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例谈语文教学的和谐性

原文作者:朱一松

  “天人合一”,这一著名的哲学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方方面面,教育当然也包括其中。在教育领地,“天人合一”就是和谐,历代教育者都主张教育应该是和谐的。因为,自然是有秩序的,呈现为整体的和谐;人的生命也是有秩序的,也就必须使生命各部分得到和谐发展。这样,诉诸于人身体、感官及思维的教育活动必须是和谐的。但是到了现在,在这物化严重的年代,教育中的和谐因素渐少,学生的天地受限于学校的围墙,学习的内容受限于应试的藩篱,教学方法受限于行政化统一运作某种模式的压力。于是,教育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当然,被破坏的和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我们追求和谐的教学环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如此,和谐的风景还是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追求在课堂教学上实现的。在教育王国的诸多风景中,语文应该最是风光无限的,不只是它与一个民族灿烂文明同生同长,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独特的超越性带来了生命体验那无上的精神享受。
   语文教学的艺术,美不胜收,其实质应落实在“和谐”上,语文学习就是追求和谐的美的过程。在语文课中,应创设具有和谐意义的美好环境,达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生成美好的境界。这是教学环境的和谐,体现在人与人关系的建设上。在语文课中,应把审美的和谐和伦理的和谐完善结合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遨游文本世界,领略语文之美。这是教学内容的和谐,体现在人与文联系的建立上。在语文课中,教师还应努力追求最佳效果的多种教法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示语文教学审美功能。wWw.11665.COM这是教学方法的和谐,体现在人与方法的联系上。
   下面结合自身教学《想北平》(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本)的体会作具体阐析。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我们今天来学习老舍的《想北平》。北平也就是北京,先请大家说说看,北平可写的内容你觉得有哪些。
  2.学生展示。
  3.教师发问:老舍会采纳大家的意见吗?请大家读课文。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
  1.学生诵读课文。(诵读前,教师提出要求:结合第一环节交流的内容,注意每一段的大意,思考文章的思路。)
  2.交流文章思路(“我的北平”(第1段)——我真爱北平(2—3段)——北平的特点(4—7段)——我真想念北平呀(第8段))。
  第三环节:导读领悟
  1.你是从文中何处知道北平怎样的特点?(说明:学生找出某处之后,教师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然后引导学生体验,接下来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形象性”的话,以求对北平的特点有更明晰的认识。北平的特点:①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②动中有静;③布置特别匀调,在人为中显出自然;④花多菜多果子多,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2.与我们在第一环节比,我们介绍北平,与老舍写北平,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文章用怎样的方式表现这种情感?(我们一般是神往之情,是对异地的渴慕。老舍是怀想之情,是对家的热爱。老舍主要用对比手法来表现这一情感。)
   第四环节:品读体验
  1.文章写了北平很多特点,将题目改为“忆北平”,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忆”可能只是客观的叙述,“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告诉人们他对北平是爱的。)[论文网]
   2.你能总结出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吗?(词语置换,品味语言。)
  3.再到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语句中渗透的情感。
  第五环节:倾吐心语
  1.读了老舍向北平倾诉感情的文字,大家一定感慨良深。下面就请你们向老舍先生的北平说一两句自己的话,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2.学生比较自己语言与老舍语言风格的异同(老舍的语言是简朴的。教师补充两句关于简朴的名言:①张籍:看似平常最奇崛;②叔本华:简朴不仅始终是真理,而且也是天才的标志)。
   3. 如果若干年后,大家身在异国他乡,一定会非常地想念故乡。请大家也用这简朴的语言说说那心中的想念。
  本教学主要体现了和谐教育的如下特点:
  第一,力图建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些关系是否和谐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诸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现在的最大弊端就是从教师主导的一端走向学生主体的一端,而产生更为糟糕的效果。“谁为主”的问题,其实往往成为破坏和谐的问题之一。因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本次教学中得到了充分重视。
   在课堂上,教师饱含激情,努力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比如,在第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自认为北平可写的内容,学生说完后,我突然发问,“老舍会采纳大家的意见吗”,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跃跃欲试,要读课文,氛围产生了。这节课,还能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具有以真诚、接受、理解为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第四环节,教师先示范品读,再启发学生总结学法,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又由学生据这个方法进行品读。老师示范品读,体现了真诚,为学生接受作准备;由学生总结出方法,完成了老师与学生在内在理解上的沟通,学生便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理解也就更为顺畅,并且深刻。这都是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完成的。
   第二,力图体现教学内容的和谐。教学内容主要指以课本为依据,向学生提供的语文教学信息,形成人与文本的互动。它是由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系列训练三个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语文知识主要来自文本,语文能力体现于学生对语文的把握,语文系列训练则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变的操作系统,力图实现超越。教学内容的每个要素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每个要素的教育功能,又要注意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使各要素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也即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中。

 如第五个教学环节,先让学生向老舍先生的北平抒发自己的情怀,这是带着此前的学习从文本中走出来。再让学生将自己的语言风格与老舍的相比较,这又是走进文本,教师适时补充关于“简朴”的知识,这又是语文知识学习。最后,让学生用体验文本简朴语言风格后的状态去以简朴语言说说自己将来对故乡的想念,这又是走出文本,当然,这时的“出”中又有着对文本的不停地回归。这样,人在文本之中的进进出出,具有了语文的终极意义,即解放了人的言语束缚,实现了言语能力的发展;解放了人的心灵束缚,实现了人性的发展。语文教学就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审美的和谐和伦理的完善结合起来,这样也就有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力图促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实际上,一次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教与学生

学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方法层面上,千法万法,我们都应该落实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上,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而又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从这个教学过程可以看出,由于力图将教师“教”的活动转化为学生“学”的活动,课堂的和谐便有了基点。比如,在第一环节,让学生说自己了解的北平,是教师“教”的活动,用的是“揣读法”,为第二环节的初读和第三环节第二步的学生活动,也就是交流“与我们在第一环节比,我们介绍北平,与老舍写北平,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这一问题作了铺垫,即为实现转化作了准备。在第二、三环节,用的是“诵读法”,落实了情感的体验。这几个环节综合起来看,它体现了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的有效融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地明白老师不仅是在教知识,而且是在教他们学。再如,在第四环节,品读体验,我的做法是自己先示范品味,然后启发学生发现方法,再用这一方法自行品味,进行交流。这里教师的示范就是“教”。启发学生发现方法,就是转化的桥梁。学生以此法进行品味交流,就是教师的“教”转化成的“学”,和谐的境界便产生了。
   从这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协调相处,使之和谐。其次,教师力图将自己“教”的行为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能因人、因文、因时而异,创造出符合自己的教法个性和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把继承与革新,观念与方法和谐地统一起来。如此,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了,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和谐才得以实现。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语文 语文 资源 语文 小学 语文 语文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例谈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应注意的三个方…
    以“间隔排列”为例 谈数学思想渗透
    点亮“对话”,引导语文教学走向自由
    反思高中语文教研工作的误区
    构建大语文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语文自主课堂的建构与效能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