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关于中药抗抑郁研究的思考

【关键词】  抑郁症;中药研究与开发

目前,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化学药物疗效明显,但也存在着抗抑郁谱窄、不良反应大、易复发等缺点。因此,国内外对传统中药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虽然有不少文献报道很多单味药和复方具有抗抑郁作用,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太深入,并且迄今成功开发的疗效显著的中药抗抑郁新药很少。究其原因,除了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复杂、病因尚未明了之外,与中药抗抑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中药抗抑郁药的现代研究。

  1  借鉴抑郁症发病机理的研究成果

  现有抗抑郁药是依据传统的“单胺学说”发展起来的。该学说认为,抑郁的发生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低下有关,抗抑郁药通过直接或间接增加突触间隙中ne、5-ht而发挥作用。第一代抗抑郁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异卡波肼和吗氯贝胺等。该类药物的机理是通过抑制神经元线粒体质膜外层的单胺氧化酶,减少胞浆内5-ht的灭活,从而提高胞浆内5-ht的浓度,发挥抗抑郁作用。第二代抗抑郁药是20世纪7o年代开发和应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tca),代表药有丙咪嗪、阿米替林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5-ht和ne再摄入各自的神经末梢,从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的第三代抗抑郁药,以选择性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snri)为代表,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Www.11665.COm这类药物通过选择性阻断5-ht或ne的再摄取而发挥作用。snri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当,因其作用的选择性以及对其它受体无拮抗作用,故其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三环类抗抑郁药。

  但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随着研究的深入,又不断有新学说出现。近年提出的“神经营养学说”认为,抑郁的发生除了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外,主要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损害有关[1-2],神经可塑性是治疗抑郁的最重要作用靶标之一,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物将可能使抑郁得到根本的治疗。根据该学说,神经可塑性、海马神经发生是目前新型抗抑郁药研究的主要靶标。目前正在研究的药物有: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α-氨基羟甲基噁唑丙酸受体调节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抗凋亡蛋白bcl-2调节剂、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产生的药物、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神经胶质调节剂等。另一个比较认同的学说是“细胞因子学说”,认为抑郁的发生与炎症免疫细胞因子相关[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免疫系统作为靶标的研究也受到较大重视,正在研究的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受体(gr)调节剂和免疫调节剂等。

  目前,中药抗抑郁效果大多只是通过实验动物简单的一些活动特征来说明,很少对其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充分借鉴抑郁症发病机理的研究成果,可以从多角度探讨中药的抗抑郁作用,阐明其作用机理,中药的抗抑郁研究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2  借助抗抑郁化学药物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化学药物研发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生理、药理、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确定治疗靶点与筛选体系,然后筛选有效药物。这一思路与中药研究的思路不尽相同。中医药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其主要特点,也是区别于化学药物的根本之处;中医药研究是从临床实践走向实验,这与化学药物研究的筛选思路也不太一致,但这并不影响借鉴抗抑郁化学药物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是中药抗抑郁的药效评价方法。现代抗抑郁化学药物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开发了很多疗效显著的新药,有一套较科学、客观的药效评价方法和实验方法,所以,可以借此评价各种中药(包括复方)的抗抑郁作用,并进而对中药进行筛选。另外,中药抗抑郁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以借助于现代抗抑郁活性化合物的筛选体系和方法;借助于不同作用途径、不同机理的药理模型深入研究中药抗抑郁的作用机理和量效关系。此外,在药物代谢、毒副作用等方面都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方法。

  目前,借助抗抑郁化学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研究中药的抗抑郁作用还不够深入。在药物筛选方面,迄今国内还没有较好的快速灵敏的筛选系统;动物实验模型比较单调,观察指标的客观性、科学性有待提高,药效评价方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大多只停留在提取物层面上;对中药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很慢。所以,很有必要借助抗抑郁化学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加大中药抗抑郁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提升中药抗抑郁研究的整体水平。

  3  加强中医药理论和方剂的现代研究

  3.1  中医药理论

  中医学认为,抑郁是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的一类病证,思虑过度、损伤精气血为主要诱因。临床上常见的辨证分型有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肝肾不足和心肺阴虚等;治法分别是疏肝理气、化痰开郁、补益心脾、滋养肝肾和滋阴补肺;常用的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归脾汤、百合地黄汤、越鞠丸、逍遥散等,涉及药物有柴胡、郁金、半夏、厚朴、茯苓、石菖蒲、人参、白术、百合、生地黄等 [4]。在实际临床中,由于每个医师对抑郁的理解不一样,辨证分型也有较大差异,导致用药也不一致,并且随意性较强,影响中药的疗效。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传统理论中“郁”的认识和研究。

  证候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概念。证候特征、病机以及证候与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建立的根本问题,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如何能够借助现代科技的进步,量化证候诊断标准,更加客观科学地分型;如何建立证候类型与抑郁病的关系;如何揭示传统中医药理论对“郁”认识的科学内涵,是中医药治疗抑郁症需要解决的关键的理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地指导临床用药。

  3.2  中药方剂

  中药中的某些单一成分在治疗上通常略比化学药物逊色,可复方用药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能充分发挥多途径多层次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往往较小。但是,如何通过实验说明中药方剂治疗抑郁症的多途径多层次的作用特点,如何全面地阐述复方抗抑郁的作用机理,需要对方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外,在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量效关系、方剂配伍关系和体内的吸收代谢等方面也要开展深入研究。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中药方剂治疗抑郁的科学内涵将不断地被阐述清楚,同时也会开发出一些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小的新型中药复方,也会有更多中药抗抑郁新产品问世。

  4  结语

  抑郁作为一种情志疾病,传统中医药理论对此有较系统的认识,也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治法和方药,这为开展抗抑郁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中药的现代研究应重视传统中医药理论,但又不可囿于传统理论。如果中药的现代研究仅仅在传统理论中论述,那么将无法利用现代科技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也终将无法取得重大突破,所以应在继承中医药理论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传统理论的现代化。笔者认为,就抗抑郁中药来讲,可以坚持两种研究思想,一种是针对“证”的方剂研究,可以充分发挥中药方剂的优势和特点;另一种是针对具体靶点的活性化学成分研究,化学研究和药理药效研究相结合,两种思路可以相互促进。随着中药抗抑郁研究的深入开展,中药的抗抑郁优势将逐渐显现,抑郁将得到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duman r.role of neurotmphic factors in the 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mood disorders[j].neummolecular med,2004,5(1):l1-25.

  [2] hashimoto k,shimizu e,iyo m.critical role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mood disorders[j].brain res rev,2004,45(2):104-114.

  [3] schiepers j,wichers m,maes m.cytokines and major depression[j].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05,29(2):201-217.

  [4] 季 颖,明彩荣,郑晓霓,等.中药抗抑郁面临的问题及思索[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85-185.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沈莉,王新亮,沈敬山 [标签: 研究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机床的造型设计应用研究与分析
    关于缓解威海老城区停车难问题的探讨
    自拟中药清胃解毒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智齿冠
    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关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处理技术探讨
    浅谈含中药提取物的保健食品工艺及质量控制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中药学的教学方法浅析
    关于培养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教改措施
    氨甲环酸配合脉冲光及中医中药联合治疗黄褐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中药治疗
    香港中医中药界庆国庆暨香港回归十五周年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