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近年来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治疗6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6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男43例,女22例。年龄43~71(平均58±12.5)岁,体重45~93(平均72±13.6)kg,其中有高血压病史35例,高血脂病史2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糖尿病13例,吸烟37例。

    1.2  纳入和除外标准纳入标准:1.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轻微活动即诱发的初发型心绞痛(1月内);3.静息型心绞痛。上述任何一种心绞痛病人,在入选前12小时内仍有心绞痛发作,或48小时内发作次数≥2次,同时具有以下心电图变化之一:a.至少两个相邻导联的st段下降≥0.1mv;b.缺血性t波倒置c.st段抬高;d.存在st_t伪改善若无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则症状必须典型方可入选。除外标准:1.nyha心功能≥3级;2.清醒时心率≤60次/分;3.病窦综合症;4.收缩压≤90mmhg;5.对肝素高敏者;6.血小板显著下降,出凝血功能障碍;7.肝肾功能障碍;8.易于出血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器官损伤;9.出血性脑卒中。WWw.11665.CoM

    1.3  方法:全部病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如吸氧、fdp、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片口服)加用低分子肝素(速碧宁)0.4ml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10天,同时给予氯吡格雷片75ng/d(安万特赛诺非公司生产),疗程5~7天。如病情较重,可根据情况适当使用硝酸盐类药物缓解症状。

    1.4  观察指标:1.心绞痛发作次数变化:显效:一周内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次数减少≥85%;有效: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次数减少85~50%;无效;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次数减少≤50%;恶化: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次数均差于用药前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2.心电图: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st_t改变≥50%;无效:st_t改变≤50%;加重:st_t改变增加或(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3.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及两者乘积;4.胸痛持续时间;5.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6.随访60天各种临床事件(心肌梗死、心绞痛恶化、死亡)的发生,治疗期间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

    1.5  统计分析:应用sas软件系统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缓解情况:心绞痛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0.76%,心电图显示,显效4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0.0%,说明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的心肌缺血,其中用药一周后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由6.8±3.2减少至2.5±1.3,发作持续时间由17.2±4.5分/次减少到8.2±2.9分/次,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见心电图及24小时缺血总负荷较用药前恶化或加重。另外有17例患者因持续微泵硝酸甘油60小时不能缓解而改为肝素联合氯吡格雷片后心绞痛明显缓解,还有25例患者逐渐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以至最后完全停用。见表1、2。 表1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表2  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变化(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

    从上表中可见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等有显著差异(p<0.05),凝血功能等无显著差异(p>0.05)。

    2.2  副作用:所有患者随访60天除5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外,其余均未发生各种临床事件,未见药物相关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低血压、心力衰竭发生或加重,除3例患者腹壁肝素注射部位见少量瘀斑外,均无明显出血。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导致局部血小板黏附聚集,诱发腔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或内膜损伤诱发血管痉挛,可独自存在亦可与血栓形成并存、目前多主张采用抗栓治疗,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和扩展[1]。而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盐制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是通过增加心肌氧供或降低心肌耗氧量而发挥作用的,故对于伴有血栓机制参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较差,近年来病理开始应用肝素制剂及抗血小板药物虽无溶栓作用,但研究发现,在血栓形成初期血小板、红细胞及其他有形血液成分(包括纤维蛋白)的聚集是一个可逆的动态过程,即无外界干预时,有形成分聚集和溶解是同时存在的,只是聚集速度快于溶解速度,最终后果仍是血栓逐渐形成并增大。应用肝素抗凝制剂及抗血小板药物后,抑制了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间接加速其溶解过程,从而有可能预防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因此肝素可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同时低分子肝素不易被血小板第4因子灭活,很少与血浆蛋白结合,生物半衰期延长,抗凝效果呈明显的剂效关系,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少,临床使用很少出血现象。[2]氯吡格雷为adp受体拮抗剂、其作用机制为阻断adp通道,即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表面adp受体,从而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疗效大于或等于阿司匹林,且无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并发症[3,4],本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含片用量均显著减少(p<0.01)。表明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能显著缓解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由于普通肝素副作用大,常易诱发出血及止血困难,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低分子肝素克服这一缺点,低分子肝素在不同适应症所需的剂量下,并不延长出血时间,对激活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没有明显改变,即不影响血小板聚集也不影响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极少会引起腹膜后及颅内出血,部分注射部位瘀点、瘀斑,其诱发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明显降低[5],故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中有广阔的前景,本组65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仅疗效好,且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说明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高润霖,胡大一.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9.

[2]徐成斌.急性冠脉综合症-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1):5-9.

[3]戴倩,王俊.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进展[j].疑难病杂志,2007,6,32-35.

[4]赵卓,吴学思.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应用他丁类药物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54-57.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11665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氯吡格雷 不稳定性心绞痛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益脑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间
    CD4+调节性T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物和作用机制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下肢血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用波立维与低分子肝素钠
    EMB基因330密码子分子DNA探针设计及荧光检测
    鼻咽癌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OX40 OX40L共刺激分子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硫酸氢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
    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大分子代谢废物清除效果
    低分子肝素对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ICAM1和M
    L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分子生物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