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谈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摘要:高压喷射灌浆是一项先进的防渗技术,它具有成本低、施工速度快、固结体强度大、可靠性高等特点。此项技术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水工建筑物防渗抗灾能力,减轻防洪胀力,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不断的研究,以提升该工艺技术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高压喷射灌浆 作用 优势 施工要点 注意事项
        0 引言
        高压喷射灌浆基本原理是借助于高压射流冲击、破坏被灌地层结构,同时灌入水泥浆或混合浆,使浆液与被灌地层颗粒掺混,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凝结体,借以达到加固地基和防渗的目的。
        1 灌浆的概念及作用
        灌浆(grouting),就是将某种具有流动性和胶凝性的浆液,按一定的配比要求,通过钻孔用灌浆设备压入建筑物或其基础部分缝隙中的措施。灌浆又称注浆,其实质是使浆液在被灌载体中渗透、扩散、充塞,经一定时间后凝固和硬化,从而达到加固载体和抗渗防水的目的。
        灌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充填作用。WWw.11665.CoM浆液凝成的结石将地层空隙充填起来,可以阻止水流通过,提高地层的密实性;压密作用。在浆液被压入的过程中,将对地层产生挤压,从而使那些无法进入浆液的细小裂隙和孔隙受到压缩或挤密,使地层密实性和力学性能都得到提高;粘合作用。某些浆液的胶凝性质可以使己经脱松的岩块、建筑物裂缝等充填并粘合在一起,使其联合承载能力得到改善;固化作用。某些浆材(例如水泥和某些化灌材料)可与地层中的粘土等松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凝固成坚固的“类岩体”。
        2 高压喷射灌桨技术的优势
        2.1 适用范围广。高喷灌浆可用于工程新建之前,也可用于工程修建之中,特别是用于工程建成之后,显示出不损坏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不影响运营使用的长处。
        2.2 施工简便。施工时只需在土层中钻一个孔径为50mm或300mm的小孔,便可在土中喷射形成0.4~4.0m的固结体,因而能贴近已有建筑物基础建设新建筑物。
        2.3 固结体形状可以控制。为满足工程的需要,在喷射过程中,可调整旋喷速度和提升速度,增减喷射压力,可更换不同孔径喷嘴改变流量,使用固结体成为设计所需要的形状。
        2.4 料源广阔、价格低廉。喷射的浆液是以水泥为主,化学材料为辅,除了在要求速凝超早强时使用化学材料外,一般的地基工程使用价格低廉的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此外,还可以在水泥中加人一定数量的粉煤灰,这不但利用了废材,又降低了注浆材料的成本。
        2.5 设备简单、管理方便。高压喷射灌浆全套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机动性强、占地少,能在狭窄和低矮的现场施工,且施工管理简便:在单管、二重管、三重管喷射过程中,通过对喷射的压力、吸浆量和冒浆情况的量测,即可间接地了解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喷射参数或改变工艺,保重固结质量。在多重喷射时,更可以从屏幕上了解空间形状和尺寸后再以浆材填充之,施工管理十分有效。
        3 高压喷射灌桨的工艺与施工要点
        3.1钻孔 造孔过程中做好充填堵漏,使孔内泥浆保持正常循环,返出孔外,直至终孔。跟管钻进,边钻进边跟入套管,直至终孔。钻进时应注意保证钻机垂直,偏斜率应≤1%。
        施工中需注意,当孔深达到设计深度时,应提取岩芯,经检验认可后方可终孔。终孔后要测斜验收,合格后搬迁孔位。
        3.2 下入喷射杆 泥浆固壁的钻孔可以将喷射杆直接下入孔内,直至孔底。跟管钻进的钻孔,有2种情况:①拔管前在套管内注入密度大的塑性泥浆,注满后起拔套管,边起拔边注入,使浆面长期保持与孔口齐平,直至套管全部拔出,而后再将喷射杆下入孔内直至孔底。②也可先在套管内下入管壁均匀的pvc管,直到套管底部,起护壁作用,而后将套管全部拔出,再将喷射杆下入到管底部。
        3.3 高喷施工 施工中所用技术参数因使用高喷的方法不同而不同。所用的灌浆压力不同,提升速度也有差异。对各类地层而言,若使用同一种施工方法则水压、气压、浆压的变化不大,而提升速度变化,是影响高喷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确定提升速度应注意下列问题:①因地层而异 在砂层中提升速度可稍快,砂卵(砾)石层中应放慢些,含有大粒径(40cm以上)块石或块石比较集中的地层应更慢。②因分序而异 先序孔提升速度可稍慢,后序孔相对来讲可稍快。③高喷施工中发现孔内返浆量减少时宜放慢提升速度。
        此外,还需对进浆量进行控制。除在制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保证浆液浓度外,对进水量同样要严格控制,方可保证进浆量。
        3.4 墙体位置的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平整好场地,要求场地内地下无障碍物,对某些作业地基软、不平整,有可能引起整机翻倒引起事故的地段,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在平整场地上对墙体中心线进行测量定位。
        3.5 喷墙管理 应控制好掘进速度和灌浆压力、提升速度,送气量的大小应使浆液成沸腾状为宜。灌浆阶段浆液不能发生离析和断浆现象,保证墙体均匀,无夹心层,若发生管道堵塞或因故短暂停机,应迅速抢修。如喷射过程中因发生事故停喷超过1h~2h,就需要做特殊处理方才能继续喷灌,恢复喷射时要求从停喷深度以下0.5m开始提升喷射。
        3.6 质量检测

        3.6.1 防渗墙的渗透性。灌浆施工结束待防渗墙体凝固30d后,将550m的灌浆坝段分为4个检查段,在这4处设置防渗检查试验围井,用注水试验测定封闭围井的渗透性来判断防渗墙质量。从试验结果看,防渗墙质量均达到优或良。
        3.6.2 防渗墙的连续性及厚度。施工结束30d后,采用地质雷达技术对防渗墙的连续性和厚度进行检测,查验防渗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平均厚度,以及防渗墙体方向和垂向深度的连续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6.3 防渗墙体结石体的强度。分别在检查段之间防渗墙交叉接触位置布置检查孔,在检查孔的中部取样品做物理力学试验,以查验施工是否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
        4 高喷技术施工中需注意的事项
        为保证高喷防渗墙的连续性,则必须要使各孔的凝结体在有效范围内牢固可靠连接上,为此如何选用结构布置形式和孔与孔的距离则很重要。
        高喷形成的凝结体的形状与喷射的形式有关,喷射形式一般有旋喷、摆喷和定喷三种。喷射时若边提升边旋转,则凝结体的形状为圆柱体,若边提升边摆动则形成的凝结体形状为哑铃状,若只提升和定向喷射则可形成板状。
        在防渗工程中,孔距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凝结体能否可靠地连接,而且也影响工程的进度、造价。孔距应根据地层的地质条件,对防渗性能的要求、高喷灌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结构形式、孔深及其它因素综合考虑而定。应控制好掘进速度和灌浆压力、提升速度,送气量的大小,应使浆液成沸腾状为宜。灌浆阶段浆液不能发生离析和不允许发生断浆现象,保证墙体均匀,无夹心层,若发生管道堵塞或因故暂停机,应迅速抢修。
        5 结语
        灌浆技术作为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中常用和重要的工程措施,在大坝坝基防渗和加固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水库、大坝的地基均需进行处理后,才能达到稳定与防渗的要求随着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国内可用于修建水库、大坝比较好的地基也越来越少,因此,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迟晓明.陈旭《浅谈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施工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j].吉林水利.2009(4).
[2]陈文涛《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09(5).
[3]吴向前《论水利建设工程中的灌浆工艺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09(6).
[4]杨平《对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认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7).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王晓明 纪勇 [标签: 高压 喷射灌浆 技术 施工 工艺 质量控制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于可持续发展谈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
    浅谈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
    浅谈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高台县三清渠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在运行管…
    浅谈高速公路施工阶段合同其他费用控制方法
    浅谈双高压斜孔旋喷施工技术与工程应用
    浅谈超高压输电线路停电检修工作的流程
    高压旋喷桩在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
    浅谈高速公路工程的计量与支付
    浅谈高新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论高铁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改造验收重点项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