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通感——诗歌结构的发展环节

  【摘要】通感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贯穿于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在诗歌创作的构思阶段,通感作为诗歌结构的发展环节,虽不多见,但于结构构思中一经使用,马上使诗歌结构灵蕴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关键词】通感;诗歌结构;发展;环节
  
      通感作为一种描写手法在我国诗文中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对通感研究贡献最大的钱钟书先生亦在其著名论文《通感》中,从现代心理学、语言学里将“通感”这一术语引入文艺学,用来指称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描写手法。随着通感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认识到通感不仅仅是一种描写手法,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贯穿于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本文仅探讨通感在创作构思阶段的运用。创作构思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一系列艺术思维活动,是文学创作的中心环节。作家在创作动机的催动下,急于释放胸中积蓄已久的心理能量,将奔腾于内心的无形的情感体验借助适当的感性形式表现、抒发出来。这时,作家就进入了艰苦的构思阶段,也就是积极构建新的审美意象的阶段。
      在构思阶段,通感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构思方式。它在进行小说、戏剧等体制宏大的作品的整体构思时显得无能为力,表现出很大局限性,但在短小诗歌的整体构思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整体构思即创作主体在总体上所进行的把握与思考,它包括文学作品的主题确立、情节提炼、结构安排等一系列环节。结构,简言之,就是诗歌的内部构造,是诗歌构思的重要的一环。WWW.11665.COM只有通过结构把美妙新颖的立意、精细的感觉、饱满的情绪、奇妙的想象有机地组织起来,一首诗才能站立起来。结构象一座骨架支撑着全诗,又象一座桥梁连结着诗人的心灵与诗作。正是通过结构,诗人内在的思想感情得以凝固和外化。只有当结构完整地在头脑中浮现,诗人才有可能顺利地遣词造句,奋笔疾书。
      那么得体、新颖的结构从何而来?这与诗人选取的结构的发展环节密切相关。常见的结构发展环节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展开、情感的贯通、角度的转换和对立物的并列等。将通感作为诗歌结构的发展环节,虽不多见,但于构思结构中一经使用,马上使诗歌结构灵蕴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人皆可诵的咏柳诗,歌咏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在构思过程中,诗人先写他远远望见一棵颜色青翠的柳树,如玉石一般温润翠嫩,走近一看,细密的柳枝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一般柔软、翠绿。从柳树的整体形态到柳条的数量、颜色、情态,根据安排材料的一般顺序,接下来该写柳叶了。如按一般结构平实地描写下来,则此诗平淡无华,落于俗套。但此诗于结构构思时运用了通感,将通感作为诗歌结构发展的环节,使它在结构安排上胜人一筹,成为千古佳作。
      诗人于春风中观赏着柳叶,柳叶细细的长长的,整齐划一地随风摆动着,像是专门裁剪过的似的。由春风与柳叶的相伴出现,诗人借助联想,将无形的春风比做视觉可见的明利的剪刀,它轻柔地嚓嚓响着,裁出了这无数片的细叶,这由触觉到视觉的感官挪移,使春风、剪刀、柳叶刹那间有机联系贯通起来。诗人将此通感抓住,并把它做为诗歌结构发展的环节,以一句设问“不知细叶谁裁出?”自然巧妙地转入对柳叶的描写,使平实的结构陡然灵动起来,不仅显示了春与柳叶的内在联系,而且从此结构中,我们也体味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赞美之情。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雪野茫茫,无边无际,似乎把塞外的天也映照得格外洁净明朗。在这一片雄美、苍凉的氛围中,戍边的将士牧马归来,在明月朗照的戍楼里吹奏羌笛。他所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在前两句中并未写明,但从后两句来看,其所奏之曲应为《梅花落》。此曲为塞外胡人抒发思乡情感所作,用羌笛吹奏,音声哀婉惆怅,如泣如诉,令人有断肠之感。不少研究此诗的文章不能合理解释从羌笛到梅花的突兀转换,与不知有《梅花落》一曲,及通感在结构转换中的运用有直接关系。在结构构思过程中,诗人由《梅花落》的曲名联想到片片梅花随风飘落的情景,而《梅花落》曲抒发的思乡之情随苍凉的羌笛声传播到塞外的每一个角落,刺痛着每一个戍边人的心,就好像点点梅花在塞外劲风的吹送下,一夜之间便撒满整个边关。这种以《梅花落》的曲名为诱因,将无形的笛声想象为视觉可见的梅花的现象即为通感。诗人将此通感作为诗歌结构的发展环节,后两句不再缀写笛声,而以“借问梅花何处落?”一句将笔触从听觉空间移入视觉空间,以梅花飘落,一夜之间溢满关山的视觉形象,表达戍边人的思乡之情。

参考文献
       [1]彭立勋.美感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钱钟书.管锥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鲁枢元.创作心理研究[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97.
       [4]黄钢.诗与通感[j].新疆大学学报,2000,(3).
       [5]李南国.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3).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赵亚莉 [标签: 结构 的发展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中国现代文学起点探…
    在历史时空中展现乡土社会的原生态——龚桂…
    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与控制措施——以互联网和…
    微博时代的信任危机——从微众直播与围观说…
    当危机来敲门——透视2012广告增速与投放双…
    媒体的二次伤害与自我矫正——以深圳联防队…
    诗歌与人生——从诗歌中看李白的人格魅力
    大观园里“奇花异草”——薛宝钗
    为爱言情——浅谈宋代七夕词
    苏南文化家族中的夫妻唱和——以孙星衍与王…
    于无声处听惊雷——谈史景迁的《王氏之死》
    论历史叙事的主观倾向性——以《史记·孝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