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关于循环经济视阈下的生态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其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理论。生态价值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生态伦理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包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循环经济思想提出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
  1.循环经济思想提出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资源危机使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人、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概念。这种理论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生态经济学为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WWW.11665.COM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循环经济则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够在这个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人们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可见,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表明了人们希望树立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从这一点来说,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应该是生态经济理论。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人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人。
  2.循环经济思想提出的现实背景。循环经济思想的提出也有其明确的现实针对性。这就是现存工业生产方式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和困境。这种危害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工业生产方式带来的物质资源日益匮乏,包括土地、矿产资源和能源等。其次,是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各种大量的废气、废水、废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等。有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指出,所谓现存工业危机中的“资源匮乏”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匮乏”,准确地讲是“天然化学资源(化学原材料与化学能源)的匮乏”;与此同时,所谓工业危机中的“环境污染”也不是一般性的“环境污染”,而主要是“化学污染”,其包括化学性质的废气、废水、废物所造成的污染等。这些工业生产方式导致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使地球生态恶化,直接威胁着当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假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沿着现行的线性经济模式运行,那么在未来的20年里资源环境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从而形成更加具有刚性的瓶颈约束。因此,解决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尖锐矛盾,进而化解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关系,帮助人们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已是我国在新世纪面对的重大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接受循环经济理论,从其现实性上考虑,也主要是为解决在我国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物质资源日益匮乏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些问题。江泽民同志就曾在一系列讲话里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人良性循环。”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将发展循环经济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并进一步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强调建设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保护好现有资源和环境,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
  二、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思想内涵
  循环经济提出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一种伦理关系,包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而且这些思想是一种综合的、创新的产物,是现代各种生态伦理思想的扬弃和整合。
  1.生态价值观。价值观念既指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又包括作为人们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依据的价值准则。循环经济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是由人类以外的所有生命物体和非生命物质组成,它包括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所有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态环境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更有着不可或缺的生态价值。然而,这些经济和生态价值的实现,都取决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行为,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循环经济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就意味着社会发展观的新的转变。生态价值观念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首先就在于强调生态环境的重大作用,强调重视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生态价值观,同时也只有树立生态价值观,才能使我国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循环经济路子的新态势。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条发展道路,也是一种新的道德准则,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哲学观念。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其生态伦理思想内涵必然要兼容平衡与发展两种取向,既要符合人类利益,又要符合生态规律的要求。它要求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转变,强调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寻求社会、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的最佳方案。这就把节约资源、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循环经济从本质上提出了以生态(包括资源和环境)为中介物的人际伦理规范,其主要是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所谓代内公平是指人们对环境利益的享有应保持公平,也就是说当人们在满足自己利益需要的时候,不能剥夺同时代其他人满足自身需要的权利。在发展问题上要公正地对待同时代的其他人,不能以牺牲同时代的其他人的发展为代价,同时代的每个人平等地享有从前人那里继承的环境资源。所谓代际公平是指人类在世代更替过程中对环境利益的享有应保持公平,也就是说当代人在满足自己利益需要的时候,不能剥夺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的权利,即在发展问题上要公正地对待后代人,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当代人应当为后代人提供至少与自己从前人那里继承的一样多的环境资源。

  3.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近代以来人们片面强调利用自然、战胜自然的观念,即单纯把自然看成是具有工具价值的狭隘观念。由于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出现,科技与生产力发展的极大进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连续胜利中产生并巩固了主宰自然、奴役自然的实践观念,认为人类的使命就是要征服和占有自然,使其成为人类的奴仆。人类把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只是当作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自己是改造自然的主体,自然环境是被改造的客体。这事实上是一种片面夸大主体作用的狭隘人类中心论。
  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论以主客二分的思维方法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看作只是具有被动和僵死本性的东西。这种观念实际上早在l9世纪末就曾受到恩格斯的批评。他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那同一种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鉴于生态危机的现实,以美国学者诺顿(bryang.norton)为代表的一些生态哲学家提出了“弱的人类中心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被人的理性思考肯定了的偏好或需求才是合理且应该给予满足的,而那些基于纯粹感性偏好的需求必须受到约束或限制。唯此,环境才能得到保护,人与自然最终才能得以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同发展。它作为我国解决以往工业生产方式造成危害和困境的途径,要求我们必须克服以往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甚至只是物质财富增长的错误观念,特别是要克服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片面强调利用自然、战胜自然的错误观念,遵循自然规律,树立生态伦理观念,一方面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开发自然即充分利用自然的资源价值、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另一方面,人类为了自身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又必须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
  4.人类的道德责任。当代哲学家纳什指出,“传统的道德哲学很少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那些认真思考了动物和自然客体的道德地位的哲学家,往往采取笛卡儿的方式,目的在于把它们排除在伦理学的范围之外。”生态伦理学作为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中应运而生的一种革命性伦理思想,它的根本任务是为当代环境保护实践提供一个广泛的伦理共识与可靠的道德基础。建立在生态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循环经济其首要特征就是扩大了人类的道德责任范围,将道德关怀的视野从人拓展到整个自然界,研究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以及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因为面对生态危机,人们的思考是谁的危机,是谁造成了生态危机,又是谁能承担起摆脱危机的责任。面对这些问题,离开了以人类为中心的理论视角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正如罗尔斯顿指出的那样,生态伦理学是一种新的伦理学,它以生态科学的环境整体主义为基点,依据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整体性,要求人类的行为既要有益于人类生存,又要有益于生态平衡。他说:“旧伦理学仅强调一个物种(人)的福利;新的伦理学除了人的福利还必须关注构成地球上进化着的生命的几百万物种的福利。”生态伦理学之所以被视为一种新的伦理学,要因就在于它所呈现出的这种具有“典范转移”意义的革命性。而这种革命性又突出地表现在它对诸如物质至上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工业文明价值理念的激烈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目标执着追求的态度上。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杨世雄 [标签: 循环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的探讨
    循环经济视角下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和要素分析
    关于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之融资问题的探讨
    关于提升逻辑学概论课程质量的几点对策
    关于体育哲学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思想涵盖的…
    关于工程技术中混凝土耐久性的探究
    浅淡关于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控制
    论西方哲学史中的历史循环论与历史进步观及…
    关于“逻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关于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
    关于我国基层自治管理新实践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