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临床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临床综合论文   感染与传染论文   老年病学论文   神经病论文   血液病论文   麻醉论文   泌尿论文   内分泌学论文   肾病论文
 精神病论文   免疫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传染病论文   核医学论文   医学影像论文   眼科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解剖论文
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前后lp(a)、d-d、crp血清浓度变化,进而探讨acs发病机制中lp(a)、d-d、crp等临床意义,得出结论:1.acs患者血清tc、ldl-c、lp(a)、d-d、crp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同时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lp(a)、d-d、crp也随之明显升高。2.辛伐他汀除降tc、ldl-c作用以外,尚有稳定斑块,稳定冠状动脉病变作用。
【关键词】d二聚体  急性冠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炎症反应  斑块
        本文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前后lp(a)、d-d、crp血清浓度变化,进而探讨acs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2年3月—2006年10月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改变均符合acs诊断标准。入选病例119例,男70例,女49例,年龄平均(48.58±8.62)岁。不稳定心绞痛组78例,心肌梗死组41例。wWW.11665.cOm对照组选自同时间内健康体检者,随机抽取240例,男128例,女112例,年龄平均(47.92±8.75)岁,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均于晨起空腹10小时以上采肘静脉血。其中acs中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采血。tc、ldl-c、lp(a)采用应用olympus  au400(日本)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crp采用免放比较法,d-d采用elasa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对照组、不稳定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三组之间比较lp(a)、d-d、cr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acs两组tc、ldl-c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但acs不稳定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两组之间tc、ldl-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acs患者血清tc、ldl-c、lp(a)、d-d、crp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同时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lp(a)、d-d、crp也随之明显升高。
        2.2 acs两组在早期应用40mg/d辛伐他汀后,tc、ldl-c、lp(a)、d-d、crp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tc、ldl-c、lp(a)、d-d、crp血清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辛伐他汀除降tc、ldl-c作用以外,尚有稳定斑块、稳定冠状动脉病变作用。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acs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lp(a)水平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不稳定,进而发生acs机制复杂[1],可能为①lp(a)多与巨噬细胞共存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促进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②由于lp(a)的载脂蛋白(a)结构与纤溶酶原相似,能竞争性的与纤溶酶原受体结合,抑制纤溶过程及血栓溶解,从而导致血栓形成。③lp(a)是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是比其他急性时相蛋白更为敏感的炎症标记蛋白。crp也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标志物,crp越高,说明病变炎症反应强度越高,冠脉病变越不稳定。acs时crp、d-d显著升高可能机制:①动脉粥样硬化起因为一炎症过程,急性期反应以白介素-6的激活为标志,诱导产生急性时相蛋白(纤维蛋白、crp等)引起炎症反应。动脉内膜炎症反应引起内膜增厚和斑块破裂、内皮损伤,从而驱动凝血纤溶途径及诱导血小板活性,从而促进血栓形成继发纤溶活性增多。②crp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继而产生大量终末攻击复合物和终末蛋白,最终造成血管内膜受损,激活凝血纤溶途径和诱导血小板活性,促进血栓形成。③crp参与凝血初始过程,直接激活凝血纤溶系统,使d-d升高,因此acs时,lp(a)、crp、d-d显著升高,均与其局部炎症反应、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有关,本研究早期应用足量辛伐他汀(40mg/d),除获得良好降tc、ldl-c作用外,尚能获得“降脂”以外作用[2]:①降低ldl-c水平,缩小斑块内脂核,减少斑块内张力,使斑块趋于稳定,防止斑块破裂。②减少巨噬细胞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慢性炎症过程,减少基质金属酶产生,促进胶原纤维生成而加强纤维帽,防止斑块破裂。③恢复和保护内皮功能,抑制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粘附到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沉积、粘附、聚集,同时抑制巨噬细胞合成组织因子,改善凝血纤溶倾向,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改善纤溶活性,从而防止血栓形成。④能改善心肌灌注。总之,acs时lp(a)、crp、d-d显著升高,且随病情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因此,通过测定血清浓度水平,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及预后,早期应用足量辛伐他汀能降低tc、ldl-c,并抗炎、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疗效肯定且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张力霞.脂蛋白(a)最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3):167-168.
[2]徐成斌.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的益处[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129-131.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衡素景 刘青 [标签: 二聚体测定 中的 应用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血浆D 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
    血浆D 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
    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
    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