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临床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临床综合论文   感染与传染论文   老年病学论文   神经病论文   血液病论文   麻醉论文   泌尿论文   内分泌学论文   肾病论文
 精神病论文   免疫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传染病论文   核医学论文   医学影像论文   眼科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解剖论文
异病同治巧用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既有泻肝胆实火,又有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本方在临床应用极广,作者常以异病同治的观点,巧用龙胆泻肝汤治疗五官科、泌尿科以及皮肤科等多种疾病,并获得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1临床资料
        1.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男,15岁,学生,因左耳疼痛,流脓及听力减退二周,于2008年9月21日来院诊治。诉二周前因打球后冲凉,当晚畏寒发热,头痛流涕,校医务室给予服用维c银翘片后症状明显减缓,但近7日来时感发热,左耳疼痛,流脓,经当地医院五官科检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服用阿奇霉素后效果不佳。现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少而黄。检查:耳廓无异常,乳突无压痛,左耳道有脓性分泌物,除去分泌物见外耳道充血水肿,鼓膜肿胀,中央穿孔,可见脓液外溢,听力减弱;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证属郁热化火,循经上灼耳窍。治宜清热泻火。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焦栀、黄芪、柴胡、升麻、当归、赤芍各10g,车钱草、地丁草、蒲公英各30g,元参、生地、白芷各15g,银花、连翘各20g,甘草6g。每日一剂,煎服,5剂。再次复诊,述服药后耳痛减轻,脓液已少,余症已消。再予前方去地丁草,蒲公英,元参,加黄芪15g共服10剂,诸症告愈,随访1年,听力基本恢复。WWw.11665.COM
        按:化脓性中耳炎以耳道流脓为主症,属中医“脓耳”、或“耳疳”范畴。本证因外感风热,郁而化火,循经上逆耳道,致中耳气血阻滞,招致疼痛,热灼血肉,腐败成脓,致使耳道流脓,治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清火泻热,消肿排脓,方可治愈。
        1.2急性荨麻疹:患者男,32岁,厨师,平素嗜酒。因全身皮肤瘙痒2周,于2008年3月28日来院初诊。2周前与朋友结伴郊游,饮酒甚多,当晚即感皮肤瘙痒难忍,挠抓后起大小不等风团块,服用抗敏药物后可暂时缓解,近日瘙痒加重,尤以夜间为甚,全身皮肤起疹块,挠抓后融合成片,色焮红灼热,苦不堪忍,曾静脉推注钙剂亦不能缓解。症见:皮肤赤红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肌肤奇痒难忍,昼夜不止,心情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量少,此乃酒毒生害,湿热蕴积肌肤所致。方宜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荆芥、防风各10g,栀子、当归、黄芩、泽夕、丹皮、生地各15g,,石膏、刺蒺藜各30g,白芍20g,甘草10g,每日1剂煎服,连服3剂,诸症缓解,再于原方5剂,巩固疗效得愈。
        按:荨麻疹属中医“瘾疹”或“游风”等范畴。临床多为风热或血虚、血躁型,常以疏风清热,养血凉血等法治疗。但痒为风生,风为肝主,临床也有从肝论治者,本例患者即属此型,故用龙胆泻肝汤可愈。
        1.3肛门急性湿疹:患者男,40岁,驾驶员。因肛门瘙痒伴潮湿2周,于2008年6月1日来院就诊。诉因地震后夜宿露天湿地十余天,白天驾车气温高,阴部汗多潮湿,加之饮水又少,遂见肛周皮疹及瘙痒,遇热更甚。近3日来由于搔抓,肛周皮疹加重,自述口渴喜冷饮,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少,溲时有灼热感。检查发现肛周皮肤潮红起疹,局部皮肤有破损、糜烂,并有少量清稀分泌物,皮损向周围蔓延,境界不清;舌质红,苔黄躁,脉数有力。症属下焦湿热,宜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大黄各10g,生地、土苓、地榆、当归、白芷、焦栀、黄芩、柴胡各15g,知母、赤小豆各12g,车前草、夏枯草、地丁草各20g ,通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6剂;同时用苦参、黄柏、蛇床子、百部、地肤子、白鲜皮、野菊花、土槿皮、石菖蒲、石菖蒲、苍术、花椒制成复方苦参煎剂,用纱布浸及后冷敷肛门皮肤,每日3次,每次30分钟。6日后复诊,诸症尽减,前方去大黄加地肤子再服3剂而愈。

        按:肛门湿疹多由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或血虚生风,化燥伤阴,肌肤失养,或脏腑蕴毒,浊气下注,尿便浸渍,或食积虫扰所致。
本例患者因夜宿露天湿地,白天工作环境气温又高,致湿热蕴积下焦而生恙,本证属中医肛门瘙痒范畴,病位在下焦,属下焦之湿热所致。故该病例在服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辅以复方苦参煎剂冷敷,其目的是让药液能直接作用于肛门湿疹病变部位,使其更好的发挥疗效,以达到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效。
        1.4带状疱疹:患者男,65岁,退休干部。因腰肋部皮肤出现红斑、疱疹、灼痛7天,于2009年10月5日初诊。自诉1周前因腰、肋疼痛在某诊所求诊,医者以“火针”治之,当晚疼痛愈甚,隔日见胁,肋部出现呈带状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医者又以湿热之邪已外出肌肤治之,其疹俞多,并沿胁肋朝腰背部延伸,疼痛更甚,口苦咽干,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衣卧难安。查见双侧胁肋部皮肤潮红,皮肤水疱成簇状,分布于胁、肋和腰部,舌红少苔,脉数。诊断为带状疱疹,治宜清肝泻火,解毒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生地、焦栀、黄芩、生地、元参、白芷、赤芍各15g,地丁草、夏枯草、百花蛇舌草、青黛各20g,川栋、元胡、知母各12g,石膏30g,甘草5g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用3剂,服药后诸证皆减,唯疼痛尚未明显减轻,前方再加蜈蚣三条(焙,研末冲服),又服3剂后,疹子渐平,疼痛明显减轻而余症已除,原方去石膏,知母,2日1剂,连服3剂而愈。
        按: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蛇缠腰”、“缠腰火丹”、“抱头火丹”、“赤游风”等范畴,临床上以皮肤上出现簇集性水疱,痛如火燎,每多缠腰而发为其特征。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滞,久而化火,循肝经而发;或脾经湿热内蕴,蕴久外泛肌肤,再兼感受湿热邪毒而诱发本病。湿毒蕴于血分则发为红赤斑片,壅阻肌肤则起水泡,阻滞经络不通则痛。因此,治宜清肝火,利湿热,理气机,止疼痛为主,故用龙胆泻肝汤每能获得较佳疗效。
        1.5急性附睾睾丸炎:患者男,32岁,工人。平素嗜好烟酒,半月前连续数次手淫自慰后,即感右侧阴囊胀痛,下坠不适。近3天来发现阴囊皮肤发红灼热,伴有尿频尿急,局部疼痛加重,于2009年3月10日来院初诊。症见右侧阴囊肿大,皮肤灼热,患侧睾丸、附睾和精索均胀肿,扪之剧痛难忍,并向小腹及胯部放射,精神紧张,胸肋胀痛,发热口苦,咽干便秘,舌红苔黄,脉细弦数,诊断为急性附睾睾丸炎。从病史分析,该病例实属精伤正损,外邪内侵,聚于下焦,阻滞气机,发为本病。治宜清利湿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方拟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10g,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柴胡各10g,生地、当归、丹参、赤芍、白芷、丹皮各15g,败酱草、薏苡仁、元胡、川练、夏枯草、银翘各20g,甘草6g,每日1剂,连服7剂。1周后复诊,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但附睾及睾丸稍大于正常,并有轻微压痛,方用木香10g,赤小豆15g,蜈蚣3条(焙,研末冲服),每日1剂,再服10剂而愈。
        按:中医认为本病乃精伤正损,邪毒内侵,注于下焦,生为湿热,阻滞气机所致,属中医“子痈”的范围。本证方用龙胆泻肝汤,诸药相伍可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消肿之功效。
        2方解
        龙胆泻肝汤其中不乏苦寒清热之品。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本方主药;配以黄芩泻肺火,栀子泻心火,柴胡疏肝解热,甘草泻火解毒,均为治疗肝经实火的主要辅药;配泽泻、木通、车前子渗利湿热从小便排出,故为治疗肝经湿热下注的重要辅药。热盛易于伤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使邪去而正不伤。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本方时要遵循辨证施治、药症相符的科学规律,同时应观察疗效,做到中病即止,故而在获得较好疗效后,应酌情减少苦寒清热药用量,务求邪去而正不伤。
        3小结
        五官科、皮肤科和泌尿科等疾病的病症虽然有别,临床表现各异,然而其病机却有相同之处,均属肝胆湿热阻滞气机所致,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方能取得满意效果。其理论依据是药症相符,病机一致,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科学原理,同时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在祖国医学中的普遍真理。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张治 [标签: 异病同治 龙胆泻肝汤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哮喘的疗效对比分析
    不同治则方药对快速老化小鼠脑组织细胞因子
    张云鹏运用四逆散异病同治之经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