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实在论、理性主义和对称性原则
内容摘要】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往往因为其强相对性而受到传统科学哲学特别是理性主义的批评,本文通过对强纲领“对称性原则”的分析来考察理性主义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兼容的可能性。同时,所引用的实在论观点将不对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预设做出区分。
  【关 键 词】对称性原则 知识 事实 形而上学
  
   巴恩斯(barry barnes)和布鲁日(david bloor)共同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做了解释:(1)在一定主题下,导致信念的原因即“观察”是经常改变的;(2)信念的确信建立在依赖给定的情境基础之上,或者说它和信念持有者的境况(circumstance)有关;(3)“对称性”或等价性原则,这也是强纲领的四条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原文表述如下:
   在说明真实的信念和虚假的信念的过程中,应当用同样的原因类型;即它说明的类型是对称的。[1]
   巴恩斯和布鲁日这样解释对称性原则:在关于自然秩序的一般概念中,不管是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或原始人的宇宙观,还是爱因斯坦的世界观都有可能错误或正确。其实从这里我们看不出任何明显的相对主义色彩。
   布鲁日在1991年的文章中试图澄清这个对称性原则:“如果这些理论是满足最大一般性的要求的,那么它们将会同时应用于真假信念,并在这些例子中尽可能应用同一类型的检验”。[2]他认为社会学家所寻找的理论是能够解释信念是如何被事实上建立和发现的原因的,而不用管观察者是如何评价该理论的。卢恩斯(tim lewens)认为这似乎违背了强对称性原则,很明显,因为建筑师是不会给桥梁的建立和倒塌以相同的原因解释的,社会学家亦是如此。Www.11665.cOm后来,布鲁日用一类相同的家族概念(same family concepts)来解释所有的信念形成,但即使如此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用社会因素就可以解释所有的信念。当然,卢恩斯是用弱化意义上的对称性原则即置信度的因果机制来调和实在论和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笔者将在后面证明这样的解决方法也是有问题的。
   现在我们重新回过头来看“对称性原则”,笔者认为它应该有强和弱两种解释。强对称性原则是指,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事实和真假无关;即使存在着纯粹的事实,那么它也不是知识真假的必然条件和要求。当然笔者并不是否认知识中的事实因素,而是认为(1)知识的判断是和事实的真假无关的,或者(2)我们可以把事实的因素在知识问题中暂时悬置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知识社会学并没有采用这样的解释,并且就一般意义的符合论而言,这样的提法也强的有点欠妥当。我们一般认为信念的真假仅仅与信念的内容是否与事实一致相关,也就是说命题“s相信p”的真假取决于p的真值;同时我们不可能在知识中把事实的因素悬置起来,所以说对称性原则的这两个强前提是无法被满足的。
   如果按照巴恩斯和布鲁日自己的提法,在解释知识的成因时,他们就是社会原因的一元论者。这样的对称性强的根本无法和实在论相容,笔者想这也是违背一般的经验知识和科学理论的。
   弱对称性原则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在知识的成因上给社会原因以同等的解释地位。事实上,一般比较宽容的实在论者是可以接受这样的立场的。巴恩斯和布鲁日认为对对称性原则的假定是认为所有的信念都应该考虑置信度的因果性,在这里比较强的立场也只是说社会学的因素比事实因素更应受到尊重而不必只考虑它们在信念中的地位,所以当我们把“弱”对称性原则再弱化一下,是完全可以和理性主义甚至实在论相容的。不过,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在知识和信念中有意忽略了“事实”的因素(或至少把它悬置了),所以矛盾才被掩饰。
   考虑到科学知识社会学就算把对称性原则弱化,也不会在上述意义上进行,所以弱对称性的第二个解释就是关于置信度的问题,一个人持有某个信念的原因无非就是社会和事实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最低限度是信念的内容需要与经验相符合,从而在社会因素的层面上再决定置信度的问题,这样至少保留了最后的客观因素。但是,卢恩斯把实在论者是当做可靠论者处理的,暂且不管这样的处理是否合理(因为涉及到“外在”和“内在”的问题),这个可靠机制可以说调和了实在论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矛盾,因为,可靠论者否认可靠信念的形成过程仅仅是依赖相信者所持有的事实的。很明显,这和我刚才提到的弱对称原则是呼应的。可靠性机制是一个实践

操作性很强的概念,同时卢恩斯也承认,即使两者都同意在信念形成的过程中不应只考虑事实的因素,但他们在反对“专制主义”这一点上还是有分歧的:因为可靠论者在信念形成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单一的标准即理性,[3]而这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事实上所强调的原则是不一样的。
   在处理弱化的对称性原则(即置信度问题)上,科学知识社会学不仅否认普遍性的存在,而且在事实为真的问题上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也就是说他们走向了彻底的相对主义,这样的话就无法和理性主义相容了。
   同时我们注意到,理性主义者的立场也是很强的,就像巴恩斯和布鲁日说的那样,理性主义者是一个典型的坚持形式多元论的人。他们坚持真假信念的区分,并且,他们认为假信念是一些社会学人类学的原因所导致,而真的信念是因为事实的原因。笔者认为科学知识社会学者只是为了反对这样的“霸权”而走向相对主义的,所以如果我们把理性主义者的观点做一下弱化处理,它事实上是可以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相容的:真信念是由于社会学、人类学的原因和事实为真的原因而共同形成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感觉经验”即本体论上预设的地位问题。一般而言,理性主义者是相信存在着这么一个最后确定的事实上为真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在现在看来往往是经验而非相对主义的呓语。考虑到具体的科学知识,在宏观领域里它应该是等同于我们经验意义上的理性主义预设的,至于微观领域则涉及到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而且科学知识社会学更多着眼于社会的宏观方面。在这一点上,似乎昭示了他们在微观科学领域用社会学做解释的失败,同时很多人也会无法回答关于为什么科学知识社会学者会认为“事实”是建构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会看到科学知识社会学是如何把有效性和置信度混合的,或者说他们是如何否定掉“事实为真”这个因素的。
   巴恩斯和布鲁日说到:“一个信念的证据原因是随着场境的变化而变化的”。[4]其实,在这里他犯了一个错误:仅仅因为在具体场景中的“证据原因”所产生的作用不同而把它悬置甚至否定掉这样一个事实。同时,科学知识社会学者也把认定为真理由(taken to be reason)和实际上为真理由(really are reason)混同起来,他们全部将其归结为社会文化和文化人类的原因,并且限制其为局部理性。到了最后,科学知识社会学者甚至把个人的切身体验和经验混同于权威和社会对经验的影响,甚至认为像我们会竭力避免掉进河里这样的本能事实也是因为社会驯化的结果。[5]我认为,科学知识社会学无限扩大了“观察渗透理论”,最后宣称否定事实在形成信念中的效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就像巴恩斯和布鲁日说的“实在是人们所产生出来的各种不同认知反应中的一个共同因素...,等值性(equivalence)假定了那些要求社会学家去调查的一些置信度的当地原因能够相互运作”,[6]在这里,我们看到对称性原则的最后弱化是不可能了,一开始所出现的“相同类的原因(same types of cause)”也完全做了社会学的解释,我认为在最基本的一点上,科学知识社会学是无法深入到科学的微观世界的;也就是说,他们对科学内史的研究是不科学的,从而他们对理性主义的批判也是不成立的,同时我得出结论:理性主义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容是失败的。后我们对对称性原则做一下引申:某一观点是真是假的评价不应该影响对这个观点的社会成因的说明。在科学研究中,对称性原则告诉我们科学信念和其他的信念有着同类的产生原因即它们都是由社会建构的,在这一点上默顿的研究已是终点。当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信念的可信性时,其真实性居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7]科学知识社会学者认为知识的内容也是由社会建构的,那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关于知识的信念表述为:某人s相信情况p,那么知识的建构就由以下三个问题所组成:(1)s相信p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同意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说法即社会背景、个人知识训练和形而上学背景确实影响了s相信p;(2)p是否为真?一般认为p为真仅仅取决于关于p的断定是否直接或间接地与经验证据相一致。但这里的问题是由于我们的经验限制,我们有的时候无法做到和经验相符合,而只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样的话,社会的原因就会渗透进来。同时,在科学研究中,经验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通过观察工具得来的经验数据;并且根据整体主

义的观点,经验证据一致性的问题是无法单独的由经验提供的。(3)s相信p为真的原因除了事实上p的判定不可能不和社会因素无关。在这里,事实上我假设了一个最终的本体存在或者说是感觉的材料,但是,我知道如果放到微观的量子世界,这个“存在”至少是不会像经验材料一样那么的确定,而可能是一个作为约束变项的存在值)。所以,有时候某人的相信就是一个决定的因素。我不是为相对主义辩护,相反我希望找到这样一个不变“存在”。只是说,如果当纯粹的事实也和人的主体性相关时,决定因素就是不确定的,所以在最后的判定上,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形而上学的基础。
   通过对称性原则的考察,我们知道理性主义和科学知识社会学是无法相容的。但是在实在论(理性主义)的确定中,始终无法排除相对主义的幽灵。
  参考文献:
  [1][4][5]barry barnes and david bloor: relativism, rationalism and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a],rationality and relativism[c],1982,basil blackwell.
  [2][3]tim lewens: realism and the strong program[j],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2005.
  [6]barry barnes, david bloor and john henry: scientific knowledge: asociological analysis[m],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1996.pp.147-156.
  [7]david bloor:knowledge and social imager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p.146-156.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理性 理性主义 对称性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施密茨的“情境存在论”及其意义
    价值观、德性论与存在论:佛教生态哲学研究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