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略论重庆统战文化名人
从重庆统战文化名人研究现状出发,梳理了统战文化、统战文化名人的相关概念,再对重庆统战文化名人范围划定等方面作了归纳与分析。
  关键词:重庆;统战文化;名人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3-0064-03
  名人研究是近年来文化界研究热点,从统战文化角度研究统战文化名人,对于重庆统战建设、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重庆学术界虽结合陪都文化、抗战文化对重庆名人有所研究和认识,但从统战文化角度研究较少,颇有梳理必要。
  一、重庆统战文化名人研究现状
  近些年,学术界有关重庆统战文化名人研究论著、论文层出不穷,有近百篇论文。如黄静《抗战时期翦伯赞在重庆的学术活动》对翦伯赞抗战时期在重庆生活的六年半时间的学术是活动作了整理[1] ;杨胜宽的《郭沫若文化抗战的历史评价》对郭沫若文化抗战作了学理的历史评价[2];徐志福《阳翰笙对文化、文艺界统战工作的杰出贡献》一文全面深入地归纳了阳翰笙对统战文化的工作的贡献[3];曾禾的《抗战文化统战工作---的堡垒——三厅和文工会》归纳了“三厅”和“文工会”的沿革和活动[4];翁植耘在《“笔剑无分同敌忾—记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时的(《签名轴》”)》中则梳理了当时第三厅成立的签名轴活动[5];李萱华的《郭沫若与陈布雷》对郭沫若与陈布雷的交往作了梳理,尤其是对陈布雷在文工会活动作了分析[6]。这类回忆文章、个案资料整理论著不断涌现,统战文化研究正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历史研究的热点之一。wWw.11665.COm
  二、统战文化、统战文化名人的概念
  (一)统战文化及重庆统战文化的概念
  统战文化的概念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自2005年由余姚市委统战部首先提出统战文化并加以研究与实践以来,通过多次不同层面的理论研讨,统战文化的概念与内涵逐渐成为统战理论界的共识。 “统战文化的理论概念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政党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以统战的方式对社会政治结构进行文化改造,由此而产生的独特的社会现象,可称之统战文化。”[7]
  “所谓统战文化,即服从我党统战工作需要的战略指导思想理念。统战文化来源于我国长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它作为先进文化的一元,是促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谐文化是新时期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8]
  我们认为,“统战”这一概念在中国有特定的语境意义,我国统战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
  其实,文化的概念本身就是多义的,有特指、有泛指。统战文化也有广义的、宽泛的概念。在广义上,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指在统一战线的提出、形成过程中创造的诸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尤指精神文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各领域的文化观念、文化名人、名人故居、遗迹、遗作、文化轶事等。统战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作为统一战线理论精华和实践智慧的科学结晶,新时期统战文化融贯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多门学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法律、民族、宗教等多个领域,彰显着统一战线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精神内涵。统战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统一战线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统一战线的理论政策及工作实践。它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理念,本质在于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由于统战文化主体多样、涉及面广、包容性强,只有以历史的深远眼光洞察统战工作的实践进程,以时代的宽广眼界敏锐地把握统战工作的形势变化,才能深刻认识统战文化的时代内涵。
  统战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统战文化发韧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与党的统一战线相伴而生。从党的统一战线建立起,就有了党的统战文化实践。统一战线工作实践是统战文化产生的源头活水。统战文化贯穿于统一战线全过程,渗透在统一战线各方面。党从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运动,到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推动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从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到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立新中国;从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大陆范围内社会各阶层,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统一战线性质、特点和任务的变化,统战文化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统战文化也在统战工作中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得以体现,并发挥着灵魂统帅和精神指引作用。
  统战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谐文化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蕴涵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体现时代精神的科学文化总体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谐文化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它的本质在于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统战文化作为汲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统一战线实践的成功经验、反映时代发展趋势要求的特殊文化形式,也是一种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一种创新文化,统战文化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促成社会整体和谐,这与和谐文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9]
  所以,统战文化的核心是和谐文化,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在统战系统的现实表现,比如说多党合作文化、民族团结文化、宗教和睦文化、阶层互助文化、海内外同胞联谊文化等,表现形式是“和而不同”,是多样性与一致性的有机整合。
  总之,统战文化来源于我国长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党和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形成的统战工作、统战革命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文化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同现代文明之间的结晶。念,所谓重庆统战文化,在广义上,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指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甚至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统一战线的提出、形成过程中,在重庆创造的诸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尤指精神文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各领域的文化观念、文化名人、名人故居、遗迹、遗作、文化轶事等。
  在狭义上,重庆统战文化专指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统一战线的提出、形成过程中,在重庆创造的诸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尤指精神文化。本课题对重庆统战文化作狭义的理解。
  (二)统战文化名人与重庆统战文化名人的概念
  统战名人的概念也有多重理解。所谓统战名人,本课题的理解有二。从广义讲,统战名人指在曾经的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支持抗战、与抗战相关的所有知名人士,包括参与统战的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普通百姓、外国友人,比如毛泽东、蒋介石都算统战名人。从狭义而论,统战名人特指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支持抗日、支持解放战争、支持新中国建设的国民党左派、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普通百姓、外国友人。反共的国民党右派如蒋介石、刘湘等就不被列入名人范围。
  重庆统战文化名人采用狭义的概念范畴,主要指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支持抗日、支持解放战争、支持重庆建设的国民党左派、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普通百姓、外国友人。包括在非重庆籍但在重庆生活工作过的、也包括重庆籍的本土名人,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科等领域的先贤、文人、专家、精英、杰出人士等。地域以重庆直辖市的行政管辖范围为准。
  三、重庆统战文化名人概况
  (一)重庆统战文化名人范围划定
  统战文化名人范围如何界定?重庆统战名人究竟有哪些?这是本课题研究首先要确认的前提。
  据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主编、重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统战春秋:重庆见证的岁月:历史图文集》一书记载的重庆统战文化名人包括:饶国模、斯诺、陈嘉庚、蒋介石、沈钧儒、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宋庆龄、黄炎培、章伯钧、张治中、柳亚子、梁漱溟、孙科、左舜生、鲜英、张澜、罗隆基、陈其尤、黄鼎臣、王昆仑、许宝驹、王安娜、王炳南、刘仲容、阳翰笙、吴茂荪、侯外庐、屈武、高崇民、赖亚力、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史良、胡愈之、费孝通、冷遹、傅斯年、褚辅成、郭沫若、沈雁冰、老舍、洪深、邹韬奋、翦伯赞、张曙、梁希、马

寅初、谢立惠、于右任、冯玉祥、李德全、张冲、刘文辉、潘文华、邓锡侯、许涤新、胡子昂、范旭东、刘鸿生、海明威夫妇、印度查帕达伊亚夫人、英国大使卡尔爵士、爱泼斯坦、朱学范、史迪威、邵力子、张群、王世杰、李烛尘、吴蕴初、胡西园、潘昌猷、吴祖光、陶行知、于立群、陈诚、马歇尔、张君劢、张东荪、张申府、李公朴、许德珩、劳君展夫妇、黎锦熙、张西曼、闻一多、温少鹤、裴昌会、夏仲实、鲁崇义、郭汝瑰、潘大逵、徐崇林、刘宗宽、税西恒、卢作孚、周钦岳等近100人左右。
  而《重庆历史名人典》(数据来自重庆历史名人馆网站)共收入重庆本籍和客籍历史名人各100名。200个历史名人中与统战文化相关的名人(除了来自中国共产党背景的名人),包括:
  梁漱溟、林森、茅以升、宋美龄、饶国模、宋庆龄、梁实秋、苏汰馀、翁文灏、卢作孚、冼冠生、李承干、吴蕴初、邹韬奋、徐悲鸿、马寅初、郭沫若、张恨水、胡风、陶行知、张伯苓、茅盾、顾毓秀、丰子恺、万从木、白杨、翦伯赞、冯玉祥、老舍、刘雪庵、夏云瑚、吴祖光、黄炎培、张澜、白修德、杨粲三、任鸿隽、刘航琛、刘湘、许德珩、傅友周、胡庶华、古耕虞、汪云松、周钦岳、太虚、柳亚子、张治中、李约瑟、文幼章、陈纳德、谢伟思、史迪威、绿川英子、沈钧儒、鲜英、黄墨涵、郭汝瑰、钟惦斐、吴棹仙、杨虎城、吴宓、刘孟伉、佘雪曼、康心如、刘子如、金山、陈子庄、杨庶堪、胡子昂、于右任、何其芳、潘文华、陈铭德、晏阳初、温少鹤等近70余人。
  将两份名单结合,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抗战时的统战文化名人核心的约有133人。我们对这些人按照身份、职业、党派进行了分类,当然任何分类都不完全周延,其中也有交叉的,比如茅以升既是专家学者,同时也是民主人士,分类时就侧重以专家学者身份为主。分类如下。
  文艺界:郭沫若、阳翰笙、梁实秋、张恨水、胡风、茅盾、洪深、何其芳、老舍、柳亚子、金山、徐悲鸿、丰子恺、白杨、邹韬奋、周钦岳、夏云瑚、刘雪庵、万从木、吴祖光、刘孟伉、佘雪曼、钟惦斐、陈子庄、于立群、闻一多(26人)。
  专家学者:梁漱溟、陶行知、马寅初、吴宓、翦伯赞、侯外庐、任鸿隽、胡庶华、李承干(兵工专家)、翁文灏、顾毓秀、张伯苓、吴棹仙、晏阳初、费孝通、傅斯年、梁希、谢立惠(18人)。
  民主人士: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罗隆基、宋庆龄、黄墨涵、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左舜生、陈其尤、黄鼎臣、许宝驹、刘仲容、吴茂荪、屈武、高崇民、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史良、胡愈之、冷遹、褚辅成、李德全、张东荪、李公朴、张西曼、潘大逵、徐崇林、税西恒(30人)。
  国民党背景的:孙科、王昆仑、宋美龄、林森、刘航琛、傅友周、于右任、邵力子、张群、王世杰、宋庆龄(11人)。
  军人:刘湘、冯玉祥、张治中、杨虎城、潘文华、鲜英、郭汝瑰(军事家)、张冲、刘文辉、邓锡侯、鲁崇义、刘宗宽(12人)。
  实业家:卢作孚、杨粲三、胡子昂、康心如、汪云松、陈铭德、温少鹤、古耕虞、刘子如、苏汰馀、冼冠生、吴蕴初、陈嘉庚、胡厥文、刘鸿生、李烛尘、胡西园、潘昌猷、夏仲实(19人)。
  宗教人士:太虚(1人)。
  普通百姓:饶国模(1人)。
  外国朋友: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海明威夫妇、印度查帕达伊亚夫人、英国大使卡尔爵士、爱泼斯坦、白修德(记者)、陈纳德、李约瑟、文幼章、史迪威、马歇尔、绿川英子、谢伟思(美国外交官)、王安娜、(共15人)。
  仔细分析,来渝的外地统战名人以郭沫若、张澜等人为代表。包括:老舍、宋庆龄、冯克熙、徐悲鸿、张伯苓、车向忱、吴大猷等近110人。
  重庆本土的名人则有何其芳、胡子昂、何鲁、胡庶华、周钦岳、钟惦斐、夏云瑚、刘孟伉、刘雪庵、佘雪曼、陈子庄、万从木、傅友周、汪云松、黄墨涵、郭汝瑰、杨庶堪、任鸿隽、古耕虞、杨粲三、温少鹤、吴棹仙、卢作孚、饶国模等近24人。
  从上述名单,不难看出,重庆统战文化名人由两个系列组成,一是来渝的外地统战名人,他们在重庆的统战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另一系列是重庆本土统战文化名人,相对较少。这些统战文化名人因自身的才华横溢、又充满爱国热情,为社会国家的发展而积极献策、献言,尤其是为建国事业和建国后新中国的发展提出自己一系列的主张、理论。这也是中国知识

子精英情结、启蒙意识的体现。
  此外,重庆统战名人中,男性约有120人,女性有白杨、劳君展、史良、宋美龄、宋庆龄、李德全、饶国模、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印度查帕达伊亚夫人、绿川英子、王安娜等12人,女性统战名人显得更少。
  综上所述,重庆统战名人结构、组成有几个特点,一是外地名人多,本籍名人少;二是男性名人多,女性名人少;三是参与统战的外国朋友少,以国内为主; 四是统战名人中,文艺界、民主人士、专家学者、实业家占了重要比重。
  参考文献:
  [1] 黄静.抗战时期翦伯赞在重庆的学术活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2] 杨胜宽.郭沫若文化抗战的历史评价[j].郭沫若学刊,2005,(4).
  [3] 徐志福.阳翰笙对文化、文艺界统战工作的杰出贡献[j].宜宾师专学报,1993,(3).
  [4] 曾禾.抗战文化统战工作的堡垒——三厅和文工会[j].红岩春秋,2005,(4).
  [5] 翁植耘.“笔剑无分同敌忾—记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时的〈签名轴〉”[j].社会科学,1984,(1).
  [6] 李萱华.郭沫若与陈布雷[j].郭沫若学刊,1996,(1).
  [7] 徐定宝.试论统战文化[j].宁波通讯,2006,(6).
  [8] 贺善侃.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j].学习与实践,2009,(9).
  [9] 王培民.以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全面解读新时期统战文化内涵[n].联谊报,2006-12-16.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重庆 重庆 名人摄影 重庆 重庆 重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略论唐传奇神仙题材作品的生命主题
    重庆市电影产业发展初探
    略论昆曲对词体四声规律的继承与发展
    略论当代大学教育理论及方法
    论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
    重庆高职教育人才供给情况调查分析
    试析重庆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略论提高农村初中生材料分析题规范答题能力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对策
    试论重视中学生课间操的管理
    浅谈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