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商业裂变期下的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从商业活动周期的角度考虑,我国城乡关系正处于商业裂变期阶段。在实现我国由商业裂变期过渡到商业交变期即实现我国城乡失衡向城乡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现实性问题需要解决,正确的路径选择必将产生重大的绩效成果。
  关键词:商业裂变期;城乡发展;和谐   
  1商业活动周期的界定
  
  按照商品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流向关系,商业活动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聚变期、过渡期、裂变期和交变期阶段。在商业聚变期阶段,商品由农村分散的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后汇集到城市,在中心城镇地区,商品出现集聚现象,由此把这一阶段的商业活动称之为商业聚变期阶段。到了商业过渡期阶段,商品主要在城市生产,也主要在城市销售。这一阶段的商品主要由城市大工厂生产,工厂聚集生产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并由此使得人口密集的城市成为商品的最大卖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有效需求不足,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扩大农村需求成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则能为日益形成的强大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于是商人另辟蹊径,将商品疏散销往广大农村,因此带动了农村市场的快速发展,农村市场成为商家投资的热点,这时的商品流向相对于城市而言,表现为向外扩散的态势,故称之为商业裂变期。第四阶段是商业交变期阶段,也可称之为城乡和谐共赢阶段,在这一阶段,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WwW.11665.CoM在我国具体表现为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城乡关系正处于商业裂变期阶段,家电下乡政策的出台正是这种关系的映射。然而家电下乡政策在繁荣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似乎非常有限,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失衡的城乡关系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城乡关系由商业裂变期顺利过渡到商业交变期的进程。
  
  2我国城乡发展现状解析
  
  在商业裂变期阶段,我国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城乡之间的不和谐程度还很严重,具体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方面的差距。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纯收入接近三倍的水平,而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二倍。扣除物价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约增长62%。另外,在收入统计之外,我国城乡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因此,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应比统计上的收入差距要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城镇居民以社会福利方式获得的隐性收入难以准确估计。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估计,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应是4:1,可见社会福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距。
  第二,城乡社会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具体表现为:首先,城乡教育投入差距大,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镇居民。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更重要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其次,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卫生总费用的分配存在严重偏向城市的倾向。目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10%多,80%以上的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近几年,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再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狭义上通常被认为应该包括五大保险(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及失业),外加三种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共八个保障体系。按照这个体系梳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难看出:社会保险制度严重缺位,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不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残缺不全。另外,农村社会保障范围窄,覆盖面小,保障标准低,总体水平不高。以目前我国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例,由于筹资额度低(一般为人均每年总额30元,发达地区略高一些),保障水平不高,而且由于是保大病住院,使得相当部分参保居民由于交不起首次入院费而不能住院,进而无法享受医疗保障,新型合作医疗能否真正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致穷的问题不容乐观。
  第三,城乡制度供给方面的差距。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把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创新取得明显效果,而农村制度的改革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关“三农”问题的制度供给滞后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制度供给严重失衡。以农村金融制度为例,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还存在性质模糊,定位不清,历史包袱未得到政策性支持等问题。目前农村民间借贷活跃但缺乏规范,由于没有法律的监管约束,民间借贷良莠不齐,纠纷频发,矛盾四起,增加了农民债务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另外,农村证券、信托、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缺乏,金融创新和金融电子化产品基本还是空白。再加上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低下,适应性差,使得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无法使潜在收益内在化,支农金融机构效益低下,无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3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第一,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推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我国实行“重城抑乡、重工轻农”的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提取农业剩余,使得我国在较短的时期内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获得了快速发展,为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与此同时,长期实行的以农补工政策,通过直接税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形式,将大量的农业剩余无偿转移到城市和工业,在城市居民生存环境显著改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工业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农业、农村、农民则因“失血”过多而削弱了自身的发展能力。如从1950-1994年的45年时间里,国家通过工农业剪刀差大约取得20100亿元收入,加上同期的农业税收入2733亿元,减去国家向农业投入的5346亿元,国家共提取农业剩余净额17487亿元,总计占第一产业gdp的25.2%。这种经济发展战略使我国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扩大了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政策措施,而且曾经一度使工农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由于实施力度不够,原有战略的强大惯性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加大了城乡之间发展的鸿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二,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以城乡隔绝的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形成了二元就业制度、二元收入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和二元教育制度等,它们相互交错运行,维系并强化着中国特殊的二元管理体制。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是以牺牲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其结果是严重扭曲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形成在收入水平、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不平等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大社会集团,使农民几乎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两极分化。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严重性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这就意味着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绩效有限,进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三次产业之间难以协调发展。造成二元经济结构反差强烈的根源是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转换的不对称,即在产值比重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大幅度转换的同时,农村劳动力却并未实现同步的甚至跨越式转换。对此应通过技术方面和制度方面的努力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以最终消减双重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三,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失衡。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带性差异,“城乡分治”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的不对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一手“包办”,而农村公共产品则由农民自己“买单”,结果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化程度加深。农村社会发展和公共品供给属于外部性很强、容易导致市场失灵的领域,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农村社会发展和公共品供给问题,往往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容易导致其供给不足,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但事实上,政府近些年来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没有合理地矫正市场失灵造成的偏差,往往还放大了市场机制的负面作用。很多政府主要领导热衷于招商引资、抓项目工程,而忽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的维护,造成了城乡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严重失衡。
  
  4城乡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
  
  消除我国城乡差距,加快推进我国城乡关系由商业裂变期过渡到商业交变期实现我国城乡的均衡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其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4.1调整发展战略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为配合繁荣农村建设,调整农村的战略发展目标,关键是要把农村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进行开发,而不是作为包袱去努力摆脱。农村的开发,主要立足于其传统优势,把其真正建设成为:国家的环境保护和粮食生产基地;国家的文化传统教育基地;国家的广阔就业基地;基层民主自治的培训基地。农村新的发展战略需要改变以农民进城为重点而推动城市化的办法,其立足点是将农村、农民和农业作为我国经济起飞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地,充分地开发农民、农村和农业的传统价值,使农村真正成为对城市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新农村。这样,城乡才能得到均质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4.2进行制度创新
  第一是创新户籍制度,实现人口自由流动,户籍制度创新的目标是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逐步过渡到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和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一视同仁的人口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农民与市民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竞争。第二是创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目标是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按照整体规划、城乡一体,共同负担、多元筹资,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是创新金融制度,通过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创新融资机制来解决农村的金融功能建设问题。在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制度业务、扩大农村金融试点的同时,监管水平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不仅坚持严格监管原则,严格准入标准,规范许可程序,还要强化资本约束,注重防范风险,以确保新机构安全稳健运行。第四是创新教育制度,教育公平是社会流动合理化的前提,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合理化是实现农村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差距过大,将进一步加剧目前已存在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况,继续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创新势在必行。第五是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政府应当大力承担起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责任,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财政投入,使农村与城市共享现代文明。在此基础上,改革单一性供给体制,积极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同时针对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政困境,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提高农村基层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力,改变农村基层政府无力顾及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求的现状。
  4.3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要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使城乡和谐发展并付诸实施的政策支持体系。首先利用合理的宣传激励优秀企业进入农村,同时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针鼓励优秀企业进入农村发展,并引导优秀企业参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让企业增加社会责任感,让城市和农村一起和谐快速的发展,达到实现繁荣农村的伟大目标。其次为了缓解城市压力以及支援繁荣农村建设,国家必须出台严格的措施,停止在城市建设农业加工企业,停止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城市建设的土地审批,同时提高农产品企业在城市加工所交纳的税收,以迫使相关企业进入农村,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同时就地解决农民工就业,帮助农民工降低生活成本,帮助农民提升农产品种植技术含量和全面了解农产品市场应用,以真正促进农业发展,促进繁荣农村建设。最后出台政策,在保证农村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扩大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的行业对象,力争把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轻工业等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全部分流农村,同时鼓励一些高技术低污染的企业进入农村,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农村经济体系,以加快现代农村建设,促使我国城乡关系尽快从商业裂变期过渡到商业交变期。
  
  参考文献
  [1]王兆祥.树立科学发展观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
  [2]张杰.关于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理性思考[j].理论学刊,2007,(4).
  [3]李全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6).
  [4]钟春燕,李保明,王敬华.城乡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途径[j].经济地理,2007,(11).
  [5]蒋庆洋.谈城市全面反哺农村的和谐兴农战略[j].商业时代,2008,(5).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王博 范湘香 [标签: 商业 裂变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古代招幌中的商业思想
    系统论视阈下商业企业竞争力维度分析与路径…
    声誉视角下消费者对商业企业集聚体的惠顾意…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市场营销问题探究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儒家伦理与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
    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道德中寻找重建现代商业…
    浅析确立和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的支…
    浅析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完善中国现行 三…
    浅析加快发展全省商业养老保险的思考
    浅析论商业保险金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撑作用
    试析日本江户时期的商业伦理思想变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