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论析公民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构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公民文化;民族精神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使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这种新文化是以公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和宽容意识为核心的新的公民文化,这对当代的民族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民族精神要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并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要体现主体意识,肯定权利意识,同时也要强调责任和义务;要培养理性和宽容的民族精神,建立现代文明社会。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变革,当今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以全球化、现代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工业文明要求中国公民改变在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自在和封闭的文化模式,改变经验主义的、自然主义的、自在自发的生存方式,用一种全新的自觉的文化塑造一种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自由自觉、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生存方式。这种新的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公民意识的普遍化为核心的新“公民文化”,并通过中国特色“公民文化”建设重构民族精神。面对这种新的变化,不但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使之发扬光大,而且要将时代性与民族性有机结合。在当前这个开放、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引进和培育某些精神因素,重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一致、相适应的民族精神,才能更有利于我们民族以健全、有力的精神面貌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中国社会转型与民族精神重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wwW.11665.com上述最突出的变化莫过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的复兴已提到了议事日程。因为现代化建设不是单纯“物”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必须靠人去创造,现代化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的现代化以及组织管理的各种规范和制度现代化是物的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人具备了现代化的精神才能更好地从事现代化的实践。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更不可能由别人恩赐,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奋斗和拼搏,这就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文明、规范、法制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应考虑他人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要求市场主体具有文明、规范、守法的经营行为。现代市场主体必须既具备经济人的品性又具备社会人、文化人的品性。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面临着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个人价值追求和社会价值追求,局部的近期的价值追求和全局的长远的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即不同的精神会使人们作出不同的处置和选择。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也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提出了要求。只有认真研究这种要求,才能建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相一致、相适应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它从根本上否定了血缘、门弟、权力之间的差别,在等价交换中,使人的自由品格在竞争中得到强化,主体意识得到加强。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多元化的经济形态,这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多元经济活动主体要自主自由地谋求利益最大化,就必然要有一个共同依循的竞赛准则—法律、法规。在法律的制约下,市场主体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平等和自由,法治才能代替人治。总之,随着市场经济在一个社会中逐步发展、成熟,从以开放、交往的社会化性质为起点,到经济人格的独立,到平等的交往关系,到自由活动空间,到对公正中介角色的欲求,到社会参与政治,最后到法治代替人治,使得市场经济中所内蕴的平等、自由、契约精神也内化为社会成员的精神,成为强调主体性、相关利益原则的新的民族精神产生的驱动力。
  二、公民文化的内涵及特质
    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 ),亦即公民政治文化,是由美国政治学家g. a.阿尔蒙德于1956年最先提出。他认为政治文化是从一定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中生长出来的,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政治系统及其运作层面的观念依托。公民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和政治结构相互协调的参与者文化。以参与文化为主,兼有顺从型、地域型文化的政治文化,是稳定的民主制度的前提。香港学者余振华教授概括说:“公民文化的特质在于第一,公民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关注政治系统的输人与输出,尤其是输人功能取向的具备;第二,公民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和效能感;第三,公民政治活动的频率较高,但这种活动的主要特征是高理性基础上的高参与。”
    公民文化是民主制度的意识铺垫与风格基础。其实质体现为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们在宪法和法律的框约下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并行不悖的理性自觉和行为取向。“‘公民文化’是一种平衡的政治取向,比如说,有政治活动,但不至于去摧毁政府的权威,有政治的参与和输人,但却是温和的;有政治纷争,但却是有节制的。公民文化的内涵是守法、宽容、恕道和理性论事的多元文化。”概言之,公民文化的特点在于,公民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和宽容意识。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文化有何特质呢?
    (1)健全的法制。公民文化的内涵是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当家作主,通过法定程序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而法制的内涵则是依照体现公民意志、反映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公民文化蕴含着平等,法制则把平等转化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通过具体的制度使之易于操作;公民文化意味着自由,法制则把自由加以昭示,又通过义务和责任把自由与秩序统一起来;公民文化昭示着契约精神,法制则正是这种契约关系的制度形式。
    (2)民本思想。在公民文化中,民本思想之民是指公民,民本思想是公民文化的主体。现代民本思想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确立了公民之间自由、平等的契约关系,界定了公民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成为一种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社会伦理。民本思想强调公民人人平等、人格独立。任何公民无论在社会关系还是在政治关系中都不存在依附关系,他始终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有怀疑的权利,有理性判断的能力,有自己的人生价值。民本思想强调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使得社会生活法律化、制度化。

    (3)科学的价值观。在公民文化中,科学的价值观强调人的主体性,并在人的主体性得到解放的条件下,追求真理和自由;在公民文化中,科学的价值观下的义利观,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义利观,即利己与利他、富民与富国相统一的新型义利观;在公民文化中,科学的价值观下,人们的政治参与是作为独立的,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自由意识、权利意识的个体的参与。

  三、构建与公民文化相统一的民族精神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培育的公民文化,更使公民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法制意识和监督意识强化,政治认同感和宽容意识催生,这也对当代的民族精神重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精神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更新的思想和文化体系,它必须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现实、新的文化形成新的内容。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群体意识,是由个体的独创性活动推动的。它的价值目标指向始终是使社会与个人达到和谐统一。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发达,多种经济形式的并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建,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也必然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状态。人们在一个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开放世界中重新发现了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的意义与价值,开始调整并确立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价值坐标,逐步形成了多元性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培育新时代公民文化,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民族精神。
    (1)当代民族精神要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并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其中爱国主义是基础,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但今天我们需要的爱国主义是公民文化所倡导的理性的爱国主义而非狭隘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源于对所处地域和血缘关系的本能留恋,而缺少客观的理性的分析。主要表现为:对本民族过度不实的颂扬和祟拜,而对其他民族进行不实的贬低和丑化;以维护民族利益为由,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之上,或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先进东西,盲目排外等等。对于当代爱国主义者来说,必须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努力吸收借鉴世界文化。只有大胆地吸收借鉴,才能使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充满活力。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机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资源配置,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当然,我们也要防止某些国家凭借他们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实行经济霸权主义,危及我们的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同时理性的爱国主义还要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既要吸取当今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发挥民族自身发展的特殊要求;此外,理性的爱国主义还要求我们不受外界干扰,一心一意搞好经济建设,努力发展壮大自己。当今世界是一个讲究实力的世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安全,必须以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为依托。因此,当代的民族精神应构建一种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人们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正视本国的历史和国情,认清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形势和地位以及自己的发展目标。在爱国主义旗帜下,要继续对公民进行传统教育,使人们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秀美山川,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要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人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增强世界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充分认识新时代的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充分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宽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借鉴、和平共处的重要意义。
    (2)当代民族精神必须体现自主意识,肯定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是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民族主体的自主性,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存在的文化前提。从市场经济看,其基本前提就是主体的平等独立性。在经济全球化与开放环境中的民族,必须具有主体的自主精神。个人既有强烈的权利意识,又有负责的义务观念。自尊,自强的个体意识强化起来,激发起平等的社会参与感。一个民族具有了这种自觉的自主意识,落后就会转化为先进,贫穷就会转化为富裕,反过来,又增强了个体的道德责任感。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间的交流不断扩大和增加,中华民族要在开放中求生存,谋发展,适应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就一定要正确认识民族的自我价值,增强自主意识,弘扬民族主体精神。当代社会,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丧失自我的民族终将被历史的大潮所淘汰。
    当代民族精神肯定人们权利意识增长的积极意义。这种积极意义表现为人们日益觉悟到应该追求一个更公正、更理想的社会环境。在一个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环境中,责任只是某些人承担的重负,权利或幸福只是某些人独享的特权。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在一定意义上,利益是检验市场经济成果的尺度。市场经济呼唤着市场主体、独立法人的出现和存在,否则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具有作为道德现实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在强调尊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同时,也推崇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主体:求利不损人,利义兼顾,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强调指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优先和首要性,也要看到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正当性,肯定按劳分配的道德价值,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协调结合起来,这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有享受社会己经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又有为社会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公民只有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才能显示出自身的生存价值和人格尊严。
    (3)培育理性、宽容的民族精神,建立现代文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和法制意识。而在落后的民族进人现代的时候,其建立宪政国家的渴望尤为强烈。法治社会建立的基础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成熟,二是社会心理的成熟,即民众理性意识的觉醒。因为法规与法治都是理性思考与运作的产物,非理性的操作,不可能建立法治社会秩序,而只能是人治。在我国建章立制,建设法治国家的时候,应学会这种填密的理性思考,这样,民众才会有更好的法规可依,这是秩序社会确立的前提。同时,还能唤醒民众法的意识,培育适用法律的能力与习惯。
    建立法治社会只是手段,而实现自由则是目的。平等自由社会的实现,需要物质基础,制度保证,但同时需要精神的支持。自由社会的精神支持便是宽容。所谓宽容,就是社会包容的心态与思维方式,换句话来说,就是对不同于自身的他人的存在、他人的生存方式、他人的选择,给予承认和尊重。社会是由不同的生命组成的,每一个人的生命权与尊严都应受到保护与尊重。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生命,是社会良好品德的基本条件。宽容意味着不但要尊重自己同一集体的成员,还应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信仰、文化、政党、种族群体。宽容还意味随时准备节制个人或地区与集团的特殊利益,而将共同利益置于首位。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黄湘莲 [标签: 公民 民族精神 重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公共图书馆开发老年读者源重要性
    公民道德视阈下推己及人的现代的策略
    论析 太平经 的生态伦理思想
    论析 太平经 的生态伦理思想
    论析“不求知天”、“知天”和“制天命而用…
    市民、臣民与选民:现代公民的角色整合与嬗…
    成熟的人与成熟的社会  ――公民道德教育的…
    论析毛泽东宗教思想的理论创新及其意义
    论析马克思的宗教思想
    论析诚信的进化
    论析社会诚信的构建渠道
    论析虚假行为的代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