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材料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前言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为实现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一整套管理与评价制度、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确定人论文联盟http://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优化“双师”教学团队与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五项措施”,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实施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对接、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相对接、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相对接、顶岗实习与毕业就业相对接、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对接“五个对接”,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通过“一二三”课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生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相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与学生“拜师学艺”相结合、学生作品展示与创作展览相结合“五个结合”,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通过“五项措施”,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转变职业教育观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观念的改革是首要问题。www.11665.Com我们通过学习相关职业教育理论,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等形式,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了高职教育的市场观,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树立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观,研究制定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培养人才的质量。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专业培养目标符合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
  2.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我们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学院、政府、行业、企业多方联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立实训基地。充分挖掘学校的人才输出、职业培训、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等功能,以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与企业达成共赢。建立了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良好而长效的合作机制,为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与行业的
  人才需求,对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准确地贴近职业需求,对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课程安排提出明确规定和总体要求。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认真研究与科学论证。组织专家委员会,确定能力目标,制定课程标准,从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方面,实现校企双向参与、工学紧密结合、突出实践教学。为提高综合素质,建立了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组织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专业教师,进行项目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课程,以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设计学习项目,整合理论与实践内容,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4.优化“双师”教学团队与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双师”
  教学团队建设,通过企业实践、社会服务、培训考证等途径,实施专业带头人“一师一企一项目”、骨干教师“一师一企一岗位”、青年教师“一师一企一案例”制度,通过在企业“完成项目、岗位锻炼、案例收集”等过程,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明确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采用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不断加大硬件条件的投入与建设力度。同时,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建立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组,建立了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考核鉴定制度等,并在企业聘请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顶岗实习的全程跟踪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通过“五个对接”,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对接。深入行业企业反复调研,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能力本位,围绕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设置课程及实习实训项目。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岗位平台课程+岗位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环节+技能考证”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岗位核心课程着眼于企业关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着眼于企业岗位的变化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相对接。坚持“以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原则,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追求教学内容“重实用”,教学方法“重实操”,教学效果“重实效”的教学目标。将职业资格标准内容融入课程中,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制定课程教学标准,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开发项目课程与工学结合的项目教材,研究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相对接。
  3.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相对接。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创造“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条件,实现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实训一体、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工学结合课程化。扩充企业一线的生产教学案例,达到现场教学的效果。创建了集实训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项目开发于一体的工程中心,改善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条件。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积极争取更多的行业企业支持,建立共建、共管和共享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教学方法改革,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看、去想、去做,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4.顶岗实习与毕业就业相对接。每年举行两次双选会,一次是“实习双选会”,一次是“就业双选会”。在毕业实习前,组织实习基地企业到学校进行实习双向选择。实习的目的不仅是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积极推行“实习+就业”的顶岗实习形式,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聘请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院派带队教师协助,双方共同实施完善管理和考核。
  5.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对接。针对不同的课程开发学生学习评估考核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估,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强化对实验实训、生产性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部分课程可以直接由企业考核。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根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每年举办由合作办学企业主管、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教学座谈会,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和调整教学督导办法,保证教学质量。
  四、通过“五个结合”,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一二三”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是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围绕理论教学组织开展的多种活动,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教学。通过改革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延伸第三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后对学生开放工作室与实训室,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使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假日等时间到企业学习与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动。
  2.“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从人才市场需求入手,根据人才需求与人才规格要求,通过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开发项目课程,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与项目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以项目为逻辑主线,组织课程内容,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以企业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根据教学规律将工作项目改造成教学项目,通过实施教学项目,学生完成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提升。
  3.学生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单独授课的方式,将学生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开发项目相联系,学生一边接项目,一边学习,直接进入项目实际操作,学生设计的实习“作品”与企业“产品”开发同步,极大地促进工学结合,“真刀真枪”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和企业需要,尽快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
  4.“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与学生“拜师学艺”相结合。采用“双师教学”“拜师学艺”等形式,由学院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论文联盟http://人员、能工巧匠等,共同担任教学工作。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大家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工作室”与“学生工作室”等,建立“师生”与“师徒”关系。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动态,学到生产一线的知识与能力。
  5.学生课程作品展评与创作展览相结合。课程学习结束时,一方面,通过课程作品的展评,综合考核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展示设计作品,师生间取长补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学院、政府、行业与企业的共同合作,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陆小荣 [标签: 材料 改革 创新 技术 创新 材料 技术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管理技术
    石油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探索
    浅议建筑工程的弱电智能化
    浅谈山地住宅小区配套工程的投资控制
    建筑工程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工程索赔的处理及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关于施工现场材料信息化管理研究初探
    桥梁工程梁板张拉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探…
    提高土建结构工程质量的几个要素
    浅述工程质量监理制度的利弊及对策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
    尾矿库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