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中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
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亚硝酸根

【摘要】    研究了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数码比色(dc)法测定水样中的亚硝酸根。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根和对硝基苯胺及二苯胺作用,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用乙醇作分散剂,以四氯化碳为萃取剂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萃取液点样在薄层硅胶板上用数码相机进行数码成像。成像斑点的灰度值和亚硝酸根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测定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对影响萃取富集效率和数码成像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优化。亚硝酸根浓度在2.0~80 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检出限为0.22 μg/l。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水样及人体体液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7.6%~103.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3.4%之间;方法具有仪器成本低、方便快速、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可满足野外现场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数码比色 亚硝酸根 分离富集 水样

  1  引言
   
  亚硝酸根(no-2)广泛存在于土壤、地表水、食物中。它是生物体内氮循环的重要中间体,在人体内可转化成强致癌物亚硝胺[1],是水质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立准确、快速,特别是能用于野外现场操作的no-2测定方法有重要意义。
   
  no-2的测定主要有分光光度法[2]、荧光法[3,4]、原子吸收法[5]、液相色谱法[6]、离子色谱法[7]、毛细管电泳[8]及循环伏安法[9]等。WWW.11665.cOm光度法所需仪器简单,操作简便,但它的灵敏度不佳。其它方法则需要昂贵的仪器和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分散液液微萃取(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dllme)是2006年由assadi[10]等提出的一种新型少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微量萃取剂在分散溶剂的作用下,在样品溶液中形成无数微小液滴。由于萃取剂用量少且与水相接触面积很大,所以可以达到很高的萃取效率和富集倍数。本方法集分离和富集于一体,操作简便快速、环境友好。目前dllme主要应用于测定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11,12],还未见用于测定无机阴离子的报道。
   
  对萃取富集后的浓缩液进行检测多采用色谱法[11]和原子吸收法[12]等。这些方法的仪器价格较高、笨重,不能进行现场检测,运行费用高。数码比色检测法在2007年由杨传孝[13]等首次提出。该方法使用普通数码相机拍摄显色后试液的影像,由软件读出影像灰度积分值并计算试液浓度。整个检测系统便携、价廉,适合现场快速分析。本实验提出了新的固体基质数码比色技术,克服了原方法存在的样品体积大、灵敏度低等缺点。并用于微萃取后试液的检测。
   
  在酸性介质中,no-2和对硝基苯胺及二苯胺作用,生成疏水性红色偶氮化合物,易被有机溶剂萃取。本实验应用dllme与数码比色联用建立了测定痕量no-2的新方法,并应用于环境水样和人体体液的分析。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802型离心机(江苏金坛富华电器厂);dimage z6数码相机(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公司);5 μl微量进样器(上海安亭微量进样器厂)。no-2标准溶液:用nano2配制成浓度为1000 mg/l no-2储备溶液,加入1滴三氯甲烷,4 ℃保存,使用前稀释至100 μg/l为工作溶液; 0.2%(m/v)对硝基苯胺乙醇溶液; 0.2%(m/v)二苯胺乙醇溶液; 4.0 mol/l h2so4; 四氯化碳; 5 cm×10 cm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 试剂均为分析纯(上海国药集团), 实验用水为石英二次亚沸水。

  2.2  实验方法
   
  在10 ml具塞玻璃离心管中加入10.0 ml no-2标准溶液或样品(条件实验中no-2浓度为50 μg/l),0.5 ml h2so4,0.5 ml对硝基苯胺乙醇溶液,摇匀,放置1 min。加入0.8 ml二苯胺乙醇溶液,摇匀,静置10 min。加入50 μl四氯化碳,振荡1 min,使管内形成均匀的乳浊液体系,以3000 r/min转速离心2 min,有机相沉积在管底。用微量进样器吸取5.0 μl有机相点样在硅胶薄层板上,挥干溶剂后用数码相机自动模式拍摄。用acdsee7.0软件将数码照片转化为tiff灰度格式,用scion image软件读数,得到样点灰度峰面积数据,作峰面积浓度工作曲线,或通过工作曲线计算no-2的浓度。

  3  结果与讨论

  3.1  分散液液微萃取

  3.1.1  萃取剂的选择及用量  萃取剂的种类对萃取效率有重要影响。萃取剂应具备密度比水大,对分析物有良好的亲合性,适当的挥发性等特点。考察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乙烷和溴苯等萃取剂,用萃取成像后的灰度值峰面积作为指标[13]来评价它们的萃取效率。结果表明,溴乙烷由于挥发性和溶解损失过大,萃取后有机相消失;其它萃取剂中四氯化碳的灰度值最大,故选择四氯化碳为萃取剂。为优化其用量,分别加入25、50、100、150和200 μl四氯化碳进行萃取。结果表明,灰度值随其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考虑到萃取后取样的方便,实验选择使用50 μl四氯化碳萃取。萃取后有机相体积为32 μl,方法的富集倍数为313倍。
   
  3.1.2  分散剂的选择及用量  分散剂的极性应介于水和有机相之间。考察了甲醇、乙醇、乙腈和丙酮等分散剂,结果表明,这些溶剂对四氯化碳在水中均有良好的分散效果。考虑到溶剂的毒性和价格,实验选择乙醇为分散剂。实验表明乙醇的用量在1.0~1.8 ml之间对灰度值无显著影响,且反应试剂能溶于乙醇中。实验选用乙醇做为反应试剂的溶剂,乙醇总用量为1.3 ml。

  3.1.3  酸度和试剂用量的影响  反应需在酸性环境下进行。考察了h3po4、h2so4、hcl和乙酸等反应介质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浓度下,h2so4介质的萃取效率最高。固定no-2的浓度为50 μg/l,采用单变量法,分别加入0.1、0.3、0.5、0.8、1.0及1.5 ml h2so4、对硝基苯胺和二苯胺,按实验方法考察其萃取效率,结果如图1。实验选用加入0.5 ml h2so4、0.5 ml对硝基苯胺和0.8 ml二苯胺。

  3.1.4  放置时间和萃取时间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放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率随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大,放置10 min后增大趋势减缓。考虑到测定速度,实验采用放置10 min。萃取时间是指将萃取剂注入体系后的振荡时间。 
 
  图1  试剂用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略)

  fig.1  effect of reagent dosage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1. h2so4;2. 对硝基苯胺(pnitroaniline);3. 二苯胺(diphenylamine)。

  按实验方法分别振荡1~10 min考察萃取效率,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并无显著影响,也说明了本方法可以很快的达到萃取平衡。实验采用萃取时间为1 min。

  3.1.5  盐效应  在体系中加入适量的盐能降低分析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提高萃取效率。在体系中加入不同质量的固体nacl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盐对萃取效率并无影响,这是由于加入盐后萃取剂的溶解量下降,降低了富集倍数。实验选择不加盐。

  3.2  数码比色

  3.2.1  固体比色基质的选择  点样的背景灰度值(空白值)是影响数码比色结果准确度、灵敏度的重要因素。固体基质应具有灰度背景低、表面平整均匀、易吸收液体、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按实验方法对比了商品硅胶薄层板、自制硅胶薄层板和滤纸等固体基质的比色效果。滤纸的灰度背景不均匀,且点样后斑点扩散较大,不易积分;自制硅胶板的重现性不佳;商品硅胶薄层板的背景低且均匀,基线平滑,斑点大小合适。实验选择商品硅胶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为比色基质。

  3.2.2  点样体积  考察了2~10 μl点样体积对灰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斑点的灰度值和点样体积成正比。但点样体积增加导致斑点面积增加,加大了积分误差。综合考虑,选择5.0 μl为点样体积。

  3.2.3  拍摄条件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拍摄模式对数码成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拍摄模式(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程序暴光)对样点和背景的灰度值无影响,实验选用自动模式进行拍摄。在靠窗位置,让自然光均匀散布在硅胶板表面,避免日光直射,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3.3  干扰离子的影响
   
  实验了常见离子对10 μg/l no-2测定的干扰,相对误差在±5%以内时:大量的(10000倍以上)cl-、so2-4、co2-3、na+、k+、nh+4,5000倍的po3-4、ac-、f-、ca2+、mg2+、al3+、zn2+、co2+、ni2+、cd2+,1000倍的no-3、i-、br-、cu2+、ba2+、ag+、cr3+、hg2+不干扰测定,50倍的fe3+对测定有干扰。加入0.1 g/l 的酒石酸钠可使fe3+的允许量提高至500倍。可见本法对no-2的测定有良好的选择性。 

  图2  标准溶液数码成像图和灰度曲线图(略)

  fig.2  digital imaging feature of no-2 standard solution and gray scale curve

  no-2浓度(concentration of nitrite, μg/l): 1. 2; 2. 10; 3. 20; 4. 30; 5. 40; 6. 60; 7. 80。

  3.4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系列浓度的no-2标准溶液进行萃取数码比色测定。图2是系列标准溶液萃取后在硅胶板上点样后的数码成像图和经acdsee7. 0和scion image软件处理后的灰度曲线图。no-2的浓度在2.0~80 μg/l范围内与灰度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 410.4+106.8c(c为no-2浓度,单位:μg/l),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为(s/n=3)0.22 μg/l。分别对10和50 μg/l no-2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0%和2.6%。

  3.5  样品测定
   
  将水样和人体尿液、唾液以3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取上层清液10.0 ml或经适当稀释后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做两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测定结果(n=6)(略)

  table 1  analytical results of samples (n=6)

  *适当稀释测定(appropriate dilution performed before analysis)   

  结果表明,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数码比色法测定环境及生物样品中的no-2。样品的分离和富集可以同步进行,富集倍数高。固体基质数码比色法只需点样微量试液,可与微萃取方法很好的联用。标准系列和样品测定可在同一块薄层板上进行成像,能够消除由于拍摄环境差异带来的误差。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环境友好,仪器设备可随身携带,能够满足野外现场测定要求。

【参考文献】
    1 masuda m, mower h f, pignatelli b, celan i, friesen m d, nishino h, ohshima h. chem. res. toxicol., 2000, 13(4): 301~308

  2 pasquali c e l, hernando p f, alegria j s d. anal. chim. acta, 2007, 600(1/2): 177~182

  3 huang k j, xie w z, zhang h s, wang h. microchim. acta, 2008, 161(1/2): 201~207

  4 dong cunzhi(董存智).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2, 30(11): 1407

  5 noroozifar m, khorasanimotlagh m, taheri a, homayoonfard m. talanta, 2007, 71(1): 359~364

  6 ferreira i m p l v, silva s. talanta, 2008, 74(5): 1598~1602

  7 xu xia(徐 霞), ying xinghua(应兴华), duan binwu(段彬伍), chen neng(陈 能).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7, 35(11): 1586~1590

  8 gaspar a, juhasz p, bagyi k. j. chromatogr. a, 2005, 1065(2): 327~331

  9 zhao k, song h y, zhuang s q, dai l m, he p g, fang y z. electrochem. commun., 2007, 9(1): 65~70

  10 rezaee m, assadi y, milani h m r, aghaee e, ahmadi f, berijani s. j. chromatogr. a, 2006, 1116: 1~9

  11 zang xiaohuan(臧晓欢), wang chun(王 春), gao shutao(高书涛), zhou xin(周 欣), wang zhi(王 志).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8, 36(6): 765~769

  12 shokoufi n, shemirani f, assadi y. anal. chim. acta, 2007, 597(2): 349~356

  13 yang chuanxiao(杨传孝), sun xiangying(孙向英), liu bin(刘 斌), lian huiting(连惠婷).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7, 35(6): 850~853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11665 [标签: 技术 比色法 测定 样品 亚硝酸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特大型路桥工程施工中导线测量技术应用分析
    利用贴帮柱控制煤层伪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如何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钳工实操课程教
    一种利用热管均温特性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国有医院临床医生利用处方权收受药品代理商
    西药房库房环境管理在保证药品质量中的作用
    利用超声引导射频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西医影像学在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
    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险中医疗服务合同的利用研
    西替伪麻碱缓释片中西替利嗪在Beagle犬体内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我院门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