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问题逻辑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问题逻辑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05方案”的实施,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与修改机制,为教学内容的规范提供了确实的保障。统编教材虽然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抽象性和政治理论性较强,在实际授课中,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将教材体系等同于教学体系,再加上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等说教式教学模式,经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恶和反感等抵触情绪。2010年6月,中共中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因此,要实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目标,就要改变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建构多元、开放、互动式的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不断解答学生的疑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问题逻辑及教学意义
  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问题逻辑研究就已经开始,而现代问题逻辑诞生于19世纪,我国学术界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关注和研究问题逻辑。www.11665.com作为研究问题的逻辑性质和关系的现代逻辑学分支,问题逻辑主要描述人们应该如何提出和回答问题,或者说,一个理性的人是如何询问和应答的。问题逻辑反映了提问和解答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提出和解答学生问题,来扩展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使学习成为一个认识甚至发现的过程。
  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式,就是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针对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层层深入细化,建立课程的问题体系,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通过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反馈为学生解疑释惑。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一言堂”、“灌输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受教育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脱离实际的知识,会使一些学生感到课程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在心理上排斥甚至拒绝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向学生采集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应对和处理面对人生、事业选择、社会现实生活与个人成长中的各种困惑与烦恼,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个体的经历、情感与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在教学中,采集和梳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愉悦。这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建构理论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积极的“我要学”,从而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革命。”问题特别是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体系,是建立在相应的知识基础之上,同时又指向未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梳理和检视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建立起自己的问题体系,从而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和发现新的问题,将自己的思维引入未知探索的过程。教师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过程中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有利于提升教学整体水平
  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目前高校中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实行的是大班授课的形式,授课教师很难做到熟悉和了解每一个学生,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脱节,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关注的种种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以及他们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专题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向学生采集问题和反馈交流的互动过程中,较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只有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有的放矢,讲授的教学内容才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同,教学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吸引力与说服力。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和对话中,也可以拓展自身的思维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二、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从理论上来讲,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点,即人类具有不断发展的潜力,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经验来学习和改变他们的自我发展状况;教育模式必须首先考虑人的个体性结构,充分体现人是具有不同特点和人性的个体。二是,以系统科学理论作为思想基础。系统论观点认为,无论简单的机械系统还是复杂的社会系统,都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和变化度,其谱系大致是从封闭性系统到开放性系统,从最稳定的固化到最具弹性的灵活度。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主要是信息的传播和流动,所以整个教学基本模式的设计应依循这种开放特性来进行,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则遵循了此种原则。

  问题逻辑是处理学生错综复杂问题的中央处理器,其中心任务是揭示问题之间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这个范围内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的逻辑性质和关系。问题逻辑从逻辑的角度出发,用一根主线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按照逻辑层次排列组合,这根主线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及其主要内容。教师按照由“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的基本规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构建一个由简单问题到复杂问题、由个人问题到社会问题的问题逻辑系统。由于主体层次和兴趣的差异,学生面对现实处境和社会的理解也有所差别,针对疑惑所提出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教师通过逻辑梳理,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按照难易程度厘清层次,形成问题的层次性系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能够简要回答的问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回答;面对复杂的问题可以先把问题的性质说清楚;面对当前无定论的问题,可以通过介绍各种学术视角、学术观点,来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争论,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建立以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基础的问题体系,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反射”,即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会引发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们也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热点问题,学生几乎都能集中注意力,围绕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基于问题逻辑而建立起的问题体系的目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给予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基本目标,为学生所思所问提供展现的平台,使学生在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唤起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三、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构建问题体系
  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按照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教学的重点、难点为核心,紧密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形成一个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由各个问题组成一个具有逻辑层次的问题体系。问题体系本质上是关于问题的逻辑体系,包含两个基本层次:一是众多问题的逻辑体系,二是问题本身的逻辑体系。问题本身的逻辑体系具有根本性意义,是众多问题的逻辑体系的基础,它关注问题的提出过程,关注“是什么”到“为什么”及背后隐含的“反思性”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是引导与传播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面对的是“应不应该”、“有没有意义”、“如何才有意义”等问题。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材内容,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达不到教学的根本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从主要给大学生讲‘是什么’,转向着重讲‘为什么’,着重讲‘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自觉地以问题逻辑的方式,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主要讲‘是什么’全面推向怎么讲‘为什么’”。实现教学思维模式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转变,首要条件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层次鲜明的具有逻辑蕴涵的问题形式,紧密联系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建立问题体系。教学内容有效转化为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体系,可以使学生明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度。
  2.开展问题解析式教学
  进行问题解析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问题的逻辑关系顺序,采用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真正达到澄清疑惑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设计要综合考虑教材、生活和学生三个因素。问题的设计首先要充分体现教学主题、主线和重点,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同时问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凸显对社会发展潮流与趋势的正确把握;问题的设计更要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现有的知识与能力为基础,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本体性价值,三者缺一不可。
  教学意义是问题创设的根本价值定位,教师本着“教学即研究”和“研究教学化”的理念在问题创设中要全面考虑教学意义,紧紧围绕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来确立课堂问题,使问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点、重建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同时,教师要宏观调控和精心选择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在学生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解决可能性的问题。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教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师也要注意结合课程理论和客观事实与学生进行对话式研讨,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给予令学生信服的答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3.采集和解答学生问题
  问题是一种提出疑问并要求回答的思维方式,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具有开发性和动态性,把采集和解答学生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采集问题的原则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逻辑体系及内在联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集学生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从而使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解答问题的基本原则是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实现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宏观视野指的是要有全局和整体观念,体现为一种超越具体人物、事件、表面现象界限的思考能力,从整体出发把握学科发展关键问题的领悟力,将课程问题置于宏观背景之下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厘清问题的由来、特征和发展趋势。微观视角是指教师在具体解答学生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学生愿

意接受和乐于接受。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目前全球技术、资本、人力的跨国界流动,使一些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产生了困惑,甚至有学生认为今天谈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全球化的宏观视野来讲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新特点和新内涵,虽然经济全球化给国家主权带来一些影响,但爱国主义从未过时。在把握宏观视野的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从微观视角着手,用具体和鲜活的实例,让学生真切体会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确立爱国情感和实践爱国行为的重要意义。只有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又在生活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真正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同主流价值观,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总之,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关注与直面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时结合相关的理论予以客观的解答,澄清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信念。这一教学模式通过建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富有层次的教学问题体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机转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理论魅力,从而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房宏婷 [标签: 政治 政治 政治 政治 思想工作 政治教育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工程审计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某框架混凝土建筑施工问题与预防措施分析
    基于工程资料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
    《初识鲁迅》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开放程度下的汇率波动问题研究
    问题式教学在地方财政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关于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之融资问题的探讨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逻辑探讨
    浅析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标准 方面存在的若干…
    手机“报纸APP”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