想是德育评估标准依据,实践的思想方法、“历史”与“人本”的评价方法、数量分析方法是德育评估的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德育评估;评估价值;评估标准;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3-0011-04
  德育评估是人们依据某种标准,借助一定的方法、程序与手段,对德育的价值属性作出判断。这种价值判断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是以人们对某种 “标准”、“依据”的正确认识与把握为前提。评估涉及三个重要问题:一是评估价值本质问题;二是评估标准问题;三是评估方法原则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观点和学说体系,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评估思想。
  一、关于德育价值的思想
  评估的实质是对某种活动的价值判断,是主体对价值的观念把握和能动反映。价值与评估的关系是:价值是评估的基础和对象,价值决定评估;价值是不能直观反映的,必须经过评估这个中介环节才能被确定。一般认为,价值是指凝聚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社会劳动。如:市场上商品的价值是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联系的反映,是通过交换价值来体现的。马克思指出:“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马克思研究了劳动形成价值的特性,“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wWW.11665.COM”马克思还指出“使用价值”这个概念,“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实际上归结为两个概念:一是价值,亦称劳动价值;二是使用价值,亦称效用价值。在哲学意义上,价值是一种体现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表示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与意义。在这里,“价值”超越了价值与使用价值,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提出了哲学意义上的一般价值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的论述体现出“价值,是客体本身具有的属性同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评价构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揭示了“价值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客体对于主体的作用与意义。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统一。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在价值哲学中通常把外物看作客体,把人看作主体,而价值正是在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时,因客体满足了主体某种需要而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是德育评估理论的基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参照国内外对价值的界定,德育价值可以界定为德育满足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需要,促进受教育者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德育评估是根据一定德育价值观或德育目标,对德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具体而言,“德育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与技术手段,对德育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与估量。德育评估是‘评’与‘估’的统一。”前者侧重于定性描述,以德育价值目标为依据;后者侧重于定量,反映德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关于德育评估标准的思想
  任何评估都存在标准问题,标准是价值判断的尺度和准绳,它反映评估对象实现价值的程度。换句话说,评估标准是为了判断评估对象所达到的程度而作出的具体规定,是对评估对象作出具体判断的依据。评估的标准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能否对评估对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两个尺度”的思想,这“两个尺度”问题就是标准问题。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马克思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人类生产劳动的“两个尺度”,即客体内在尺度与主体内在尺度。这里马克思明确地阐述了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客体的内在尺度”和“主体内在尺度”进行判断,这对于我们理解与考察德育评估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客体内在尺度由客体的本性和规律决定。所以是真理尺度或真理原则。主体内在尺度是由人的本质力量的属性决定的,所以是价值尺度或价值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一切活动的两大原则,可以转变为社会价值的两大标

准,也就是客体的真理标准与主体的价值标准。对德育的正确的价值评估也必须从主客体两个纬度出发,弄清楚客体的真理标准与主体的价值标准之间的辩证关系。
  德育评估活动中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中的社会集团、组织与个人,或处于一定教育环境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探讨德育主体需要弄清楚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社会对德育的需求、德育活动及受教育者的内在规律,还要探讨主体需要与德育条件之间的联系。德育评估活动中的“客体”的属性,是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它们或是有政治价值,或是有经济价值,或是有文化价值,或是有德育价值等。
  主体的价值标准与客体的真理标准之间,本质上是反映与被反映、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只有当主体的价值标准与客体的真理标准相一致,人们才能对评估对象作出正确的评估。评估标准应该是主体的价值标准与客体的真理标准的统一,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即“合目的性”的价值标准与“合规律性”的真理标准。
  德育的评估标准首先取决于德育的价值取向,即德育的教育目标问题。它是德育评估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是评估的内在尺度与依据。德育的直接受益者是受教育者,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提高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但是德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纯粹为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要,还要促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德育必须满足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其现实性与可能性构成了德育的价值,包括其政治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其次,德育评估标准还取决于德育的内在本质与规律。德育是极其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的主要功能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德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必须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遵循社会行为准则。德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及德育的内在规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发展是实现德育个体价值的外在目标。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德育社会价值的内在依据。德育评估必须根据这种“外在目标”与“内在依据”,根据德育的本质与规律确定标准。  三、关于德育评估方法的思想
  德育评估是一种对德育活动的客观而综合的价值分析和判断,它必须具有相适应的科学方法,才能得到科学的评估结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对德育评估进行专题研究,但在其宏大的思想宝库中我们仍可以获得有关评估方法的思想。
  第一,实践的思想方法。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把“实践”视为一种精神的理论活动,并作为解决现实社会矛盾、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马克思指出:“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并且作为一种意志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马克思认为,仅靠精神的力量与思想的批判,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必须借助物质的批判力量。他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与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实践是人的社会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个理论的价值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确定,理论的价值不仅是为了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实践的思想方法对于德育评估方案的制定、评估指标及体系的设计等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德育评估必须经过预试与实验,必须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历史”与“人本”评价方法。对人类社会现象特别是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现象进行历史评价与人本评价,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撇开历史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的错误观点,建构了以历史评价为基点,集社会历史评价与人本评价为一体的社会评价思想。“历史评价” 是指从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来判断社会历史事实和进程的意义;“人本评价”是指从人的生存与发展角度对社会的历史事实和进程作出评价。从“历

观”角度所作的评价与从“人本观”角度所作的评价,最终会在社会总体发展中达到统一。马克思强调,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要注意从现实合理性与历史合理性的辩证关系中去理解。恩格斯也认为:“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马克思不仅从历史视角划分社会形态,提出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将来向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进发。而且从人本视角划分社会形态。“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马克思从历史(生产关系)角度划分的“五种社会形态”与从人本(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发展)角度划分的“三种社会形态”是“历史评价”与“人本评价”的辩证统一。这种丰富的社会评价思想对于德育评估方法的借鉴与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就是把评估放在“历史”的坐标轴上,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现实需求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本”要求出发,谋划选择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德育评估及方法。
  第三,数量分析方法。马克思的数量分析方法,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开始就提出商品质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然后,马克思专门分析价值的量,“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同时,马克思还分析了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变化的关系。从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马克思指出:“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区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㈣通过对事物质与量的分析。从而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数量分析与语言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大量使用了如确定“计件工资”的比较分析数量法,揭示“地租”的资金图表分析法,计算“剩余价值”的数学计算法。反映“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变化关系的确定定型法。但马克思研究的“量”,不只是单纯的数量关系,还是一个语言变量关系。如价值规律“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在这里。价值规律所表述的量对量的关系,就是语言变量,而不是数学变量。马克思在论述中大量使用的“绝对的”、“一般的”、“越大”、“越多”等都是语言变量。
  三是精确性分析与模糊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精确性分析与模糊性分析是马克思定量分析的有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对一些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分析数量精确、界限明确。如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剩余价值”等揭示资本积累本质经济现象,作了精确的数量分析。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一般利润率只是作为许多行业和许多年度的平均数而存在。……它们全部没有任何其他的现实性,而只是一种近似值,一种倾向,一种平均数,但不是直接的现实。”这里,作为平均数规律的一般利润率规律所体现的数量关系,也是模糊的。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质与量的有机联系出发,运用模糊分析法正确把握事物的质,通过量的处理去认识质,从而更精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的数量分析法,不仅为德育评估提供方法论的原则,而且还为德育评估直接提供“方法”。德育评估要把上述“三个结合”贯彻始终,把质与量有机结合起来,正确揭示与反映德育现象与规律。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 马克思主义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马克思生产劳动问题浅析
    威廉·沃尔弗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初期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个人理论
    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中的文本和语境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转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多元互动演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中儒学复兴的可能与路…
    马克思“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概念探析
    行政伦理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
    马克思财富观探微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哲学拯救与宗教批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