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课堂对话有效性探索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来恩说过,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性的、创造性的活动。他所说的对话,指的是交往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时下的语文课堂里,很多教学对话属于低效或无效对话。
  一、低效对话种种
  1.由教师主宰的“虚假对话”
  一位教师在讲解完《背影》后问学生:“你们喜欢《背影》中的父亲吗?”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喜欢,这位父亲慈爱可亲,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有的说“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沉默,但却是伟大的”,也有的说“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点的伤害,是个真正的伟大的父亲”……最后教师说:“很好,我赞同大家的观点。”私下听两位同学议论:“其实我不喜欢这样的父亲,太溺爱孩子了,没有给孩子自主的空间”;“我爸爸也是这样,啥事都帮我做好了,我反而不乐意了”。
  这样的课堂对话,称之为“虚假对话”。虽然此时教师并不是在唱独角戏,但实际上他牢牢控制着教学的方向,整个课堂是在预设好的一问一答中来展开的。
  2.漠视差异的“精英对话”
  在这种对话中,主角是少数几个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生,而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甚至有些学生完全置身于事外。而教师在和优生的激情碰撞中沾沾自喜,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其他学生的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惰性,对语文课只剩下漠然。
  3.莫衷一是的“肤浅对话”
  听过一堂公开课——《老王》,其中有一个片断,教师请同学讨论:老王和杨绛能成为朋友吗?问题一出,教室就像炸开了锅,有人说“老王和杨绛之间有金钱关系,他们只能是雇佣关系”。WWW.11665.COM有人说“他们是邻居,但不是朋友。如果是真正的朋友,杨绛就不会因为老王外表的难看而吓坏,如果是真正朋友,杨绛就不应该不知道老王的家,就不会连老王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也有人说“他们既是邻居也是朋友。因为他们彼此牵挂,在老王去世多年作者仍怀念他,感到愧怍”。这时,教师说话了:“大家谈得很好,下面进入新的环节。”这位教师看似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并不管这个问题是否有思考的必要,是否有思考的价值。学生回答了,课堂热闹了,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既不置可否,也不予置评。看似热闹,实则空洞,学生在讨论过后,对问题的认知水平仍停留在原地。这样的对话缺失了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锋,是肤浅的对话,是近乎无效的对话。
  二、实现有效对话的途径
  1.理解“课堂对话”的内涵是课堂有效对话的根本
  要让语文课堂走向“对话”,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深刻理解“课堂对话”的内涵是根本。
  有些教师并不理解真正意义的“课堂对话”,以为“课堂对话”就是有问有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对话”就算完成了。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对话,是一些近乎机械的问答,如“喜欢吗”“喜欢”;“好吗”“好”;“是不是”“是”。这样的对答基本谈不上对话。
  以对话为教学手段,古已有之,孔子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其实就是在与学生做着知识和情感的交流,是有“以对话求新知”的企图的。孔子自觉应用对话,并产生教学效益,是当之无愧的教学对话。真正的课堂对话,是可以使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是民主、平等的,是沟通、合作的,是互动、交往的,是创造、生成的;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来展开的。对话表现在课堂上,应该有“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
  2.解读文本是课堂有效对话的基础
  文本是师生活动的资源,是师生交流的媒介。课堂要达到有效对话,教师自己首先要走进文本,在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中,读出文字里流淌出来的情感,读出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这样才有可能在作者(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桥,才有可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对话,这是有效对话的基础。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荟萃了各朝各代名家名篇。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好的范例,漠视这些课文是十分可惜的。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却只顾埋首于手边现成的教师用书,几乎不把时间花在研读这些精美的教材上。但是,现成的东西,毕竟不是经过自己内化得到的,是没有生命

力的。把那些干巴巴的课文分析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完全丢失了自己对作品独到的见解,把那些充满人文光辉的思想用面目可憎的答案模式呈献给学生,作为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安分守己”的“教书匠”。
  同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考试的长期“熏陶”下,已经养成了一种功利的读书习惯。对文本进行扫描式阅读后就直接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诡异的是,正确率还颇高,并屡试不爽。长此以往,学生已没有耐心去细细品读作品,也已不懂得如何自主的阅读那些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试题命制一定存在弊病,这里不一一赘述。学生这样草率的阅读方式,一定也是在教师长期的一厢情愿的满堂灌的教学中形成的。因此,深透解读文本是学好语文的根本,更是实现语文课堂对话有效化的基础。
  3.关注学生是课堂有效对话的关键
  教师拥有比学生更多的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学生由于自身认知水平、价值观念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需要得到教师多方的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共同研讨问题,应该让学生觉得教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当然,如果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发现了与学生的隔阂,此时作为认知水平高出一筹的师者应该敏锐地去搜寻、去判断、去引导,不能因为讲平等而熟视无睹。我在讲解《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时,面对一句话,和学生发生了分歧。“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都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这是斯科特日记的一段话。该怎么解读这句话呢?它本是斯科特在极度失望、无奈乃至近乎愤怒时的感情流露,是特定时候的特定感情,我们可以理解它,但并不一定赞同它。但有的同学却认为现实就是这样的,当他考试失败时,自己就是一只可怜的丑小鸭,一无是处,教师失望,家长伤心,同学嘲笑,只有考出满意的成绩,他才能找回往日的自信。又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我们在伤感之余,会对菲利普夫妇“冷漠无情,金钱至上”的丑陋嘴脸感到厌恶和痛恨,但偏偏有些学生会认为于勒大大占用了“我”家的那一部分遗产,理应受到惩罚,当他一无所有时,理应被抛弃。对这些偏差,我们的任务就是因势利导,纠正学生偏离的思想航向。 我们注意到了师生之间存在着认知上的差异,学生之间差异更不容小觑。要真正落实课堂对话的有效性,就应该让自己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块发展的空间。所以,课堂对话时,教师既要关注那些才情四溢、思维活跃的学生,还必须关注那些课堂表现不突出但个性独特的学生,他们可能是那些学习比较困难、时时准备放弃的学生,他们可能是那些胆小内向、不善于或不喜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学生,他们甚至可能是自我较为封闭、比较排斥与人交流的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对话氛围,要重视问题设置的广度和深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话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找到切入话题的角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话中。
  4.实现心灵的对话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对话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首席代表”,应该努力在学生与作品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设起一座心灵的桥,使“走进作品深处”,实现心灵对话成为可能。
  讲解《伟大的悲剧》时,我引导学生品读一个个细节,试图告诉学生,斯科特等五名勇士南极覆灭,是一个悲剧,但这个悲剧是伟大。失败是悲,而冒险精神伟大;为胜利者作证是悲,而诚信的绅士风度伟大;生命的毁灭是悲,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世人悼念是悲,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舞伟大。但就在群情激昂时,出现了另一种声音“这五个人死得不值得,他们是在冒险”,这句话引发了学生对“斯科特等五名勇士的死到底值不值得”的争论。此时我适时抛出了一些新问题:“探险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看待值与不值”,“探险是冒险吗”……在我的不断追问下,学生不断深入文本,迫切地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到位,这是我在备课时,预设的问题所达不到的高度,同时这些问题的设置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使一些平时习惯于等待标准答案的学生激发起探索的欲望。试想此时,如果教师忽略或有意回避了这些另类的声音,教学任务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但岂不可惜了这个可擦出思想火花的稍纵即逝的契机!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它是

思想与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它不应该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对话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动态生成的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的话题,实现教师、学生、作品三者之间心灵的对话,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真正在教师、学生、作品之间架设起一座心灵的桥,教师还应加强问题引导。
  《老王》中的老王和杨绛到底是不是朋友,这个问题可以讨论,讨论过后教师应做些什么?虽然课堂上的对话可谓热闹,每个学生都试图说服对方,从文中找证据,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找答案,个个讲的头头是道,但其实这个问题的提出,对深透文本并没有很高的价值,因问题的无意义使得对话变得肤浅、轻率。因此课堂中教师的问题引导不容忽视。把看似走入死胡同的课堂对话引入正轨,是对话课堂中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可对这个问题四两拨千斤:“老王是一直把杨绛一家当作朋友的。而杨绛还只是把老王当作一个好的下人。几年之后,杨绛回想起老王种种行为,才渐渐明白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是很不够。所以她良心上过不去,感到愧怍。她到底在反省些什么?”此时,教师借“朋友”问题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而解决这个新问题才是领会文章主旨的关键。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变成了通悟全文的切入点。
  由此可见,教师永远是课堂对话中的不可取代的“首席代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对话中的引导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师、生、本之间心灵的对话,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沟通”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问方式进行的对话的活动。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一种沟通和碰撞的过程。只有让这种沟通和碰撞真实有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们才能在这样的“对话”中不断进步,完成自我成长。
  (责任编辑:赖一郎)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有效性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开胃菜”——情境创设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并用于化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跃
    浅谈开放式作文教学是打造作文高效课堂的有…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基于形成性成绩评价方式课堂设计研究的社会…
    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课堂教学探讨
    利用地理课堂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知识肤浅化的实证分析
    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知识的肤浅化及其原因解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