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探索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探索

一、主要病害的症状、论文联盟http://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2)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流行发生。(3)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4)防治方法。第一,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长上常用的抗病品种中有中单2号、中单14号、四单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烟单14号、豫玉11号等。第二,农业措施。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可减少初侵染源;发病初期,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第三,药剂防治。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必要时隔7d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2.玉米小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茎、穗、籽等,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锤形,呈黄褐色或灰褐色,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wwW.11665.COm(2)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玉蜀黍平凹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高于25℃和多雨天气发病重。(3)影响发病的因素。同玉米大斑病。(4)防治方法。同玉米大斑病。
  3.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1)症状。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2)发病规律。玉米矮花叶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种。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对玉米的危害亦很严重。蚜虫刺吸的同时吐出一种唾液,影响生长和扬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秃顶。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毒。该病毒可在灰飞虱的若虫体内越冬,也可以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麦苗中越冬。(3)影响发病的因素。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感染发病也轻。如果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发病重。(4)防治方法。第一,选用抗、耐病品种。如009号、枣玉8号、齐单6号等。第二,早期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125kg/hm2喷雾。第三,加强栽培管理,调整播期,适当晚播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期,彻底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减少毒源,增施有机肥,及时浇水,增强玉米抗病能力。
  4.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1)症状。青枯病是真菌病害,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2)发病规律。由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3)影响发病的因素。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关,在13~32℃之间可引起发病。湿度大,病势发展快。在相同湿度下,遇上低温,病势发展加快。温度高,病情发展不明显。不同品种和品系抗病性表现不同,连作田病情较重。(4)防治方法。第一,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号、陕单9号、豫玉11号、豫玉18号等。第二,在栽培措施上及时培土、除草,施足基肥,应注意排水。第三,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000倍液灌根。
  5.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1)症状。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开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开花抽出后小花畸形变为叶状物。(2)发病规律。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土壤温度较低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3)影响发病的因素: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4)防治方法。第一,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号、中单12号、辽单1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号等。第二,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菌的危害;深翻土壤可减少菌源,减轻发病。第三,早期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第四,药剂防治。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常用药剂有:17%三唑醇(羟锈宁)拌种剂或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二、主要虫害
  1.玉米螟。玉米螟又叫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1)症状。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蛀由茎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2)发生规律。玉米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在虫口基数大、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危害严重;在高温高湿的6~9月容易发生;玉米品种不同,被害差异不同。(3)防治方法。第一,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华蛹。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越冬虫口基数。第二,心叶期、穗期选用药剂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心叶期颗粒剂可使用市售的制成品,如0.1%氯氟氰菊酯颗粒剂,1.5%辛硫磷颗粒剂,5%杀虫双颗粒剂。如果没有现成的颗粒剂时也可以使用化学农药和过筛的煤渣参照配制白僵菌颗粒剂的方法配制。穗期一般使用药剂有: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0.5%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2500倍液。第三,利用赤眼蜂消灭玉米螟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安装诱虫灯。第四,选用抗虫品种。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2.蚜虫。(1)症状。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叶片卷缩,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早枯落,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2)发生规律。蚜虫的繁殖与一般害虫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论文联盟http://,所以其生活史比较复杂,往往出现几代“同堂”,1年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虫口密度很大,危害时间又长,对玉米造成的损失也较严重。(3)防治方法。第一,药剂防治。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125kg/hm2喷雾。也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5kg/hm2加水75~90kg/hm2,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第二,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3.红蜘蛛。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1)症状。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叶时即开始为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褪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2)发生规律。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红蜘蛛在田间呈点片状危害,从虫源所在地扩散到玉米全田,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大雨后数量下降,干旱少雨,则数量上升。(3)防治方法。第一,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第二,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混合液(1∶1),效果很好。第三,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4.粘虫。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1)症状识别。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为害。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2)发生规律。粘虫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喜产卵于干枯苗叶的尖部,并具有迁飞的特性。幼虫有假死性,对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粘虫对温湿度要求较严格,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高于30℃或低于15℃,成虫产卵数量减少或不能产卵。迁飞的粘虫蛾遇风雨,被迫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危害就重。(3)防治方法。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
  5.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等。(1)症状。咬食玉米幼苗、根茎或根,造成死苗、缺苗、断垄。(2)发生规律。这些害虫昼伏夜出,其中地老虎食性很杂,一般以第10代幼虫危害最为严重,秋季多雨是地老虎大发生的预兆。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食性杂,咬断植物幼苗、根茎,使幼苗枯黄而死。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靠近地表处咬断玉米幼苗,或在土壤表面开掘隧道,咬断幼苗主根使幼苗枯死。(3)防治方法。第一,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以消灭虫卵和幼虫,从源头上加以控制。第二,药剂防治。最好在播种时用药剂拌种,即用50%的辛硫磷1kg对水25~30kg或用40%甲基异硫磷1kg对水20kg拌种500kg。没有拌种的可在播种后用50%辛硫磷3.00~3.75kg/hm2对水6000~7500kg/hm2或敌百虫800倍液顺垄灌根。田间发现有危害时,可用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0.5kg对水稀释后拌40kg麦麸或碎油饼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玉米苗附近防治。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史明怀 [标签: 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 技术 病虫害 病虫害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云阳县小麦—玉米—红苕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单交种晋单52田间鉴定和电泳测定纯度分…
    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临时收储价提高
    今年水稻玉米长势总体较好
    对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技术的分析
    简议玉米合理施肥技术
    甜糯玉米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小垄密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林业病虫害的各项防治对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