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例谈“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地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地理基础语汇和地理基本语法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特征、本质和规律等进行描述和阐释,是学生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此能力体现在高考试卷中,但形成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

    关键词:描述  阐释  中心问题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改革逐步深入,试题以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命题,重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5年考核目标和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试,基本上是从“审题-思考-组织答案-回答问题”的答题思维顺序来安排能力要求。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的“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课本的基础知识、生活实践和试题的具体情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是学生解题的关键步骤。此项目标和能力要求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试题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为材料题和问答题,属于应用能力的范畴。即结合试题要求在新情境、新问题下迁移、重组基础知识,运用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编制答案的过程。该项目标又作了三个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1.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对已获取信息的表达能力,尤其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表达。学生必须精心审题,理解题意,准确把握问题的限定项、求答项、中心项、提示语(有些试题没有),进行信息转换,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地表述事物或现象。wwW.11665.COm

 

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如某一规律或现象的成因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特征,从多方面的现象中发现、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概括,作出正确的阐释。

 

3.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此项要求重在对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学生应从自然和人文等多角度、多侧面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意义完整。

 

例1:2005年北京春季招考36题(图略)

 

(1)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         。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        ℃,其原因是      。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此题从整体构思上看,由浅入深,体现能力要求的不同层次。试题(1)问中的“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这一地理现象体现对学生第一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正确描述f、h两地气温等值线向低温处凸出这一规律,利用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凸低为高”,确定f、h两地为高温区域,这是对此题问答项正确回答的前提。此小题的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二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结合具体区域背景和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抓住影响该区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地形,利用经纬网和重要地理事物──黄河,判定f、h处为汾河谷地,把握“地势低,温度高”这一基本规律确定试题答案。试题(2)问中第一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一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正确描述图示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规律,并根据相邻等值线差值相等准确表述图示区域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推断出丹江口水库出口处等温线数值为2℃,北京附近等温线数值为-6℃,并计算出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为8℃。这是对1月份我国南北温差大这一基本特征的准确描述。试题(2)问中第二问答项体现对学生第二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把握“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这一本质特征,整合所学知识和具体问题情境作出正确阐释,即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温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1月份北京比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太阳高度角小、昼长夜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温度低这一地理现象。试题(3)问要求学生既要具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又要能够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内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与阐释。本题结合南水北调这一跨区域资源调配问题,从自然和社会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京津地区缺水的原因。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抓住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这一地理现象的本质,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再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多角度对京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辩证地、历史地进行分析和阐释。①供:从自然原因看,京津地区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从人为原因看,京津地区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存在水污染和水浪费等破坏水资源现象。②需:京津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由于这种供需矛盾导致了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由此而产生的跨区域资源调配问题。试题(4)问主要体现对学生第三层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对华北平原的自然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提取对农业发展有利的区位条件,即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等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综合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达到意义完整这一要求。

例2:2005年北京春季招考39题地理部分(图略)

 

(5)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6)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

 

本题为文科综合题,从整体构思上看,主要体现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考查。利用东南亚与中国较近的地缘关系,围绕区域发展这一主题,要求学生从政治角度──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历史角度──中国和东南亚历史上的联系、地理角度──人类地域联系的一种主要方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综合描述和阐释,达到对区域的综合论证和评价,意义完整。但每一小题所体现的能力层次仍有差异。试题(5)问为地理问题,侧重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通过对铁路的营运里程、现有铁路基础、地形、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结合试题所给材料辩证地、历史地对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进行综合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试题(6)问侧重对学生第三层次能力的考查,学生须结合具体地理背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电子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的影响出发,进行综合分析,突出电子工业对科技、现代交通、环境的要求。

 

对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几点建议。

 

1.狠抓课本,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这是学生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地表述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的前提。基础知识主要指本学科常见多用的知识,如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空间分布的知识应巩固在地图上,掌握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应把握其发生、发展和变化,了解其原因和演变过程,以及其结果和影响,人类采取的对策;对地理原理和规律,学生应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运用其分析、推导、判断、评价一些地理事实或地理现象。

 

2.加强地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对其作出正确的阐释。地理基本技能是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表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数据说明、存在状况、内部构造、外部联系,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形象显示等的重要方式。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辩证地、历史地对其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高考考查考生对新问题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独立判断和编制答案能力。新问题的切入点不会是教材原文照搬,高考命题取材于当代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现实,或以时政热点为背景,从地理角度进行分析,答案不能照搬课本,而是根据试题要求在新情境、新问题下重新整合基础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网络,表述地理问题。

 

参考文献:

 

《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

 

《地理学习精要》张亚南主编

 

《文科综合高考二轮导航》王树声主编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周成武 [标签: 能力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例谈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应注意的三个方…
    以“间隔排列”为例 谈数学思想渗透
    例谈任务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
    谈 “小组讨论”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浅谈“自主学习”的具体做法
    谈“五四”精英人士对中国戏曲的讨伐
    例谈教育装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语文教学的和谐性
    例谈阐释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卡罗纳》一课为例谈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例谈小学语文“三度备课”的探索和实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