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关于我国手机媒体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从单一的移动通信终端日渐向即时化、个性化、互动化、大众化的图文并茂、视音频结合的多功能媒介转变。以手机报、手机视频、手机广播、手机杂志、手机搜索、手机定制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手机媒体正在快速崛起。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手机媒体以其独有的媒介特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并在与报纸、电视、广播、出版等传统媒体的不断交融与竞合中,对整个传媒产业格局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伴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我国手机媒体研究不断递进延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综观近几年来手机媒体的研究课题和主要范围,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六大方面。

  手机媒体的定义及其传播特点的研究

  在我国,最早是由移动运营商针对手机信息传输的技术特点和传播功能提出了手机是媒体的概念。随后,有学者开始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关注手机媒介。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可以查看到,最早于2000年仅有一篇研究手机短信的学术文章,学者闵大洪在文中提出,手机技术的发展使其媒体工具的特性越来越彰显,“手机正在成为媒体工具”。①随后,一些学术界、传媒界、通信业界的研究者不断跟进,并对手机媒体进行定义。

  学者匡文波直接将手机媒体定义为,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②通信业学者项立刚认为,手机与其他媒体相比已有很多根本性、革命性的改变,“手机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Www.11665.cOm③学者赵占波则归纳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手机已具有便携性、移动性、个性化、多媒体融合、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传播效果好等媒体优势和特点。也有人认为,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手机与互联网的联姻,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话工具蜕变成为具备媒体特性的新兴传播媒介,并以其独特优势成为适宜传播公共信息的新型平台。④手机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掌上世界,手机媒体所体现出来的特征综合了其他媒体的优势,可以称之为“媒体之集大成者”。⑤有人还提出,手机媒体具备人际传播个性化特性、点对点互动传播、精准传播效果以及建构公共话语空间的大众传播特点,已实现了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传媒的跨越。⑥

  有些研究者则明确将手机称为“第五媒体”:手机向用户提供语音通话、文字短信、图铃彩信、音视频收听和无线网络通信等服务,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因此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⑦学者朱海松在《第五媒体》一书中则首次为“第五媒体”——手机媒体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并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即“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⑧

  手机媒体影响力的研究

  随着手机媒体覆盖范围、受众人群的日益扩张,对手机媒体影响力的研究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提出手机媒体带动通信和传媒产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拇指经济”和“新媒体经济”;⑨有的学者主要从手机媒体社会影响力视角研究,认为近年来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在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报道中显示出巨大的传播力,使其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手机媒体也因此跃升为现代传播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⑩也有学者聚焦手机媒体舆论影响力的研究,认为在3g时代,手机媒体通过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方式,构建起中国民众更广阔的舆论空间,推动了民主进程,11其影响力日渐渗透公共社会生活,并推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12还有研究者认为,手机媒体不仅引领时尚生活,而且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获取信息、娱乐、交往等整体生活方式。13有的学者则专注于从对传媒产业自身影响的角度研究手机媒体对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生态环境带来的消解与重构,认为在传播方式上,手机媒体消除了时空维度对新闻传播的限制,实现了传播的随时性、随地性;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隔断,实现了全媒介大融合;消除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主从关系,使新闻传播更多地表现为个体性行为;消除了传与受的界限,使传播从单向传播向多向互动传播转变。在传播内容上,手机用户创造的海量内容,源源不断地进入公共话语空间,内容构成更趋多元性。在新闻生产机制上,手机媒体由传统媒体的“共同体”生产发布机制向公民记者“个体化修辞”参与方式转型,14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和规则。15在传媒产业生态环境上,手机媒体正在改变着现有的传播格局,形成新的交流环境,使媒体生态更加复杂,传播主体更加多元,用户分化更加明显,冲击舆论调控机制,导致媒体社会控制进一步弱化。16此外,也有学者对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如手机信息传播污染等。17

  手机媒体发展趋势的研究

  由于技术革命、终端设备、政策措施、社会经济、消费趋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手机媒体的未来仍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因而手机媒体发展趋势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

  有学者主要从社会消费趋势的视角进行研究,认为目前的手机报、手机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仍带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而手机媒体未来必然向以巨型信息平台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驱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分层信息收费。18由此,有研究者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阅读或将成为手机媒体的“杀手级”应用。19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商务、娱乐类应用内容的增长是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20

  一些研究人员从市场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受众市场已经越来越“碎片化”,而手机媒体作为最能够满足这种“碎片化”市场趋势的个性化媒体,其功能将逐步发挥到极致,从“小众”和“分众”传播,最后发展到能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因此,以细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务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将是手机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21随着内容细分已成趋势,22手机媒体“产品定制”业务将获得全新发展,并逐步成为3g时代的市场主流。23

  另外,也有个别学者从技术革命的角度,结合我国目前已经启动的移动与无线通信发展“4g”计划,对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认为4g手机的实现将极大地扩展未来手机媒体的使用功能,给用户使用手机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超级体验,是手机媒体变革的潮流。24“移动宽带”即4g时代到来后,手机通信速度将与互联网接近。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研究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崛起,媒介融合日趋明显,对手机媒体与其他媒体融合的学术研究也日渐增多。其中,一些学者从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角度研究,认为在手机和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下,困局求变的传统媒体必须借力新媒体设法突围,随着手机报和报纸网络版的大规模普及,纸质版报纸留存一段黄金岁月后,其存在形态必然发生质的变化甚至消亡。25也有专家认为手机媒体和其他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并存、互补、融合、创新”。26有研究者认为,媒介的融合,使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未来,手机出版必然成为出版商的兵家必争之地。27手机与电视密切融合,手机媒体突破了新旧媒体和行业竞争格局,加速了产业边界的消失,手机媒体的绝对优势也将不断凸显。28

  手机媒体的商业及管理模式的研究

  随着越来越多传统媒体进军手机媒体,也随着越来越多新型手机媒体不断涌现和变化发展,对手机媒体商业运作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有所增加。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手机媒体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都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而科学的商业模式的缺失,使目前大多数手机媒体所提供的内容、产品和服务无论其渠道怎么变化都依然是雷同于传统媒体的统一、标准化的信息提供,与手机媒体用户的需求相去甚远。29

  有学者从产业链的角度研究,认为手机媒体发展遭遇商业模式之困,突出体现了产业融合、媒介融合过程中的行业分割、市场分割、管理分割的矛盾,而要找到科学合理的商业运作和管理思路,就要使各部门和企业的角色回归简单、清晰,明确手机媒体产业链条上内容生产商、技术服务提供商、传播平台运营商、信息接收终端提供商等主要链条角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利益整合模式和新的运行机制。30

  对于手机媒体运营中是否需要复制其他种类媒体模式,研究者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媒体融合时代,手机媒体可融会贯通各媒体模式,通过“内容+服务”创新运营模式。31有的认为,“wap门户+客户端个性服务”的模式将有利于手机媒体的发展。32有些研究者强调免费模式,有些则认为手机媒体不可能复制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免费模式不能推动手机媒体产业的持续发展。33

  有些学者则对手机媒体的有效盈利模式进行具体的建设性探索,认为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盈利模式不同,传统媒体主要靠发行和广告盈利,而手机媒体则要通过对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费、对wap网站浏览用户按流量或计时收费、通过广告三种手段实现盈利。34有人则提出手机盈利模式可有四种:一是信息服务收费模式,收取通话费、信息阅读费、短信服务费、增值服务费;二是手机广告模式;三是提供增值服务,例如提供收费手机游戏;四是挖掘手机媒体新应用,获取经济利益。35还有人对手机媒体广告进行专项探析,论证了冠名、植入式广告、软文传递、彩铃广告、游戏广告、wap站点广告等多种盈利工具。36

  手机媒体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的研究

  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使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相关各种问题也明显存在,并形成瓶颈制约着手机媒体更好地发展。有学者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自身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与困扰。例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日益紧张的频率资源限制,加之手机固有的一些缺陷特点,如屏幕小、文字输入难、储量有限、处理能力低等。37有研究者从成本的角度分析,认为尽管3g时代带来了高速上网和运营商纷纷下调手机上网资费,但资费价格仍然相对较高,高收费令人望而生畏;38另外,手机媒体的内部管理机制尚存缺陷,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应有的原创内容、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3g手机媒体复合型从业人才队伍等;39此外,有研究者提出手机媒体发展还受制于行业壁垒、标准之争、手机产业规范尚不成熟的困扰。40国内对于手机新兴媒体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管理细则没有出台。总之,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和媒体形态,手机媒体给信息传播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对现行的产业政策和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41

注  释:
  ①闵大洪:《手机正在成为媒体工具》,《中国传媒科技》,2000(6)。
  ②匡文波:《论手机媒体》,《国际新闻界》,2003(3)。
  ③《项立刚谈第五媒体》,http://baike.baidu.com/view/564905.htm。
  ④周莹:《手机媒体公共信息平台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集,http://www.gangdingzuo.com/xinwenmeiti/2924.html。
  ⑤陈勇:《手机媒体呼之欲出  掌上世界无线风光》,《每日新报》,2006年8月20日。
  ⑥孙浩祥:《手机媒体传播模式及市场营销分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6)。
  ⑦汪玉辉:《手机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今传媒》,2010(9)。
  ⑧朱海松:《第五媒体》,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⑨李育林、刘维:《手机媒体现状及问题》,《新闻爱好者》,2010(9下)。
  ⑩郭小平:《论视听新媒体传播的社会影响〉,《中国电视》,2009(3)。
  11李玉晓:《畅想中国3g手机时代》,《新闻爱好者》,2009(15),第15页。
  12匡文波:《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2008年9月。
  13郑坚:《手机报凸显重构现代生活方式的新媒体力量》,《传媒观察》,2010(10)。
  1435匡文波、王权:《试论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媒体发展的三大趋
势》,《传媒》,2010(6)。
  15钟博:《小议手机媒体对现代传媒业的影响》,《商情》,2009(52)。
  16石长顺、方雪琴:《手机电视:新收视时代媒介格局的重构》,《河南社会科学》,2006(3)。
  17黄宏:《试论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及控制》,《新闻记者》,2009(3)。
  18郭全中:《手机媒体发展趋势阐述》,2011年4月,北京中国呼叫中心及企业通信大会发言,2010/10/26,http://www.ctiforum.com/forum/2010/10/forum10_1032.htm。
  19郑来轶:《手机阅读:3g杀手级应用》,http://3g.eefocus.com/article/09-12/888361260707907.html。
  20贝叶思咨询:《移动互联网6大新动向分析与前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7159a0100mjko.html?tj=1.html?from=iasknominate。
  21杨成、肖倩:《2008手机媒体渐入佳境》,《传媒》,2008(12)。
  22艾瑞咨询:《2009中国手机媒体价值研究报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4aa050100eu31.html。
  23贺帅:《手机定制,3g时代的主流》,《中国新通信》,2006(3)。
  24汪玉辉:《手机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今传媒》,2010(9)。
  25石大东:《瞻望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新闻爱好者》,2010(11)。
  26熊澄宇:《我国手机媒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传媒》,2008(1)。
  27谢晓萍:《3g时代手机出版或成主流》,http://www.cww.net.cn,2009年10月30日。
  28魏江、付玉辉:《2009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今传媒》,2010(5)。
  29郭全中:《手机媒体发展综述》,人民网—传媒频道,2010年10月25日,http://b2b.toocle.com/detail-5457568.htm。
  30彭兰:《有关手机媒体发展的深度剖析》,《中国记者》,2009(4)。
  31栾轶玫:《融媒体时代:我拿什么奉献给你》,《视听界》,2009(4)。
  32侯自强:《面向移动互联网发展3g》,《信息网络》,2009(3)。
  33项立刚博客:《从万蝶的关闭看手机网商业模式及未来机会》,2009年11月30日,http://blog.sina.com.cn/xiangligang。
  34《赵占波访谈——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青年记者》,2010(22)。
  36中国文化投资网报告:《手机媒体广告发展趋势预测》,2009年4月29日,http://culture.ocn.com.cn/2009429/info20094292332.htm。
  37雷震洲:《不能过于夸大无线互联网的作用》,《it时代周刊》,2009年2月5日。
  38杨春兰:《2005,手机与他媒体谁是待嫁的新娘》,《传媒》,2005(12)。
  39陆平:《3g时代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新闻爱好者》,2009(9下)。
  40姜妍、于燕枝:《手机电视能成为新媒体主角吗?》,《传媒》,2009(3)。
  41周廷勇:《手机电视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传媒科技》,2008(1)。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魏丽宏 [标签: 媒体 模板 研究的 相关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及思考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关于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思考
    浅析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关于汉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学的思考
    谈谈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
    我国网络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从古代文学作品看我国体育的发展
    关于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的几…
    关于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我国古典文学对现代文学的深远影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