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永恒循环及其道德内涵:恩格斯和尼采

【内容提要】永恒循环思想,几乎在相同时期被两位立场迥异的思想家——恩格斯和尼采重新发现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是一个“新的世界观”或“新的世界方案”。本文通过揭示其思想的形成背景,对两位哲人的永恒循环学说异同之处加以辨析与评述。作者认为,永恒循环思想无论是对于恩格斯还是尼采来说,都是同某种价值信仰相关联,并作为某种德性论的基础而存在,而不是自然科学模式上的“伦理中立主义”理论。
【关键词】永恒循环/权力意志/能量守恒/新世界观/道德实践


【正文】
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有必要把恩格斯和尼采的自然观结合起来加以考察。首先,自然界永恒循环的思想在相近时期被这两个立场迥异的思想家重新发现并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一事件不能简单地归于偶然而需要对这种思想得以形成的背景予以揭示,并需要对二者永恒循环思想的相同与差异之处加以辨析;另外更重要的是,永恒循环这一思想无论是对于恩格斯还是尼采来说,都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科学模式上的“伦理中立主义”理论,而是同某些价值信仰相关联,作为某种德性论基础而存在。考虑到当今世界道德实践正处于严重的无序状态,在纷繁的道德理论取向中,马克思主义道德历史观和尼采基于永恒循环和权力意志的“价值重估”作为两种重要的选择方向正在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分析恩格斯和尼采永恒循环思想中的道德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新版尼采全集的编辑者蒙梯纳里在《尼采阅读》一书中对恩格斯和尼采的永恒循环思想进行过比较,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甚至在用词上也极为相近:恩格斯称“同一者在大循环中的永恒重复”(eine ——in  grossen  kreislaufen ——ewige  wiederholung desselben ),  尼采则称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die  ewige wiederkehr des gleichen)。wwW.11665.cOm他认为两位及其不同的思想家同时具有如此相似的思想,只能用共同的自然科学背景来解释。(〔1〕,p.198)这一观点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迄今为止尚没有证据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过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一种新思想的形成并产生影响,除了思想史自身的发展逻辑之外,同时必然受制于时代现实的需要。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和尼采永恒循环思想的形成,除了基于对欧洲思想发展史的同样极为深刻的批判性洞察之外,也确实受到当时自然科学最新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必须用一种“新的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他和尼采一样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复归:“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2〕,p.454)“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东西。……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2〕,p.462)
可以看出恩格斯对自己的这一发现是极为重视的。在《反杜林论》引论的概论中他把这种永恒循环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看成是反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德国哲学由康德经黑格尔而到马克思和他达到最高成就。而且,“因为学会辩证地思维的自然科学家到现在还屈指出数。”(〔2〕,p.62)所以, 恩格斯实际上和尼采一样自认为“永恒轮回的教师。”(〔3〕,p.126)
反观尼采,与恩格斯相似,他把永恒轮回称作一种新的世界观,即一种“新的世界方案。”(〔4〕,p.453)他所拟定的革新哲学原则的五点计划,其中之一便是“用永恒轮回学说取代‘形而上学’和宗教(这个学说乃是驯育和选择的手段)。”(〔4〕,p.286)可见尼采自己对永恒循环这一思想的地位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把它提到反传统形而上学的最新高度,并称之为“最深刻的思想”、“思想的顶峰”。
虽然由于其著述的格言与散文化使得研究者对尼采哲学中永恒循环学说所处的地位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深入的研究得出“永恒轮回学说与权力意志说有着最内在的一致”,它构成了尼采的“形而上学思考的最内在核心。”“尼采的形而上学立场可以由两个命题来确定,存在者本身的基本特征是‘权力意志’;存在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5〕,pp.26—33)
对于永恒循环说的基本思想,尼采在多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详略不一的表述。其中两段诗化的表述为:“万物方来,万物方去;存在之轮,永远循环。万物方生,万物方死;存在之时间,永远运行。万物消灭了,万物又新生了;存在之自身永远建造同样的屋宇。万物分离而相合;存在之循环对自己永久真实。存在念念相生;围绕着这之轨道,永远回环着那之星球。任何一点皆是宇宙的中心。永恒的路是螺旋形的。”(〔6〕,p.222)“这个世界是:一个力的怪物,无始无终,一个坚实固定的力,它不变大,也不变小,它不消耗自身,而只是改变面目,作为总体,它的大小不变,……象自身吞吐翻腾的大海,变幻不息,永恒的复归,以千万年为期的轮回;其形有潮有汐,由最简单到最复杂,由静止不动、僵死一团、冷漠异常,一变而为炽热灼人、野性难驯、自相矛盾;然而又从充盈状态返回简单状态,从矛盾嬉戏回归到和谐的快乐,在其轨道和年月的吻合中自我肯定、自我祝福;作为必然永恒回归的东西,作为变易,它不知更替、不知厌烦、不知疲倦……。”( 〔4〕,p.700)
从大体上看,可以发现恩格斯和尼采对世界的永恒循环运动有着基本相同的理解,并同时赋予这一思想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
进一步考察恩格斯和尼采对其永恒循环思想的论证,二者间的一些颇有意味的同异之处就明显地显现出来。
根据周国平先生的研究,尼采明确地把能量守恒定律引为永恒循环学说的理论根据。(见〔7 〕)尼采写到:“能量守恒的原则要求永恒轮回。”(〔4〕,p.631)他认为能量守恒定律意味着世界是由一种总量守恒的力形成。需要指出,尼采反对用经典力学(机械论)解释世界,他说:“机械论的一切前提,——材料、原子、重力、压力和冲击力等——都不是‘自在的事实’,而是借助于精神的虚构作出的解释。”机械论不能把握世界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和最内在的仍旧是这种意志。”而“机械论是结果征象学。”(〔4〕,p.534)如果相信机械论对世界的解释,世界的终极状态必定早已经达到,而事实并非如此。因而,“机械论在我看来乃是不完美和十分短暂的假说。”(〔4〕,p.455)尼采对“力”的概念的规定不同于经典物理学,他把一个内在意志划归于它,作为其中心,这就是权力意志。这样就构成了他所谓的“动力量子”。世界的终极现实不是物,“而是同其他一切动力量子处于张力关系中的动力量子”。(〔8〕,vol.13,p.82 )在尼采看来, 动力量子和量子场才是微观世界的真相。 这表明他已经猜测到20世纪物理学的某些重要内容,这一思想赢得了专家的惊叹。这总量有限的力被“虚无”包围而成其界限,“它被‘虚无’所缠绕,就象被自己的界限所缠绕一样。”(〔4〕,p.700)这是说空间是有限的,因为按照反证法,有限的力在无限的空间里会达到平衡,而事实上没有达到,所以空间是有限的。另外,时间是无限的,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妨碍我们从一定时刻出发倒推或顺推而达到无限。这样,能量守恒意味着有限的力,它们在有限的空间中的组合必定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组合在无限的时间中必定无限次地重复,形成永恒的循环。(〔4〕,pp.453 —454)
实际上能量守恒除了意味着永恒循环之外还可能意味着永恒的静止状态,所以需要将这一可能性排除。这只要诉诸事实:“均衡状态,根本就没有过,这说明它是无法实现的。”(〔4〕,p.145)这种永恒循环不但与机械均衡相对立,而且也反对机械循环。因为机械循环建立在因果必然性基础上,完全排除了偶然和混乱的因素,永恒循环则具有“一种非理性的必然性”,包括了偶然和混乱。偶然和混乱作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也同样汇入永恒的循环。他说:“万有的混乱,作为对任何目的性的排除,并不与循环思想相矛盾。”(〔8〕,vol.12,p.61)
与尼采不同,恩格斯没有对他的永恒循环思想进行详细的逻辑论证,而是更多地诉诸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的事实,并通过对种种宇宙发展有限论观点的批驳阐发永恒循环的思想。不过,通过分析我们仍能从中发现清楚的论证逻辑。
首先需要指出,虽然不同于尼采对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如经典物理学、达尔文的生存竟争和自然选择理论)主要持一种批判性的态度,认为当时的科学只是某种“结果的征象学”,并没有穷达世界的底蕴,恩格斯则更多地看到其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恩格斯实质上和尼采一样由于其哲学思想的高度,超越了当时的自然科学而对世界具有更为本质的理解。他深刻地认识到当时自然科学揭示的“自然规律”所具有的相对性,即“永恒的自然规律也愈来愈变成历史的规律。”(〔2〕,p.558)如恩格斯指出,赫尔姆霍茨的力的守恒定律,甚至“更新的更确切的能量守恒定律”,实质上只是恩格斯认为更本质的物质运动不灭原理的并不完美的表述:“‘能’这个名词确实是决没有把运动的全部关系正确地表现出来”,“‘力’这个字也是片面的”,“把纯主观的关于力的概念,塞到……客观的自然规律中去,这无论如何是一种奇怪的‘客观化’方法。”(〔2〕,p.501,504,503)另外,恩格斯和尼采都认识到达尔文生存斗争学说的局限性。(〔2〕,p.571;〔4〕p.494,502)
恩格斯一切思想的出发点是物质及其自身的运动转化的永恒性。对于“物质”这一概念,与流俗之见相反,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恩格斯认定它最终必须是某种粒子性的存在,而不可能是诸如“作用量子”一类的东西。虽然他就当时的自然科学概念谈到分子、原子和“以太粒子”,但是可以看出他已经洞见到这些概念只是对于“物质”这一对世界存在的最本质概括的历史性的相对把握,并赋予物质这一概念对未来自然科学发展的无限开放性。他说:“原子决不能被看作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的实物粒子。”(〔2〕,p.568)他明确地反对机械还原论,即把所有的物质都最终归于同一的最小粒子,而对物质一切质的差异仅仅用量的差异加以说明。他的批判与尼采有许多类似之处。
概括恩格斯的物质运动思想,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作为物质存在及其运动的条件的空间和时间都是无限的,而且,时空和物质的存在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第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和物质是不能分离的。第三,运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同一性。恩格斯根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把自然界的运动概括为四种: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其中每一种运动形式还可以作出更深一层次的区分。)每种运动形式各有其特殊的矛盾和本质而相互区别;另一方面又由于物质矛盾运动必然会超过其界限而使这些运动形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因而具有同一性。这种转化具有双向性,既有从低级运动到高级运动的转化,也有从高级运动向低级运动的转化。第四,由于物质的不灭,运动也是不灭的。最后,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界内部的矛盾,“运动本身就是矛盾。”(〔2〕,p.160)

由这些基本思想出发,恩格斯通过引用德莱伯的一句话简炼地论证了自然界永恒循环的思想:“无限时间内宇宙的永远重复的连续更替,不过是无限空间内无数宇宙同时并存的逻辑的补充。”(〔2〕,p.461)这里首先需要澄清恩格斯的宇宙概念。(见〔9〕,pp.78—85)恩格斯在谈到认识的界限时指出:“我们的自然科学的极限,直到今天仍是我们的宇宙,而在我们的宇宙以外的无限多的宇宙,是我们认识自然界时所用不着的。”(〔2〕,p.557)在另一处,他又提到“我们的宇宙岛。”(〔2〕,p.454)这样,宇宙这一概念在这里仅指一个有限的事物,无限的空间内包含着无数个这样有限的“宇宙岛”。那么,恩格斯的这一论证就是说,承认无限空间内无数有限事物的同时并存,就必然要承认这些有限事物在时间上是连续更替和永远的循环。如果不承认宇宙岛的永远循环,就意味着这些有限的事物在死亡之后,不能转化为新的事物,而一个个有限事物的死亡,就会导致无限空间内所有事物的死寂状态。而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就证明了相反的情况即永恒循环的必然性。
恩格斯区分“我们的宇宙”和“我们的宇宙以外的无限多的宇宙”及其“宇宙岛”概念对于今天的宇宙学研究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已有科学家提出我们观测的宇宙镶嵌在一个大得多的空间区域内,该空间区域在爆炸后的瞬息之间经历了一个异乎寻常的爆胀阶段。早期的宇宙好比是一个高密度空间的大锅中膨胀出的“气泡”,在一锅“沸汤”中有许多类似的“气泡”同时产生,即有许多别的宇宙和我们的宇宙并存。
比较恩格斯和尼采对其永恒循环思想的论证,我们会发现二者间似乎存在着严重的对立。首先,恩格斯坚持空间的无限性,而尼采则认为空间是有限的。另外,与空间的无限性相联系,恩格斯认为构成世界的物质在量上是无穷大的,并且也没有暗示过物质在质的转化方面的有限性,而尼采则明确指出世界是由总量守恒的动力量子构成,它们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组合无论多么大应该是一个“常数”,即有限的。而且,他们二者的论证方向存在着总体的差异。如果把尼采的思路比作通过微观物理学达到对世界的把握的话,那么恩格斯的思路则类似于宏观宇宙学。但是,正如微观物理学和宏观宇宙学两种完全相反的认知方向在今天达到越来越大程度上的统一一样,恩格斯和尼采的思想实际上具有本质的同一性。如果我们把尼采的世界观念理解为恩格斯的“宇宙岛”或“我们的宇宙”,以上表面的对立就消解了:同样有限的空间,同样有限的物质或动力量子,在无限的时间里形成永恒的循环。
周国平先生认为恩格斯和尼采的循环思想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首先,尼采的学说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缘起于非理性的瞬时体验,并强调一切细节的重现,而恩格斯则不然;另外,尼采认为永恒循环受制于“非理性的必然性”,而恩格斯则强调循环过程受制于物质运动规律,“在尼采眼里,这只能是一种机械循环。”(〔7〕,p.225)对于这两方面,本文作者均有不同意见。首先,正如k.波普尔所说:“对理解活动作任何理智上有意义的分析,主要或完全是通过分析我们对第三世界构件和工具的处理而进行的。”(〔10〕,p.176 )对于恩格斯和尼采何以形成他们思想的内心历程,我们难以作出有意义的判断。尼采固然强调一切细节的重视,但恩格斯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强调自然会以铁的必然性消灭人类,但同样又会以铁的必然性重新把人类产生出来。另外,我们已经指出,恩格斯和尼采同样反对机械论。在恩格斯关于物质运动规律、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大量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恩格斯对于规律的反机械论的辩证理解,而尼采虽然把循环比喻为一种游戏,“世界乃是一个循环,它周而复始无限地重复自身,而且无限重复自己的赌博游戏。”但“上述设想不等于是一个机械论的设想。……”(〔4〕,p.454),但是深入的研究就能够透过他的文学性语言发现他的真正意图。“非理性的必然性”并不是把一切都归于混沌,否认规律的存在,而是强调在偶然和混乱的背后存在着必然性的规律。试看《权力意志》的宣言:我讲的是最近二百年的历史。我描述那正在来临、而且不复能避免的事情:虚无主义的到来。这段历史现在已经可以讲述了,因为必须性本身正在这方面起作用。这难道不是强调规律吗?
    三
a.麦金太尔在《德性之后》一书中描画了一幅三百年来西方学术界一系列道德理论失败的历史,并认为道德观念之公共一致性的丧失,是最为深刻和危险的现代性危机。虽然他对尼采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实践的可行性作出了完全否定性的批判,但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尼采和马克思主义对于以往的道德理论的虚幻性具有至为深刻的洞察,他们的理论在今天仍是现代社会思想的最丰富的源泉。在此,限于篇幅我们无力详尽阐述和比较尼采和恩格斯的道德思想,但是,仅仅揭示二者如何由相似的永恒循环思想而走向极为不同的道德价值取向,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前文分析中,我们已经揭示了恩格斯和尼采在理论取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恩格斯侧重于对事物宏观整体的把握,而尼采则从微观个体入手,这决定了二者在道德思想上的严重对立。在社会历史领域,尼采一再强调应以“肉体”即躯体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根本的问题:要以肉体为出发点,并且以肉体为线索。……肯定对肉体的信仰,胜于肯定对精神的信仰。”(〔4〕,p.178)他认为必须从躯体的本能、冲动和需要出发才能揭示人类在包括道德、哲学在内的一切认识领域的秘密。在这一点上,他与恩格斯存在着重大的差异。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也重视人类活动的生物学前提,但是这一前提是通过社会生产方式而对人的社会认识发生作用,因此,正如恩格斯批判杜林一样,尼采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尼采哲学思考的主题是个体生命的意义问题。他极为深刻地洞察到传统形而上学立足于理性和道德,一方面否定感官、本能和宇宙的生成变化,把实在虚无化,另一方面迷信概念、上帝,虚构一个静止不变的“真正的世界”,把虚无实在化,从而导致虚无主义的必然来临。尼采认识到不能依靠对以往德性论作某种修复来克服虚无主义,而必须将传统的德性论从根本上打碎,在一片虚无的废墟上重建一种新的德性论。在他看来,永恒循环思想正是这样一把“铁锤”,在用它彻底打碎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通过它的锤击,即用永恒循环彻底废除世界和生存的一切意义和目的,使弱者死灭,使强者被“选择”出来,并得到“训育”,变得坚强,产生接受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的勇气和责任意志,即所谓的“命运之爱”。这样的强者就是“超人”,他为自己颁布自己的新法则和德目表,他本人就是自己唯一的权威,他与别人的关系就是这样权威的实践。这样,尼采实质上从永恒循环走向了极端自由个人主义的道德唯我论。
对于恩格斯来说,不同于尼采,永恒循环这一思想并未具有如此绝对的毁坏一切的力量。固然恩格斯从这种思想出发嘲笑了杜林等理论家的永恒的“道德基本公理”(〔2〕,pp.147—158),但是对于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恩格斯则不认为永恒循环的思想会对之产生消极的意义,因为人类毁灭的必然性作为比共产主义这一远景更为遥远的事实可以暂时被排除在人类历史实践的考虑之外。托洛斯基作为一个修正主义者其思想固然有许多背谬之处,但他在《被出卖了的革命》一书中许多论述颇有哲理,令人深思。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从技术的发展这种进步的根本源泉开始的,而且是在那生产力的动力论的基础上来建设共产主义纲领的。如果你设想某种宇宙的大灾祸正在进行着,在很近的未来就会毁灭我们的星球的话,那么当然你就一定会把共产主义的远景同其它很多事情一起抛弃了。然而,除了这一点还成疑问的危险之外,就没有丝毫的科学根据来在事先对我们技术生产的和文化的可能性加上任何的限制。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2〕,p.465)在他看来,理论思维的根本任务主要是揭示人类社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以指导人类当前的社会实践。他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实质上是深刻的乐观主义精神,即认为在他们予以彻底批判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中,一个更美好的社会的先决条件正在积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资本主义社会终将灭亡,“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p.273)

【参考文献】
〔1〕m.mortinari, nietzsche lessen, berlin/new york, 198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3〕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4〕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商务印书馆,1991年。
〔5〕m.heidegger, nietzsche, b@①nde, neske 1961。
〔6〕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
〔7〕周国平:《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8〕f.nietzsche, werke, b@①ndeu,register—band, leipzig1894—1926.
〔9〕王志伟、高中华:“恩格斯‘宇宙观’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年第4期。
〔10〕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高中华 王志伟 [标签: 永恒 循环 道德 恩格斯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循环经济视角下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和要素分析
    论西方哲学史中的历史循环论与历史进步观及…
    《永恒》悲剧美学思考
    初中区域地理非线性主干循环教学哲学实践
    关于循环经济视阈下的生态伦理思想
    循环经济理论的完善及粪便资源化管理
    明月·大江——苏轼诗词的永恒主题
    中国古代生物循环变化思想初探
    飘逝的是永恒的
    宗教是永恒的
    对永恒生命的模式及意义的反思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