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古典文学对大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

古典文学对大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令人堪忧。中国古典文学在改善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格形成的成熟时期,利用古典诗词培养他们的人格情感尤其重要。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情论文联盟http://感因素影响着一代代人。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四位诗人的为人与为文一样,光辉千古,足以成为大学生们做人的楷模。他们的作品与人格是我们欣赏的依据。
   1.屈原的理想——乡国情怀
   先秦时期,楚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以其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忧国忧民、正直高洁的人格品质,对后世的文人士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是爱国忧君,忠贞不渝。屈原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他对故土的热爱,对国君的忠贞以及振兴国家的责任感上。诗人屈原倾其一生,以楚国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正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载“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并在作品中一再声称“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亦如其诗中自言:“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以期“存君兴国”,引导、辅佐楚怀王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愿;当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 ,屈原遭受谗言被放逐之后,仍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WWw.11665.coM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却不灭报国之志,其忠君爱国之情是何等坚贞!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 ,屈原得知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被秦军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后,以沉痛的笔触写下了:“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的诗句,表明自己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诗人被放逐后,虽曾蒙生“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沉淀于诗人心中的爱国之情束缚着屈原的脚步,最终,他选择了投江汨罗。这在楚材晋用,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这也是千百年来屈原一直能够得到后世文人士子敬重和效法的根本原因。
   二是以民为本,力求美政。屈原作为战国时期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然而,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局面中,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诗人忧心忡忡,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励精图治,以民为本,重用贤臣,以实现所追求的“美政”理想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表达了愿为“美政”理想而献身的执着精神。
   2.陶渊明的淡泊——忠于自己的选择
   中学《语文》课本选读课有《五柳先生传》一文,这篇传记无异是作者的自绘像和宣言书,借虚构的艺术形象,公开表示与统治阶级的决裂、对当时混浊社会的鄙弃。这正是陶渊明人格精神的重要体现。著名文学教授于丹说:“我最喜欢陶渊明文人情怀中的那份淡定与反省,一件事情他不想做的时候,他跟自己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心里的那方田园,其实比他后来田园诗中留下来的那个田园更重要。”
   一是大济苍生的失落。陶渊明少年时代深受儒教思想影响,积极入仕,抱有“大济苍生”之志,只可惜生不逢时,怀才不遇。陶渊明生活在门阀士族制度鼎盛时代,操纵国家命运的上层统治者崇尚之道深违陶渊明的本性,经过四次做官四次辞官的十三年出仕与归隐的痛苦煎熬,最终明智地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躬耕自资的归隐生活。
   二是安贫乐道。我们欣赏《五柳先生传》,其实就是在欣赏“安贫乐道”的高士形象。这篇传记其实就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之名而作的一篇自传。“文章描写了一个性格旷达爽直, 品德廉洁高尚, 不慕富贵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名利, 安心读书写作的知识分子形象。”陶渊明归隐后,“耕植不足以自给”,也曾“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甚至于“乞食”,却洁身守志,贫贱自娱而“诗书敦夙好”,身体力行着孔子的教诲:“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论文联盟http://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对自己选择的道路终身不悔。
   三是艰苦奋斗。陶渊明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十三年,耳闻目睹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不肯同流合污,自觉选择了“独善其身”的人生之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隐之后,没有条件过那种优裕的隐土生活,面对“躬耕未曾替,寒馁常糟糠”的艰苦生活,他既不狂放,也不沉沦,他对人生对自然仍很执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饮酒,游憩、弹琴、读书、赋诗、耕耘等平凡的现实生活,常常使他心旷神怡,使他千锤百炼成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隐士、杰出诗人。
   3.杜甫的仁爱——忧国忧民
   正如杜诗所言:“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每次提到杜甫时,人们都不由自主扼腕叹息,为诗圣有着在今人看来是那样寒碜的经历而觉英雄气短。忠君爱国,每餐不忘,而君和国不爱你,你为什么不留给后人悬崖撒手式的痛快和洒脱呢?然而正是他的执着如同他的单纯迂腐一样令人感动。杜甫就是靠对家国的忠诚卑贱地活着,时时以热肠抱冷世,用寂寞的心温暖了几个世纪的壮志。
   一是对朋友。杜甫生在一个有着悠久儒学传统的家庭,他自云:“不敢忘本,不敢违仁。”“仁”,正是他终生奉为圭臬的东西。从皇帝身边的谏臣,到靠野果充饥的难民;从裘马清狂的贵介公子,到行吟江边的乡村野老,杜甫一生的运势可谓起伏莫测、变幻不定。他从中遍尝世道艰辛,人情冷暖,难能可贵的是,复杂的人生际遇并未使他变得玩世不恭,抑或愤世嫉俗,相反,他那质朴仁爱之心却益发深厚而炽热。这从其交友之道便可窥见一斑,比如他与李白的交往。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从长安来到洛阳,与杜甫在此相识,两人同游梁、宋。第二年秋,又一同盘桓充州。这段短暂的交情,在李白也许只是过眼云烟,现存李白集中只有一首怀念杜甫之作,且写于两人刚刚分手之时。在杜甫,却是毕生解不开的情结。怀念李白之作有十余首,即使在自己穷愁潦倒之际,依然关切漂泊失意的旧友。对其他知交也无不如此。
   二是对家人。对朋友如此,对家人更见其爱心依依,体贴备至。唐肃宗至德元载八月,杜甫将家室安顿在鹿州羌村,只身奔赴甘肃灵武,途中为安史逆贼所俘,押回长安,性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景下,他写下了著名的《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无一语谈及自身的危险与忧恐,整篇写的都是妻儿的孤单无助。生逢乱世,对他来说,养家糊口便成了困扰终生的一大难题,依他这种不屈己、不干人的清高个性,去“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真是感到彻骨的屈辱和辛酸。但他却从未将那些不平之气与无名怒火发泄到老妻和幼子身上,相反,对他们却更加体谅和爱护:“何日兵戈尽,飘飘愧老妻”,无论孩子们多么顽劣,甚至对他无礼,他都是那么慈祥、温和:“问事竟挽须,谁能即慎喝”,正所谓仁厚之人,其言蔼如也。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三是对百姓。杜甫的一颗爱心,是无限延伸和扩展的,他为那夜半被官府抓去充军的老妇而落泪,为那新婚之日就不论文联盟http://得不送郎从戎的新娘子而悲伤。天灾人祸,他哀叹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岂闻一绢值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炎炎夏日,燥热难耐,他想起了戌边的战士:“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4.苏轼的豁达——笑对人生
   苏轼22岁中进士,26岁有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历有用世之志。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他一生坎坷,但在面对逆境时乐观的寄情山水,不把挫折放在心上,依旧热爱生活。千百年来,苏轼在逆境中以豁达的态度谱写的作品代代相传,受到广泛的喜爱。苏轼更以其面对逆境时那种从容坦荡、豁达超脱,旷放乐观的人生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同。
   一是寄情山水,力求超越。在经历了“乌台诗案”九死一生之后,苏轼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黄州,坎坷的经历,艰难的处境,让他在“幽人独往来”的日子里,感到苦闷和矛盾。
   二是面对困境,乐观处之。苏轼的一生都处在政治的暴风雨中,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居无定所,流浪四方。但他在面对接踵而至的挫折时,总是用一种极其乐观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
   三是热爱生活,笑对人生。他是一个政治上的牺牲品,但他不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即使身处逆境,人们想到他时,也总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他热爱生活,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
  
   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让个体积极面对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自我心灵世界的三重生活。古典文学闪烁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涵,浓缩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智慧的结晶,对大学生人格精神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大学生首先要有屈原那种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以确立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要有陶渊明的淡泊和取舍,忠于自己的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杜甫的仁爱和执着,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更要有苏轼的坦然与大度,永不放弃快乐,以及像他们那样坚守高尚的人格,生死不渝。文学对人精神世界的最终关怀,让大学生能从中得到心灵上的抚慰和情感上的熏陶,从而开阔他们的精神空间,使他们的生命更加有价值和活力,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曹霞 [标签: 文学 大学 文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缺失…
    在法意与自由之间:民国法律视野与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分析
    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集结号
    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反思的必要…
    叶兆言:现代文学确实没那么好
    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自然精神选择及…
    基于“活动”的留学生本科《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古代文学赏析 豪气诗歌咏自然
    古代文学研究的边界问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