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对中小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思考
摘要: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区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规划和建设,城市设计可以认为是较为先进的城市建设导控手段,穿插于各个规划层次中,并可以独立出来单独进行城市建设的控制,如中心区城市设计。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以研究空间形态和功能组合为主的城市设计逐步体现出自身的优势。
  关键词:城市设计 中小城镇 城市中心区 功能配比 产业选择
  现今,中小城镇多数进行了或正在进行总体规划,但中小城镇的规划主要停留在总体规划阶段和随后的各个小地块的详细规划,对于中小城镇中心区这一极其重要的发展核心考虑并不多,并未深入考虑如何体现中心区的特点和优势。如何能将城市设计的导控手段引入中小城镇中心区的规划和建设,对于指导中小城镇中心区的城镇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全面推动中小城镇的发展。本文将以《常平镇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对规划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在研究中小城镇中心区的定位、功能配比、产业选择等方面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内外中小城镇中心区的建设发展,指导本规划区的城市设计,从而对中小城镇中心区的城市设计进行思考。
  一、中小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的现状分析。
  1、中小城镇中心区主要类型、特征和组成要素
  (1)社会实体的小城镇中心区
  即行政中心小城镇中心区,其特征为一定区域内的整治、经济、文化中心,包括县政府所在地的县城镇中心区、镇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中心区和乡镇府所在地的集镇中心区。其公共建筑设施相对层次较高,中心区的城市设计尤其是公共建筑设施的城市设计可不同程度参考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wwW.11665.cOm
  (2)经济实体的小城镇中心区
  作为经济实体的小城镇中心区,包括工业型、工矿型、农业型、渔业型、牧业型、林业型和旅游服务型。是分别以一、二、三产业为经济支柱小城镇的中心区,以中心区的公共建筑设施为例,带有一定产业性倾向。
  (3)物流实体的小城镇中心区
  包括交通型、流通型和口岸型小城镇中心区。这些类型的小城镇中心区成为一定区域内的客流、物流、商品流的中心,多以陆路或界河的水上交通为主,由于中心区的地理优势,常设置有贸易市场或专业市场等,这类小城镇中心区体现了以贸易为主导的特征,其城市设计也应主要围绕交通流线进行设计。
  (4)综合型小城镇中心区
  同时具备上述全部或几种职能。县城镇和中心镇一般多为综合型城镇,常常同时承担社会实体、经济实体、物质流通实体等功能,也是目前进行中小城镇中心城市设计的主体小城镇中心区类型。
  2、中小城镇中心区的空间形态分类
  如果按构成小城镇中心区的空间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
  (1)十字型
  以河道或道路交叉口为中心区展开,前者多见于江南水乡的传统小城镇,后者则在现代许多沿路发展起来的新建小城镇中时有表现,其基本特征都为依附交通而出现并发展,由贸易而成为中心区。
  (2)一字型
  与十字型的产生及特征基本相同,当骨干道路交通量很少或无机动车辆时较为合适,同时要求规模较小,控制在一定的长度内。一字型还分为单侧和双侧两种,单侧发展受道路条件影响较小,而双侧则较大。
  (3)枝状型
  沿主干线由多枝分叉伸展,呈鱼骨状。空间丰富多层次,一般在较大规模的小城镇中心区才采用。
  (4)核心型
  围绕着一至数个公共空间或核心建筑而成片布置,形成街区。便于组织多样化的交通和空间结构,适合于各种规模的中心。核又有单、双、多核之分,中小城镇一般以少核为主。核心型是现代小城镇中心的常见形态。
  3、中小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的现状分析
  (1)定位不准。
  不顾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盲目建设大马路、大广场,追求大气魄,倡导“做大做强”。空间尺度上与周围建筑物体量、尺度、比例不协调,使用率低,造成极大浪费。
  (2)特色不突出。
  没有以中心区自身特点为基础,抹杀城镇个性,导致整体空间失衡。
  二、中小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的特点
  1、规模特点
  中小城镇中心区规模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有限的特殊性,城市设计应考虑到发展需求的阶段规模,具有应变能力,同时应注意规模效益与便利性相结合。尽可能的提

供城市设计的参与性,将调查分析、交流协调、修正评价等过程,广泛的进入城市设计过程,提高决策的客观性。
  2、居民生活模式特点
  中小城镇中心区居民生活在模式上存在一定数量的产、销、居一体的方式,城市设计应抓住这一特色,在空间、功能、景观等方面组织出多种形态,避免简单搬用其他城市设计的做法,体现灵活性的特征。
  3、经济差异的特点
  中小城镇的财政与城市相比,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政府的调控在经济上较弱,更多依赖集体、私人和外来多渠道的投资。城市设计应注意到这种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城市设计导则,使实施管理在各种利益和原则之间既有原则又有灵活性。
  三、中小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实践——《常平镇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1、项目概况
  规划区位于常平镇中南部,规划区西至规划道路常发路,东至规划道路常达路,南至环城路,北靠中央公园,总面积约177.44公顷。
  2、项目背景
  “六个东莞”政策的提出,对常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常平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常平打造东莞东部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亟需新城中心区的带动和支撑。
  3、规划目的
  此次规划我们面临以下核心问题:中心区的开发建设模式;打造中心区的区域定位与职能;中心区的活力营造;中心区的生态环境与整体形象。   通过结合中心区案例研究,确定合理的时间、资金、土地出让方式;增强并完善城市功能,构建具有区域价值的和广泛影响力的功能构成,促进东部地区的快速崛起;打造多样化的、充满活力的商业、商务街区;加强中心区整体开发强度的控制,创造疏密有致、生态优美的城市空间。
  4、资源条件分析
  (1)区位条件
  常平镇位于珠三角广深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东莞东部的交通枢纽和综合服务中心。规划新城中心区位于常平镇中南部。南临环常南路,北至南城路,位于常平六个片区中的新城片区,与旧城区相距约3000m,周边有多条高速公路穿过,区位优越。
  (2)交通资源
  常平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规划区内有已建成的潮莞高速,通过潮莞高速便捷地与莞深、深汕、广深等高速公路连接。规划区的区间交通依靠周边的环城路。来往常平旧城中心主要依靠常黄路、常东路。规划区居民现状出行主要依靠新城大道及各条支路。通过新城大道可与现状东莞火车站及镇中心区。环城路、常黄路等城市主干道将本区域与镇区联系起来。
  现状路网不成系统,断头路较多;现状出行强度较低,未来发展潜力大;静态交通设施缺乏;公共交通系统缺失。
  (3)景观资源
  常平镇总共规划有7个公园,规划区与中央公园(社区级公园)相邻,区内现状生态景观环境条件良好,地势平坦,整体起伏不大,有大片农田、水塘和植被。其中在规划区东北部有一山体,在中部地区有一条东西向的泄洪沟,宽约15米。
  规划区应将东西向的泄洪沟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并依托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中心区景观带。
  (4)空间资源
  现状规划区基本未进行开发建设。规划增量用地94.74公顷,存量用地46.31公顷。
  5、发展定位与产业选择
  (1)区域中心职能分析
  常平由最初的农业小镇,发展成为工业重镇,再到现在的向地区性中心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城市职能也从传统单一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复合型的辐射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职能转变。常平要发展成为地区性中心城市要具有区域带动作用,而成为东部地区的龙头城市,则需要承担区域中心的核心职能,需大力发展现代商业服务业、金融贸易、现代信息服务业、中小企业总部等产业。
  (2)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本次规划的发展目标是:依托存量土地集中开发,打造“三心一区”,即服务东莞东部的区域性商业文化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宜居、宜业、宜乐的低碳、生态、高品质活力新城区。
  本次规划的功能定位是:“东莞东部中心”“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即构建以中小企业总部集聚的核心商务办公中心,着力打造以商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区,提升新中心城区的综合实力,打造拥有带动区域发展、服务周边镇区的活力新区。
  (3)产业选择 <

br>  新城中心区的总体产业发展策略为:“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商业娱乐等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以生产促生活,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强化商务办公的核心功能,以生产性服务业带动物流、金融等其它产业的发展。以现代商业服务业、文体娱乐业进行补充优化、完善配套产业,增加片区活力,提高生活质量。
  6、中心区案例研究
  (2)中心区的建设规模及强度
  通过对国内外的cbd开发建设规模及强度的研究总结,可归纳出城市中心区的普遍的建设规模强度,可供本项目参考:用地规模多在200公顷以下;建筑总量在500万平方米以下;开发强度之容积率一般在2.5以上。
  (3)中心区的开发周期
  成熟的中心区的开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开发过程,并且需要合理适宜的开发策略。从国内外中心区的成功案例来看,开发周期一般要经历起步、快速发展、逐步发展成熟等几个阶段,开发成熟周期普遍在10年以上,甚至更长的周期。
  (4)中心区的开发模式
  中心区应分期有序地开发,遵循住宅—商务—商业的开发次序;采取复合开发模式,使其能适应不同的投资者;采取先小地块出让,聚集人气,再进行大地块、大型开发商的土地出让策略
  7、总体城市设计
  (1)功能布局
  城市功能的确立应嵌入其所处的环境并能发挥其最大优势,建议新城中心区应发展以下功能: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对建设区周边缺失功能加以补充完善。强化现代商业服务业的功能,发展相关配套服务。
  主要划分为北、中、南、东四个功能片区。北部片区毗邻旧城,规划为商业区;中部片区承担行政文化中心的职能,规划为行政办公区;南部片区规划为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东部片区规划为居住区。
  (2)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一心多廊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一轴——新城大道功能复合轴;一心——区行政中心;多廊——规划范围内形成纵向活力商业廊道和活力商务廊道,环城路和南城路两条横向城市发展廊道以及十五号次干道生态景观廊道;多节点——商业广场、商务广场、市民休闲广场、企业文化广场、生态休闲广场。
  (3)土地利用
  本次规划的用地布局与土地价值相匹配,采用高强度开发,中心绿地周边采用低密度开发,核心区外围适宜居住区的开发;根据用地功能合理划分街坊尺度,控制单一地块的规模,以控制合理的开发门槛,并提供灵活的组合机会。街坊内再划分地块,最小地块不小于2000m2;用地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同时兼容商业、文化、公寓等功能。在用地开发方面,允许复合功能的用地布局,如商业和办公、文化的综合用地。
  (4)城市设计目标与理念
  本次规划的目标是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遵循节地高效的原则,塑造高度集聚的城市空间形态,打造区域和地区重要核心。充分结合开发时序与实施策略,采用渐进式的发展,逐步推进地块开发,引导城市空间发展。通过功能、空间、交通等多种复合,营造地区活力。  本次规划的理念是明确中心、功能复合、分区特色、强化门户、紧凑舒适。以行政中心为核心进行圈层式开发,以塑造高度集聚的城市空间形态,强调单位面积的高产出和立体开发,使得规划区成为城市的重要核心。根据片区和场地区位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功能单元,引导功能提升和建设。根据不同地块的场地特征,通过空间设计和功能组织,体现每个场地的特色和价值。重点强化新城大道两侧以及环城南路与新城大道的门户区域的设计,打造常平的门户形象。选择与新城中心区相匹配的公共空间尺度,采用灵活适中的街坊尺度。
  (5)城市设计重点
  本次城市设计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使用需求,重视人的步行体验,创造良好的步行空间,结合中心绿地与泄洪沟旁的绿带,设置生态的慢行系统,提供最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界面——沿新城大道东侧塑造裙房连续、塔楼韵律起伏的商务办公界面;商业区形成裙房连续、商业氛围浓厚的且能体现本地建筑特色的商业界面。
  轴线、节点——规划范围内形成北、中、南三个城市广场作为三个功能片区的公共开放空间,南北向沿新城大道形成商务休闲轴、以行政办公为核心向南北形成中央景观轴。三个广场通过中央景观轴相连,中央景观轴与商务休闲轴并列,东西

向沿十五号次干道形成人文生态轴,与人文生态轴相衔接,形成本片区主要的公共空间构架。
  标志——拟建标志物建筑于新城大道南北两端可作特色地块处理。
  区域——采用密集宜人的小尺度街坊模式,打造中小企业商务区,提升该区的商业价值的同时创造具有活力的、高效的城市中心。
  公共空间——设定服务半径良好的新城中心区城市公共空间网络,创建生态和谐的城市。将半公共绿地及半私密绿地空间通过人行步道与周边邻近公共绿地空间连接,将绿化带到每一个地块。
  (6)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强调对外交通的快捷性和内部交通的可达性,建立与常平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相适应的高效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实现居民出行快速化便捷化的总体目标,同时通过调整交通组织方式降低开发强度对交通出行的影响,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构建分层服务的城市道路网络、公交优先、强调慢行、完善静态交通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体系、加强交通管理。
  (7)绿地系统规划
  依托现状景观格局,结合规划区定位及总体空间布局,动态构建“一主一副多廊一心多点”的绿地系统。通过加宽《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退线,形成个性化退线界面,从而预留出景观廊道。景观轴线、景观视廊和景观节点用地性质与地块用地性质相同,轴线、视廊和节点的形成是用控制图则的形式进行建筑退让管理,形成景观视廊和节点。
  (8)城市风貌规划
  本次规划分以下七个风貌分区:
  新城大道景观廊道风貌区:新城中心区的核心风貌区,城市干道两边的形成开放、连续、通透的城市界面以及生态绿色廊道。
  行政办公休闲风貌区:市属办公、非市属办公结合中心绿地,打造中心区的生态核心区,创造市民休闲游憩的场所。
  现代文化商业风貌区:结合城市综合体、综合商业、文化、娱乐等多重功能,是吸引人流、体现新区活力的重要区域。
  企业总部风貌区:以企业总部和商务酒店为主,依托规划区完备的服务支撑体系,形成企业区域性的商贸办公区。
  现代商贸办公风貌区:以高端商务以及中小企业总部为主,形成高质量的现代商贸办公空间。
  城市生态居住风貌区: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建设吸引精英阶层的高品质生态居住区。
  现代时尚居住风貌区:该区与邻近的工作区域紧密相连而又有适度分割,是周边工
  作人士的理想居住空间。
  8、实施策略
  建议本项目开发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复合型开发模式。即根据本地具体的政策及市场的变化情况,选取灵活的开发策略。分期、分区开发,不同地块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使能适应政府、大型开发商、个性开发商、中小企业等不同的投资开发者,以全方位推动中心区开发建设。分期,有节奏地进行土地开发建设。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中小城镇中心区的现状和空间形态说起,此研究基础上,从上层次规划、相关案例研究、现状分析、经验数据的纳入等几方面指导本次城市设计。
  我们认为,中小城镇的中心区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中小城镇居民提供理想的公共生活空间,突出小城市的独特个性,从而促进小城市经济和政治文化的良性发展。针对中小城镇的特殊性,我们在进行中小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时,必须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深化目标和合理的设计与管理过程,通过改进中心的空间环境质量和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达到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中小城镇的中心区城市设计在设计方法和内容上虽然与大中城市的中心区城市设计有共性,但在一系列具体做法上仍有很大的个性,在特色研究、空间尺度控制、公众参与及管理上尤为明显。从中小城镇的个性入手,挖掘出其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城市设计的手法,这样的中小城镇中心区城市设计才具有生命力和积极的指导意义。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小城镇 城市设计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及其优化路径
    中小学后勤管理的思考
    浅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设程序
    建立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系统,打造中小学信息…
    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创新探究
    农村环境下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中小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实践
    校园亚文化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对策…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思考
    农村中小学书法教学探索
    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