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从《最后的珠子》看安徒生童话的死亡主题与悲剧意识
摘 要:悲伤的气质是安徒生童话一抹独特的色彩,与之紧密相关的就是童话里的死亡主题。本文从《最后的珠子》这篇作品入手,着重论述安徒生童话里的死亡主题与悲剧意识的表现。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 死亡 悲哀 儿童
  《最后的珠子》并不是一篇光彩夺目的童话故事,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也许要到最后读者才能体会到它的可贵之处。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诞生了,女神们将健康、财富、爱情、幸运等等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希望的一切他都拥有了,但是安琪儿却对这个孩子的守护神说,其实还少了一件最重要的礼物。于是安琪儿带着守护神去寻找这个生命中最好的礼物。他们到了一间屋子,这个家庭刚刚死去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就躺在屋子中间的棺材里。安琪儿告诉守护神说,拥有这最好礼物的仙女——悲哀女神就在这里。这时有一颗热泪落到了悲哀女神的衣服上,变成了一颗珠子。安琪儿捡起这颗珠子,告诉守护神说:“悲哀的珠子是一颗最后的珠子——它是怎样也缺少不了的!只有通过它,别的珠子才显得特别光耀夺目。你可以在它上面看到长虹的光辉——它把天上和人间联结起来。我们每次死去一个亲爱的人,就可以在天上得到一个更多的朋友。我们在夜间向星空望,寻求最美满的东西。这时请你看看那颗悲哀的珠子,因为从这儿把我们带走的那对灵魂的翅膀,就藏在这颗珠子里面。”
  有学者猜测安徒生是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八世的私生子,将《最后的珠子》和其他童话故事一样当成是安徒生对这个身世的隐喻,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悲哀的继承者”,是得不到承认的私生子和流落民间的王子,所以在这篇童话故事里抒发对身世的苦闷嗟叹。WwW.11665.com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将身世和作品的精神内涵过分紧密地牵连起来,未免牵强,显得大而无当,同时也导致了对安徒生作品精神深度的肤浅理解。安徒生作为一个伟大的童话作家,如果仅仅是在作品里抒发对私生子身份的个人的不满和哀怨的话并不能使其成为最一流的作家。另一种说法,则是叶君健老先生在《最后的珠子》这篇童话故事后面的个人体会,他认为《最后的珠子》是告诉我们“人活了一生,总归要留下一些业绩,那是永远不会死亡的”,而这些人才是忠实、正直地履行了人生责任的人。果真是这样吗?童话故事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这篇故事里的儿童也不过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安徒生是借着这篇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在死前留下业绩吗?叶君健老先生甚至认为这些业绩才是永远不会死亡的,显然和作品末尾所说的永不死亡的是灵魂相矛盾了,所以我也不赞同叶先生的看法。
  从文本的实际出发,这篇作品显然是作者在探索面对死亡时,悲伤对人生的意义。在安徒生的童话里,死亡与哀伤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一个充满对儿童慈爱之心的老人,除了让孩子们读欢乐的故事,更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死亡和哀伤的意义,这才是真实而完整的人生。可以说,《最后的珠子》这篇童话故事是我们了解安徒生创作风格和思想的眼目,是一篇起到以管窥天重要作用的童话故事。安徒生为什么要让儿童触摸死亡?为什么要将死亡带来的悲伤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儿童?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安徒生发表的一百六十八篇童话故事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以悲剧结局,具有悲伤气质的童话只有二十多篇,这些童话从数量上看在整体上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然而正是它们凝聚成了安徒生独特的悲伤气质,使安徒生成为安徒生,相比于一般的欢乐题材的童话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而以上的这些故事全部涉及了死亡主题,安徒生的童话悲剧无法和死亡分离。有学者认为在安徒生童话中,死亡是随处可见的结局,如彭斯远先生说的“再也没有一位童话作家像安徒生那样不讳谈死亡,安徒生谈死亡的频率非常高,安徒生童话里的死亡就像日月星辰般自然地存在着”。然而,真正引起我们关注的不是任何一个简单的死亡的行为动作,而是那些能够使读者的心颤动的死亡。如同在《最后的珠子》中描述的,一个温柔勤劳的母亲的死亡让家庭的每个成员都陷入痛苦之中流下悲哀的眼泪。
  一、悲伤童话里的死亡主题
  死亡在成年人的眼里是恐怖、阴冷、腐烂、了无生气的代名词,纯真的儿童处在生命的初始阶段,而死亡则是生命的终结,儿童与死亡站在生命的两端,安徒生却跨越了如此之大的幅度,为什么要和儿童反复地讲述死亡,这是否合适,

其意义又是什么呢?
  1.安徒生的死亡经历
  在《我的一生》这本自传中,安徒生提到了童年时期对父亲死亡的印象,充满了童年回忆的诗意特征。“在那以后第三天,我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尸体躺在床上,我和母亲睡在一起,有一只蟋蟀唧唧地叫了一整夜。‘他死了,’我母亲对着尸体说,‘你不必叫他了。冰姑娘把他接去了。’我懂得她这话的意思。我想起去年冬天,我们的窗玻璃结冰时,父亲指着玻璃给我们看一个好像少女伸着胳膊的形象。‘她来接我了,’他开玩笑地说。而此刻,当他死后躺在床上时,我母亲想起了这事儿,我也一直没有忘怀。”
  十四岁,安徒生只身一人去哥本哈根寻找出名之路。十五岁时,安徒生亲爱的老祖母去世了,在《我的一生》中这样记载着:“我们就这样分别了。从此我再没有见到她,直至她第二年去世。她长眠在贫民院的墓地里。我连她的坟墓都指不出来。”十七岁时,他初恋的少女亨利蒂死于轮船失事,给安徒生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在斯拉格尔斯教会学校求学期间,安徒生与友人一起去观看一场犯人的处决,这个经历更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在处决场,他“几乎支撑不住”,每次回忆起这次血淋淋的噪乱的处决都让他觉得非常痛苦。1833年,他的诗作《艾格尼特》被外界批判得很厉害,在他痛不欲生的时候,他又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安徒生更加痛苦不堪,“但我想不通,我这样一个也有亲友的人,为什么此时此刻在世界上连一个爱我的人都没有?这种新的想法使我泪如泉涌”。每一次经历恋人与亲人的死亡都给他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令他更加孤独和悲伤。在《最后的珠子》里,死亡被摆在了新生儿的赠礼环节面前,成为重要的人生主题,不得不说这与安徒生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2.弱化手法与死亡
  安徒生在向儿童讲述死亡主题时,用充满诗意的浪漫的语言弱化了死亡的沉重和恐怖气氛。这一语言上的“弱化”手法,使死亡在儿童面前得到了恰当的表现。李利安·h·史密斯曾说:“为儿童写作的优秀的作家,心中有表达意念的企图,而且是希望用最好的方式来表达,他相信这样做儿童会了解他的意念。”安徒生格外重视对死亡的语言描述,这源于安徒生在斯拉格尔斯教会学校求学期间,观看了一次令他印象深刻的犯人处决事件。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目击的罪犯们被押送到刑场时的情景……整个悲剧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以致很久以后我想起它就难受。
  这场处决给安徒生留下了混乱、难受、可怕的记忆,安徒生并不喜欢以这种印象方式将死亡介绍给儿童,于是他在语言上首先采用了“弱化”死亡沉重感的方法去恰当地表现这个主题。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个名篇中的死亡场景,显得唯美而浪漫,这种表现死亡的高明手法一直为人们所称赞。即便是在《单身汉的睡帽》这样气氛低沉压抑的作品中,作者也巧妙地安排了老安东对公爵夫人圣伊丽莎白的回忆,温柔美好的回忆冲淡了死亡的压抑气氛,死亡最后变成了一场沉沉的睡眠。这种恬淡的语言风格弱化了死亡的恐怖气氛,使死亡的描写与儿童文学总格调的欢快明朗保持了一致。
  3.不朽与死亡
  在《最后的珠子》里,安徒生的最后一段话富有深刻的含义。“悲哀的珠子是一颗最后的珠子——它是怎样也缺少不了的!只有通过它,别的珠子才特别显得光耀夺目。你可以在它上面看到长虹的光辉——它把天上和人间联结起来。我们每次死去一个亲爱的人,就可以在天上得到一个更多的朋友。我们在夜间向星空望,寻求最美满的东西。这时请你看看那颗悲哀的珠子,因为从这儿把我们带走的那对灵魂的翅膀,就藏在这颗珠子里面。”
  安徒生希望告诉孩子们,死亡对人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如安徒生所说,只有通过悲哀的珠子,别的珠子才显得特别光耀夺目,也就是说悲哀能够填补生活的某种缺失,让人生显得更完整,更加光彩迷人。生活缺失的是什么呢?生活缺失的也许是人生最珍贵的永垂不朽的东西。对生活而言,人所追求的什么才是永恒的呢?安徒生对生活发出了诗人的质疑,毫无疑问,灵魂才是真正永垂不朽的所在。死亡会带来沉痛的悲哀,但只有我们理解了死亡的悲哀,我们才能够捕捉到自己的灵魂。这就是这篇《最后的珠子》要告诉孩子们的道理:死亡带来悲哀,而不朽的灵魂就恰恰躲在悲伤的珠子里。只有找到灵魂,才能让我们的生活美满。
  二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意识
  和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悲剧一样,安徒生也采用了将死亡主题与悲剧紧密结合的创作方式,死亡主题的突出使安徒生的童话悲剧即便是在温和的叙述语言下,仍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同:
  首先,亚里士多德特指的悲剧是古希腊时期的英雄悲剧,主人公多是神或者是半人半神的英雄,具有神话气质。而在安徒生的悲剧童话中,主人公则是来自社会底层的“隐形人”,他们真实亲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而不是神或英雄,这使安徒生的童话拉近了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比如《她是一个废物》中的洗衣妇,这个母亲形象就是当时社会中底层劳苦妇女的真实写照。
  其次,亚里士多德强调情节论,认为人物的行为是导致悲剧的动因,人物的行动是为悲剧效果服务的。但是在安徒生童话中,情节和人物的行为并没有在体现作者的悲剧效果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反,在悲剧童话中,作者描写的重点是悲剧的整体氛围,而不是情节。如《海的女儿》重点描写了小美人死亡时灵魂升华的整体氛围。
  再次,亚氏悲剧的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地遭到不幸,形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给予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引起情感的强烈共鸣。相比“一剂猛药”式的悲剧,安徒生童话里的悲剧反而是温柔的,它没有造成强烈的情感喷发,处于哀而不伤的状态,悲剧意味的背后洋溢着安徒生温暖的人道主义关怀。一方面,作为一种针对古希腊时期的悲剧定义,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定义,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安徒生的童话悲剧。假设仍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定义,安徒生的童话悲剧并不能够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安徒生童话故事的悲剧性可能主要不在于作品的体裁、主题表现上,而在于安徒生这个作家本身具有的某种悲剧意识,并用童话这种体裁适当地表现了自己的悲剧意识,于是这些作品没有成为真正的悲剧,只洋溢着一种悲伤的风格。
  安徒生真正的悲剧意识根源于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另一个童话悲剧来找到答案。
  《没有画的画册》是安徒生后期写作水平的一个代表作,在第十九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扮演武士的演员无法得到观众的认可,屡次在嘘唏声中含着眼泪下台。这个可怜的演员经过一年的痛苦挣扎,最终选择了自杀。艺术是一场无情的大规模的淘汰史,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他的位置,他最终的归宿不过是教堂里一处最不起眼的荒凉坟墓,并且他将很快被人遗忘。这个故事影射了安徒生的艺术创作生涯。
  安徒生在哥本哈根的那段时间,遇到同样糟糕的情境。他想当一名演员、舞蹈者、剧作家、诗人,但都遇到了重重的质疑和阻力。沙尔夫人以为他是一个失去了理性的人,把他随意地打发走了。去剧院求职,但剧院说不雇佣他这样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满怀希望地寄去剧本,但是剧本却被退回,信上说“人们不会希望保存这样严重缺乏基本知识的作品”。当他被邀请为大家热情洋溢地朗诵诗歌时,人们不过是把他作为取乐的工具,一位朋友友善地告诉安徒生真相,他才发现,“他们拿我取乐,而我却误将每一个微笑看作喝彩”,“他们请求我背诵一首我自己写的诗,但当我怀着深厚的感情背诵时,取乐又变成了同情”。甚至当他刚开始写童话的时候,身边的人告诉安徒生他并不具有写童话的才华。这些饱受打击和质疑的经历都和《没
  有画的画册》第十九夜中的故事所说的一样,“可怜的人啊!不过在艺术的王国里是不容许低能人存在的。他有深厚的感情,他热爱艺术,但是艺术却不爱他”。
  安徒生的悲剧意识是具有超越性的悲剧意识,他在寻求。在这些让人心灰意冷的挫折面前,安徒生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安徒生的心也像这个可怜的演员一样,曾陷入到如同死一般的境界,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陷入绝境的悲伤,然而他最终从这种死亡的悲伤中超越出来,找到了自己诗人的灵魂,这也许是安徒生一生最大的收获。成年后,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困苦让人感觉像陷入死境,死亡对我们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如何面对真实的死亡亦或是人生的绝境,是儿童时期就应该进行准备的工作。死亡就像是掉进一个黑暗的世界,黑暗是一场神秘的未知,充满了骇人的想象,儿童天生就对黑暗存在着恐惧心理,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黑暗中独自行走。安徒生就是那个手举着烛火,牵引孩子们穿越黑暗的老人。在这些悲伤的童话里,安徒生将这

还未接触死亡的孩子引导到黑暗中,在烛光里,带孩子们探索体验死亡的黑暗感受,消除儿童对黑暗天生的恐惧,相信孩子们最终有一天,能够从黑暗中超越,正如文中说的“我们在夜间向星空望,寻求最美满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黑暗的夜空中藏着人生最美满的东西——灵魂,找到了灵魂我们就将超越人生的悲伤。如同死亡的悲伤是不可避免的一样,在每个人所追求的人生道路上也到处都是悲伤,但我们要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只有灵魂才能永远活着。
  参考文献:
  [1] 彭斯远.儿童文学散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
  [2] [丹麦]安徒生.安徒生童话[m].叶君健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3] [英]李利安·h·史密斯.欢欣岁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儿童文学观[m].傅林统编译.台湾:富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
  [4] [丹麦]我的一生[m].玄之译.东方出版中心,2006.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最后的 安徒生 童话 死亡 意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葡萄月令》看黄厚江老师的教学特色
    从《圣马可的奇迹》分析丁托列托作品的“矫…
    最后通牒游戏理论新解:成本价值说
    从《天圣令》看北宋政府水旱灾害应对管理
    农业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普遍 差钱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