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社区空间规划问题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在向周边扩张的过程中城市郊区和周边农村逐渐与之相融,形成极富特点的城乡过渡地带,社区以及该类社区的规划问题研究也随之兴起。国内学者对这一新型的社区也有了一定研究。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社区研究的基本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充分了解社区提供条件。
  关键词:社区规划;社区;文献综述;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11-03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大量城郊农村社区、城市边缘社区以及城中村相关社区迎来社区建设新的热潮;但与此同时,上述社区建设由于缺乏相对成熟的理论指导,没有足够的先例可供其借鉴,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另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已经规划建设多年的社区问题逐渐显现,如社区规划体制机制不完善、社区整体空间规划不合理等,亟待从源头解决。此外,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在社区规划方面已经有长达几个世纪的研究历史,社区规划经验相对丰富,在社区规划上有着较为先进的理念和观点,对我国社区的建设有较为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社区规划已有学术文献进行研究,以了解社区规划的研究现状,探求现有社区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社区空间规划研究进展主题
  (一)社区空间规划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通过cnki主题检索获得相关文献资料,对其加以分析研究可知,由于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方面原因,我国社区规划研究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直到199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住房制度,实现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之后,社区空间规划相关问题研究才再次兴起,研究领域拓宽、研究内容更加深刻多元。Www.11665.CoM特别是在2000年前后,社区规划相关研究迅速兴起,相关论文年发表数量持续增加,仅2011年论文发表数量就超过40篇。可见随着城市居民社区建设的兴起和居民对居住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社区空间规划相关研究地位将愈加重要。
  (二)社区研究的主题和学科视角分析
  在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主题检索获得的156篇相关文献中,经整理分析可知,社区空间规划研究相关主题分布在10个方面。其中社区整体规划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社区研究以及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研究占主体部分。社区整体规划研究论文数量为98篇,占总体的64%;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社区研究共有17篇,所占比例为11%,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研究相关论文数量为10篇,所占比例为7%,以上主题在所有研究中所占比例达82%。相对而言,社区规划立法、社区规划编制和实施、社区规划师制度以及社会资本与社区规划关系方面研究相对不足,其论文总数为31篇,共占18%。学科视角方面,社区空间规划研究学科视角主要集中在7个方面,其中又以城市规划学与社会学为主,相关文献数量分别为87和25篇,所占比例分别为56%和16%。而法学、公共管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相关研究较少,可见社区空间规划的规范和标准研究有待加强。
  二、社区空间规划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一)社区规划体制机制的研究
  良好体制机制的建立是社区科学合理规划的前提和保障,在社区功能的发挥和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于社区规划体制机制的研究,相关学者主要论述如下:
  1.社区规划立法工作的探索。部分学者提出通过立法手段来规范社区土地合理利用、社区建设的基本指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标准问题,以此来促进社区的合理规划。有研究者在对北美农村社区规划法规体系分析后认为:北美地区农村社区规划既有自上而下的逐级统筹综合部署,也有通过一些特殊部门或地方基层组织形成的一套自下而上的操作机制[1]。北美地区这些经验对探索我国农村及边缘社区集约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特别是在加强立法技术、完善我国农村社区规划的法规体系以及明确执行主体、提高执行效率方面值得借鉴。
  2.社区规划编制体系的改进。部分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社区规划体系一方面存在着“重经济轻社会”、“重自上而下,轻自下而上”等问题,导致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有所失衡,社区宜居性较差;另一方面,目前“静态”的规划方法不能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进行时间维度的考虑,而仅仅根

固定的指标单方面提供供给,规划的灵活性差,资源浪费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应当以个体需求为基础,建构基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社区规划编制内容体系[2]。在规划编制阶段,需要对政府的行政机构权力进行调整,放手街道开展社区规划的编制,促进自下而上意见的生成。
  3.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引入。很多学者认为,在当前中国处于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转轨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实行社区规划师制度具有其现实意义,最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居民社区参与能力的提高和社区主体性地位的实现。研究者认为,顾问规划师的角色定位是作为沟通政府与基层群众的桥梁,把政府的规划政策、规划蓝图传达给群众,又能很好地把群众的意愿向上传达,把规划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连接起来,理顺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的关系,避免三者之间的脱节[3]。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社区规划体制的建立相对滞后、规划立法工作进展缓慢、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监督,居民缺少必要的参与渠道,社区规划师制度有待进一步引进和完善。
  (二)社区的整体规划研究
  社区科学规划研究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是社区的物质空间规划和功能配置。一个社区在物质空间上的科学规划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是社区规划科学与否的重要判别标准,也是社区居民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根本保障。相关专家和学者对社区规划的主要观点有:
  1.社区的整体规划中功能分区的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单纯居住功能的社区已经无法满足居住主体的多元需求,人本主义社区规划理念随之兴起,其主要观点是依据马斯洛关于个人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五个需求层次划分,以满足多元主体的不同需求层次来进行社区的科学规划。部分代表学者提出了将社区划分为六大功能区的观点,即:住宅区、生态绿化区、文教休闲区、综合经济区、市政公用区、道路交通区的划分[4];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区规划框架。其后还有学者分别从居住社区规划的多元化和满足个人需求的角度分析社区整体规划,对社区规划的发展进步作用显著[5]。 2.社区住宅的合理规划问题。社区住宅作为家庭生活的基本单元,对于社区功能的有效发挥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在社区住宅规划的物理方面,相关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社区各类住宅的住宅类型、楼高、层高、楼间距、通风采光等建筑设计宏观层面,以及住宅户型、住宅的室内功能分区、相关质量指标体系等微观方面,着重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探讨合理的社区住宅应该满足哪些指标。其次,分析多元主体不同层次的需求,从不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成员组成结构角度出发,探讨同一社区内多种户型的合理组合,并依据各个年龄段不同的需求探讨社区住宅的合理设计。最后,基于社区居民的社交需求和邻里关系冷漠的社会现状,从社区住宅规划的角度探究加强社区居民联系,探索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和公民社会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3.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公共服务的缺口也更加明显,正如经济学家迟福林所言“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严重短缺的矛盾”[6],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理所当然地成为社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据相关学者已有研究,对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以及经营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上述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社区规模分级的标准之上,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社区的类型和特点,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元主体的多层次需求。
  4.生态社区和可持续发展社区的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和乡镇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低碳社区、生态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部分学者对低碳社区、生态社区的演进历程以及低碳社区的内容进行了概括[7];还有从社区规模、社区生态流、可持续性问题等角度,寻求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持续发展的生态社区[8]。研究层次上,生态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质空间建设和非物质空间引导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社区的合理绿化、能源的高效利用、空间

的多元利用、节能材料的使用等;后者则是指人们节能观念的培养、低碳意识的提高等。
  (三)社区规划与公民参与关系分析
  新型社区规划为公民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良好的社区规划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教育以及社会资本的整合方面作用显著,相关学者对上述方面的阐述如下:
  1.民众参与下的社区空间规划问题研究。社区规划不再被认为是专家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人主张作为居住主体的民众应当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主体,对社区怎样规划才能满足自身需求,方便日常生活以及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区规划民众参与机制的引入能够有效弥补相关专家学者在社区规划上的缺陷和不足。
  2.社区管理与社区规划的关系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社区管理,政府毫无疑问是管理的主体。一些学者指出:政府作为社区发展的策划者和推动者,由于过渡性的介入使其宏观引导作用的有效性发挥不足,这一方面影响了政府权威的基础,另一方面抑制了社区的社会功能,从而影响了社区发展的进程[9]。通过确保社区规划的科学性再造政府与社区的新关系、优化政府行为方式,达到政府与社区的协同合作,使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真正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和谐治理。其他管理模式的探索,例如物业管理、居民自我管理等也有众多学者的研究。
  3.社区规划对社区教育的作用。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10]。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发展社区教育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是,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和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的社区教育形式。例如部分学者以典型社区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社区教育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社区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对策,为各地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11]。
  4.社区规划与社会资本积累的关系。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主体间紧密联系的状态及其特征,表现在社会网络、规范、信任、权威、行动的共识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部分学者将社会资本和社区空间规划相结合加以分析,解释社会资本在农村社区中的作用时指出,社会资本所蕴含的参与网络有利于社区管理民主的实现,信任社会资本能促进新农村的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这种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等具体作用。
  三、对深入社区空间规划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我国社区空间规划研究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研究内容日趋丰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视角愈加多元,但不可否认的是社区空间规划现有研究在诸多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社区界定不明确,理论体系不够成熟。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兼具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两种特征,理论界对于其究竟属于哪一类社区尚未达成共识,社区、动迁社区、城市边缘社区、第三类社区等概念同时使用,从而造成研究论述上的混乱,无法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第二,研究方法与视角单一,缺乏学科整合。社区空间规划研究视角多集中在城市规划学、社会学方面,而从生态学、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不同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整合;同时,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为主,实地调研和比较研究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最后,研究主题多为社区整体规划、生态社区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而社区规划立法、社区规划居民参与、社区规划与社会资本等方面研究不足,社区规划的标准化及其在公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第三,理论研究价值取向单一,观念落后。社区规划相关研究多重视工具理性的应用而忽略价值理性的分析,致使研究过程中相关学者过多强调过渡性社区的物理形态和空间布局结构,而很少对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风俗传统等无法量化或很难量化的因素进行考虑,造成社区居民的生活不便。  第四,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现实意义有待商榷。首先,相关学者主要是高校师生,而地方规划局或者社科院工作人员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不甚明朗。其次,研究方式上以理论研究为主,社会调研以及具体案例研究相对不足;最后,地域分布上主

要集中于东部较为发达地区,地区分布不够均衡。因此,现有研究成果很难得到实际应用,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值得商榷。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针对上述社区空间规划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完善社区空间规划体制机制的建设,不断实现社区规划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完善社区规划立法工作、规范社区空间规划的编制和执行、引入社区规划师制度以及引入社区居住主体参与社区空间规划机制等方面多管齐下,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空间规划的合理与科学,保证社区居民安居乐业。
  第二,促进社区整体空间规划的科学合理。宏观上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分区,微观上依据当地居民多元需求合理规划设计居民住宅,并且依据社区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配置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以最大程度满足居民需求。与此同时,社区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始终坚持“绿色社区”、“低碳社区”的理念,兼顾社区绿化数量质量的达标和节能减排建筑材料的使用,从而使社区真正意义上成为“生态社区”和“可持续发展社区”。
  第三,充分考虑社区空间规划对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社区空间和公民社会的协同发展。通过社区空间的科学合理规划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社区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开展社区教育以及培育社会资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进而推动社会资本的培养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加快我国民主化进程。
  四、结语
  社区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关系着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住房问题的解决和本地居民的安居乐业,而且对于吸纳大量外来人口,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有不容忽视作用。我国社区空间规划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抓住城乡一体化迅速发展契机,理论上加以充实、实践上进行检验是实现我国社区空间规划合理性的不二选择,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相关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社区空间规划会愈加趋向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黄怡,刘.北美农村社区规划法规体系探析——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1,(3).
  [2]农昀,周素红.基于个体需求的社区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的构建[j].规划师,2012,(1).
  [3]冯现学.对公众参与制度化的探索——深圳市龙岗顾问规划师制度[j].城市规划,2003,(2).
  [4]金忠民.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会刊,2002,(3).
  [5]肖达.多元化居住社区的规划应对[j].现代城市研究,2002,(6).
  [6]迟福林.十字路口的抉择——迟福林谈第二次改革[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0.
  [7]郝文升.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8]杨芸,祝龙彪.建设生态社区的若干思考[j].重庆环境科学,1999,(5).
  [9]刘春娥,徐金燕.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行为及其优化[j].湖湘论坛,2006,(4).
  [10]李树常.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社区教育[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8,(3).
  [11]邢玉兰,李志强.基于swot分析的过渡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以苏州胜浦镇xx社区为例[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3).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社区 空间规划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课堂空间的精神之维
    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探析
    我国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镇化及新型农村社区的法律问题研究
    社会矛盾的“社区性”:预防矛盾途径的探讨
    社区卫生工作中思想政治的应用探讨
    人民法院如何参与社区矫正之分析
    虚拟社区对汽车消费者方案评价的影响研究
    复合空间理论对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差异的解释…
    “第三空间”理论观照下的辜鸿铭儒经英译研…
    论参与权在社区中实现的路径
    中西社区报的产生、发展与同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