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药学专业作为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在长期的中专教育期间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基础,但是学校升格以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为适应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高标准地开展课程建设,对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因此,我校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及系部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在教学计划调整的基础上,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以创建药理学精品课程为目标,结合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从多方面对药理学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现将近几年来药理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总结如下。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突出《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结合我校课程建设状况,以进一步提高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专业思想牢”人才为目标,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借鉴省内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大胆创新,突出特色,使药理学课程建设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医药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素
  1.修订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近年来,随着药学事业发展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用人单住对从业药师业务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药理教研室在2007年根据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教学大纲,实施一个周期后,在2010年通过在医药行业开展了广泛调研,了解各工作岗位对本门课程的要求后,又进行了再修订,将实验课的比例明显增加,优化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WWW.11665.Com
  2.加强教材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建设,体现办学特色。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集中表现形式。尽管目前高职层次教材很多,但大多都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或是中专教材的延伸,难于突出高职层次的办学要求。为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研室抓住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万种教材建设项目的机会,积极参与各类规划教材的编写。几年来,作为主编、副主编、编者单位,积极参与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的编写,目前共编写或参编《药理学》教材3部,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并选用杨宝峰主编《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豫清主编《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籍。在实验教材方面,教研室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角度出发编写了《药学实验教材》,融入了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加强了教学改革进程。
  3.优化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层次教学需求。学科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学内容必将与时俱进。药理教研室始终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突出重点,删繁就简,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上,教研室有计划选派教师到医院顶岗挂职锻炼,把握临床用药最新进展,并把教改研究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收集临床典型病例引入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方面,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间关系,将临床少用或不用的“老药”删略不讲,如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呋喃类等仅让学生自学,而临床多用且教材中介绍较少的药物予以重点讲授,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磷霉素等,以满足药学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4.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为规范教学管理,实现预期的目标,在新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研室制定了关于课程建设和质量提高的系列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开学、期中和期末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实现教学督导的常态化,采取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有力地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促使课程建设系统化和规范化。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学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方式,以打造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加大投入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引进硕士研究生1名,在职攻读硕士1名,脱产攻读研究生1名,选送1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复旦大学药学院学习,选派8人次教师到全国参加短期培训学习。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药理教研室在编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全部皆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硕士学历教师3人。教研室教师经常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执行“以老带新”制度,制订翔实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和培养记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6.加强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①理论教学的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2]。围绕打牢基础,强化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在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研,重新调整各章节教学时数,根据需要适当取舍和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更精练、合理,重点突出,避免重复、遗漏,又实现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衔接。在教学手段上,选择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以传统教学手段为辅,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全套教学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②实验课教学的改革。职业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点[3]。按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增加实验课时的比例的同时,将实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使其包含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改变了原来的单纯动物验证性试验。另外,根据药学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去向,在社会药房和医药公司从事药品销售的占较大比例,在药理学实训项目中增加了用药推荐实训模块。实验教学采用“三阶段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三基”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阶段为“综合性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思维能力;第三阶段通过患者和药师的角色扮演,开展用药推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可引导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药理学学课程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从三方面来综合测评学生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理论成绩主要以考试的形式测试基本理论和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实验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实验报告的书写水平,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出勤等。通过综合性考核制度有利于实现素质化人才培养,避免了用纯理论考试来检测学生能力的弊端。在考试中严格实行教考分离,聘请省内外兄弟院校的药理学教师进行命题,按照等效原则建立试题库,每次考试从中抽取试题进行测试;每份试卷的试题要求难易度适中,并覆盖教学大纲的各章节内容。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现行的考试制度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努力,药理学课程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制定了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大纲,进一步统一了授课计划,制作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多媒体课件,编制了涵盖全程教学内容的试题库,形成了常态化的教学监督管理机制,《药理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药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基本实现了“教学内容和就业岗位相协调”的目标,教学效果良好,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几年保持在98%以上,且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高。实现了中专教学向专科教学的平稳过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尽管我校的药理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认识到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cai课件尚需更进一步完善,距离国家级精品课程尚有很多的差距。药理教学团队将不断探索、创新与改革,以解决上述问题,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赵有亮 [标签: 药理学 药理学 药理学 药理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
    基于校企合作创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微型企业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
    中职药理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中职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
    探讨医院药学管理的发展
    浅析中法两国的药学教育与药学服务
    高职药学学生在药物化学实验中凸显出的问题
    对药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中隐性教育的思考
    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普通高校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
    基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药学特色专业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